滑轮

阅读:35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滑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滑轮 ,尤其是关于推拉 门 中设置的滑轮,更具体地说是在壳体内 车轮 位置 可以左右方向移动的滑轮,属于滑轮技术领域。滑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左右的两 侧壁 间设置 支撑 轴,支撑轴连接支持可以使车轮左右调整的车轮支撑装置13和可以使车轮支撑装置向两壁的任意方向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30,左右调节机构由壳体10侧设置的第1 凸轮 机构31和车轮支撑装置13侧设置的第2凸轮机构51组成,第1凸轮机构的回转运动可以转换成第2凸轮机构的直线运动,第1凸轮机构任意方向转动时,可以使第2凸轮机构直线运动,通过车轮支撑装置,车轮位置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本发明的滑轮前后左右位置可调、调解量容易把握、调节方便。,下面是滑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滑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左右的两侧壁间设置支撑轴,支撑轴连接支持可以使车轮左右调整的车轮支撑装置(13)和可以使车轮支撑装置向两壁的任意方向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30),左右调节机构由壳体(10)侧设置的第一凸轮机构(31)和车轮支撑装置(13)侧设置的第二凸轮机构(51)组成,第一凸轮机构的回转运动可以转换成第二凸轮机构的直线运动,第一凸轮机构任意方向转动时,可以使第二凸轮机构直线运动,通过车轮支撑装置,车轮位置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上述左右调节机构(30)是由构成第二凸轮机构的凸部中设置的左右方向形成长的导向槽(53)和第一凸轮机构凹部侧上设置的导向轴(41)形成导向机构,第一凸轮机构转动时,由上述的导向轴对导向槽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第二凸轮机构可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轮机构(51)的底部(51a)的对向壁上分别形成孔(51b),车轮支撑装置(13)的支撑轴(11)通过孔(51b),使第二凸轮机构(51)与车轮支撑装置(13)构成一体,这样,当第二凸轮机构(51)左右移动时,支撑车轮(12)的车轮支撑装置(13)向左右移动;第一凸轮机构(31)由具有周围呈齿状的突起(32)的齿轮状的回转体构成,回转体的一面上,形成可以旋转操作的操作部(33),反面上形成凹部(40),凹部(40)内侧设置导向轴(41),第一凸轮机构(31)的下部形成突起(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0)的壁形成正视图为心形的凸轮面,形成凹部(40)的心形凸轮部上的凹部(40)内侧,心形的顶部(42)偏下,且与操作部(33)的轴线同轴线的位置设置圆柱的导向轴(41),以贯通此轴线的纵向中央的轴线x为中心的左右曲面呈面对称,凹面(40)的顶部(42)开始左右方向稍微上升后下降,导向轴(41)的下方,形成具有旋入弯曲面的凸轮面(43),第一凸轮机构(31)的下部形成的突起(44)对转动范围起到限制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轮机构(51),平视底部(51a)时,为呈コ字形的扳状部件,第二凸轮机构(51)的中央与第一凸轮机构(31)凹部(40)联结部分的外侧形成凸部(52),由这个凸部(52)和上述凹部(40)组合,凸部(52)上形成插入上述凹部(40)内形成的导向轴的长圆形的导向槽(53),第二凸轮机构(51)就是被导入导向槽(53)按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装置,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运动可以转变成第二凸轮机构的直线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凸部(52)的周围从正面看为唇状,凸部(52)是周围的凸轮面上有3个凸起的弯曲面的部件,上部的第一弯曲面(55)形成导引上述凹部(40)的顶部(42)使之可以移动的曲面,另外两个第二弯曲面(56)以纵中央线为中心形成左右对称,上述第一弯曲面(55)和第二弯曲面(56)的界面形成项部(57)被上述凹部(40)的凸轮面(43)导引,形成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壳体(10)的上部设置使车轮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调节机构(20),壳体(10)的第一对向壁(10c)、第二对向壁(10d)之间设置可以旋转的上下调节螺丝(21),上下调节螺丝(21)设置在与支撑轴(11)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以能够进行上下调节;上下调节螺丝(21)中间部分的螺纹连接板螺母(22),板螺母(22)的下部插入车轮支撑装置的上部形成的缺口(13a)之间,所以,转动上下调节螺丝(21)时,板螺母(22)沿着螺丝的轴方向移动,使车轮支撑装置(13)以支撑轴(11)为支点转动,形成车轮(12)的上下移动,露出壳体外的车轮(12)的突出量可以调节,上下调节螺丝的头部暴露出壳体(10)第一对向壁(10c)上,通过转动螺丝的头部可以实现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车轮支撑装置(13)以支撑轴(11)为轴,车轮(12)可以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壳体内设置了车轮上下调节机构(20),构成上下调节机构的上下调节螺丝(21)设置在与支撑轴(11)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以能够进行上下调节,螺丝的周向上设置凸起的旋转停止装置,在壳体侧设置可以弹性变形的关联滞动机构,当旋转停止装置和关联滞动机构接触时,螺丝的旋转被停止;此外,上述左右调节机构的第一凸轮机构的圆周面设置突起,这个突起部分和上述关联滞动机构下部相咬合,构成支配第一凸轮机构的回转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调整螺丝(21)上设置的旋转停止装置为单面上具有锐突起(25a)的止回部(25),这个突起(25a)部分与作为关联滞动机构的呈U字形的树脂弹簧(26)的关联滞动部(26a)相接触形成关联关系,突起(25a)的另一斜面呈倾斜状,反向回转时形成非关联滞动状态,U字形的树脂弹簧(26)的下部形成关联部(26b),可以与第一凸轮机构(31)的突起(32)相咬合;转动第一凸轮机构(31)时,关联部(26b)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限制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轮,其特征在于:作为关闭推拉的时候的防止反弹的机构,在车轮支撑装置(13)内设置与车轮(12)的外圆周相接触的滞动部件(60),这个滞动部件(60)的顶部(60a)在正常的情况下与车轮(12)背离,当推拉门与门框接触做反弹动作、车轮(12)反转时,滞动部件(60)与车轮接触给与车轮滞动

说明书全文

滑轮

一、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轮,尤其是关于推拉中设置的滑轮,更具体地说是在壳体内车轮位置可以左右方向移动的滑轮,属于滑轮技术领域。二、背景技术
[0002] 推拉门中设置的滑轮,例如:特开平8-326404号公报所公开的,支持车轮的保持壳体可以前后(左右)方向调整的螺丝机构部,是由螺丝部和操作用的回转部件组成,螺丝部和回转部上设置的一对齿轮机构构成。
[0003] 但是,上述构成的螺丝机构部是,螺丝部和回转部件上设置一对齿轮,通过转动操作侧的回转部件,使被驱动侧的螺丝部回转,并使保持部件前后(左右)移动的装置,为了使保持架移动,就必须多次回转回转部件。
[0004] 另外,由于必须通过多次旋转回转部件来调节,调节的程度很难控制,内部保持部件的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量是否适合等,都需要确认推拉门调节程度以及和门槛的相对位置关系,前后(左右)方向的调节不方便等问题时常发生。三、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左右位置可调以及调解量容易把握、调节方便的滑轮。
[0006] 本文所提到的前后(左右)方向是指与推拉门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或是门框的厚度方向。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滑轮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0008] 滑轮,包括壳体,其特殊之处在于壳体左右的两侧壁间设置支撑轴,支撑轴连接支持可以使车轮左右调整的车轮支撑装置13和可以使车轮支撑装置向两壁的任意方向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30,左右调节机构由壳体10侧设置的第一凸轮机构31和车轮支撑装置13侧设置的第二凸轮机构51组成,第一凸轮机构的回转运动可以转换成第二凸轮机构的直线运动,第一凸轮机构任意方向转动时,可以使第二凸轮机构直线运动,通过车轮支撑装置,车轮位置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
[0009] 上述左右调节机构是由构成第二凸轮机构的凸部中设置的左右方向形成长的导向槽53和第一凸轮机构凹部侧上设置的导向轴41形成导向机构,第一凸轮机构转动时,由上述的导向轴对导向槽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第二凸轮机构可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0010] 第二凸轮机构51的底部51a的对向壁上分别形成孔51b,车轮支撑装置13的支撑轴11通过孔51b,使第二凸轮机构51与车轮支撑装置13构成一体,这样,当第二凸轮机构51左右移动时,支撑车轮12的车轮支撑装置13向左右移动。
[0011] 第一凸轮机构31由具有周围呈齿状的突起32的齿轮状的回转体构成,回转体的一面上,形成可以旋转操作的操作部33,反面上形成凹部40,凹部40内侧设置导向轴41,第一凸轮机构31的下部形成突起44。
[0012] 所述凹部40的壁形成正视图为心形的凸轮面,形成凹部40的心形凸轮部上的凹部40内侧,心形的顶部42偏下,且与操作部33的轴线同轴线的位置设置圆柱的导向轴41,以贯通此轴线的纵向中央的轴线x为中心的左右曲面呈面对称,凹面40的顶部42开始左右方向稍微上升后下降,导向轴41的下方,形成具有旋入弯曲面的凸轮面43,第一凸轮机构31的下部形成的突起44对转动范围起到限制的作用。
[0013] 第二凸轮机构51,平视底部51a时,为呈コ字形的扳状部件,第二凸轮机构51的中央与第一凸轮机构31凹部40联结部分的外侧形成凸部52,由这个凸部52和上述凹部40组合,凸部52上形成插入上述凹部40内形成的导向轴的长圆形的导向槽53,第2凸轮机构51就是被导入导向槽53按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装置,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运动可以转变成第二凸轮机构的直线运动。
[0014] 凸部52的周围从正面看为唇状,凸部52是周围的凸轮面上有3个凸起的弯曲面的部件,上部的第一弯曲面55形成导引上述凹部40的顶部42使之可以移动的曲面,另外两个第二弯曲面56以纵中央线为中心形成左右对称,上述弯曲面55和弯曲面56的界面形成项部57被上述凹部40的凸轮面43导引,形成移动。
[0015] 壳体10的上部设置使车轮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调节机构20,壳体10的第一对向壁10c、第二对向壁10d之间设置可以旋转的上下调节螺丝21,上下调节螺丝21设置在与支撑轴11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以能够进行上下调节;上下调节螺丝21中间部分的螺纹连接板螺母22,板螺母22的下部插入车轮支撑装置的上部形成的缺口13a之间,所以,转动上下调节螺丝21时,板螺母22沿着螺丝的轴方向移动,使车轮支撑装置13以支撑轴11为支点转动,形成车轮12的上下移动,露出壳体外的车轮12的突出量可以调节,上下调节螺丝的头部暴露出壳体10第一对向壁10c上,通过转动螺丝的头部可以实现调节。
[0016] 另外,车轮支撑装置13以支撑轴11为轴,车轮12可以上下方向移动的同时,壳体内设置了车轮上下调节机构20,构成上下调节机构的上下调节螺丝21设置在与支撑轴11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以能够进行上下调节,螺丝的周向上设置凸起的旋转停止装置,在壳体侧设置可以弹性变形的关联滞动机构,当旋转停止装置和关联滞动机构接触时,螺丝的旋转被停止;此外,上述左右调节机构的第一凸轮机构的圆周面设置突起,这个突起部分和上述关联滞动机构下部相咬合,构成支配第一凸轮机构的回转的装置。
[0017] 上述上下调整螺丝21上设置的旋转停止装置为单面上具有锐突起25a的止回部25,这个突起25a部分与作为关联滞动机构的呈U字形的树脂弹簧26的关联滞动部26a相接触形成关联关系,突起25a的另一斜面呈倾斜状,反向回转时形成非关联滞动状态,U字形的树脂弹簧26的下部形成关联部26b,可以与第一凸轮机构31的突起32相咬合;转动第一凸轮机构31时,关联部26b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限制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运动。
[0018] 此外,作为关闭推拉门的时候的防止反弹的机构,在车轮支撑装置13内设置与车轮12的外圆周相接触的滞动部件60,这个滞动部件60的顶部60a在正常的情况下与车轮12背离,当推拉门与门框接触做反弹动作、车轮12反转时,滞动部件60与车轮接触给与车轮滞动
[0019] 本发明的滑轮,只旋转作为左右调节机构的第一凸轮机构,就可以通过处于组合状态的第一和第二的协动,使第二凸轮机构沿左右方向作直线滑动;通过第二凸轮机构,可使车轮支撑装置移动,仅仅用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实现调节车轮的左右位置。
[0020] 由于第一凸轮机构导向轴对第二凸轮机构的导向槽产生引领作用,车轮支撑装置的移动力向被限制,只能按直线移动,这样就确保了车轮的左右调节。
[0021] 第一凸轮机构向左右方向分别旋转90度时,车轮支撑装置的左右方向的移动量达到最大值,所以,可以把第一凸轮机构的回转范围控制在90度的同时,车轮的移动位置可以确实把握的同时,车轮的左可调节作业简单确实地得以实施。
[0022] 车轮支撑装置设计成车轮可以上下方向移动的形式,相对于调节用的调节螺丝的关联滞动机构在左右调节机构的第一凸轮机构上设置的凸起部分相咬合时,用一个关联滞动部件就可以实现对上下及左右调节机构旋转的控制,部件减少的同时,组装也简单,提高生产效率。四、附图说明:
[0023] 图1:本发明实施状态的滑轮的透视状态主视图;
[0024] 图2:图1滑轮的左视图;
[0025] 图3:车轮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0026] 图4:(a)(b)(c)(d)为第一凸轮机构31的主视图、剖视图、后视图与仰视图;
[0027] 图5:(a)(b)(c)为第二凸轮机构的主视图、左视图与附视图;
[0028] 图6:(a)(b)(c)(d)是显示第一凸轮机构和第二凸轮机构动作状态视图;
[0029] 图7:(a)(b)上下调节螺丝21的防止逆向回转机构止回部25、树脂弹簧26的主视图;
[0030] 图8:滞动部件60的示意图。
[0031] 图中:滑轮1、壳体10、壁10a、10b、第一对向壁10c、第二对向壁10d、支撑轴11、支撑车轮12、车轮支撑装置13、缺口13a、上下调节机构20、上下调节螺丝21、板螺母22、止回部25、突起25a、树脂弹簧26、滞动部26a、关联部26b、左右调节机构30、第一凸轮机构31、突起32、操作部33、凹部40、导向轴41、顶部42、凸轮面43、突起44、第二凸轮机构51、底部51a、孔51b、凸部52、导向槽53、第一弯曲面55、第二弯曲面56、项部57、滞动部件60、顶部
60a。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为实施本发明最好状态。
[0033] 本发明的滑轮透视状态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图2为左视图。
[0034] 滑轮1的壳体10收藏在推拉门的门体内形成的装着滑轮用的凹形部内,壳体10内相向的两壁10a、10b之间的左下方设置了支撑轴11和支撑车轮12的车轮支撑装置13,车轮支撑装置13的平面视图呈コ字形,内部装载车轮12。车轮12的轴线和上述支撑轴11的轴线方向平行,车轮支撑装置13以支撑轴11为轴,车轮12设置在前部能上下移动的位置。
[0035] 使车轮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调节机构20设在壳体10的上部,图1的左右方向第一对向壁10c、第二对向壁10d之间设置上下调节螺丝21,与上下调节螺丝21的中间部分的螺纹相配合的板螺母22以及车轮支撑装置的上部形成的缺口13a之间相互配合。所以,转动上下调节螺丝时,板螺母22沿着螺丝的轴方向移动,使车轮支撑装置13以支撑轴为支点转动,形成车轮12的上下移动,露出壳体外的车轮12的突出量可以调节。此外,壳体10第一对向壁10c上,如图2所示,上下调节螺丝的头部暴露出来,通过转动螺丝的头部可以实现调节。
[0036] 使车轮支撑装置13沿着壳体10的左右方向(对向壁10a,10b)移动的左右调节机构30,如图4和图5所示,由壳体10侧设置的第一凸轮机构31和车轮支撑装置13侧设置的第二凸轮机构51组成。
[0037] 第1凸轮机构31由具有周围呈齿状的突起32的齿轮状的回转体构成,回转体的一面上,形成用十字形螺丝刀等操作的操作部33,反面上形成凹部40,凹部40的壁形成正视图为心形的凸轮面。
[0038] 形成凹部40的心形凸轮部上的凹部40内侧,心形的顶部42偏下,且与上述操作部33的轴线同轴线的位置设置圆柱的导向轴41,以贯通此轴线的纵向中央的轴线x为中心的左右曲面呈面对称,凹面40的顶部42开始左右方向稍微上升后下降,导向轴41的下方,形成具有旋入弯曲面的凸轮面43。第一凸轮机构31的下部形成的突起44对转动范围起到限制的作用。
[0039] 第二凸轮机构51如图5所示,平视底部51a时,为呈コ字形的扳状部件。中央的联结部分的外侧形成凸部52,凸部52的周围从正面看为唇状。由这个凸部52和上述凹部40组合,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运动可以转变成第二凸轮机构的直线运动。
[0040] 凸部52上形成插入上述凹部40内形成的导向轴的长圆形的导向槽53,上述第二凸轮机构51就是被导入导向槽按其长度方向移动的装置。凸部52是周围的凸轮面上有3个凸起的弯曲面的部件,上部的第一弯曲面55形成导引上述凹部40的顶部42使之可以移动的曲面。另外两个第二弯曲面56以纵中央线为中心形成左右对称,上述第一弯曲面55和第二弯曲面56的界面形成项部57被上述凹部40的凸轮面43导引,形成移动。
[0041] 此外,第二凸轮机构51的底部51a的对向壁上分别形成孔51b,上述车轮支撑装置13的支撑轴11通过孔51b,使底部51a与车轮支撑装置13构成一体。这样,当第二凸轮机构51左右移动时,支撑车轮12的车轮支撑装置13向左右移动。
[0042] 图6显示第一凸轮机构31回转时,第二凸轮机构51的动作,图6(a)显示车轮支撑装置13在左右方向移动范围的中央位置;此时,第一凸轮机构31和第二凸轮机构处于呈左右对称的中央位置;因此,第一凸轮机构31转动时,第二凸轮机构51的上部第一弯曲面55被沿着第1凹面的顶部42引导,同时,顶部57沿着凹部40的第二弯曲面56滑动,导向槽53被导向轴导引,第二凸轮机构51向图6的左方向移动,伴随着它的移动,车轮支撑装置13移动带动车轮12左右移动。(图6(b)~(d)参照)
[0043] 反之,第一凸轮机构31向左回转时,第二凸轮机构51向右方向移动,车轮的位置也向右侧移动。
[0044] 由此,笫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角度不管任何方向只能回转90度,这样车轮位置的就可以移动到左右最大限度。壳体10的侧面所示操作部33的刻度与上述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范围相对应,操作部33的最大回转角度为90度。
[0045] 因此,本发明的滑轮,由作为车轮12的左右调节机构的第一凸轮机构31和第二凸轮机构51构成;第一凸轮机构31从中央位置开始有分别向左右各回转90度的调整范围,很简单就可以调整车轮12的位置。因此,由于在90度范围内的调整成为可能,调整的相对的车轮12的左右位置的刻度可以在壳体10上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一边确认车轮的位置,以便左右调整,可以简单地确定车轮的最适合的位置。
[0046] 上下调节机构20由于车轮12上的负荷而产生向上的作用力,由于车轮12在壳体10内有被压缩回去的作用力,作为防止装置,如图7所示,上下调整螺丝21上装置了个单面上具有锐角突起25a的止回部25,这个突起25a部分作为壳体10内设置的关联滞动部件与呈U字形的树脂弹簧26的关联滞动部26a相接触形成关联关系。突起25a的另一斜面呈倾斜状,反向回转时形成非关联滞动状态。所以,对车轮12施加向上的力的时候才成为关联滞动状态,从而防止不希望的车轮12的位置变化;反向回转的时候,感觉到很小的阻力就可以使之转动。另外,由于树脂弹簧26可以弹性变形,使车轮12在壳体10内后退的时候,可以通过用力转动上下调整螺丝,解除关联滞动状态,使调整成为可能。
[0047] 上述的树脂弹簧26的下部形成关联部26b,可以与第一凸轮机构31的突起32相咬合;转动第一凸轮机构31时,关联部26b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限制第一凸轮机构31的回转运动。所以,由于设置了树脂弹簧26,对上下调节机构20的止回和对第一凸轮机构31的转动限制由一个关联滞动部件就可以完成,部件的数量减少的同时,减少了组装过程,使制造效率提高。
[0048] 此外,作为关闭推拉门的时候的防止反弹的机构,如图8所示,与车轮12的外圆周相接触的滞动部件60被设置在车轮支撑装置13内。这个滞动部件60的顶部60a在正常的情况下与车轮12背离,但是,如图1的假想线所示,可以沿车轮12的圆周方向转动设置,当推拉门与门框接触做反弹动作、车轮12反转时,滞动部件60与车轮接触给与车轮滞动力。
[0049] 这种实施状态下,构成上述第一凸轮机构31的凹部40的曲面如图所示呈心形的凸轮面43,这个曲面的与角度相对应的半径的增加比例可以设定为定值。例如,以导向轴41为中心,把顶部42侧设定为0度,然后给定一个半径;把回转90度时的半径作为0度时的半径加上所定值,同样,回转180度时的值可以通过再适度追加增加值来得到。这个回转角度内的增加量除以回转角度就可以得到任意角度时的半径值,由此可以得到正确的凸面。
[0050] 除了形成凸轮面的方法以外,伯努利螺旋等的对数和螺旋等公式与凸轮面的部分复数组合相对应形成凸轮面,第二凸轮机构51的曲面55,56可以通过与第一凸轮机构31的凸轮面形状相对应而形成。
[0051] 车轮支撑装置在壳体内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一凸轮机构在左右调节可能范围的中间位置时,分别将第一凸轮机构向两壁方向旋转90度时,车轮支撑装置向左右方向的移动量达到最大值。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滑轮 2020-05-11 1023
多滑轮 2020-05-11 80
吊臂滑轮 2020-05-11 623
涂层滑轮 2020-05-12 140
珠环滑轮 2020-05-12 426
新型滑轮 2020-05-12 874
滑轮架 2020-05-12 331
滑轮 2020-05-11 626
门滑轮 2020-05-13 381
绳索滑轮 2020-05-13 91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