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搁脚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搁脚板与汽车
车身地板固定连接,位于驾驶员驾驶空间的左脚踩踏区域,因此汽车搁脚板又称左脚休息
踏板。
[0003] 通常,不同类型的汽车中均设有该搁脚板,以自动挡汽车为例。当驾驶员驾驶汽车时,驾驶员右脚踩踏
油门或者
刹车,此时驾驶员的左脚无需进行任何操作。考虑驾驶员右脚需要往复抬起、下落,左脚随右脚的起落易产生疲劳,因此为了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在汽车的车身地板上设置搁脚板,用来
支撑驾驶员的左脚。
现有技术中,搁脚板的设计主要考虑其结构及装配的
稳定性,从而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将搁脚板固定在车身地板上,方便驾驶员左脚放置。
[0004] 然而,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搁脚板会产生向后以及向上的位移量,对驾驶员的脚产生阻滞作用,加大了驾驶员腿部所受伤害程度。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搁脚板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搁脚板造成驾驶员脚阻滞而加大腿部所受伤害程度的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一种汽车搁脚板,包括搁脚面板,所述搁脚面板下端面固定有可溃缩式
支架,所述支架用于与汽车车身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可溃缩式支架上设有溃缩引导结构。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U型结构,包括前板、后板、以及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固定的连接板;所述前板、后板的端部与所述搁脚面板固定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前板端部和后板端部均设有向外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搁脚面板之间采用卡扣方式固定连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后板上设有矩形溃
缩孔;所述溃缩引导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前板与连接板的交界处、所述后板与连接板的交界处的弱化孔;所述溃缩引导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延伸板交界处的
弱化线。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后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前板的长度;所述前板与连接板的交界处的弱化孔设有两个,所述后板与连接板的交界处的弱化孔设有两个。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对称设有两个支架安装孔;所述支架通过穿设固定在所述支架安装孔中的
凸焊螺栓组件与所述车身地板
焊接固定连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板上设有卡扣孔,所述搁脚面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孔匹配的卡扣;所述延伸板上还设有限位孔,所述搁脚面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孔匹配的限位柱。
[0014]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的
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三
角形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沿所述限位柱高度方向设置。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安装孔、卡扣孔和限位孔均为长圆孔。
[001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搁脚板具有以下优势:
[0017] 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搁脚板中,在搁脚面板下端面设置有可溃缩式支架,从而通过支架与汽车车身地板的固定连接,完成搁脚板的安装固定;其中,在支架上还设有溃缩引导结构。由此分析可知,驾驶员驾驶汽车时,左脚会搁放在固定在车身地板的搁脚板上,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搁脚板受到正向碰撞
力,可溃缩式支架在碰撞力和溃缩引导结构的作用下,发生溃缩
变形,从而吸收部分碰撞
能量,与此同时支架溃缩,则搁脚面板会沿支架溃缩方向运动,即搁脚面板随着驾驶员小腿(包括脚)向前运动,降低搁脚板向后和向上的位移量,不会对小腿产生阻力,有效保护好驾驶员腿部,提高安全性。
[0018]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搁脚板。
[0019] 所述汽车与上述车搁脚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搁脚板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搁脚板的爆炸式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0-凸焊螺栓组件,11-搁脚面板,111-
凸块,12-支架,121-前板,122-后板,123-连接板,13-延伸板,14-溃缩孔,15-弱化孔,16-弱化线,17-卡扣,18-限位柱,19-支架安装孔,21-卡扣孔,22-限位孔,23-凸焊螺栓,24-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搁脚板,如图1所示,包括搁脚面板11,搁脚面板11下端面固定有可溃缩式支架12,支架12用于与汽车车身地板固定连接;可溃缩式支架
12上设有溃缩引导结构。
[00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搁脚板中,在搁脚面板下端面设置有可溃缩式支架,从而通过支架与汽车车身地板的固定连接,完成搁脚板的安装固定;其中,在支架上还设有溃缩引导结构。由此分析可知,驾驶员驾驶汽车时,左脚会搁放在固定在车身地板的搁脚板上,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搁脚板受到正向碰撞力,可溃缩式支架在碰撞力和溃缩引导结构的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从而吸收部分碰撞能量,与此同时支架溃缩,则搁脚面板会沿支架溃缩方向运动,即搁脚面板随着驾驶员小腿(包括脚)向前运动,降低搁脚板向后和向上的位移量,不会对小腿产生阻力,有效保护好驾驶员腿部,提高安全性。
[0029] 其中,为了方便理解,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搁脚板溃缩方式与汽车的气囊类比。汽车的气囊打开后,驾驶员头部
接触气囊,同时会随着气囊泄气达到一致的走势,即向前运动,从而很好的保护驾驶员的头部。上述气囊保护过程与本实施例中的搁脚板保护过程类似。
[0030] 需要说明,搁脚板以及气囊等的安全性测试,均是在进行整车得分测试时,通过假人来完成的,以保证搁脚板实际应用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0031] 具体结构如图1所以,汽车的搁脚面板11为长方体薄板结构,便于加工制造;也可以为盖罩结构,避免搁脚面板11周边磨损。通常为了提高驾驶员踩踏的舒适性,可以将搁脚面板11的材质设为
铝合金,同时在其上端面包裹一层防滑
橡胶等。其中,搁脚面板11的设置大小可以根据汽车车身地板的结构、形状等来设定。
[0032] 在图1中,支架12为U型结构,即包括前板121、后板122,以及固定在前板121和后板122之间的连接板123。在实际整车装配过程时,前板121靠近汽车前端,后板122位于前板121后面。由图1可知,搁脚面板11与支架12的固定,是通过前板121端部、后板122端部与搁脚面板11连接。
[0033] 具体参考图1和图2,在前板121端部和后板122端部均设有向
外延伸的延伸板13,即两个延伸板13相背离设置。从而通过延伸板13与搁脚面板11固定连接,完成支架
12与搁脚面板11的连接,以完成搁脚面板的装配。
[0034] 由上述分析可知,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支架12会发生溃缩变形,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同时降低搁脚板向后和向上的位移量。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架12的后板122上设置有矩形溃缩孔14,该溃缩孔14位于后板122的中心区域,且面积为整个后板122面积的1/3-1/2,从而通过溃缩孔14弱化后板122的强度,能够在碰撞力和溃缩引导结构的作用下,第一时间变形。其中,溃缩孔14的形状以及尺寸大小,可以根据不同车体溃缩所需要达到的强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另外,溃缩孔14的设置还能够减少整体支架12的重量,降低搁脚板成本。
[0035] 当然,溃缩孔14也可以设在前板121上,也能够使支架溃缩,达到上述效果。但是结合实际操作过程,驾驶员左脚搁置在搁脚板上时,其脚跟部位对应后板122,脚尖部位对应前板121,在正向碰撞发生时,驾驶员在
惯性力作用下其脚部随小腿向前运动,经过受力分析可知,使后板122先溃缩的方式,能够提高搁脚板溃缩运动与小腿运动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驾驶员小腿安全性。
[0036] 其中,支架12在后板122处的溃缩,以及搁脚板的整体溃缩,都是在碰撞力和溃缩引导结构下完成的。参考图1和图2,在后板122与连接板123的交界处,即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弱化孔15,弱化孔15能够降低连接处的强度,利于后板122上溃缩孔14的溃缩。
[0037] 待后板122在溃缩孔14的作用下初步溃缩完成之后,支架12在碰撞力作用下会继续溃缩变形,即前板121也会发生溃缩,此时通过在前板121与连接板123的交界处,及两者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弱化孔15,来降低该连接处的强度,便于前板121溃缩。
[0038] 图1所示为支架12初始
位置的状态示意图,搁脚板整体倾斜固定在车身地板上。当支架12溃缩时,搁脚面板11会沿支架12溃缩的方向运动,即向前运动,与小腿运动方向一致,避免对驾驶员的脚产生阻滞作用。由此可知,上述弱化孔15的设置,能够保证支架12沿上述方向正常、快速溃缩。
[0039] 另外,由于支架12的前板121端部设有延伸板13,当前板121在弱化孔15的引导作用下溃缩时,延伸板13与搁脚面板10固定连接,前板121会相对于延伸板13发生折弯,因此为了保证前板121顺利溃缩,在前板121与延伸板13的交界处设有弱化线16,该弱化线16可以为弱化槽或其它结构,从而降低两者之间连接处的强度。这其中,由于碰撞过程较快,在弱化孔15和弱化线16的作用下,能够使后板122溃缩时将力合理的传递到前板121处,达到前板121与后板122同步溃缩(非绝对同步),提高溃缩效果。
[0040] 当然,进一步地也可以在延伸板13与后板122的交界处设置上述弱化线,进一步加快支架12的溃缩。
[0041] 由图1和图2可知,前板121与连接板123交界处的弱化孔15,后板122和连接板123交界处的弱化孔15均设有两个,两个弱化孔15可以在上述交界处对称设置,以保证支架溃缩的均匀性。其中,延伸板13、前板121、连接板123以及后板122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方便制造,且便于弱化孔14以及弱化线16的加工。
[0042] 参考图1,实际应用可以使后板122长度大于前板121的长度,从而方便驾驶员左脚搁置的舒适性,同时在支架12溃缩时,便于搁脚板整体向前运动,降低对驾驶员左脚的阻滞作用。
[0043] 实际装配时,可以将搁脚面板10与支架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运输等。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支架12的延伸板13上设有卡扣孔21,相应的搁脚面板10上设有与卡扣孔21匹配的卡扣17,从而通过卡扣17穿设过卡扣孔21,实现卡死固定。具体可以为,卡扣
17包括柱状本体,在柱状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能够径向收缩的弹片。
[0044] 为了方便支架12与搁脚面板11的连接,可以通过限位结构进行
定位操作,提高搁脚板的装配效率。具体在图1和图2中,支架12的延伸板13上设有限位孔22,相应的在搁脚面板10上设有与限位孔22匹配的限位柱18。在实际组装时,可以通过限位柱18和限位孔22进行支架的初始位置定位,之后再通过卡扣17和卡扣孔21进行固定连接。
[0045] 为了保证限位柱18与限位孔22能够配合进行准确限位和定位,可以在限位柱18的侧壁上间隔设置多个三角形导向板或其他结构的导向板,例如顶端宽度小、底端宽度大的弧形导向板,相应的限位孔22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板匹配的导向槽。其中,限位柱18的长度大于卡扣17的长度,方便支架12在安装过程中,一直处于限位状态。
[0046] 在图1和图2中,搁脚面板12下端面设置有镂空的凸块111,卡扣17和限位柱18设在凸块111中,且位于凸块111的中心区域,保证支架12与搁脚面板12固定的稳固性。其中,凸块111的设置便于延伸板13与搁脚面板11的连接;而且,相应的可以在延伸板13上对应卡扣17和限位柱18的位置设置为凹陷,便于装配。
[0047] 同时,为了方便支架12与搁脚面板10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可以将上述卡扣孔21和限位孔22设置为长圆孔。
[0048] 当将搁脚板固定在汽车车身地板上时,可以通过连接板123直接与车身地板焊接固定。也可以为了方便拆装,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连接板123上对称设有支架安装孔19,从而通过穿设固定在支架安装孔中的凸焊螺栓组件10完成搁脚板与车身地板的固定连接。具体的,凸焊螺栓组件10包括凸焊螺栓23和螺母24,凸焊螺栓23穿设过支架安装孔19,一端与车身地板焊接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固定有螺母24。同样,为了便于搁脚板位置的调整,上述支架安装孔19也可以选择为长圆孔。
[004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汽车搁脚板。
[00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汽车搁脚板,在搁脚面板下端面设置有可溃缩式支架,从而通过支架与汽车车身地板的固定连接,完成搁脚板的安装固定;其中,在支架上还设有溃缩引导结构。由此分析可知,驾驶员驾驶汽车时,左脚会搁放在固定在车身地板的搁脚板上,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搁脚板受到正向碰撞力,可溃缩式支架在碰撞力和溃缩引导结构的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从而吸收部分碰撞能量,与此同时支架溃缩,则搁脚面板会沿支架溃缩方向运动,即搁脚面板随着驾驶员小腿(包括脚)向前运动,降低搁脚板向后和向上的位移量,不会对小腿产生阻力,有效保护好驾驶员腿部,提高安全性。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
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