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成型和铸造 / 吹塑模具 / 三维吹塑产生方法

三维吹塑产生方法

阅读:1022发布:2020-07-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三维吹塑产生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吹塑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包括 挤出机 和模具,其所述挤出机上的喷咀与模具之间可三维移动,模具上设有管夹,管夹夹住 管坯 开头的一端,并保持管坯密闭,在挤出管坯的过程中对管坯进行吹气保持管坯中空,直到挤完整个管坯进入合模吹瓶的后程序,有益效果是:1、利用 挤压 机可在X、Y、Z轴线上移动实施多方位吹塑,避免模具随便移位影响管坯的 质量 ;2、PLC控制 电路 实施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效率;3、管夹夹紧管坯不让随意摆动,管坯保持管内气压,从而提高合格率和不易 变形 。,下面是三维吹塑产生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包括挤出机(1)和模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1)上的喷咀(101)与模具(6)之间可三维移动,模具(6)上设有管夹(601),管夹(601)夹住管坯(602)开头的一端,并保持管坯(602)密闭,在挤出管坯(602)的过程中对管坯(602)进行吹气保持管坯(602)中空,直到挤完整个管坯(602)进入合模吹瓶的后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1)设置于可X、Y、Z轴线方向移动的安装台(2)上,X、Y、Z轴线方向上设有X、Y、Z轴电机(3、4、5)及其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安装台(2)上,挤出机(1)与PLC控制电路(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6)设置于可X、Y、Z轴线方向移动的安装台(2’)上,X、Y、Z轴线方向上设有X、Y、Z轴电机(3’、4’、5’)及其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安装台(2’)上,电机(3’、4’、5’)及其传动件与PLC控制电路(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1)的喷咀(101)上设有电子尺(102),电子尺(102)与PLC控制电路(7)连接,PLC控制电路(7)控制挤塑速度达到要求管坯(602)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管坯(602)的过程中对管坯(602)进行吹气保持管坯(602)中空的方法,是在喷咀(101)上设置有通管,通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通入管坯(602)中进行吹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吹塑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管坯(602)的过程中对管坯(602)进行吹气保持管坯(602)中空的方法,是在模具(6)上设置有通管,通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在管夹(601)夹住管坯(602)时插入管坯(602)中进行吹气。

说明书全文

三维吹塑产生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吹塑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三维吹塑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中空吹塑技术的飞速发展,中空吹塑不仅可用于成型各种瓶子,而且可用于型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生活用品和工业品的容器,以及成型各种形状复杂的[0003] 中空工业零部件,如通过三维成型可制造汽车零部件。传统三维中空吹塑成型工艺过程是:先用不同的模具和吹塑机将需生产和零件制成若干段制品,分别切除各段制品的口和工艺口,并修整各接口和合缝线,然后用测漏仪器对各段制品进行测漏,再将合格的各段制品分别用焊接的方法焊接起来;最后,对焊接好的成品进行测漏,如无问题即为合格。但是,由于各段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存在有飞边和合缝线,各段制品在经人工焊接后,在飞边的连接处和合缝的地方极易发生漏气现象,采用这种传统的三维中空吹塑成型艺生产出的成品,其生产效率工艺较低,且成品的合格率也较低。针对上述的缺点而进行改造,制造出一种可以通过一次吹塑机成型就能生产三维弯曲形状的塑料制品,如中国专利局所公布发明名称为:三维中空吹塑成型机及其成型工艺,申请号是:200910033952.2,其结构所述:包括设置在开合模油缸下面的上模,设置在上模合模位置下方的下模,其所述的下模通过Y轴伺服电机及其传动件设置在下模架上,下模架通过X轴伺服电机及其传动件驱动,Z轴伺服电机通过传动件与机械手相连,挤出机模头设置在下模开模后侧移位置的上方。以及成型工艺过程为:成型上模与下模垂直开模,下半模在X轴伺服电机的驱动下,通过传动件向侧面作直线运动,下模到达设定位置后停止移动,由挤出机模头射出的料坯机械手夹持住后,Z轴伺服电机开始动作,同时,X轴伺服电机和Y轴伺服电机也根据设置好的点开始动作,料坯在X轴伺服电机、Y轴伺服电机和Z轴伺服电机的同时作用下形成三轴联动,使料坯准确进入模具的模腔内;下模回模到上模的下方,上模在开合模油缸的作用下与下模合模,经吹塑成型,最后再开模,取出制成品。但上述的结构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模具技术随着科技发展,模具结构越来越复杂,体积越来越大,单纯依靠频繁移动模具的结构难以负荷模具重量,模具移动次数频繁影响模坯产生精度不高,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同时,模具移动时挤出机模头射出的料坯会随着模具移动的移动而随意移动,容易做成成品的不规则,影响成品的合格率;另一方面还存在:吹塑管坯时容易随便摆动和管坯因漏气,而影响管坯变形而影响吹塑质量,吹塑过程中由于速度吹塑快慢不均匀管坯厚度不均匀直接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持管坯形状、合格率高的三维吹塑设备产生方法。
[0005] 本发明用以下方式实现的:包括挤出机和模具,其所述挤出机上的喷咀与模具之间可三维移动,模具上设有管夹,管夹夹住管坯开头的一端,并保持管坯密闭,在挤出管坯的过程中对管坯进行吹气保持管坯中空,直到挤完整个管坯进入合模吹瓶的后程序。
[0006] 所述挤出机设置于可X、Y、Z轴线方向移动的安装台上,X、Y、Z轴线方向上设有X、Y、Z轴电机及其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安装台上,挤出机与P LC控制电路连接。
[0007] 所述的模具设置于可X、Y、Z轴线方向移动的安装台上,X、Y、Z轴线方向上设有X、Y、Z轴电机及其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安装台上,电机及其传动件与PLC控制电路连接。
[0008] 所述挤出机的喷咀上设有电子尺,电子尺与PLC控制电路连接,PLC控制控制挤塑速度达到要求管坯的厚度。
[0009] 所述挤出管坯的过程中对管坯进行吹气保持管坯中空的方法,是在喷咀上设置有通管,通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通入管坯中进行吹气。
[0010] 所述挤出管坯的过程中对管坯进行吹气保持管坯中空的方法,是在模具上设置有通管,通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在管夹夹住管坯时插入管坯中进行吹气。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挤压机可在X、Y、Z轴线上移动实施多方位吹塑,避免模具随便移位影响管坯的质量;2、PLC控制电路实施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效率;3、管夹夹紧管坯不让随意摆动,管坯保持管内气压,从而提高合格率和不易变形。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模头与模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4] 图3是图1的另一个实施例
[0015] 具体的实施例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如图所示,包括挤出机1和模具6,其所述挤出机1上的喷咀101与模具6之间可三维移动,模具6上设有管夹601,管夹601夹住管坯602开头的一端,并保持管坯602密闭,在挤出管坯602的过程中对管坯602进行吹气保持管坯602中空,直到挤完整个管坯602进入合模吹瓶的后程序。
[0018] 所述挤出机1设置于可X、Y、Z轴线方向移动的安装台2上,X、Y、Z轴线方向上设有X、Y、Z轴电机3、4、5及其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安装台2上,挤出机1与PLC控制电路7连接。
[0019] 所述的模具6设置于可X、Y、Z轴线方向移动的安装台2’上,X、Y、Z轴线方向上设有X、Y、Z轴电机3’、4’、5’及其传动件,传动件连接安装台2’上,电机3’、4’、5’及其传动件与PLC控制电路7连接。
[0020] 所述挤出机1的喷咀101上设有电子尺102,电子尺102与PLC控制电路7连接,PLC控制控制挤塑速度达到要求管坯602的厚度。
[0021] 所述挤出管坯602的过程中对管坯602进行吹气保持管坯602中空的方法,是在喷咀101上设置有通管,通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通入管坯602中进行吹气。
[0022] 所述挤出管坯602的过程中对管坯602进行吹气保持管坯602中空的方法,是在模具6上设置有通管,通管一端连接气源,另一端在管夹601夹住管坯602时插入管坯602中进行吹气。
[0023] 由上述方法制出的管坯的质量好,还解决以往的不足的,成品合格率高等优点。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吹塑模具组件 2020-05-12 437
吹塑成形模具和吹塑成形装置 2020-05-13 694
一种吹塑模具 2020-05-12 397
吹塑模具装置 2020-05-12 472
吹塑成形模具 2020-05-12 895
用于吹塑热塑性材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2020-05-13 127
吹塑模具 2020-05-11 328
一种吹塑模具 2020-05-12 532
吹塑成型用模具 2020-05-12 794
吹塑模具 2020-05-13 31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