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成型和铸造 / 挤压成型 / 挤压成形 / 管板型热交换器

管板热交换器

阅读:378发布:2023-01-20

专利汇可以提供管板热交换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无需维护的 管板 型 热交换器 ,包括:具有多个槽道的板;以及多个装放于所述各槽道中的管,从而形成 流体 的循环回路,所述板包括装接装置,所述装接装置在其闭合 位置 上罩盖管的几乎整个外周边及其相应槽道,从而无需使用 焊接 而将每个管固紧于整个板,且获得大的 接触 面积用于所述板与每个管之间的热传导。在另一 实施例 中,若干板通过沿部的连接而以其端部彼此连接。,下面是管板热交换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管板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挤压成型的平板或波纹板,各板 包括多个沿板平行延伸的槽道,所述槽道具有从其相应槽道两侧延伸的装 接装置,与之形成截面呈“U”形的壳套;以及多个装放并固定于所述各槽 道中的管,从而形成加热流体、制冷流体的循环回路或加热装置,其中所 述与各槽道相关联的装接装置在其闭合位置上连同其相应槽道一起罩盖装 放于所述槽道中的管的几乎整个外表面,从而无需使用焊接而将每个管固 紧于每个所述板,所述各板在其端部处包括连接装置,以便在不使用焊接 的情况下牢靠地彼此连接以形成无需维护的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装接装置处 于其闭合位置时,他们用作机械卡子,与所述槽道一起罩盖装放于槽道中 的管的外周边的至少270°,从而在每一个板上阻止管的自由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是 “阳-阴”型。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当希望将两个挤压 成型板彼此连接时,两者之一的阳端引入到另一个的阴端,阴端随后通过 压封合,从而在不使用焊接的情况下将两个或更多个挤压成型板牢靠地 连接起来,其也允许接触面的存在用于各板之间的热传导。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固装有管的彼此 连接的所述各板包括于预定长度处贯穿其横截面的呈大约180°度的弯折 部,从而形成盘管型结构,其中所述板的位于所述弯折部两侧的板段之间 的最小间隔距离是至少在20mm与3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 结构可用作商用或者家用制冷设备中的强制空气冷凝器,其中灰尘或浮土 不能聚集而允许空气自由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4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在每一预定 长度处包括贯穿其横截面的呈180°角度的弯折部,从而形成盘管型结构, 或呈90°角度的弯折部,从而形成蜗盘型结构,其各壁以至少20mm到30mm 的最小距离彼此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 结构可用作商用或者家用制冷设备中的强制空气冷凝器,其中灰尘或浮土 不能聚集而允许空气自由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板 用制成,而所述各管用或铝制成。
10.一种管板型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挤压成型的平板或波纹板,各 板包括多个整体形成的沿板平行延伸的管或孔道,他们在端部通过连接装 置相互连接,形成加热流体、制冷流体的循环回路或者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各挤压成形板在其平行于所述槽道的端部处包括整体成形的连接装 置,以在不使用焊接的情况下牢靠地将两个板彼此连接以形成无需维护的 热交换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各板 整体形成的每个管的内表面上,包括多个肋或叶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连接装 置是直管或U形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 是“阳-阴”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当希望将两个 挤压成型板彼此连接时,两者之一的阳端引入到另一个的阴端,阴端随后 通过压力封合,从而在不使用焊接的情况下将两个或更多个挤压成型板牢 靠地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各板之间进行热传导的接触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彼此连接的所述 各板包括于预定长度处贯穿其横截面的呈大约180°角度的弯折部,从而形 成盘管型结构,其中所述板的位于所述弯折部两侧的板段之间的最小间隔 距离是至少是在20mm与30mm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 的结构可用作商用或者家用制冷设备中的强制空气冷凝器,其中灰尘或浮 土不能聚集而允许空气自由通过。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在每一 预定长度处包括贯穿其横截面的呈180°角度的弯折部,从而形成盘管型结 构,或呈90°角度的弯折部,从而形成蜗盘型结构,其各壁以至少20mm到 30mm的最小距离彼此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 的结构可用作商用或者家用制冷设备中的强制空气冷凝器,其中灰尘或浮 土不能聚集而允许空气自由通过。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的所述 挤压板用铝制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设计和制造热交换设备的技术,特别是涉及无需维护 的管板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通常,管板型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管和板,通过机械紧固或点焊彼此连 接以成型交换器结构。
特别是,此种热交换器用作家用和商商用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 器,他们也可以用于利用太阳能加热器、在管中包括电阻的空气加热 器、自然对流静态冷凝器、强制空气冷凝器、自然对流静态蒸发器和强制 空气蒸发器。
尽管这些设备被广泛使用,但他们具有某些缺陷。首先,可以说,这 些设备的制造工艺相当复杂,因为包括有多个部件,组装他们的步骤繁重, 比如管与板之间通过点焊的装接步骤,其中需要将各管一个一个地装接于 板。
同样,这种装接管与板的传统方法不那么适于前述的设备以实现环境 与位于管内的加热或制冷流体之间的有效热交换,特别是,由于管与板之 间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少,如表明用于现有管板型热交换器中的“半罩盖” 型组件的横剖面的图1中所示。在此种组件中,管装设于板槽道中,仅通 过焊接点保持固定并与之直接接触。
利用焊接的这种传统组装方法的另一改性型示于图2(全罩盖),其中 类似于图1中的一对板通过点焊彼此焊接,将管包罩于其槽道之间。这种 改型也不是有效的,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管不是正确地适合由板槽道形 成的空间,从而在板和管之间具有少的直接接触用于热传导。
另一方面,存在有与这些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特别 是包括叶片的强制空气冷凝器,诸如那些用于家用或商用制冷系统中的那 些。在所述冷凝器中,各叶片之间的空间显著减小,通常位于2至3mm,容 易造成灰尘、浮土等附着和聚集在其间。所述聚集变得如此主要以致在许 多情况下经由叶片的空气通路会收到阻碍,从而冷凝器与环境热交换能 的降低,因此,制冷系统停止适当的作用和制冷,影响制冷系统的其他元 件。此外,由于在各叶片之间存在相当小的空间,清洁附着于也的灰尘和 浮土很困难。
因而,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发现意欲减少这些热交换器组装步骤的系 统,比如美国专利No 2212912中所描述蒸发器,其由整体地包括有管和叶 片的挤压板形成。然而,为了赋予蒸发器以最终形状,包括在所述板中的 各管需要利用若干附件焊接于端板或各端板。类似地,当希望形成较高能 力的冷凝器时,需要焊接两个挤压板或改变用于制造所述板的挤压模具, 从而增加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欧洲专利No 0157370公开了一种用于蒸发器或冷凝器的面 板,所述面板也由包括多个截面呈椭圆形的槽的挤压板制成,将管插入每 个槽中,所述管在其圆周壁处承受塑性变形以便填满和适配各槽壁的椭圆 轮廓,从而保持固定在其内,这就是无需使用焊接以便将管连接于挤压板 的原因。然而,当需要连接两个面板以形成较大的冷凝器时,该篇文献仅 只提供使用管来连接两个面板,而他们之间存在有直接和牢靠的连接;这 一缺省不允许将此种面板一起处理以形成不同的冷凝器或蒸发器结构以及 配置。
最后,两篇对比文件没有涉及形成一种热交换器,其中上面提到的有 关粘附、聚集以及其各部件间的灰尘和浮土清洁等问题得以最小化,减小 了设备性能能力。
另一篇现有文献是美国专利No2732615,涉及将管固紧于金属板的方 法,从而被变形以形成一槽道;并进一步涉及管于所述槽道中的置放,将 板压靠于管以使之变形并将其固定。该篇底板均为没有涉及如何连接两个 或更多个板以便形成一三维热交换器,也没有披露使用挤压成型板。
因此,一致设想克服现有管板型热交换器的缺陷,并提供一种无需维 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结构简单,允许减少零部件数量以及制造期间所 用的工时,从而在无需使用焊接的情况下可以将管和板连接或将两个或多 个板彼此连接,其中可能会粘附和聚集在其各部件之间的灰尘和浮土的清 洁易于进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 换器,在制作期间仅涉及单一的组装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中在 板和管之间具有大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中无 需使用颈癌能够管牢靠地连接于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中两 个或多个板可以牢靠地彼此连接而无需使用焊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其中可 能粘附于其各部件之间的灰尘和浮土的清洁易于进行。
附图说明
参考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附图阅读下面的说明之后将更好 的理解本发明。在阅读说明之后,其它的特点和优点也将会变得很清楚。
图1是用于现有管板型热交换器的“半罩盖”组件的横剖面视图。
图2是用于现有管板型热交换器的“全罩盖”组件的横剖面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远离制造的无需维护的板型热交换器的顶视透视图。
图4是图3中管板型热交换器的板的局部横剖面视图,其包括装放并 固定于其槽道之一中的管。
图5是图4中所示板的顶视透视图,管被装放并固定。
图6是可采用本发明管板型热交换器的第二结构的顶视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替换实施例制造的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 的顶视透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热交换器的挤压成型板的横剖面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挤压成型板的横剖面视图,包括装放并固定于板槽 道中的各管。
图10是图9中的挤压成型板的顶视透视图。
图11和11A是横剖面视图,用于表明管被装放并固定的两个挤压成型 板之间的组件。
图12是可以采用图7中所示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替换实施例制造的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 的顶视透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热交换器的挤压成型板的横剖面视图。
图15表明图14中所示板的顶视透视图。
图16和16A是横剖面视图,用于表明图14中所示的两个挤压成型板 之间的组件。
图17和17A是分解视图,表明管以及/或者附件与图15中所示挤压 成型板的连接。
图18是可采用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的顶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参照附图,图1示出了用于现有管板型热交换器的“半罩盖”组 件10。在该组件中,管11装放于板12的槽道14中,保持固定并仅通过 焊接点13与之直接接触。
就此而言,图2示出了现有的“全罩盖”型组件。在该种组件中,一 对板12’通过焊接点13’彼此焊接,将管11’封罩在其槽道14’之间。然而, 在许多情况下,管11’不适配于板管11’限定的空间,从而在各板和管之间 具有小的直接接触用于热传导。
另一方面,具体参见图3,其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一特定实施例制造的 无需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100,其应理解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具体而言,管板型热交换器100包括:板110,具有多个沿其平行延伸 的槽道111;以及多个管120,装放并固定于所述各槽道111,从而形成加 热流体、冷却流体的循环回路或加热装置的回路。板110包括与各槽道关 联的整体装接装置112,如图4所示,在其闭合位置,装接装置112连同其 相应槽道罩盖装放于所述槽道中的几乎整个管外部周边,从而将每个管120 固定于整个板而无需使用焊接,且同时,在板110与每个管120之间实现 了用于热传导的大的接触面积,如图4和5所示。
就此而言,多个装接装置112优选地是通过机械装置由同一板形成的 纵向板,并从每一槽道111的两侧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各槽道111优选 地是具有半圆型或“C”形横截面;使得当装接装置112处于其闭合位置时, 他们用作机械卡子,连同其相应的槽道罩盖装放在所述槽道中的管子外周 边至少大约270°,从而在整个板中阻止每一管120的自由运动,并在板与 每一管120之间形成大的接触面积用于热传导,如果此类各构件在不使用 焊接的情况下充分接触。
这种不使用焊接的管子与板之间的特定装接形式允许构作出不同结构 的热交换器,比如图3中所示的“线圈”型结构或图6的“蜗盘”型结构。
特别是,图3示出装接有管子的板110,于预定距离处包括贯穿其横截 面的呈大约180°度的弯折部140,形成“线圈”型结构,其中位于所述弯 折部两侧的板段之间的最小间距是至少20mm。更为具体地说,优选地是, 所述间隔距离处于20mm与30mm之间,从而获得紧凑的交换器,具有大的 热交换面积,允许空气自由通过,并基本防止灰尘、碎屑或浮土粘附和聚 集在其表面上,因此,交换器可以用作商业以及/或者家用制冷设备,比 如食品和饮料箱和冰柜中的强制空气冷凝器。
在图6中,所示热交换器100’具有“蜗盘”型配置结构,其中固装有 管子的板110’在每一预定距离处包括贯穿其横截面的呈大约90°角度的弯 折部140’,从而形成“蜗旋”或“蜗盘”型结构,其各壁部彼此间隔开至 少20mm的最小距离,优选地是,此一间隔距离是从20mm到30mm,从而实 现紧凑结构并具有大的热交换面积,其中可能会粘附的灰尘、碎屑和浮土 不阻碍交换器各壁部之间的空气循环,适于用作商业以及/或者家用制冷 系统中的强制空气冷凝器。
最后,重要的是要作到,在热交换器100和100’中,管端121和121’ 从板伸出以形成与系统其他部件的必要输入和输出连接。关于这些热交换 器部件的制作材料,板110和110’以及管子120和120’两者由锌铁、 等制成。
现在特别参照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特定优选实施例制造的无需 维护的管板型热交换器200,其总体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挤压成型板 210,每一个包括沿板平行延伸的多个槽道211;以及多个装放并固定于所 述槽道211中的管子220,从而形成加热流体、制冷流体的循环回路或加热 装置。各挤压成型板210包括与每一槽道相关联的整体装接装置212,如图 8所示,他们在其闭合位置与其相应的槽道一起几乎完全罩盖装放于所述槽 道中的管子的外表面,从而将每个管子120固紧于每个所述板210而无需 使用焊接,同时,形成大的接触面积213用于板210与每一管子220之间 的热传导。同样,挤压成型板210在其平行于槽道的端部处包括整体的彼 此可靠连接的连接装置214,而无需使用焊接。所有上述可在图8和9中看 到。
另外,可以说,在此种装接装置212的开启位置,他们从其相应槽道 的两侧延伸,与之形成截面呈“U”形的壳套,而此种装接装置212处于其 闭合位置时,他们用作机械卡子,与所述槽道一起罩盖装放于槽道中的管 子220外周边的至少270°,从而在每一个板上阻止管子的自由运动,并在 各个管子与各板之间形成大的接触面积213用于热传导,假定此类各构件 在不使用焊接的情况下充分接触,如可从图9和10中看到的那样。
参见板,其表面可以是平的或波纹状的,优选的是使用波纹表面板, 其与平板相比,增加了热传导的有效面积。
关于连接装置214,可以提及的是,他们位于与槽道111平行的板端 处,并且优选地是“阳-阴”形式。具体而言,当希望将两个挤压成型板 210彼此连接时,挤压成型板之一的阳端引入到了一个的阴端,阴端随后通 过压力封合,从而在不使用焊接的情况下将两个或更多个挤压成型板210 牢靠地连接起来,其也允许接触面的存在以实现各板之间的热传导,如从 图11和11A中清楚所见。
各管与各板之间通过装接装置212的特定装接形式以及通过此种连接 装置214连接两个或多个挤压成型板的便立无需使用焊接允许建造结构和 尺寸迥异的热交换器,比如图7和12在所示者,两种结构呈现了针对前面 述及的图3和7的热交换器所提到的大部分特性,特别是,该第一实施例 的交换器200和200’保持了由板形成的各壁之间的这种最小间隔,其至少 为20mm,更为优选的是在20mm与30mm之间。同样,其主要应用是作为用 于家庭和商用制冷设备的强制空气冷凝器。
关于制作材料,可以提到的是,板优选的是用铝制成,假若此种材料 利用本领域已知的挤压工艺易于加工的话。另一方面,管可以用铁、铜或 铝制造。
另外,特别参照图13,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造的、无需 维修的管板型热交换器300,主要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挤压成型板310, 每个挤压成型板包括多个整体形成的沿板平行延伸的管或孔道311,他们在 端部通过连接接头320相互连接,形成用于加热流体、制冷流体循环的回 路或者加热装置314,以便牢靠地将两个板彼此连接而无需使用焊接,如图 14所示。
在该图以及图15中,可以看到,用于该第二实施例中的挤压成型板有 些类似于上述板210,其表面可以是平的或波纹形的,优选地是使用波纹形 的,要利用与平板相比的传热面积的优点。在此情况下,在每个管311的 内表面上,最好包括多个肋或叶片315,以便增加热交换装置与整体接合于 板的各管311之间的主接触表面。
另一方面,示出的连接装置类似于针对第一实施例的盘210所述者, 即呈阳-阴性,比位于与槽道平行的板端。所述连接装置允许牢靠地将两 个或多个板彼此连接,无需使用焊接,如图16和16A中所示。
现在参照图17和17A,可以理解,在板端310,整体包括在其中的各 管可以通过不同结构的连接件320,比如直管或U形管彼此相互连接,连接 件引入与把成一体的各管311并予以固定以便形成用于加热或制冷流体或 加热装置的串连和平行回路。
所述管311相互连接后,板可以予以折叠以便分别获得图13和18中 所示结构,即“蜗旋”结构和“蜗盘”结构,包括其制作材料的特性前面 已经广泛述及。
最后,应当指出,与现有技术已知的热交换器相比,用于制作本发明 热交换器所需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要少得多,因为他们仅只主要包括易于组 装的板和管。
虽然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应当强调的是,可以对所述实 施例作出各种改型而不偏离本发明范围,比如,可以改变挤压成型板的数 量、槽道或包括在其中的管的数量,以及如何折叠板以获得前面所述的以 外的结构,保持最小的间隔距离,从而避免弄脏。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挤压成形设备 2020-05-12 177
一种花键挤压成形设备 2020-05-13 57
挤压成形机 2020-05-11 169
连续挤压成形装置 2020-05-11 304
挤压成形装置和挤压成形方法 2020-05-11 369
挤压成形元件 2020-05-11 887
多工步挤压成形的方法 2020-05-11 414
花键套挤压成形工艺 2020-05-12 805
挤压成形塑料 2020-05-11 492
一种滤材成形挤压装置 2020-05-12 95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