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联轴器,法兰和接头 / 卡口连接 / 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

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

阅读:532发布:2023-0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包括连接片本体,所述连接片本体上设有当其与配电箱进行装配时分别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配合的上卡口和下卡口;该连接片本体上还设有 支撑 装置连接结构。上述结构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巧妙利用了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实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占用待砌筑墙体砌铸施工空间少等优点。,下面是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包括连接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本体上设有当其与配电箱(4)进行装配时分别与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配合的上卡口(6A)和下卡口(6B);该连接片本体上还设有支撑装置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安装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孔(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7)为在配电箱(4)高度方向上拉长的条形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在配电箱(4)高度方向间隔的所述连接孔(7)。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本体为L型板,所述上卡口(6A)和下卡口(6B)分别设置于L型板夹折处上下两端部位;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板面与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所形成的配电箱侧部插槽(8)配合,所述支撑装置连接结构位于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基本上位于配电箱(4)开口面的外侧。

说明书全文

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

背景技术

[0002] 配电箱是每个建筑必不可少的供电设备。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的提高,建筑内的配电箱不仅越来越多,且在增大人居活动空间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嵌入式安装。传统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是墙体砌做时,在箱体安装位置预留配电箱洞和配电箱进出线管槽,待墙体施工完后再进行配电箱体安装。该工艺因预留洞和管槽受墙体砌铸的制约,位置和大小极易偏差,配电箱安装时会进行墙体的剔打产生大量建渣;且在剔打墙体时,飞溅的碎砖引起施工人员身体伤害;若箱体大,剔打墙体极可能造成墙体垮塌;箱体安装后需要进行二次修边补烂。因此,该施工工艺复杂、成本高、环境污染大且延迟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质量。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施工质量高且对周围环境污染小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建筑方法。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方法,包括的步骤为:在待砌筑墙体的至少一侧安装支撑装置;通过连接件将配电箱与支撑装置可拆卸连接,使配电箱固定在预设的嵌入位置上;安装配电箱进出线管;待砌筑墙体施工;待砌筑墙体砌铸成型后,拆除连接件和支撑装置。
[0005] 上述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第一,配电箱的安装只需在主体完成后无需墙体砌铸即可操作,大大的减少了施工工种之间的衔接作业时间;第二,能够较好的保证配电箱的安装位置精度,整体美观效果更好,安装质量更高;第三,施工效率高,减少甚至可以基本上杜绝剔槽修洞和洞槽的修边补烂工序,从而减少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第四,有效避免剔打砖墙,减少建渣、粉尘,不损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对周围环境污染小。
[0006] 其中,作为连接件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上均设有当其与配电箱进行装配时分别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配合的上卡口和下卡口。该结构巧妙利用了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实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占用待砌筑墙体砌铸施工空间少等优点。
[0007] 作为支撑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位于待砌筑墙体一侧且沿墙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所述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的上端固定在梁或顶板上,下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与左支撑立柱连接,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与右支撑立柱连接。其中,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可以采用各类型来制作,例如L型钢等。
[0008] 为便于配电箱左侧连接片、配电箱右侧连接片分别与上述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的连接,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左支撑立柱连接;所述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右支撑立柱连接。
[0009] 其中,所述连接孔最好为在配电箱高度方向上拉长的条形孔,以便对连接位置进行调整。此外,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在配电箱高度方向间隔的所述连接孔,提高连接可靠性。
[0010] 作为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的具体结构形式,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均为L型板,所述上卡口和下卡口分别设置于L型板夹折处上下两端部位;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板面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所形成的配电箱侧部插槽配合,L型板通过其另一板面与支撑装置连接。当L型板上设有上述连接孔时,该连接孔则位于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上。为了不影响待砌筑墙体的砌铸施工,所述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基本上位于配电箱开口面的外侧。
[0011] 上述L型板的设计进一步利用了配电箱本身的结构特点,提高了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分别与配电箱连接的便利性和稳固性。
[0012] 使用了上述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方法的建筑方法,其包括在墙体内安装嵌入式配电箱的操作,其中,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时采用了上述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方法。
[0013] 基于上述方法,本实用新型相应的提供了一种嵌入式配电箱安装工装,其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安装在待砌筑墙体的至少一侧;连接件,配电箱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支撑装置可拆卸连接,从而使配电箱固定在预设的嵌入位置上。
[0014] 其中,作为连接件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上均设有当其与配电箱进行装配时分别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配合的上卡口和下卡口。
[0015] 作为支撑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位于待砌筑墙体一侧且沿墙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左支撑立柱和右支撑立柱,所述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的上端固定在梁或顶板上,下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与左支撑立柱连接,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与右支撑立柱连接。
[0016] 为便于配电箱左侧连接片、配电箱右侧连接片分别与上述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立柱的连接,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左支撑立柱连接;所述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上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件与右支撑立柱连接。
[0017] 其中,所述连接孔最好为在配电箱高度方向上拉长的条形孔。此外,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在配电箱高度方向间隔的所述连接孔。
[0018] 作为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的具体结构形式,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均为L型板,所述上卡口和下卡口分别设置于L型板夹折角处上下两端部位;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板面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所形成的配电箱侧部插槽配合,L型板通过其另一板面与支撑装置连接。当L型板上设有上述连接孔时,该连接孔位于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上。为了不影响待砌筑墙体的砌铸施工,所述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基本上位于配电箱开口面的外侧。
[0019] 显然,本实用新型还相应的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嵌入式配电箱安装工装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即上述的配电箱左侧连接片或配电箱右侧连接片),其包括连接片本体,所述连接片本体上设有当其与配电箱进行装配时分别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配合的上卡口和下卡口;该连接片本体上还设有支撑装置连接结构。
[0020] 最为支撑装置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所述支撑装置连接结构包括用于安装螺纹连接件的连接孔。其中,所述连接孔为在配电箱高度方向上拉长的条形孔。此外,所述连接片本体上最好设有至少两个在配电箱高度方向间隔的所述连接孔。
[0021] 所述连接片本体具体为L型板,所述上卡口和下卡口分别设置于L型板夹折角处上下两端部位;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板面与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所形成的配电箱侧部插槽配合,所述支撑装置连接结构位于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上。为了不影响待砌筑墙体的砌铸施工,所述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基本上位于配电箱开口面的外侧。
[0022] 上述结构的嵌入式配电箱安装用连接片巧妙利用了配电箱的上缘翻边和下缘翻边实现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占用待砌筑墙体砌铸施工空间少等优点。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中嵌入式配电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3为连接片本体与配电箱配合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上”、“下”、“左”、“右”均是基于附图1、2确定,其中“上下”基于待砌筑墙体1的高度方向来确定,“左右”基于待砌筑墙体1的宽度方向来确定。
[0028] 如图1、2和3所示,嵌入式配电箱安装方法包括的步骤为:1)在待砌筑墙体1的至少一侧安装支撑装置;2)通过连接件将配电箱4与支撑装置可拆卸连接,使配电箱4固定在预设的嵌入位置上;3)安装配电箱进出线管(图中未示出);4)待砌筑墙体1施工;5)待砌筑墙体1砌铸成型后,拆除连接件和支撑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装置和连接件可以在尽可能不妨碍待砌筑墙体1施工的前提下采用多种结构。作为连接件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上均设有当其与配电箱4进行装配时分别与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配合的上卡口6A和下卡口6B。如图1、2和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配电箱4本身就带有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因此,上述优选结构的连接件可直接利用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实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以及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与配电箱4的连接,既能够保证不对配电箱4的结构进行调整,又保证配电箱4安装的稳固性。
[0029] 如图1、2所示,作为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位于待砌筑墙体1一侧且沿墙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左支撑立柱2A和右支撑立柱2B,所述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2B的上端固定在梁或顶板上,下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
3A与左支撑立柱2A连接,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与右支撑立柱2B连接。其中,将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2B的上端固定在梁或顶板上,以及将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2B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用膨胀螺钉连接或泥浇注凝固等方法。另外,将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2B的下端固定在底板上不一定就指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2B的下端直接与底板连接,也可以是与底板上的预设凸起等结构连接。
[0030] 如图2、3所示,为使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与左支撑立柱2A连接,以及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与右支撑立柱2B连接,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上设有用于与左支撑立柱2A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孔7,所述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上设有用于与右支撑立柱2B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孔7。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上最好分别设至少两个在配电箱4高度方向间隔的连接孔7,由此增加连接的稳定性。为便于对配电箱4的高度进行微调,所述连接孔7为在配电箱4高度方向上拉长的条形孔。
[0031] 如图1、2和3所示,所述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和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均为L型板,所述上卡口6A和下卡口6B分别设置于L型板夹折角处上下两端部位,所述L型板的其中一板面与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所形成的配电箱侧部插槽8配合,L型板通过其另一板面与支撑装置连接。这样,通过将L型板的其中一板面插入配电箱侧部插槽8内,进一步强化与配电箱4的连接强度。在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与左支撑立柱2A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与右支撑立柱2B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孔7应布置在L型板的另一板面上。当然,所述L型板上用于与支撑装置连接的一板面最好基本上位于配电箱4开口面的外侧,从而不影响待砌筑墙体的砌铸施工。
[0032] 实施例
[0033] 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2B、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以及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均由角钢制成,其具体形状、结构如图2、3所示。安装配电箱4时,先根据配电箱定位图确定左支撑立柱2A和右支撑立柱2B的安装固定部位,然后用膨胀螺钉将左支撑立柱2A和右支撑立柱2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梁和底板上。左支撑立柱2A和右支撑立柱2B与待砌筑墙体1的表面之间应有一定间距M,以便于待砌筑墙体1的施工。之后,通过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以及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将配电箱4安装到左支撑立柱2A和右支撑立柱2B之间,其中,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的一板面从配电箱4左侧的配电箱侧部插槽8插入,同时使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上的上卡口6A和下卡口6B分别与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配合;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的一板面从配电箱4右侧的配电箱侧部插槽8插入,同时使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上的上卡口6A和下卡口6B分别与配电箱4的上缘翻边5A和下缘翻边5B配合);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与左支撑立柱2A之间由两根螺栓连接,配电箱右侧连接片
3B与右支撑立柱2B之间由两根螺栓连接,配电箱4的安装高度主要由左支撑立柱2A以及右支撑立柱2B上的螺栓安装孔的位置确定;由于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以及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上的连接孔7为在配电箱4高度方向上拉长的条形孔,因此配电箱4的安装高度还可以在条形孔的长度范围内进行微调。然后进行配电箱进出线管的安装。配电箱进出线管安装时,若原主体阶段预留预埋的配电箱进出线管出口居于配电箱箱体上下方且在待砌筑墙体1中间时,配管可直线配到箱体;若原主体阶段预留预埋的配电箱进出线管出口与箱体错位时,接管进箱体时需做乙字弯转到箱体上下方,且乙字弯必须尽量贴梁或板;若原主体阶段预留预埋的配电箱进出线管出口不在砌铸墙体中间时,接管进箱体时需做乙字弯转到墙体中间,乙字弯不易过长且必须尽量靠近梁或板,保证砌铸墙体时最大程度隐蔽管路。
此后,进行待砌筑墙体1的施工,待砌筑墙体1砌铸成型后,拆除左支撑立柱2A、右支撑立柱
2B、配电箱左侧连接片3A以及配电箱右侧连接片3B。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