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成型和铸造 / 浇注温度 / 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

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

阅读:932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混凝土 温度 控制浇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测温元件的处理及安装、测温点的布置以及测温。本发明通过检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内部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有效的减少温度裂缝。本发明中,测温点设置均匀而科学,在混凝土厚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从而得以较好的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阶梯。本发明中,测温的周期设置科学,从而得以更好的对混凝土温差进行检测以及操控。本发明的技术工艺简单,且可有效的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阶梯进行控制,有效的缩短养护周期,加快施工进度,从而节省大量人 力 与时间成本。,下面是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测温元件的处理及安装:
(1)选取若干测温元件,并将测温元件置于2m以下的中浸泡24-36小时,取出后筛选出合格产品;
(2)选取DN8-10的筋作为固定杆,然后将测温元件通过胶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不同位置上,并在测温元件与固定杆之间设置0.5-1cm厚度的绝热层
B、测温点的布置:
(1)以混凝土浇筑区域所在的中轴线的半轴线为检测线,并在检测线上等距设置测温点;
(2)将固定杆与预埋钢筋进行绑扎,使固定杆垂直地面,并再次确认测温元件是否完好;
C、测温:
(1)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测温,测温过程中,若是温差超过20℃,则停止浇水养护并用保温层覆盖
(2)持续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稳定,并且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即可停止测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测温元件,使得测温元件分别位于浇筑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上的测温点设置数量为大于等于3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上测温点之间距离为2-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的测温线超出浇筑混凝土表面0.3-0.5m,且测温线表面均包裹有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固定杆在与预埋钢筋连接时,测温元件不与预埋钢筋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在浇筑下料过程中,混凝土下料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5m,混凝土下料结束后,振捣器的振捣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1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筑后的
1-3天,每4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4-6天,每8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7-9天,每12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10天及以上,每24小时测温一次。

说明书全文

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0003]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0004]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混凝土与外界的温差进行检测,通过测温并采取相关措施,可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增强了混凝土质量,并且可以尽可能的缩短养护周期,从而加快施工进度,节省人与时间成本,因此一套科学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则非常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从而更科学的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
[0006]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测温元件的处理及安装:
(1)选取若干测温元件,并将测温元件置于2m以下的水中浸泡24-36小时,取出后筛选出合格产品;
(2)选取DN8-10的筋作为固定杆,然后将测温元件通过胶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不同位置上,并在测温元件与固定杆之间设置0.5-1cm厚度的绝热层
B、测温点的布置:
(1)以混凝土浇筑区域所在的中轴线的半轴线为检测线,并在检测线上等距设置测温点;
(2)将固定杆与预埋钢筋进行绑扎,使固定杆垂直地面,并再次确认测温元件是否完好;
C、测温:
(1)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测温,测温过程中,若是温差超过20℃,则停止浇水养护并用保温层覆盖
(2)持续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稳定,并且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即可停止测温。
[0007] 优选地,固定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测温元件,使得测温元件分别位于浇筑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处。
[0008] 优选地,检测线上的测温点设置数量为大于等于3个。
[0009] 优选地,检测线上测温点之间距离为2-4m。
[0010] 优选地,测温元件的测温线超出浇筑混凝土表面0.3-0.5m,且测温线表面均包裹有防水层。
[0011] 优选地,固定杆在与预埋钢筋连接时,测温元件不与预埋钢筋接触
[0012] 优选地,混凝土在浇筑下料过程中,混凝土下料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5m,混凝土下料结束后,振捣器的振捣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大于0.1m。
[0013] 优选地,混凝土浇筑后的1-3天,每4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4-6天,每8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7-9天,每12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10天及以上,每24小时测温一次。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通过检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内部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有效的减少温度裂缝。本发明中,测温点设置均匀而科学,在混凝土厚度方向上,分别设置在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从而得以较好的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阶梯。本发明中,测温的周期设置科学,从而得以更好的对混凝土温差进行检测以及操控。本发明的技术工艺简单,且可有效的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阶梯进行控制,有效的缩短养护周期,加快施工进度,从而节省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6] 实施例1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测温元件的处理及安装:
(1)选取若干测温元件,并将测温元件置于2m以下的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筛选出合格产品;
(2)选取DN8的钢筋作为固定杆,然后将测温元件通过胶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不同位置上,固定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测温元件,使得测温元件分别位于浇筑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处,并在测温元件与固定杆之间设置0.5cm厚度的绝热层,测温元件的测温线超出浇筑混凝土表面0.3m,且测温线表面均包裹有防水层;
B、测温点的布置:
(1)以混凝土浇筑区域所在的中轴线的半轴线为检测线,并在检测线上等距设置测温点,检测线上的测温点设置数量为3个,检测线上测温点之间距离为2m;
(2)将固定杆与预埋钢筋进行绑扎,使固定杆垂直地面,并再次确认测温元件是否完好,固定杆在与预埋钢筋连接时,测温元件不与预埋钢筋接触;
C、测温:
(1)混凝土在浇筑下料过程中,混凝土下料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为
0.6m,混凝土下料结束后,振捣器的振捣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为0.2m,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测温,混凝土浇筑后的1-3天,每4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4-6天,每8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7-9天,每12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10天及以上,每24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若是温差超过20℃,则停止浇水养护并用保温层覆盖;
(2)持续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稳定,并且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即可停止测温。
[0017] 实施例2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测温元件的处理及安装:
(1)选取若干测温元件,并将测温元件置于2m以下的水中浸泡30小时,取出后筛选出合格产品;
(2)选取DN9的钢筋作为固定杆,然后将测温元件通过胶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不同位置上,固定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测温元件,使得测温元件分别位于浇筑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处,并在测温元件与固定杆之间设置1cm厚度的绝热层,测温元件的测温线超出浇筑混凝土表面0.4m,且测温线表面均包裹有防水层;
B、测温点的布置:
(1)以混凝土浇筑区域所在的中轴线的半轴线为检测线,并在检测线上等距设置测温点,检测线上的测温点设置数量为4个,检测线上测温点之间距离为3m;
(2)将固定杆与预埋钢筋进行绑扎,使固定杆垂直地面,并再次确认测温元件是否完好,固定杆在与预埋钢筋连接时,测温元件不与预埋钢筋接触;
C、测温:
(1)混凝土在浇筑下料过程中,混凝土下料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为
0.7m,混凝土下料结束后,振捣器的振捣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距离为0.3m,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测温,混凝土浇筑后的1-3天,每4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4-6天,每
8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7-9天,每12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10天及以上,每24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若是温差超过20℃,则停止浇水养护并用保温层覆盖;
(2)持续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稳定,并且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即可停止测温。
[0018] 实施例3一种混凝土温度控制浇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测温元件的处理及安装:
(1)选取若干测温元件,并将测温元件置于2m以下的水中浸泡36小时,取出后筛选出合格产品;
(2)选取DN10的钢筋作为固定杆,然后将测温元件通过胶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不同位置上,固定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三个测温元件,使得测温元件分别位于浇筑混凝土的底部、中心以及上表面处,并在测温元件与固定杆之间设置1cm厚度的绝热层,测温元件的测温线超出浇筑混凝土表面0.5m,且测温线表面均包裹有防水层;
B、测温点的布置:
(1)以混凝土浇筑区域所在的中轴线的半轴线为检测线,并在检测线上等距设置测温点,检测线上的测温点设置数量为5个,检测线上测温点之间距离为4m;
(2)将固定杆与预埋钢筋进行绑扎,使固定杆垂直地面,并再次确认测温元件是否完好,固定杆在与预埋钢筋连接时,测温元件不与预埋钢筋接触;
C、测温:
(1)混凝土在浇筑下料过程中,混凝土下料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为
0.6m,混凝土下料结束后,振捣器的振捣处与测温元件以及测温线之间的距离为0.2m,混凝土浇筑后开始测温,混凝土浇筑后的1-3天,每4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4-6天,每8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7-9天,每12h测温一次;混凝土浇筑后的10天及以上,每24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若是温差超过20℃,则停止浇水养护并用保温层覆盖;
(2)持续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稳定,并且与外界温度基本相同,即可停止测温。
[001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