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联轴器,法兰和接头 / 运动链 / 闭式运动链 / 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阅读:357发布:2020-06-10

专利汇可以提供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包括车体固定件、座垫固定件、 连杆 (第一连杆)以及连杆(第二连杆),且所述四个构件形成以车体固定件为固定杆的四连杆约束 运动链 ,通过施 力 可使座垫固定件朝座垫开启方向运动。通过利用四 连杆机构 使座垫开启时的轨迹由单纯的旋转方式变成向上抬高到可闪过造型后再旋转开启,从而不会影响车体造型设计,且与单点 枢接 的 铰链 机构相比,上述四连杆机构能使坐垫开启时得到更稳定的致动。,下面是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固定件,其包含用以固定连接到车体的固定部、供枢接的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 座垫固定件,其包含供座垫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供枢接的第三枢接部和第四枢接部; 第一连杆,其一端枢接在上述第一枢接部,另一端枢接在上述第三枢接部;以及 第二连杆,其一端枢接在上述第二枢接部,另一端枢接在上述第四枢接部; 上述车体固定件、上述第一连杆、上述座垫固定件和上述第二连杆形成约束运动链,通过施可使上述座垫固定件朝座垫开启方向运动而开启座垫。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上述施力 由施力构件作用产生。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上述施力 构件由设置在上述第一到第四枢接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扭簧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 构,其中,上述车体固定件直接固定连接到车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所述摩托 车座垫开启机构设置在前掀方式的座垫的前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 构,其中,上述座垫固定件还包含扣合件,所述扣合件可与车体侧的 另一扣合件相扣合而将座垫住。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上述车体固定件隔着包含有上述另一扣合件和对上述扣合进行解锁的解锁机构 的座垫锁构件间接地固定连接到车体。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所述摩托 车座垫开启机构设置在后掀方式的座垫的后侧。
9. 一种摩托车座垫构造,其具有前后双座垫,前座垫为前掀方式 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连接到车体,后座 垫为后掀方式且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连接 到车体,其特征在于,在后座垫处于锁定闭合的状态下,前座垫的远 离开启机构的自由端的上面抵接在后座垫的远离开启机构的自由端的 下面,而使前座垫无法自由开启。
10. —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 权利要求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11. 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 车座垫构造。

说明书全文

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一般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如图10和图ll所示,座垫902 以可旋动的方式枢接在位于置物箱前端上缘的铰链920,且座垫902在 铰链92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有扣合件930,所述扣合件930可与设置在 置物箱卯3相对位置钩(未图示)相扣合而锁住座垫卯2。当骑乘 者想要打开座垫902进行行李取放时,先对锁钩进行解锁后,再以手 握持座垫902的后部等适当部位并向上施而打开座垫902。通常会将 座垫902打开到全开位置以腾出双手进行行李的取放。为了让座垫902 可维持在全开位置的状态,不会因为自重再往闭合方向掉落,全开时 座垫902的重心必须超越通过铰链920枢轴中心的铅垂线而位于闭合 状态时的相反侧。此时通过座垫902的前端部940抵接在置物箱903 的前侧面而维持座垫2的全开状态。
如图11所示,铰链920通过螺栓913以螺合方式固定到置物箱 903,通常置物箱903以塑料材质制成,因座垫902处于全开位置的状 态时,施力点到铰链920的距离远大于上述抵接点到铰链920的距离, 如果开启座垫卯2时施力过当,那么因杠杆作用将对铰链920产生上 述施力的数倍(即施力点到铰链920的距离/抵接点到铰链920的距离) 的作用力,长久下来容易造成铰链920本身或是与铰链920相连接的 部位疲劳,而使坐垫松动等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在座垫902处于全开位置的状态时,即使座垫902的 重心超越通过铰链920枢轴中心的铅垂线而不会因为自重而往闭合方向掉落,但此时仍可能因为车头把手905转动碰撞到座垫902等因素 而使座垫902的重心回到闭合状态时的同一侧,而致使座垫902发生 不期望的闭合,造成骑乘者操作上的不便。虽有以气压杆等元件来防 止座垫掉落的做法,但必须另外安装所述元件且所述元件较为昂贵。
此外,为了与座垫902的扣合件930相扣合而锁住座垫卯2,必 须在置物箱与扣合件930相对的位置另行设置锁钩,造成零件数量增 加且安装作业繁复,而且锁钩如果独立装设在塑料材质的置物箱903 上,那么锁付机构的整体强度将较差。
此外,如前文所述,为了让座垫902维持在全开位置的状态,全 开时座垫902的重心必须超越通过铰链920枢轴中心的铅垂线而位于 闭合状态时的相反侧,并通过座垫902的前端940抵接在置物箱的前 侧面而维持座垫2的全开状态。但这样一来,座垫902的抵接点从座 垫902的闭合状态时的位置,以铰链920的枢轴为中心旋动到座垫902 的全开状态时的位置所划出的轨迹线上,不可有任何形成障碍的车体 构造。这一条件对于车体造型设计造成限制。特别是较为大型的车款, 为了克服一体化座垫过长、过重造成骑乘者开启不易的问题,可如图1 所示将座垫分为前后独立开启的座垫,这种设计的后座垫在向摩托车 后方开启时其抵接点的轨迹线更容易与后座握把发生干扰,造成车体 造型设计上的限制。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常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所存在的问题,长久以来业界 和用户都希望能获得一种有效的改善解决方案。而本发明则是发明人 针对上述存在于现有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问题,苦心思考并长久致 力于研发之后,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解决方案。g卩,本发明的目的在 于提出一种开启座垫机构,可以在开启时往上提升后旋转开启,不会 影响造型,上述四连杆机构能使坐垫开启时得到更稳定的致动。本发 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将座垫的锁付机构与开启机构整合为一体,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开启机 构,包括车体固定件,其包含用以固定连接到车体的固定部、供枢接 的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座垫固定件,其包含供座垫固定连接的 固定部、供枢接的第三枢接部和第四枢接部;第一连杆,其一端枢接 在上述第一枢接部,另一端枢接在上述第三枢接部;以及第二连杆, 其一端枢接在上述第二枢接部,另一端枢接在上述第四枢接部;上述 车体固定件、上述第一连杆、上述座垫固定件和上述第二连杆形成约 束运动链,通过施力可使上述座垫固定件朝座垫开启方向运动而开启 座垫。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利用四连杆机构使座垫开启时的轨 迹由单纯的旋转方式变成向上抬高到可闪过造型后再旋转开启,从而 不会影响车体造型设计,且与单点枢接的铰链机构相比,四连杆机构
不易断裂,耐用性良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的摩托车座垫开 启机构,其中上述施力由施力构件作用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施力构件产生的作用力,座垫可在 开启时自动弹开到开启位置并维持在所述位置而不会掉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的摩托车座垫开 启机构,其中上述施力构件由设置在上述第一到第四枢接部中的至少
一者的扭簧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在上述第一到第四枢接部中的至少 一者上设置扭簧,就可简单且低成本地构成施力构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
础上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上述车体固定件直接固定连接到车 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将车体固定件直接固定连接到车体, 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的摩托车座垫开 启机构,其中所述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设置在前掀方式的座垫的前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简单地将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 构应用在前掀方式的摩托车座垫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 上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其中上述座垫固定件还包含扣合件,所述 扣合件可与车体侧的另一扣合件相扣合而将座垫锁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设在座垫固定件的扣合件与固定在 车体的另一扣合件相扣合,就可简单且低成本地提供座垫的锁付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的摩托车座垫开 启机构,其中上述车体固定件隔着包含有上述另一扣合件和对上述扣 合进行解锁的解锁机构的座垫锁构件间接地固定连接到车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将用来与座垫端扣合件相扣合的车 体端扣合件与解锁用的解锁机构整合为一体式的座垫锁构件,可简化 安装作业,提高座垫锁付机构的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的摩托车座垫开 启机构,其中所述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设置在后掀方式的座垫的后侧。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简单地将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 构应用在后掀方式的摩托车座垫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是一种摩托车座垫构造,其具有前后双座 垫,前座垫为前掀方式且通过技术方案5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连接到车体,后座垫为后掀方式且通过技术方案8所述的摩托车座垫
开启机构连接到车体,在后座垫处于锁定闭合的状态下,前座垫的远 离开启机构的自由端的上面抵接在后座垫的远离开启机构的自由端的 下面,而使前座垫无法自由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通过单个座垫锁构件就可锁定双座垫摩 托车的前后两个座垫,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可获得具有本 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是一种摩托车,其特征为具备技术方案1 到8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获得具有技术方案1到8中任一技术 方案所述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功效的摩托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是一种摩托车,其特征为具备技术方案9 所述的摩托车座垫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可获得具有技术方案9所述的摩托车座 垫构造的功效的摩托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与车体结合固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用以显示图2中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一实施例的部分放
大图;
图4是显示图3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显示图3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分解图; 图6是用以显示图2中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 放大图;
图7是显示图6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显示图6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分解图;
图9是显示图6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IO是显示常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示意图;
图lla、图llb是显示常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 1中虽显示将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应用于小型摩托车上,但本 发明并不限定应用于小型摩托车,还可以是其它型式的摩托车,如挂
档型摩托车,和动力车辆。动力车辆例如是全能越野车(All-terrain vehicles, ATV)和机动车辆等。
如图1所示,具有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摩托车1具有: 车头2、前罩3、前车轮4、踏板5、后车轮6、引擎(未图示)、后 座垫7、前座垫8。图1所示的摩托车1是具有前后双座垫的摩托车, 而本发明所揭示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当然也适用于只具有单个座垫 等不同型态的摩托车。只要座垫采用可开启闭合的设计,无论是如摩 托车1的前座垫8的前掀方式还是后座垫7的后掀方式都是本发明所 揭示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可以适用的范围。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到图5。图2是显示本发 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与车体结合固定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用以 显示图2中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一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显 示图3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5是显示图3 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分解图。
首先,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实施型态可 包含用以开启前掀方式的前座垫8的前掀式机构20所示的实施例,以 及用以开启后掀方式的后座垫7的后掀式机构40所示的另一实施例。 前掀式机构20结合固定在摩托车车体的车架F的前端部Fl。后掀式机 构40隔着座垫锁构件60再间接地结合固定在摩托车车体的车架F的 后端部F2。本发明中,通过座垫锁构件60可将后掀式机构40锁定, 进而将后座垫7锁定使其无法自由开启。另一方面,在后座垫7处于 闭合状态下,如图1所示,前座垫8的远离枢转中心的自由端受到锁 定的后座垫7的抵接约束而无法自由开启。
前掀式机构20,如图3到图5所示,包括车体固定件22、座垫固 定件28、连杆24 (第一连杆)以及连杆26 (第二连杆),且所述四个 构件形成以车体固定件22为固定杆的四连杆约束运动链,通过施力可 使座垫固定件28朝座垫开启方向运动。
车体固定件22包含固定部220,可将固定部220通过例如焊接等 方式固定连接到车体的车架F的前端部Fl。由固定部220的两侧大致 向上延伸形成一对对向的侧板221、 221,侧板221、 221上形成有穿孔 Hl和向外侧突出的凸柱C1,其中穿孔H1作为供连杆24 (第一连杆) 枢接的枢接部222 (第一枢接部),凸柱Cl作为供连杆26 (第二连杆) 枢接的枢接部224 (第二枢接部)。
座垫固定件28包含板状的固定部280,其上形成有穿孔H2、 H2, 可供前座垫8下侧面的螺丝(未图式)穿过而通过螺丝锁付的方式将前座垫8与座垫固定件28接合固定。由固定部280的两侧大致向上延 伸形成一对对向的侧板281、 281,侧板281、 281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 的凸柱C2和向外侧突出的凸柱C3,其中凸柱C2作为供连杆24 (第 一连杆)枢接的枢接部282 (第三枢接部),凸柱C3作为供连杆26 (第 二连杆)枢接的枢接部284 (第四枢接部)。
连杆24 (第一连杆)的两端具有穿孔H3、 H4,在其中一端的穿 孔H3与作为车体固定件22的枢接部222 (第一枢接部)的穿孔Hl相 对的位置上,穿设有枢轴P使连杆24以枢轴P为中心枢接在车体固定 件22上。而且为了使两侧的连杆24、 24保持在一定距离的相对位置 上,可在枢轴P上以抵接夹在两侧连杆24、 24之间的方式套设轴套筒 S。连杆24另一端的穿孔H4可供作为座垫固定件28的枢接部282 (第 三枢接部)的凸柱C2穿设,使连杆24以凸柱C2为中心枢接在座垫固 定件28上。
连杆26 (第二连杆)的两端具有穿孔H5、 H6,在其中一端的穿 孔H5可供作为车体固定件22的枢接部224 (第二枢接部)的凸柱Cl 穿设,使连杆26以凸柱Cl为中心枢接在车体固定件22上。连杆26 另一端的穿孔H6可供作为座垫固定件28的枢接部284 (第四枢接部) 的凸柱C3穿设,使连杆26以凸柱C3为中心枢接在座垫固定件28上。 另外,上述各枢接部可在枢接之后以螺帽N与形成于各凸柱末端的螺 牙螺合的方式,限制各连杆沿凸柱轴向方向的移动。
如此,车体固定件22、连杆24 (第一连杆)、座垫固定件28和连 杆26 (第二连杆)形成四连杆机构的约束运动链,在以车体固定件22 作为固定杆的情况下,通过施力可使座垫固定件28朝座垫开启方向运 动。这样一来,通过利用四连杆机构使座垫开启时的轨迹由单纯的旋 转方式变成向上抬高到可闪过造型后再旋转开启,从而不会影响车体 造型设计, 且与单点枢接的铰链机构相比,四连杆机构不易断裂,耐 用性良好。上述用以开启座垫的施力可通过骑乘者的手部握持坐垫本体并向 上提升而产生,也可通过在上述轴套筒S上套设例如扭簧R等施力构 件而由施力构件作用产生。由此,座垫可在开启时自动弹开到开启位 置并维持在所述位置而不会掉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施力构件的扭簧R设置在枢接部222 (第 一枢接部)的对应位置上,当然施力构件还可设置在上述第一到第四 枢接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对应位置上,只要能产生施力作用使座垫固定 件28朝座垫开启方向运动即可,且扭簧的成本低廉,可简单且低成本 地构成施力构件。
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前座垫8的前掀式机构20的车体固定件 22直接固定连接到车体,这样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 如果想要在座垫闭合状态时提供可对座垫进行锁附的功能,防止放置 在置物箱里面的物品遭窃,那么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后座垫7的后掀 式机构40。
下文以图6到图9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之后掀式机构40的相 关构成,其构成元件中与前掀式机构20相当的部分将使用相同的元件 符号,且与前掀式机构20构成相同的结构不再重复说明。图6是用以 显示图2中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图7是 显示图6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8是显示图6 所示摩托车座垫开启机构的分解图。图9是显示图6所示摩托车座垫 开启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后掀式机构40的构成与前述前掀式机构20相同,如图6所示, 也是包含车体固定件22、连杆24 (第一连杆)、座垫固定件28和连杆 26(第二连杆),且形成四连杆机构的约束运动链。其中座垫固定件28 还包含例如U字状的扣合件K,其可通过螺丝锁附或焊接的方式固定
12到座垫固定件28。所述扣合件K可与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车体侧的另一
扣合件相扣合而将座垫锁住,借此,可简单且低成本地提供座垫的锁 付功能。
后掀式机构40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后掀式机构40隔着座 垫锁构件60再间接地以例如焊接等方式结合固定在摩托车车体的车架 F的后端部F2。而后掀式机构40与座垫锁构件60之间,如图8所示, 可在后掀式机构40的车体固定件22上形成穿孔H7、 H7,在座垫锁构 件60上也形成对应的穿孔(未图示),再以螺丝将两者紧固结合。另 外,车体固定件22上还形成有可供上述扣合件K穿过的开口 T。
用来与扣合件K相扣合而将座垫锁住的另一扣合件可单独地直接 设置在置物箱的与扣合件K相对的位置上,再另外设置可对前述扣合 进行解锁的解锁机构。还可将所述另一扣合件与解锁机构整合成如图6 和图9所示的座垫锁构件60,所述座垫锁构件60包含与摩托车车体的 车架F的后端部F2相连接的直立侧板62、 62、与后掀式机构40的车 体固定件22相连接的平板64、可与扣合件K相扣合的另一扣合件L 及其解锁机构(未图示)。通过将用来与扣合件K相扣合的扣合件L与 解锁机构整合为一体式的座垫锁构件60,可简化安装作业,提高座垫 锁付机构的强度。
此外,后掀式机构40的实施例中,也可像前掀式机构20的实施 例那样设置扭簧R、 R,以获得座垫在开启时自动弹开到开启位置并维 持在所述位置而不会掉下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 人员仍可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教示和揭示内容而作出种种不脱离本发明 精神的替换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 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脱离本发明的替换和修改,并为所附权利要 求书所涵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