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专利合作条约 / 第I章 / 国际检索单位 / 国际检索 / 现有技术 / 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及其应用

阅读:469发布:2023-02-2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从 马 尾藻表面分离的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利用该菌株制备褐藻胶裂解酶,其产量为 现有技术 的2~37倍。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可以用于制备广泛应用的褐藻胶寡糖。,下面是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弧菌科弧菌属菌株(Vibrio sp.)QY2,其保藏号为CCTCCNO:M 205031,使用该菌株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分解褐藻胶得到聚合度为3~6的褐藻胶寡糖。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的菌株QY2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
3.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褐藻胶裂解酶制备聚合度为3~6的褐藻胶寡糖的用途。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Vibrio sp.QY2,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5031,以及以该菌株制备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寡糖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褐藻胶是一种来源丰富、用途广泛的酸性海洋多糖,来源于褐藻和某些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固氮菌等),由β-D-甘露糖酸和α-L-古罗糖醛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可分为聚甘露糖醛酸、聚古罗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与古罗糖醛酸交替嵌段。近来,褐藻胶寡糖的生物活性不断被发现,如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心血管疾病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褐藻胶裂解酶可以通过β消去机制打断褐藻胶的β-1,4糖苷键,并在非还原末端产生C4,5不饱和双键,这些还原末端不饱和双键的产生对寡糖的某些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而物理、化学降解方法降解的产物却没有这些特性。酶法制备褐藻胶寡糖因反应条件温和易控、产物单一、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特点已逐渐取代酸法。现已从细菌、无脊椎动物中分离到数十种褐藻胶裂解酶,但普遍存在着产酶量低、底物特异性差的缺点,大大限制了褐藻胶寡糖的应用。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尾藻表面分离到一株高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细菌CCTCC M 205031,产酶量比已报道的高出2~37倍,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种褐藻胶裂解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Vibrio sp.QY2)CCTCC NO:M205031。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菌株制备的褐藻胶裂解酶。
[0005]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利用上述褐藻胶裂解酶制备的褐藻胶寡糖。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从马尾藻表面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Vibrio sp.QY2,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5031。
[000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发酵上述菌株、然后分离纯化得到的褐藻胶裂解酶,其分子量为28.5kD。
[0008]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用上述褐藻胶裂解酶分解褐藻胶而得到的褐藻胶寡糖。
[0009] 本发明的弧菌CCTCC M 205031能够用于褐藻胶裂解酶的生物制备,其产酶量比已报道的菌株的产酶量高出2~37倍。
[0010] 本发明的弧菌科弧菌属菌株(Vibrio sp.QY2)CCTCC M 205031,于2005年4月7日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5031。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制备的褐藻胶糖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实施例1弧菌CCTCC M 205031的分离
[0013] 取马尾藻1g,浸于100毫升灭菌中,搅拌1小时,取1毫升悬浮液接入100毫升液体培养基,25℃静止培养一周。取培养液在固体平板上划线分离单克隆,连续5代单克隆纯化培养。挑取单克隆接种到含3毫升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25℃ 200r/min培养12小时。将培养液按1%的比例接入含50毫升液体培养基的250毫升三瓶中,于25℃ 200r/min培养3天。培养液于4℃ 12000r/min离心10min去除菌体,测定上清液的酶活,选取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其中一株细菌发酵产生的酶活力最高,为1208U/L,将其命名为QY2。使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g/L):褐藻酸钠3.0g、KH2PO43.0g、K2HPO47.0g、(NH4)2SO42.0g、MgSO40.1g、FeSO40.1g、NaCl30.0g;固体培养基中添加12.0g/L的琼脂。酶活力测定采用紫外吸收法,取0.9毫升3g/L褐藻酸钠(用0.1mol/L 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加入
0.1ml酶液,40℃保温15min,测定反应体系在235nm处的光吸收值。在此条件下,每分钟光吸收值增加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0014] 实施例2弧菌CCTCC M205031的鉴定
[0015] 1、形态特征
[0016] 菌株CCTCC M 205031在常规Zobell 2216E平板上培养24h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直径为1.5mm;在常规TCBS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直径为2.1mm。该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状,可运动。
[0017] 2、生长条件
[0018] 菌株CCTCC M 205031为兼性厌菌。菌株CCTCC M 205031在1%~7%NaCl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NaCl浓度为3%,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生长pH6.0。
[0019] 3、生理生化特征
[0020] 常规生化实验表明,菌株CCTCC M 205031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弧菌抑制剂O/129(2,4-二基-6,7-二异丙基喋啶磷酸盐,150mg/L)敏感,不发光,不产色素。结合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菌株CCTCC M 205031属于弧菌科弧菌属(Vibrio sp.)。
[0021] 4、生物学分类位置的确定
[0022] 将菌株CCTCC M 20503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弧菌属部分细菌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1)表明,菌株CCTCC M 205031与河口弧菌(Vibrio aestuarianus)最接近,仅在精氨酸双水解酶、V-P产生、40℃生长等3方面不同,与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在精氨酸双水解酶、还原硝酸盐、发光、阿拉伯糖发酵、淀粉酶产生、明胶酶产生、几丁质酶产生等7方面不同,与双氮弧菌(Vibriodiazotrophicus)在精氨酸双水解酶、还原硝酸盐、甘露糖发酵、乳糖发酵、水杨苷发酵、淀粉酶产生、脂酶产生等7方面不同,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在游动、还原硝酸盐、V-P产生、4℃生长、阿拉伯糖发酵、肌醇发酵、淀粉酶产生、明胶酶产生、溶藻酶产生、几丁质酶产生等10方面不同。
[0023] 表1 菌株CCTCC M 205031与弧菌属部分成员表型特征的比较
[0024]
[0025]
[0026] +,多于90%的菌株为阳性;-,多于90%的菌株为阴性;D,11~89%的菌株为阳性。
[0027] 菌株CCTCC M 20503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运动,氧化酶反应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不发光,不产色素,因此初步判断菌株CCTCC M205031属于弧菌科弧菌属(Vibriosp.)。根据该菌株与部分弧菌属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CCTCC M205031与V.aestuarianus最接近,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中对于V.aestuarianus有许多生理生化特征没有描述,因此CCTCC M 205031有可能与V.aestuarianus还有更多的异同点。实施例3褐藻胶裂解酶的制备
[0028] (1)菌体培养
[0029] 挑取弧菌CCTCC NO:M205031的单克隆接种到含3毫升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25℃200r/min培养12小时。将培养液按1%的比例接入含50毫升液体培养基的250毫升三角瓶中,于25℃ 200r/min培养3天,收集培养液。使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g/L):褐藻酸钠3.0g、KH2PO43.0g、K2HPO47.0g、(NH4)2SO42.0g、MgSO40.1g、FeSO40.1g、NaCl30.0g。
[0030] (2)酶的分离纯化
[0031] 培养液于4℃ 12000r/min离心10min去除菌体,收集上清液。于上清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铵至80%饱和度,4℃静置3h,4℃ 13000g离心30min,弃去上清液,沉淀溶于40mmol/L pH7.0磷酸盐缓冲液,4℃透析过夜,4℃ 13000g离心30min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粗酶液上样于以40mmol/L pH7.0磷酸盐缓冲液平衡的DEAE Sepharose FastFlow柱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层析柱体积为14ml(1cm×20cm),上样量为3ml,用含有0.4-0.6mol/L NaCl的缓冲液分阶段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收集物活性,大量收集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进行凝胶过滤层析,Superdex 75 HR10/30柱用20mmol/L pH7.0磷酸盐缓冲液平衡,上样量1.0ml,以平衡液洗脱,流速0.5ml/min,检测收集物活性,大量收集高活性组分,浓缩备用(以后称为“酶液”)。以上层析纯化操作均在4℃进行。按Folin-酚法,以血清白蛋白为标准测定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其浓度为1.77mg/mL,比活力为276U/mg。
[0032] 弧菌CCTCC NO:M205031产酶量为1208U/L,为已报道的菌株产酶量的2~37倍。
[0033] 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酶的分子量约为28.5kD。
[0034] 酶液分别在0℃、10℃、20℃、30℃、40℃、50℃、60℃、70℃下保温1h,迅速冷却至-20℃,然后在40℃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酶活性,同时,分别测定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以确定酶反应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该褐藻胶裂解酶在低于40℃时稳定,当温度高于40℃时,酶的活力迅速衰减。
[0035] 在不同pH下测定酶活性,发现大约pH7.1时酶活性最高;该酶在较大的范围内(pH5~10)稳定性较高,酶活性均保持在80%以上。
[0036] 以不加任何金属离子的酶活为100%,Mg2+、Ca2+对于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而Zn2+、2+ 2+ 3+
Ba 、Ni 、Al 以及EDTA、SDS对于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0037] 使用poly(M)和poly(G)对酶的底物特异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褐藻胶裂解酶对poly(M)的活性高于对poly(G)的活性,其相对活性比例为100∶47。
[0038] 实施例4褐藻胶寡糖的制备
[0039] 将褐藻酸钠配成重量百分浓度为1-5%的水溶液,每升溶液加入10-50U/L的上述褐藻胶裂解酶,在25-40℃温育8-16小时,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除去未降解的大分子褐藻胶,用Sephadex G25凝胶柱进行层析分离,收集褐藻胶低聚糖组分,浓缩干燥。可获得聚合度为3-6的褐藻胶寡糖。
[0040] 质谱鉴定褐藻寡糖的组成,所用质谱为MALDI□ToF massspectrometer(BIFLEX IIIBruker Daltonics),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完成。分析MALDI□ToF mass spectroscopy图谱可知:551.38的峰归属为三糖,727.51的峰归属为四糖,903.64的峰归属为五糖,1079.76的峰归属为六糖。根据峰强度可计算出各组分的含量,三糖含量为77.8%,四糖含量为16.5%,五糖含量为3.6%,六糖含量为2.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