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汇可以提供直线推进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直线 推进器 ,它涉及一种用 永磁体 、电励磁体组合控制推进 力 的直线推进器。第二 铁 芯(2)与第一铁芯(1)的相对端面上开有相同的小 齿槽 ,在第二铁芯(2)上配置有第一励磁绕组(4),第一永磁体(5)镶在每个第二铁芯(2)的中间,在第二铁芯(2)的上端有第三铁芯(6),在第三铁芯(6)的外面绕有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如第一铁芯(1)设置为动子则第二铁芯(2)设置为 定子 ,如选择第一铁芯(1)为定子,则第二铁芯(2)就为动子,在第一铁芯(1)与第二铁芯(2)之间采用磁浮 轴承 、气浮轴承或其它直 线轴 承连接。本 发明 通过合理设计结构获得对永磁体 磁性 的补偿性和可控性,从而得到大的推进力和良好的控制特性。本发明适用于铁道、电磁弹射、抽油机和其它的驱动装置。,下面是直线推进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直线推进器,它包括第一铁芯(1)、第二铁芯(2)、第一励磁绕组(4)、 第一永磁体(5)、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以及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其 特征在于第二铁芯(2)的最少数量与电源的相数相等,在第二铁芯(2)的下端 面开有至少一个第二小齿槽(3-2),在第一铁芯(1)的上端面上开有至少三个 与第二铁芯(2)上的第二小齿槽(3-2)相同的第一小齿槽(3-1),并且第二铁芯 (2)上的第二小齿槽(3-2)的齿槽中心线与第一铁芯(1)上对应的第一小齿槽 (3-1)的齿槽中心线相差1/3个齿距,在第二铁芯(2)上分别配置有一个第一励 磁绕组(4),第一永磁体(5)镶在每个第二铁芯(2)的中间,在第二铁芯(2)的上 端配置有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在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的外 面绕有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推进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铁芯(1)设置为 动子,第二铁芯(2)设置为定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推进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铁芯(1)设置为 定子,第二铁芯(2)设置为动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它增加了第四铁芯 (12)、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五铁芯(16) 以及第二补偿控制绕组(17),第四铁芯(12)设置为定子,第四铁芯(12)的上 端面上开有与第二铁芯(2)相同数量相同形状的第四小齿槽(13-2),在第一铁 芯(1)的下端面上开有与第四铁芯(12)上的第四小齿槽(13-2)相同的第三小齿 槽(13-1),每个第四铁芯(12)上分别配置一个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 (15)镶在每个第四铁芯(12)中,第四铁芯(12)的下端配置有补偿控制绕组的 第五铁芯(16),在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五铁芯(16)的外面绕有第二补偿控制绕 组(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它又增加了第六铁 芯(11)、第四铁芯(12)、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第四铁芯(12) 设置为动子,第六铁芯(11)设置为定子,在第四铁芯(12)的下端面上开有与 第二铁芯(2)上的第二小齿槽(3-2)相同的第三小齿槽(13-1),在第六铁芯(11) 的上端面开有与第四铁芯(12)的第三小齿槽(13-1)相同的第四小齿槽(13-2), 在每个第四铁芯(12)上配置有一个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镶在 每个第四铁芯(12)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永磁体、电励磁体组合控制推进力的直线推进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线电机靠动子、定子在电磁场中改变相对位置产生推力,它存 在结构单一、磁势补偿单一、磁势难以控制、产生的推进力小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研制一种高效能的直线推进器,并且要有良好的控制特性,本发明 研制一种新型的直线推进器,该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电磁结构以获得对永磁体 磁势的补偿性和可控性,从而在相同尺寸的前提下得到大的推进力及良好的 控制特性。该直线推进器包括第一铁芯1、第二铁芯2、第一励磁绕组4、第 一永磁体5、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以及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第二铁芯 2的最少数量与电源的相数相等,在第二铁芯2的下端面开有至少一个第二小 齿槽3-2,在第一铁芯1的上端面上开有至少三个与第二铁芯2上的第二小齿 槽3-2相同的第一小齿槽3-1,并且第二铁芯2上的第二小齿槽3-2的齿槽中 心线与第一铁芯1上对应的第一小齿槽3-1的齿槽中心线相差1/3个齿距,在 第二铁芯2上分别配置有一个第一励磁绕组4,第一永磁体5镶在每个第二铁 芯2的中间,在第二铁芯2的上端配置有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在补偿 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的外面绕有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只要选择第一铁芯1 为定子,第二铁芯2就为动子;如选择第一铁芯1为动子,则第二铁芯2就 为定子。通过控制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的绕组线圈的绕向及第一励磁绕组4 的通电状态来实现磁势的补偿和控制,第一励磁绕组4的磁势、第一永磁体5 的磁势、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的磁势与各自的磁通路形成的磁系统构成空间 混合磁路。合理地调整磁路结构,加强空间混合磁路的磁势,就能得到更大 的推进力和良好的控制特性。在第一铁芯1与第二铁芯2之间采用磁浮轴承、 气浮轴承或其它直线轴承连接。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结构获得对永磁体磁性 的补偿性和可控性,从而得到大的推进力和良好的控制特性,本发明适用于 电气铁道、电磁弹射、油田抽油机和其它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 是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 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方式七 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方式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由第一铁芯1、第二铁芯2、 第一励磁绕组4、第一永磁体5、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以及第一补偿控 制绕组7组成,第一铁芯1设置为动子,第二铁芯2设置为定子,第二铁芯2 依照三相电源设为三个,在每个第二铁芯2的下端面开有三个第二小齿槽3-2, 在第一铁芯1的上端面上开有十六个与第二小齿槽3-2相同的第一小齿槽3-1, 并且第二铁芯2上的第二小齿槽3-2的齿槽中心线与第一铁芯1上相对应的第 一小齿槽3-1的齿槽中心线相差1/3个齿距,在每个第二铁芯2上分别配置有 一个第一励磁绕组4,第一永磁体5镶在每个第二铁芯2的中间,在第二铁芯 2的上端配置有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在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三铁芯6的 外面绕有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第 一铁芯1设置为定子,第二铁芯2设置为动子,即第二铁芯2连同第一励磁 绕组4及第一永磁体5、第三铁芯6、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与第一铁芯1上下 互换位置。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3,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第 一永磁体5镶在每个第二铁芯2的下端面相对正位置的第一铁芯1中。其它 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4,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在于第 一铁芯1设置为定子,第二铁芯2设置为动子,即第二铁芯2连同第一励磁 绕组4及第三铁芯6、第一补偿控制绕组7与第一铁芯1连同第一永磁体5上 下互换位置。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5,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增 加了第四铁芯12、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五铁 芯16以及第二补偿控制绕组17,第四铁芯12设置为定子,第四铁芯12的上 端面上开有与第二铁芯2相同数量相同形状的第四小齿槽13-2,在第一铁芯1 的下端面上开有与第四铁芯12上的第四小齿槽13-2相同的第三小齿槽13-1, 每个第四铁芯12上分别配置一个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镶在每个 第四铁芯12中,第四铁芯12的下端配置有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五铁芯16,在 补偿控制绕组的第五铁芯16的外面绕有第二补偿控制绕组17,第一铁芯1的 宽度与实施方式一相比增加了一倍。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6,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的不同点在于第 一永磁体5设置在与每个第二铁芯2的下端面相对正位置的第一铁芯1中, 第二永磁体15设置在与每个第四铁芯12的下端面相对正位置的第一铁芯1 中,即第一永磁体5与第二永磁体15成对设置在第一铁芯1中。其它组成和 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7,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它 又增加了第六铁芯11、第四铁芯12、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第 四铁芯12设置为动子,第六铁芯11设置为定子,在第四铁芯12的下端面上 开有与第二铁芯2上的第二小齿槽3-2相同的第三小齿槽13-1,在第六铁芯 11的上端面开有与第四铁芯12的第三小齿槽13-1相同的第四小齿槽13-2。 在每个第四铁芯12上配置有一个第二励磁绕组14,第二永磁体15镶在每个 第四铁芯12中。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如图8,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的不同点是第一 永磁体5镶在与每个第二铁芯2的上端面相对正位置的第一铁芯1中,第二 永磁体15镶在与每个第四铁芯12的下端面相对正位置的第一铁芯1中。其 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