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滑道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道组件装配线和座椅滑道装配线。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的座椅滑道主要包括两个滑道组件,分别为上滑道组件和下滑道组件。其中,上滑道组件包括上滑道和固定于上滑道的上零件,该上滑道与座椅连接;下滑道组件包括下滑道和固定于下滑道的下零件,该下滑道与车
底板连接。
[0003] 滑道组件的装配工序一般有压铆、旋铆、CO2焊、激光焊、
凸焊等。例如,上滑道组件的装配工序依次为压铆、旋铆、凸焊、激光焊、检测,下滑道组件的装配工序依次为压铆、旋铆、CO2焊、检测。
[0004] 现有的装配工序中,
工件在一个装配工位与零件装配完后,人工转运到下一个装配工位再与其他的零件进行装配,直至加工完成。在每个装配工位进行先上料再装配,装配工位需要设置夹具,以
铆接工位为例,如图1-8所示,利用夹具12
定位上一工位输送来的工件11以及需要上料的上料零件13。由于每个装配工位的上料零件13不同,导致每个装配工位的夹具12不同,导致所需夹具12的种类较多,夹具12的设计工作量较大,夹具12的开发成本较高,使得装配成本较高,也使得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另外,切换产品时,人工需切换多副夹具12,导致装配效率较低。
[0005] 另外,不同的滑道组件的装配工序不同,具体地,不同的上滑道组件的装配工序不同,不同的下滑道组件的装配工序不同。这样,导致滑道组件的工序多样,组合形式众多,人工需要将工件11跨工位传送,导致滑道组件的装配效率较低,也导致整个座椅滑道的装配效率较低。
[0006] 另外,不同型号的滑道组件所需零件型号不同,工件11在工序间进行多次转运,较易出现装错的情况,导致装配效率较低,也不便于生产管理。
[0007] 另外,滑道组件的装配为人工装配,人工上料和装配以及人工在工位间转运工件,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装配效率较低。
[0008] 综上所述,如何装配滑道组件,以减少对夹具种类的需求,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道组件装配线,以减少对夹具种类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滑道装配线。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滑道组件装配线,包括:装配工位,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工位上游的滑道组件预处理线;
[0012] 其中,所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包括:预组合工位,位于所述预组合工位下游的预固定工位;所述预组合工位具有用于将所有零件预置在滑道上以形成组合体的预组合工装,所述预固定工位具有用于将所述组合体中的所述零件预固定在所述滑道上的预固定设备;
[0013] 所述装配工位具有装配设备和用于定位所述组合体的夹具。
[0014] 优选地,所述预组合工装包括:用于
支撑且定位所述滑道和所述零件的支撑定位件,所述支撑定位件至少为两个。
[0015] 优选地,所有的所述支撑定位件连接为一个整体。
[0016] 优选地,所述预组合工装还包括:用于仅定位所述零件的定位件。
[0017] 优选地,所述预固定设备为激光
点焊设备。
[0018] 优选地,所述滑道组件装配线还包括:用于在所述预固定工位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装配工位之间,以及各个所述装配工位之间搬运所述组合体的
机器人。
[0019] 优选地,所述滑道组件装配线还包括:控制所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所述装配设备和所述机器人运行的控制系统。
[0020] 优选地,所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为座椅滑道的上滑道组件的装配线。
[0021] 优选地,所述装配工位为四个,分别为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和激光焊工位;且四个所述装配工位按照设定顺序依次分布。
[0022] 优选地,所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为座椅滑道的下滑道组件的装配线。
[0023] 优选地,所述装配工位为三个,分别为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和CO2焊工位;且三个所述装配工位按照设定顺序依次分布。
[002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的装配过程为:在预组合工位,将所有的零件预装在滑道上,形成组合体,然后将组合体移至预固定工位;在预固定工位,利用预固定设备将预置的零件固定在滑道上,然后将组合体依次经过若干装配工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则进行装配,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直接经过即可。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在预组合工位完成上料并将所有的零件预置在滑道上形成组合体,在预固定工位将所有的零件预固定在滑道上,则在后续装配过程中无需上料,装配工位的夹具仅定位组合体即可,使得装配工位可均采用同一种夹具,这样,有效减少了夹具的类型,降低了夹具成本,也降低了装配成本,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同时,在切换滑道组件时,无需更换夹具,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
[0026]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在预组合工位完成上料并将所有的零件预置在滑道上形成组合体,在预固定工位将所有的零件预固定在滑道上,则在后续装配过程中无需上料,组合体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经过各个装配工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则进行装配,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直接经过即可,无需跨工位传送,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0027]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通过设置预组合工位,实现了仅在预组合工位完成上料,且无需跨工位传送,有效减小了装错的几率,提高了装配效率,也方便了生产管理。
[0028] 基于上述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滑道装配线,该座椅滑道装配线包括: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下滑道组件装配线,其中,所述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和/或,所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
[0029] 优选地,所述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所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
[0030] 所述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位于所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的一侧,且所述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所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共用同一个所述预固定设备。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和
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下滑道组件在铆接工位的定位示意图;
[0033]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4] 图3为图1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5]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上滑道组件在铆接工位的定位示意图;
[0036] 图5为图4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7] 图6为图4的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8] 图7为图4的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9] 图8为图4的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40]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中对下滑道组件进行预组合的示意图;
[0041] 图10为图9的俯视图;
[004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中对上滑道组件进行预组合的示意图;
[0043]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0044]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中下组合体在装配工位的定位示意图;
[0045] 图14为图13的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46] 图15为图13的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47]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中上组合体在装配工位的定位示意图;
[0048] 图17为图16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49] 图18为图16的J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50] 图19为图16的K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51] 图20为图16的L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52]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滑道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用于装配座椅滑道的滑道组件。
[0055] 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包括:装配工位和设置在装配工位上游的滑道组件预处理线。
[0056] 上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包括:预组合工位,位于预组合工位下游的预固定工位。上述预组合工位具有用于将所有零件预置在滑道上以形成组合体的预组合工装,上述预固定工位具有用于将组合体中的零件预固定在滑道上的预固定设备。
[0057]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预组合工位具有用于将所有零件预置在滑道上以形成组合体的预组合工装,此处,“所有零件”,是指需要装配在滑道上的所有零件,例如,需要装配在上滑道上的所有上零件,需要装配在下滑道上的所有下零件。可以理解的是,预置是指,仅将零件放置在滑道上,不进行连接。预固定工位将呈散件的组合体固定为一个整体。
[0058] 上述装配工位具有装配设备和用于定位组合体的夹具。对于装配工位的具体数目和装配设备的具体类型以及夹具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当装配工位至少为两个时,上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位于所有装配工位的上游。
[0059] 具体地,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用于装配下滑道组件时,组合体称为下组合体,夹具称为下夹具,如图13-15所示,下夹具62定位下组合体61时,对下组合61中的下零件63不做定位。从而,使得下夹具62具有通用性,减少了下夹具62的类型。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用于装配上滑道组件时,组合体称为上组合体,夹具称为上夹具,如图16-20所示,上夹具72定位上组合体71时,对上组合71中的上零件73不做定位。从而,使得上夹具72具有通用性,减少了上夹具72的类型。
[00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的装配过程为:在预组合工位,将所有的零件预装在滑道上,形成组合体,然后将组合体移至预固定工位;在预固定工位,利用预固定设备将预置的零件固定在滑道上,然后将组合体依次经过若干装配工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则进行装配,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直接经过即可。
[006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在预组合工位完成上料并将所有的零件预置在滑道上形成组合体,在预固定工位将所有的零件预固定在滑道上,则在后续装配过程中无需上料,装配工位的夹具仅定位组合体即可,使得装配工位可均采用同一种夹具,这样,有效减少了夹具的类型,降低了夹具成本,也降低了装配成本,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同时,在切换滑道组件时,无需更换夹具,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
[0062]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在预组合工位完成上料并将所有的零件预置在滑道上形成组合体,在预固定工位将所有的零件预固定在滑道上,则在后续装配过程中无需上料,组合体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经过各个装配工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则进行装配,不需要在该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时直接经过即可,无需跨工位传送,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也实现了各个装配工位的柔性设置。
[0063]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通过设置预组合工位,实现了仅在预组合工位完成上料,且无需跨工位传送,有效减小了装错的几率,提高了装配效率,也方便了生产管理。
[0064] 对于预组合工装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65] 为了便于预组合,上述预组合工装包括:用于支撑且定位滑道和零件的支撑定位件,该支撑定位件至少为两个。当然,也选择利用一个支撑定位件支撑且定位滑道以及零件,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0066] 上述支撑定位件可呈
块状、板状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支撑定位件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不做限定。对于上述支撑定位件的具体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67] 为了便于使用预组合工装,所有的上述支撑定位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当然,也可选择每个支撑定位件为单独的部件,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0068] 上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中,可选择若干支撑定位件支撑且定位滑道,若干支撑定位件支撑且定位零件,若干支撑定位件同时支撑且定位滑道和若干零件;或者,若干支撑定位件同时支撑且定位滑道和若干零件,若干支撑定位件支撑且定位若干零件。需要说明的是,若干是指不确定数目,例如,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等。
[0069] 当然,也可选择其他方式来支撑且定位滑道和零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70] 上述支撑定位件可通过定位面、定位凸起、定位槽或定位孔等结构实现支撑和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支撑定位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0071] 进一步地,上述预组合工装还包括:用于仅定位零件的定位件。该定位件可为定位销或者定位柱。当然,可选择定位件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72] 为了区分应用于上滑道组件和下滑道组件的支撑定位件,将应用于下滑道组件的支撑定位件称为下支撑定位件,将应用于上滑道组件的支撑定位件称为上支撑定位件。
[0073] 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应用于下滑道组件的预组合工装包括五个下支撑定位件。五个下支撑定位件分别为第一下支撑定位件21、第二下支撑定位件22、第三下支撑定位件23、第四下支撑定位件24和第五下支撑定位件25。
[0074] 上述第一下支撑定位件21实现对下滑道31的支撑和定位以及对第六下零件37的支撑和定位;上述第二下支撑定位件22实现对第一下零件32和第二下零件33的支撑和定位;第三下支撑定位件23实现对第三下零件34的支撑和定位;第四下支撑定位件24实现对第五下零件36的支撑和定位;第五下支撑定位件25实现对第四下零件35的支撑和定位。
[0075]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应用于上滑道组件的预组合工装包括五个上支撑定位件。五个上支撑定位件分别为第一上支撑定位件41、第二上支撑定位件42、第三上支撑定位件43、第一定位件44、第二定位件45、第四上支撑定位件46和第五上支撑定位件47。
[0076] 上述第一上支撑定位件41实现对上滑道51的定位和支撑;上述第二上支撑定位件42实现对上滑道51的定位和支撑;第三上支撑定位件43实现对第二上零件53的支撑和定位以及对第一上零件52和第三上零件54的支撑和定位;第四上支撑定位件46实现度第六上零件57的支撑和定位以及对第五上零件56和第七上零件58的支撑和定位;上述第五上支撑定位件47实现对上滑道51的定位和支撑;第一定位件44用于定位第二上零件53,第二定位件
45用于定位第六上零件57。
[0077] 为了减小预固定对后续装配工位的影响,优先选择预固定设备为激光点焊设备。这样,便于实现后续装配设备的夹具通用性设计,减少了夹具种类,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
[0078] 当然,也可选择预固定设备为其他固定设备,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79] 优选地,上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还包括:用于在预组合工位和预固定工位之间输送组合体的输送装置。进一步地,输送装置为滑台。具体地,如图21所示,上滑道组件装配线的上输送装置92为滑台,下滑道组件的下输送装置82为滑台。
[0080] 当然,也可选择输送装置为其他类型,例如皮带输送装置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输送装置的类型不做限定。
[0081] 上述滑道组件预处理线,通过设置输送装置,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0082] 为了便于将零件预装在滑道上,上述预组合工位的两侧均设有货架,以便于工作人员获取零件和滑道。如图21所示,上滑道组件装配线的上预组合工位91的两侧均设有货架,下滑道组件的下预组合工位81的两侧均设有货架。
[0083] 优选地,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还包括机器人,该机器人用于在预固定工位和与其相邻的装配工位之间,以及各个装配工位之间搬运组合体。
[0084] 对于机器人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为了加快搬运,优先选择预固定工位和与其相邻的装配工位之间、各个装配工位之间均设有一个机器人。当然,也可选择机器人与装配工位一一对应,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85] 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通过采用机器人搬运组合体,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0086] 为了实现自动化装配,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还包括:控制滑道组件预处理线、装配设备和机器人运行的控制系统。这样,实现了自动化,使得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为自动化装配线,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0087] 为了便于保证装配
质量,需要进行检测。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还包括检测工位,该检测工位具有检测设备,且检测工位位于装配工位的下游。可以理解的是,检测设备用于检测滑道组件的装配是否合格。
[0088] 若检测合格后,滑道组件放入挂架中,进行
喷涂处理。具体地,如图21所示,上述滑道组件放入上挂架93中,下滑道组件放入下挂架83中。
[0089] 优选地,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还包括用于将滑道组件放入挂架的挂架机器人。这样,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装配效率。
[0090] 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可装配线上滑道组件,具体地,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为座椅滑道的上滑道组件的装配线。此时,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称为上滑道组件装配线。
[0091] 优选地,上述装配工位为四个,分别为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和激光焊工位;且四个所述装配工位按照设定顺序依次分布。
[0092] 对于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和激光焊工位的顺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93] 上述压铆工位具有压铆设备,上述旋铆工位具有旋铆设备,上述凸焊工位具有凸焊设备,上述激光焊工位具有激光焊设备。压铆设备、旋铆设备、凸焊设备、激光焊设备均为装配设备。
[0094] 进一步地,预固定工位、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和激光焊工位依次设置。此时,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中,预组合工位、预固定工位、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和激光焊工位依次设置。此时,机器人为四个。
[0095]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预固定工位的组合体进入压铆工位,然后自压铆工位进入旋铆工位,然后自旋铆工位进入凸焊工位,然后自凸焊工位进入激光焊工位。
[0096] 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中,也可选择上述预固定工位、旋铆工位、滑道压铆工位、凸焊工位、激光焊工位依次设置,或者预固定工位、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压铆工位、激光焊工位依次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097] 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也可处理下滑道组件,具体地,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为座椅滑道的下滑道组件的装配线。此时,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称为下滑道组件装配线。
[0098] 优选地,装配工位为三个,分别为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和CO2焊工位;且三个装配工位按照设定顺序依次分布。
[0099] 对于压铆工位,旋铆工位和CO2焊工位的顺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100] 上述压铆工位具有压铆设备,上述旋铆工位具有旋铆设备,上述CO2焊工位具有CO2焊设备。上述压铆设备、旋铆设备、CO2焊设备均为装配设备。
[0101] 进一步地,预固定工位、压铆工位、旋铆工位、CO2焊工位依次设置。此时,上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中,预组合工位、压铆工位、旋铆工位、CO2焊工位依次设置。此时,机器人为三个。
[0102] 可以理解的是,经过预固定工位的组合体进入压铆工位,然后自压铆工位进入旋铆工位,然后自旋铆工位进入CO2焊工位。
[0103] 上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中,也可选择预固定工位、旋铆工位、压铆工位、CO2焊工位依次设置,或预固定工位、压铆工位、CO2焊工位、旋铆工位依次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0104]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滑道组件装配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滑道装配线,如图21所示,该座椅滑道装配线包括: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下滑道组件装配线,该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滑道组件装配线,和/或,该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滑道组件装配线。
[0105] 由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滑道组件装配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的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或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滑道装配线也具有相应地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0106] 优选地,上述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上述下滑道组件装配线为上述滑道组件装配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便于布局,上滑道组件装配线位于下滑道组件装配线的一侧。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设备,降低成本,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下滑道组件装配线共用同一个预固定设备,如图21所示。当然,也可选择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下滑道组件装配线各自采用一个预固定设备。
[0107] 为了便于区分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和下滑道组件装配线的设备和工位,如图21所示,下滑道组件装配线包括依次设置的下预组合工位81、下预固定工位、下压铆工位、下旋铆工位、CO2焊工位、下检测工位,其中,下预固定工位具有下预固定设备、下压铆工位具有下压铆设备、下旋铆工位具有下旋铆设备、CO2焊工位具有CO2焊设备、下检测工位具有下检测设备;上滑道组件装配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预组合工位91、上预固定工位、上压铆工位、上旋铆工位、凸焊工位、激光焊工位和上检测工位,其中,上预固定工位具有上预固定设备、上压铆工位具有上压铆设备、上旋铆工位具有上旋铆工位、凸焊工位具有凸焊设备、激光焊工位具有激光焊设备、上检测工位具有上检测设备。
[0108]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
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