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船舶推进与转向 / 喷水推进 / 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

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

阅读:476发布:2021-08-01

专利汇可以提供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它包括 苗床 ,苗床上等间距设置多排育苗槽。苗床上设置有可移动的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自动落土装置、喷 水 装置、联动装置、 输送机 构、下料装置和扦插装置,车体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八根支腿和连接相邻支腿的 支架 。每侧前端的两个支腿之间设置一个可转动的 齿轮 ,齿轮与苗床两侧设置的 齿条 啮合 ,齿轮连接一个驱动 电机 。自动落土装置包括下料斗Ⅰ和推土板,下料斗Ⅰ设置在车体的后端上方,下料斗Ⅰ的内部底端等间距设置的一排圆形的下料口Ⅰ。联动装置包括滑杆、滑 块 、 连杆 和滑块驱动 气缸 ,滑杆前后设置并且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自动落土、喷水和扦插的特点。(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苗床,所述苗床上等间距设置多排育苗槽;所述苗床上设置有可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自动落土装置、喷装置、联动装置、输送机构、下料装置和扦插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八根支腿和连接相邻所述支腿的支架;每侧前端的两个所述支腿之间设置一个可转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苗床两侧设置的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连接一个驱动电机
所述自动落土装置包括下料斗Ⅰ和推土板,所述下料斗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端上方,所述下料斗Ⅰ的内部底端等间距的设置一排圆形的下料口Ⅰ;位于所述下料口Ⅰ正上方的所述下料斗Ⅰ内设置一个水平的绞龙,所述绞龙的转轴穿过所述下料斗Ⅰ后连接一个绞龙驱动电机;所述下料斗Ⅰ的下方设置一个支撑板Ⅰ,所述支撑板Ⅰ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位于所述支撑板Ⅰ前侧等间距设置一排圆形的出料口;所述推土板可滑动在所述支撑板Ⅰ上,所述推土板的上端贴紧所述下料口Ⅰ,所述推土板的前端等间距设置一排竖直的存料孔,所述存料孔和所述支撑板Ⅰ之间形成一个与所述育苗槽五分之四容积相等的存料腔室;所述推土板的后端为封堵区,当所述推土板位于后端时,下料口Ⅰ、存料孔在一条轴线上,当所述推土板位于前端时,所述存料孔、出料口和育苗槽在同一轴线上,此时土壤从所述存料腔室落入所述育苗槽内,同时所述封堵区将所述下料口Ⅰ封堵;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传料筒和传送带,多个所述传料筒并排固定在一个托板上,所述托板左右两端与所述支架向外延伸的板铰接连接,在铰接连接处设置一个使所述传料筒自然状态下保持水平的扭簧;所述托板的底端通过牵引绳连接一个可使所述传料筒旋转到竖直状态的托板驱动气缸,所述托板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托板驱动气缸的前端设置一个导向轮,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托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每个所述传料筒的底部铰接连接一个防止苗木滑落的圆形挡板,在铰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传送带上设置多个可盛放苗木的弧形槽,贴近每个所述弧形槽的右侧前后对称设置两个倒置的L形推杆
所述联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落土装置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联动装置包括滑杆、滑连杆和滑块驱动气缸,所述滑杆前后设置并且两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滑杆的中间设置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可转动设置一个转动板;所述固定块的两侧所述滑杆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中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转动板的端部铰接连接;所述滑块驱动气缸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底部,所述滑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块连接;通过所述滑块驱动气缸可实现两个所述滑块往复运动;
前侧的所述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一个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上端等间距设置多个推料杆,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传料筒与所述弧形槽和推料杆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推料杆在所述滑块的推动下可将苗木推进所述传料筒内;后侧所述滑块的后端通过两根圆杆与所述推土板连接,所述推土板在所述滑块的作用下可实现往复运动;
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水罐、水、电磁和喷头,所述水罐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前侧所述滑块上端设置的长条板上,所述水罐上设置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每个所述推料杆的正下方设置一个所述喷头;
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斗和震动电机,所述下料斗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两个支撑板Ⅱ,左侧的所述支撑板Ⅱ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铰接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板Ⅱ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通孔,对应的在所述车体上设置两个直径小于所述通孔内径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在每根所述竖直杆上分别套置一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车体和所述支撑板Ⅱ上;所述震动电机对称设置在右侧所述支撑板Ⅱ的两端;所述下料斗底端为可供一根苗木通过的竖直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底端左侧设置有下料口,在所述下料斗的底端设置两个经所述L形推杆经过的开口槽,位于所述条形槽底端的苗木在所述L形推杆的推动下落入所述弧形槽内;所述下料口处铰接连接一个防止苗木掉落的挡条,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所述扦插装置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传料筒上方竖直的扦插杆,每个所述扦插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扦插气缸,所述扦插气缸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前侧;所述扦插杆的底端在所述扦插气缸的推动下可穿过所述传料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形槽的上端的右侧设置有可检测所述条形槽内是否有苗木的传感器,所述条形槽的上端左侧设置有转辊,所述转辊上密布有可将卡在所述条形槽上方的苗木错开的软条;所述转辊连接一个转辊驱动电机,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条形槽内没有苗木时,所述转辊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辊转动并通过所述软条将所述条形槽上方的苗木拨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推杆包括上端的移动部和下端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移动部和滑槽底壁上;所述下料斗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倾斜的调节板,通过所述调节板可控制所述移动部的伸缩高度,所述调节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滑杆,所述滑杆通过销子可滑动固定在所述下料斗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筒内设置有可对苗木对正的扶正板,所述扶正板为弧形,所述扶正板对称铰接连接在所述传料筒内壁上设置的固定槽内,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筒下端外侧套置一个套筒,所述传料筒的底端设置有挡环Ⅰ,所述套筒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挡环Ⅱ,在所述传料筒上套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挡环Ⅰ和挡环Ⅱ上,所述套筒的底端内径和所述传料筒内径相同;所述扦插杆的底端设置有扦插头,所述扦插头上对称设置两个可伸缩的限位块,对应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可穿过所述传料筒上的竖直开口槽后顶在所述限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侧与所述传料筒底端接触端设置有方便苗木对正的喇叭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头的底端设置有便于扶正苗木的内凹球面。

说明书全文

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业种植面积被逐渐扩大,许许多多的苗木先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早期培养,之后再进行移栽。这样不仅可以缩短育苗时间,同时扦插苗不会发生徒长,扦插属于无性繁殖,可以较好的保持品种的特性。但是传统的幼苗在扦插时,需要人工将苗木一株株的扦插在苗床上,通过人工的方式存在一下缺点:1.由于苗木在扦插前需要保湿,在扦插时不能耽误很长时间,人工效率慢,不利于大面积扦插。2.人工扦插的深度不能统一,会影响后期的苗木的统一管理。3.扦插后不能全部保证竖直状态,容易发生歪斜,不利于苗木的后期生长。4.在扦插前需要将装土和喷,非常浪费劳动和增加成本。因此设计一款可自动落土、喷水和扦插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自动落土、喷水和扦插的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它包括苗床,所述苗床上等间距设置多排育苗槽;所述苗床上设置有可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自动落土装置、喷水装置、联动装置、输送机构、下料装置和扦插装置,所述车体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八根支腿和连接相邻所述支腿的支架;每侧前端的两个所述支腿之间设置一个可转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苗床两侧设置的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连接一个驱动电机
[0006] 所述自动落土装置包括下料斗Ⅰ和推土板,所述下料斗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端上方,所述下料斗Ⅰ的内部底端等间距设置的一排圆形的下料口Ⅰ;位于所述下料口Ⅰ正上方的所述下料斗Ⅰ内设置一个水平的绞龙,所述绞龙的转轴穿过所述下料斗Ⅰ后连接一个绞龙驱动电机;所述下料斗Ⅰ的下方设置一个支撑板Ⅰ,所述支撑板Ⅰ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位于所述支撑板Ⅰ前侧等间距设置一排圆形的出料口;所述推土板可滑动在所述支撑板Ⅰ上,所述推土板的上端贴紧所述下料口Ⅰ,所述推土板的前端等间距设置一排竖直的存料孔,所述存料孔和所述支撑板Ⅰ之间形成一个与所述育苗槽五分之四容积相等的存料腔室;所述推土板的后端为封堵区,当所述推土板位于后端时,下料口Ⅰ、存料孔在一条轴线上,当所述推土板位于前端时,所述存料孔、出料口和育苗槽在同一轴线上,此时土壤从所述存料腔室落入所述育苗槽内,同时所述封堵区将所述下料口Ⅰ封堵;
[0007]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传料筒和传送带,多个所述传料筒并排固定在一个托板上,所述托板左右两端与所述支架向外延伸的板铰接连接,在铰接连接处设置一个使所述传料筒自然状态下保持水平的扭簧;所述托板的底端通过牵引绳连接一个可使所述传料筒旋转到竖直状态的托板驱动气缸,所述托板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托板驱动气缸的前端设置一个导向轮,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托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每个所述传料筒的底部铰接连接一个防止苗木滑落的圆形挡板,在铰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传送带上设置多个可盛放苗木的弧形槽,贴近每个所述弧形槽的右侧前后对称设置两个倒置的L形推杆
[0008] 所述联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自动落土装置和输送机构之间,所述联动装置包括滑杆、滑连杆和滑块驱动气缸,所述滑杆前后设置并且两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滑杆的中间设置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可转动设置一个转动板;所述固定块的两侧所述滑杆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中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转动板的端部铰接连接;所述滑块驱动气缸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底部,所述滑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块连接;通过所述滑块驱动气缸可实现两个所述滑块往复运动;
[0009] 前侧的所述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一个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上端等间距设置多个推料杆,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传料筒与所述弧形槽和推料杆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推料杆在所述滑块的推动下可将苗木推进所述传料筒内;后侧所述滑块的后端通过两根圆杆与所述推土板连接,所述推土板在所述滑块的作用下可实现往复运动;
[0010] 所述喷水装置包括水罐、水、电磁和喷头,所述水罐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前侧所述滑块上端设置的长条板上,所述水罐上设置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所述喷头连接,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每个所述推料杆的正下方设置一个所述喷头;
[0011] 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斗和震动电机,所述下料斗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两个支撑板Ⅱ,左侧的所述支撑板Ⅱ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铰接连接;右侧所述支撑板Ⅱ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通孔,对应的在所述车体上设置两个直径小于所述通孔内径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竖直杆的上端穿过所述通孔,在每根所述竖直杆上分别套置一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车体和所述支撑板Ⅱ上;所述震动电机对称设置在右侧所述支撑板Ⅱ的两端;所述下料斗底端为可供一根苗木通过的竖直条形槽,在所述条形槽的底端左侧设置有下料口,在所述下料斗的底端设置两个经所述L形推杆经过的开口槽,位于所述条形槽底端的苗木在所述L形推杆的推动下落入所述弧形槽内;所述下料口处铰接连接一个防止苗木掉落的挡条,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0012] 所述扦插装置包括并排设置在所述传料筒上方竖直的扦插杆,每个所述扦插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扦插气缸,所述扦插气缸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前侧;所述扦插杆的底端在所述扦插气缸的推动下可穿过所述传料筒。
[0013] 进一步的,在所述条形槽的上端的右侧设置有可检测所述条形槽内是否有苗木的传感器,所述条形槽的上端左侧设置有转辊,所述转辊上密布有可将卡在所述条形槽上方的苗木错开的软条;所述转辊连接一个转辊驱动电机,当所述传感感应到所述条形槽内没有苗木时,所述转辊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辊转动并通过所述软条将卡所述条形槽上方的苗木拨下。
[0014] 进一步的,所述L形推杆包括上端的移动部和下端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移动部和滑槽底壁上;所述下料斗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倾斜的调节板,通过所述调节板可控制所述移动部的伸缩高度,所述调节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滑杆,所述滑杆通过销子可滑动固定在所述下料斗侧壁上。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传料筒内设置有可对苗木对正的扶正板,所述扶正板为弧形,所述扶正板对称铰接连接在所述传料筒内壁上设置的固定槽内,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0016] 进一步的,所述传料筒下端外侧套置一个套筒,所述传料筒的底端设置有挡环Ⅰ,所述套筒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挡环Ⅱ,在所述传料筒上套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挡环Ⅰ和挡环Ⅱ上,所述套筒的底端内径和所述传料筒内径相同;所述扦插杆的底端设置有扦插头,所述扦插头上对称设置两个可伸缩的限位块,对应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可穿过所述传料筒上的竖直开口槽后顶在所述限位槽内。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侧与所述传料筒底端接触端设置有方便苗木对正的喇叭口。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扦插头的底端设置有便于扶正苗木的内凹球面。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落土装置将苗床上的育苗槽内装满五分之四的土壤,通过喷水装置对育苗槽内喷水,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方便后期扦插,下料装置使苗木依次落到弧形槽内,通过输送机构最终将苗木输送到传料筒内,在托板驱动气缸的作用下使苗木处于竖直状态。最终在扦插装置的作用下经苗木扦插到苗床上的育苗槽内,全过程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可节省大量人工劳动和经济成本。
[0021] 通过在车体上设置可转动的齿轮和在苗床的两侧设置齿条,可以驱动车体沿着苗床移动。通过在推土板上设置存料孔,可以一次存放等体积的土壤。通过设置封堵区可临时对下料口Ⅰ进行封堵。通过设置联动装置可以实现同时驱动自动落土装置和输送机构进行动作,在落土的同时苗木也落入弧形槽内,在存料腔室存料的同时,苗木被推料杆推入传料筒内,实现多种动作同时进行,加快扦插进度。每个推料杆的下方设置一个喷头,可间歇的对育苗槽内喷水,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便于扦插动作。通过将托板的两端与车体延伸的耳板铰接连接,可实现传料筒从水平向竖直状态的偏转。通过设置设置L形的推杆,可以将条形槽内的苗木推出并滑落到弧形槽内。通过设置震动电机,可以使下料斗内的苗木抖动,防止苗木卡住。通过设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条形槽内是否有苗木,并通过转辊上的软条将卡住的苗木抖拨下。通过将L形杆设置成移动部和下端的滑槽,可以实现自由伸缩,可适应不同种类不同粗细苗木。通过在传料筒的下端设置一个套筒,可确保在扦插时持续对苗木进行扶正。通过设置弧形的扶正板,可以落入传料筒内的苗木进行扶正。通过在扦插头的底端设置内凹球面,可使苗木的上端位于扦插头的中心。附图说明
[0022]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视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推土板);
[0027]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包含转辊和传感器);
[0030]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料筒和托板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料筒和托板连接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1中局部F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扦插头与传料筒和套筒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料筒在托板驱动气缸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示意图;
[0036]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中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 附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3中局部C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 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6中局部D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 附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6中局部E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1] 图中,苗床1、齿条11、苗木12、育苗槽13、车体2、支腿21、竖直杆211、压缩弹簧212、支架22、耳板221、齿轮23、齿轮驱动电机231、输送机构3、传料筒31、托板311、牵引绳311a、托板驱动气缸311b、导向轮311c、圆形挡板312、扶正板313、套筒314、挡环Ⅰ314a、挡环Ⅱ314b、复位弹簧314c、喇叭口314d、限位槽314e、竖直开口槽315、传送带32、弧形槽321、L形推杆322、移动部322a、滑槽322b、缓冲弹簧322c、下料装置4、下料斗Ⅱ41、支撑板Ⅱ411、通孔411a、条形槽412、下料口Ⅱ413、挡条413a、开口槽414、传感器415、转辊416、软条416a、调节板417、滑杆417a、固定筒417b、销子417c、震动电机42、扦插装置5、扦插杆51、扦插头511、限位块511a、内凹球面511b、水平开口槽511c、弹簧511d、水平板52、导向板521、扦插气缸
53、控制器6、控制按钮61、自动落土装置7、下料斗Ⅰ71、下料口Ⅰ711、绞龙712、绞龙驱动电机
713、推土板72、存料孔721、存料腔室722、封堵区723、支撑板Ⅰ73、出料口731、喷水装置8、水罐81、长条板811、进水口812、出水口813、电磁阀82、喷头83、联动装置9、滑杆91、固定块
911、转动板912、滑块92、竖直板921、推料杆922、圆杆923、连杆93、滑块驱动气缸94。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43] 如附图1至附图19所示,全自动化林业育苗系统,它包括苗床1,在苗床上等间距设置多个带一定深度的育苗槽13,在苗床1上设置有可前后滑动的车体2,在车体2上设置有自动落土装置7、喷水装置8、联动装置9、输送机构3、下料装置4和扦插装置5,车体2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八根支腿21和连接相邻支腿21的多个支架22。每个支腿21的底部都安装一个滚轮,每侧的两个支腿21之间设置一个可转动的齿轮23,齿轮23与苗床1两侧设置的齿条11啮合,齿轮23连接一个驱动电机231,具体实施方式为:在相邻支腿21之间固定一个横板,驱动电机231固定在横板的底部,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穿过横板中间的通孔后与齿轮23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齿轮23的转动带动车体2移动。进行扦插时,驱动电机231进行间歇动作。
[0044] 自动落土装置7包括下料斗Ⅰ71和推土板72,下料斗Ⅰ71设置在车体2的后端上方,下料斗Ⅰ71的内部底端等间距设置的一排圆形的下料口Ⅰ711。位于下料口Ⅰ711正上方的下料斗Ⅰ71内设置一个水平的绞龙712,绞龙712的转轴穿过下料斗Ⅰ71后连接一个绞龙驱动电机713。绞龙驱动电机713通过控制器6控制先正转后反转不停运动。在运动时通过绞龙712使下料斗Ⅰ71内的土壤从下料口Ⅰ711漏出。下料斗Ⅰ71的下方设置一个支撑板Ⅰ73,支撑板Ⅰ73的边缘固定在支架22上。位于支撑板Ⅰ73前侧等间距设置一排圆形的出料口731,推土板
72可前后在支撑板Ⅰ73上滑动,推土板72的上端贴紧下料口Ⅰ711,推土板72的前端等间距设置一排竖直的存料孔721,存料孔7和支撑板Ⅰ73之间形成一个与育苗槽五分之四等容积的存料腔室722。推土板72的后端为封堵区723,下料斗Ⅰ71内的土壤先通过下料口Ⅰ711落入存料腔室722中,推土板72在向前运动时,封堵区723可将下料口Ⅰ711封堵。当推土板72位于后端时,下料口Ⅰ711、存料孔721在一条轴线上,此时下料斗Ⅰ71内的土壤落入存料腔室722中;
从当推土板72位于前端时,存料孔721、出料口731和育苗槽13对齐,此时土壤从存料腔室
722落入育苗槽13内,同时封堵区723将下料口Ⅰ711封堵;
[0045] 输送机构3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传料筒31和传送带32,多个传料筒31并排固定在一个托板311上,托板311左右两端与支架22向外延伸的耳板221铰接连接,在铰接连接处设置一个使传料筒31自然状态下保持水平的扭簧。托板311的底端通过牵引绳311a连接一个可使传料筒31旋转到竖直状态的托板驱动气缸311b,托板驱动气缸311b固定在支架22上。在托板驱动气缸311b的前端设置一个导向轮311c,牵引绳311a穿过导向轮311c后与托板驱动气缸311b的活塞杆连接。使用时,托板驱动气缸311b的活塞杆向前伸展通过牵引绳311a带动传料筒31由水平状态旋转到竖直状态。每个传料筒31的底部铰接连接一个防止苗木12滑落的圆形挡板312,圆形挡板312可防止苗木12从传料筒31滑出。在铰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使圆形挡板312贴紧传料筒31的底部。传送带32通过传送辊和传送带驱动电机驱动下转动。传送带32上设置多个可盛放苗木12的弧形槽321,贴紧每个弧形槽321的右侧前后对称设置两个倒置的L形推杆322。传料筒31内设置有方便苗木12对正的扶正板313,这样可以防止苗木12在扦插时发生歪斜。扶正板313为弧形,扶正板313对称铰接连接在传料筒31内壁上设置的固定槽内,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通过扭簧的作用使扶正板313持续扶正苗木12。
[0046] 在自动落土装置7和输送机构3之间还设置有联动装置9,联动装置9包括滑杆91、滑块92、连杆93和滑块驱动气缸94,滑杆91前后设置并且两端固定在支架22上,滑杆91的中间设置一固定块911,固定块911上可转动设置一个转动板912,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固定块911上中间上端可转动设置一个转杆,并将转动板912固定在转杆的顶端。在固定块911的两侧滑杆91上分别设置一个滑块92。每个滑块92的中间位置通过连杆93与转动板912的端部铰接连接。滑块驱动气缸94固定在其中一个滑块92的底部,滑动驱动气缸94的活塞杆与固定块911连接。通过滑块驱动气缸94可实现两个滑块92在滑杆91上往复运动。
[0047] 前侧的滑块92的前端固定连接一个竖直板921,竖直板921的上端等间距设置多个水平的推料杆922,处于水平状态的传料筒31与弧形槽321和推料杆922处于同一轴线上。推料杆922在滑块92的推动下可将苗木推进传料筒31内。后侧滑块92的后端通过两根圆杆923与推土板72连接,推土板72在滑块92的作用下可实现往复运动。
[0048] 当滑动驱动气缸94的活塞杆伸展时,推料杆922将弧形槽321内的苗木推进传料筒31内,同时圆杆923推动推土板72向后运动,使下料口Ⅰ711、存料孔721在一条轴线上;当滑动驱动气缸94的活塞杆收缩时,推料杆922运动到初始位置。同时同时圆杆923推动推土板
72向前运动,使存料孔721、出料口731和育苗槽13对齐。
[0049] 喷水装置8包括水罐81、水泵、电磁阀82和喷头83,水罐81设置有两个分别对称固定在前侧滑块92上端设置的长条板811上,水罐81上设置一个进水口812一个出水口813,出水口813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83连接,电磁阀82设置在水泵的出水口处。每个推料杆922的正下方设置一个喷头83。通过喷头83可对育苗槽13内喷水,使育苗槽13内的土壤保持湿润,通过在扦插时更容易一些。
[0050] 下料装置4设置在传送带32的上方,下料装置4包括下料斗Ⅱ41和震动电机42,下料斗Ⅱ41的左右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两个支撑板Ⅱ411,左侧的支撑板Ⅱ411两端分别与车体2铰接连接。右侧支撑板Ⅱ41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通孔411a,对应的在车体2上设置两个直径小于通孔411a内径的竖直杆211,竖直杆211的底端固定在支架22上,竖直杆211的上端穿过通孔411a,在每根竖直杆211上分别套置一个压缩弹簧212,压缩弹簧212的两端分别顶在车体2和支撑板Ⅱ411上。当然,也可以在支架22对称固定四个压缩弹簧212,四个压缩弹簧212的上端与下料斗Ⅱ41的底部固定连接。震动电机42对称设置在右侧支撑板的411两端。这样通过震动电机42的震动时下料斗Ⅱ41发生震动,可以促进下料斗Ⅱ41内的苗木12滑落。下料斗Ⅱ41底端为可供一根苗木12通过的竖直条形槽412,在条形槽412的底端左侧设置有下料口Ⅱ413,在下料斗Ⅱ41的底端设置两个经L形推杆322经过的开口槽414,位于条形槽412底端的苗木12在L形推杆322的推动下落入弧形槽321内。下料口Ⅱ413处铰接连接一个防止苗木12掉落的挡条413a,且在铰接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0051] 为了防止苗木12卡在条形槽412的上端,在条形槽412的上端的右侧设置有可检测条形槽412内是否有苗木12的传感器415,条形槽412的上端左侧设置有转辊416,转辊416上密布多个软条416a。软条416a可以是弹性橡胶条,旋转的转辊416带动软条416a转动,软条416a的末端将卡在条形槽412上端的苗木12错位,方便苗木落入条形槽412中。转辊416两端分别套置一个轴承,并通过轴承座将转辊416固定在下料斗Ⅱ41外侧壁上。转辊416连接一个转辊驱动电机,同样的将转辊驱动电机固定在下料斗Ⅱ41的外侧壁上。当传感器415感应到条形槽412内没有苗木12时,转辊驱动电机驱动转辊416转动并通过软条416a使卡条形槽
412上方的苗木12错位在,最终使苗木顺利的落入条形槽412内。
[0052] 当然,本设备除了应用于法桐扦插外,还可以用在其他的圆柱形苗木12上,为了适合不同种类苗木12的直径,将L形推杆322设置成两部分,L形推杆322包括上端的移动部322a和下端的滑槽322b,在滑槽322b内设置有缓冲弹簧322c,缓冲弹簧322c的两端分别顶在移动部322a和滑槽底322b壁上。下料斗Ⅱ4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可竖直滑动的倾斜的调节板417,通过调节板417可控制移动部322a的伸缩高度,调节板417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滑杆
417a,滑杆417a通过销子417c可滑动固定在下料斗Ⅱ41侧壁上设置的固定筒417b内,在固定筒417b上设置多个调节孔,使用时,可根据苗木12的种类进行调节滑杆417a的位置。当L形推杆322在移动到调节板417位置时,会受到挤压随时适应不同种类的苗木12。
[0053] 扦插装置5包括并排设置在传料筒31上方的竖直的扦插杆51,每个扦插杆51的上端固定连接一个水平板52,水平板52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扦插气缸53,扦插气缸53固定在车体2的前侧。扦插杆51的底端在扦插气缸53的推动下可穿过传料筒31。使用时,扦插气缸53通过水平板52驱动扦插杆51竖直方向的移动。在水平板52和传料筒31之间还固定有带通孔的导向板521,这样可以防止插杆5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歪斜。苗木12在扦插时,了防止车体移动时,传料筒31将已经扦插好的苗木12碰倒,因此传料筒31的下端与苗床1上育苗槽中土壤间距至少大于扦插后苗木12裸露部位的高度,在扦插时,苗木12的底端穿过传料筒31的底端后处于悬空状态,这样就会出现苗木12在扦插时,底端缺少扶正的结构,容易发生歪斜。
[0054] 为了防止苗木12底端在扦插时发生歪斜,在传料筒31下端外侧套置一个套筒314,传料筒31的底端设置有挡环Ⅰ314a,套筒314的上端内侧设置有挡环Ⅱ314b,在传料筒31上套置复位弹簧314c,复位弹簧314c的两端分别顶在挡环Ⅰ314a和挡环Ⅱ314b上,套筒314的底端内径和传料筒31内径相同。扦插杆51的底端设置有扦插头511,扦插头511上对称设置两个可伸缩的限位块511a,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扦插头511的设对称设置两个水平开口槽511c,并在水平开口槽511c内设置弹簧511d,限位块511a可滑动在水平开口槽511c内,弹簧
511d的两端顶在水平开口槽511c内壁和限位块511a上。对应在套筒314内设置有限位槽
314e,限位块511a可穿过传料筒31上的竖直开口槽315后顶在限位槽314e内。苗木12在扦插时,首先通过扦插头511推动苗木12竖直向下移动,当限位块511a滑动到竖直开口槽315后,限位块511a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在限位槽314e内,下一步,扦插头511在推动苗木12和套筒
314一起运动,这样会使套筒的底端持续对苗木12进行扶正,将限位块511a的外侧上端设置成弧形,这样扦插头511在收缩时,限位块511a可从限位槽314e和竖直开口槽315滑出。因此,苗木12扦插结束后,套筒314在复位弹簧314c的作用下移动到初始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套筒314的底部在移动时碰到已经扦插好的苗木12同时还可以在扦插全过程对苗木12扶正。
[0055] 套筒314的内侧与传料筒31底端接触端设置有方便苗木12对正的喇叭口314d,这样可以方便苗木12在下移时找准套筒314的底端开口位置。
[0056] 扦插头511的底端设置有便于扶正苗木12的内凹球面511b,便于时苗木12的上端位于扦插头的中心。
[0057] 在车体上还设置控制器6,控制器6与齿轮驱动电机231、传送带驱动电机、托板驱动气缸311b、震动电机42、绞龙驱动电机713、电磁82、滑块驱动气缸94和扦插气缸53控制连接,在控制器6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61,控制按钮61包括齿轮驱动电机231的启动、停止按钮,震动电机42的启动、停止按钮、绞龙驱动电机713的启动、停止按钮和扦插启动、停止按钮。当按下扦插启动按钮后,控制器6控制传送带32转动,不断使苗木12落在相应的弧形槽321内,最终使传送带32上表面的弧形槽321内含有苗木12,同时控制器6控制电磁阀82和水泵开始对育苗槽喷水;并且控制器6控制滑块驱动气缸94的活塞杆收缩,使存料孔721、出料口731和育苗槽13在同一轴线上,确保存料腔室722的土壤落入育苗槽内。动作完成后控制器6传送带32、电磁阀82和水泵停止运动。之后控制器6控制滑块驱动气缸94的活塞杆伸展,通过推料杆922将弧形槽321内的苗木12推进传料筒31内,同时通过圆杆923使推土板72向后运动将存料腔室装满土壤;之后控制器6控制托板驱动气缸311b动作,通过牵引绳311a使传料筒31转动到竖直状态;动作完成后,控制器6控制扦插气缸53动作将苗木12扦插在苗床1上等间距设置的育苗槽13中,动作完成后,托板驱动气缸311b的活塞杆复位到初始位置。下一步,控制器齿轮驱动电机231带动车体移动一个苗木12行间距,进行下一行的扦插动作。当按下扦插停止钮后,所用动作全部停止。
[0058]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0059] 扦插前,按下齿轮驱动电机231的启动按钮,使设备横跨在苗床1上;下一步,按下震动电机42的启动按钮和绞龙驱动电机713的启动按钮;下一步按下扦插启动按钮,对当前位置的苗床1进行扦插,全部扦插完成后,按下扦插停止按钮。
[006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按下扦插启动按钮后的每一步动作可根据完成时间进行控制。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轴流喷水推进泵 2020-05-15 483
串列轴流式喷水推进泵 2020-05-15 611
双管螺旋喷水推进器 2020-05-15 831
鼓动喷水推进器 2020-05-11 886
环保电动喷水推进船 2020-05-12 741
轴流式喷水推进泵 2020-05-13 926
泵喷水中推进器 2020-05-11 958
喷水推进泵 2020-05-11 802
鼓动喷水推进器 2020-05-11 964
喷水推进器 2020-05-16 65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