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成型和铸造 / 片状模塑料 /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阅读:569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高玻纤含量、高强度的不饱和聚酯 片状模塑料 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 树脂 、低收缩添加剂25~30份、填料40~60份、引发剂0.36~0.45份、内脱膜剂1.6~2.2份、无捻玻纤纱75~100份、 增稠剂 0.4~0.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 包装 。本发明产品性能优越,机械强度高、收缩率低,且长期使用不 变形 ,适用范围广泛、经济价值高。,下面是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25~30份      低收缩添加剂:5~10份填料:40~60份          引发剂:0.36~0.45份内脱模剂:1.6~2.2份    无捻玻纤纱:75~100份增稠剂:0.4~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粉末状与氢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
5.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25~30份、引发剂0.36~0.45份、低收缩添加剂5~10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1.6~2.2份、填料40~6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150P~300P;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增稠剂0.4~0.5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3~5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3-27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6~0.8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24~72小时,熟化温度为40℃~45℃,针入度为30~6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

说明书全文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塑料,主要涉及一种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SMC),是一种树脂、玻纤、助剂经过一定工艺而成的混合物。主要应用在汽车路、电气、绝缘、民用、建筑等领域,使用广泛。由于比重小、性能优异、成型快而方便,在工业领域被大量推广。目前国内市场对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使用也集中在这些行业,但作为玻璃复合材料,国内外发展相差几十年,从设备技术上的差异也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在几个特殊行业如汽车外壁板、保险杠履带上汽车外壳、底卸式车顶盖、电割机挡板等产品上。企业对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做出了高玻纤含量、高强度的要求,而国内对高玻纤含量、高强度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HMC)年用量正在逐步增加,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玻纤含量、高强度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主要数据如下:如此高的玻纤含量给生产、工艺、配方甚至设备都带来难题,如何开发出HMC产品并去争取这市场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高玻纤含量、高强度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产品性能优越,机械强度高、收缩率低,且长期使用不变形,适用范围广泛、经济价值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25~30份    低收缩添加剂:5~10份填料:40~60份        引发剂:0.36~0.45份内脱模剂:1.6~2.2份  无捻玻纤纱:75~100份增稠剂:0.4~0.5份。
所述不饱和树脂为粘度:13P~16P;酸值:14~20;固体量:63%~67%;胶化时间:65~120秒。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
所述填料为粉末状与氢
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
所述内脱膜剂为硬脂酸锌。
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无捻粗纱。
所述增稠剂为粉状氧化镁。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1.6~2.2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40~6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150P~300P;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4~0.5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3~5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3-27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6~0.8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24~72小时,熟化温度为40℃~45℃,针入度为30~6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采用本发明生产出的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机械强度明显提高,冲击强度可达170KJ/m2~300KJ/m2,比普通产品提高120%~200%;此外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收缩率明显降低,达到零收缩效果,充分满足了国内外对A级表面材料的要求。
2、由于较高的玻璃纤维含量,相应的塑料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的范围降低了,因此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同时机械强度、平整度的提高使得产品在汽车等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25份        低收缩添加剂:5份填料:40份            引发剂:0.36份内脱模剂:1.6份       无捻玻纤纱:75份增稠剂:0.4份。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碱无捻粗纱。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25份、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0.36份、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5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1.6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4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150P;如树脂黏度不够,可用毕克助剂BYK-9010调整其黏度。
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4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4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3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力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6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24小时,熟化温度为40℃,针入度为3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实施例2: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30份        低收缩添加剂:10份填料:60份            引发剂:0.45份内脱模剂:2.2份       无捻玻纤纱:100份增稠剂:0.5份。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碱无捻粗纱。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30份、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0.45份、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10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2.2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6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300P;如树脂黏度不够,可用毕克助剂BYK-9010调整其黏度。
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5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5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7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力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8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72小时,熟化温度为45℃,针入度为4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实施例3: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26份        低收缩添加剂:7份填料:50份            引发剂:0.4份内脱模剂:2份         无捻玻纤纱:80份增稠剂:0.45份。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碱无捻粗纱。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26份、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0.4份、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7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2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5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200P;如树脂糊黏度不够,可用毕克助剂BYK-9010调整其黏度。
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45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3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5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力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7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36小时,熟化温度为42℃,针入度为5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实施例4: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
不饱和树脂28份          低收缩添加剂:9份填料:55份              引发剂:0.42份内脱模剂:2.1份         无捻玻纤纱:90份增稠剂:0.48份。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碱无捻粗纱。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28份、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0.42份、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9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2.1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55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250P;如树脂糊黏度不够,可用毕克助剂BYK-9010调整其黏度。
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48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5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6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力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7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70小时,熟化温度为45℃,针入度为6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实施例5: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30份        低收缩添加剂:5份填料:60份            引发剂:0.36份内脱模剂:2.2份       无捻玻纤纱:75份增稠剂:0.5份。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碱无捻粗纱。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30份、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0.36份、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5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2.2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6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150P;如果树脂糊黏度不够,可用毕克助剂BYK-9010调整其黏度;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5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3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3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力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8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72小时,熟化温度为40℃,针入度为3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实施例6: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原料组分包括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引发剂、内脱膜剂、无捻玻纤纱、增稠剂;其重量份为:不饱和树脂25份        低收缩添加剂:10份填料:40份            引发剂:0.45份内脱模剂:1.6份       无捻玻纤纱:100份增稠剂:0.4份。
所述低收缩添加剂为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填料为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引发剂为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所述无捻玻纤纱是指无碱无捻粗纱。
不饱和聚酯片状模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树脂糊的制备—浸压—熟化增稠—密封包装制得,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①树脂糊的制备:根据配方要求,分别对各组分计量进行混合,先投入不饱和树脂25份、液态状且按1∶1混合得到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和叔丁基过氧化环乙烷构成的引发剂0.45份、聚苯乙烯和聚醋酸乙烯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的低收缩添加剂10份混合均匀,再投入内脱模剂硬脂酸锌1.6份、粉末状碳酸钙与氢氧化铝混合形成的填料40份,一起搅拌分散均匀形成树脂糊;树脂糊黏度在300P;如果树脂糊黏度不够,可用毕克助剂BYK-9010调整其黏度;②浸压:在步骤①得到的混合均匀的树脂糊中加入氧化镁增稠剂0.4份,在高速分散机中分散5分钟,高速分散机转速不低于1000转/分钟,再加入浸压机组的下料槽中,均匀涂敷在上下承载的PE膜上,再将按长度27毫米剪切的玻璃纤维均匀撒在上下涂有树脂糊的PE膜之间,利用浸压机组的牵引力及压力使树脂糊充分浸润玻纤,再把浸好的料片收成卷,此过程压力为0.6mPa;③熟化增稠:收卷好的料片密封包装好,置于干燥恒温的烘房中进行熟化,熟化时间24小时,熟化温度为45℃,针入度为60;④密封包装:熟化好的料片冷至常温后进行外包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