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处理和涂层 / 镀膜 / 隔热涂层 / 一种隔热涂层织物

一种隔热涂层织物

阅读:138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隔热涂层织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隔热 涂层 织物,采用浸轧隔 热处理 与涂层隔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织物处理,所用的浸轧液为纳米隔热材料制得的 浆液 ,涂层剂主要组分为 高岭土 、 钛 白粉和 水 性PU。本发明通过浸轧处理能使织物具有反射隔热作用,涂层处理能使织物导热性降低且隔热性能得到巩固增强,采用本发明的隔热工艺后,织物的隔热效果要比传统工艺加工的隔热织物要好。,下面是一种隔热涂层织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隔热涂层织物,采用浸轧隔热处理与涂层隔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织物处理,其特征在于:所用的浸轧液为纳米隔热材料浆液,涂层主要组分为高岭土白粉和聚酯涂层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轧液制备方法为:
先将纳米隔热材料加入到溶剂DMF中,其中纳米隔热材料与DMF的质量比为1∶1,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制得纳米隔热材料分散液,一边搅拌,一边向纳米隔热材料分散液中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400,其中聚乙二醇400占纳米隔热材料分散液质量比为5%,超声分散处理
1小时,最后浸轧前对浸轧液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隔热材料为纳米ATO或纳米SiO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轧液加热温度
10~50℃,优选为4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浸轧后的织物烘干温度为100~150℃,优选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层剂组分为:涂层#
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表示,钛白粉为30%、DMF为20~40%、高岭土为5~25%、46 蓄热保温胶囊为5%和性PU为10~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MF优选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岭土为优选10%,水性PU优选为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涂层织物,其特征在于:使用刮刀法对织物单面涂层,对涂层好的布料在130℃下烘干3分钟,使用涂层织物隔热性能测试仪进行隔热性能测试。

说明书全文

一种隔热涂层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涂层织物,特别涉及一种使得织物具有高效隔热作用的隔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的提高,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纺织业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个行业,目前具有多功能的纺织品受到人们的追捧,特别具有隔热性能的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 隔热材料主要包括阻隔型隔热材料、反射型隔热材料和辐射型隔热材料。通常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或多种隔热材料在织物上进行涂层处理或浸轧处理。潜伟平(专利公开号:CN 101435158A)公开了一种由纺织乳液、陶瓷粉和金红石白粉为主体的涂料,该涂料在织物上具有一定隔热效果,但重复实验发现涂层与织物的结合度不高,且洗涤后隔热效果减弱;朱方龙等人(专利公开号:CN102337673A)公开了一种消防服用阻燃相变热层织物的制备方法,此技术采用二浸二轧工艺,浸轧液为阻燃相变燃微胶囊工作液,织物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由于织物表面未有阻隔型隔热材料,所以隔热功能不佳,但是采用此工艺的织物稳定性较好。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以往隔热织物的隔热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发明先采用纳米隔热材料为浸轧液对织物进行浸轧处理,纳米隔热材料属于反射型隔热材料,再用阻隔型隔热涂层剂对织物进行涂层处理,通过两种工艺结合使织物达到高效的隔热效果。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6] 采用浸轧隔热处理与涂层隔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织物处理,所用的浸轧液为纳米隔热材料浆液,涂层主要组分为高岭土、钛白粉和聚酯涂层剂。首先对织物先进行浸轧,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得的涂层剂对其涂层,再对涂层后的织物进行隔热测试。
[0007] (1)浸轧整理:先将纳米隔热材料纳米ATO或纳米SiO2加入到溶剂DMF中,其中纳米隔热材料与DMF的质量比为1∶1,机械搅拌或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制得纳米隔热材料分散液,一边搅拌,一边向纳米隔热材料分散液中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400,其中聚乙二醇400占纳米隔热材料分散液质量比为5%,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最后浸轧前对浸轧液进行加热,浸轧液温度为10~50℃,优选为40℃,选用尼龙为布料,尺寸为25cm×25cm,一浸一轧,浸轧后的织物烘干温度为100~150℃,优选120℃。
[0008] (2)涂层整理:所述的涂层剂组分为:涂层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表示,钛白粉为#30%、DMF为20~40%、高岭土为5~25%、46 蓄热保温胶囊为5%和性PU为10~
45%,其中DMF优选为25%,高岭土为10%,水性PU为30%。对涂层剂进行混合搅拌0.5小时,使用刮刀法对浸轧后的织物单面涂层,对涂层好的布料在130℃下烘干3分钟。
[0009] (3)隔热测试:对浸轧和涂层后的织布进行隔热测试,使用涂层织物隔热性能测试仪进行隔热性能测试,选用的测试温度为60℃。
[0010] 本发明的优点:
[0011] 1.采用浸轧隔热处理与涂层隔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浸轧工艺能使纳米隔热材料渗透到纤维内部,涂层工艺使织物导热性降低且隔热性能得到巩固增强,两者结合能使隔热效果得到提高。
[0012] 2.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生产,且无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绝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4] 实施例1
[0015] (1)取40克的纳米ATO加入到40克溶剂DMF中混合,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制得纳米ATO分散液,一边搅拌,一边向纳米ATO分散液中加入4克的分散剂聚乙二醇400,然后将混合浆液进行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最后浸轧前对浸轧液进行加热,浸轧液温度为40℃,选用尼龙为布料,尺寸为25cm×25cm,一浸一轧,浸轧后的织物烘干温度为120℃。
[0016] (2)取60克钛白粉、50克DMF、20克高岭土、10克的46#蓄热保温胶囊和60克的水性PU,对涂层剂进行混合搅拌0.5小时。使用刮刀法对浸轧后的织物单面涂层,对涂层好的布料在130℃下烘干3分钟。对浸轧和涂层后的织布进行隔热测试,使用涂层织物隔热性能测试仪进行隔热性能测试,选用的测试温度为60℃,1小时后记录实验温差,结果见表1。
[0017] 实施例2
[0018] (1)取40克的纳米SiO2加入到40克溶剂DMF中混合,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制得纳米SiO2分散液,一边搅拌,一边向纳米SiO2分散液中加入4克的分散剂聚乙二醇400,然后将混合浆液进行超声分散1小时,最后浸轧前对浸轧液进行加热,浸轧液温度为40℃,选用尼龙为布料,尺寸为25cm×25cm,一浸一轧,浸轧后的织物烘干温度为120℃。
[0019] (2)取60克钛白粉、50克DMF、20克高岭土、10克的46#蓄热保温胶囊和60克的水性PU,对涂层剂进行混合搅拌0.5小时。使用刮刀法对浸轧后的织物单面涂层,对涂层好的布料在130℃下烘干3分钟。对浸轧和涂层后的织布进行隔热测试,使用涂层织物隔热性能测试仪进行隔热性能测试,选用的测试温度为60℃,1小时后记录实验温差,结果见表1。
[0020] 对比例1:去掉实施1中步骤(2)涂层隔热整理工序,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同,具体步骤如下:
[0021] 取40克的纳米ATO加入到40克溶剂DMF中混合,超声分散处理1小时,制得纳米ATO分散液,一边搅拌,一边向纳米ATO分散液中加入4克的分散剂聚乙二醇400,然后将混合浆液进行超声分散1小时,最后浸轧前对浸轧液进行加热,浸轧液温度为40℃,选用尼龙为布料,尺寸为25cm×25cm,一浸一轧,浸轧后的织物烘干温度为120℃。对浸轧后的织布进行隔热测试,使用涂层织物隔热性能测试仪进行隔热性能测试,选用的测试温度为60℃,1小时后记录实验温差,结果见表1。
[0022] 对比例2:去掉实施1或2中步骤(1)浸轧隔热整理工序,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或2同,具体步骤如下:
[0023] 取60克钛白粉、50克DMF、20克高岭土、10克的46#蓄热保温胶囊和60克的水性PU,对涂层剂进行混合搅拌0.5小时。选用尼龙为布料,尺寸为25cm×25cm,使用刮刀法对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高温隔热保温涂层 2020-05-12 734
一种隔热涂层材料 2020-05-12 510
隔热涂层材料 2020-05-11 971
隔热涂层材料 2020-05-11 331
纳米隔热陶瓷涂层 2020-05-12 976
一种隔热涂层配方 2020-05-11 774
隔热涂层 2020-05-11 569
一种涂层真空隔热油管 2020-05-12 569
新型无机隔热涂层材料 2020-05-11 673
织物用隔热涂层隔热性能测试装置 2020-05-13 5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