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专利合作条约 / 第I章 / 国际申请 / 请求书 / 保护类型 / 专利 /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阅读:56发布:2020-10-0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一次 注塑成型 模具及其采用该模具进行成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以下装置:模具本体、油缸和 支架 ;所述油缸用于开合模具本体,支架用于 支撑 该模具本体。本 专利 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成型压 力 的问题造成的成品率不高问题和人工放置产品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下面是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以下装置:模具本体、油缸和支架
所述油缸用于开合模具本体,支架用于支撑该模具本体;
所述模具本体分为前模部件和后模部件;
所述前模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面板(2-8),热嘴分流板(2-9)和前模板(2-3);
后模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后模板(2-4),顶针面板(2-5),顶针底板(2-6)和底板(2-7);
所述前模板(2-3)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工形的前模芯(2),后模板(2-4)上具有与前模芯(2)对应设置的工形后模芯(3),所述前模芯(2)和后模芯(3)之间形成型腔,该型腔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所述面板(2-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4),该定位圈(4)用于模具定位安装在注塑机上,使得注塑机喷嘴与模具的热流道系统(3-1)的注射口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位于模具本体上部,所述支架包括吊模梁(5)和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具有两根,一端分别与面板和底板相连,另一端与吊模梁(5)的两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具有四个,第一油缸(44-1),第二油缸(44-2),第三油缸(44-3)和第四油缸(46),所述第一油缸(44-1)位于模具本体的顶部,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分别位于后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位于一个平面上,第四油缸(46)在开模时可将后模芯(3)顶出型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2-3)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工形的前模芯(2),前模芯(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导柱(57),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斜导柱(58),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斜导柱(5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所注塑的产品(1),包括本体(1-1)和位于本体(1-1)两侧的环形部件(1-2);所述前模板(2-3)上位于第一型腔的中部具有第一浇口(71),用于形成注塑产品(1)的本体(1-1);前模板上位于第二型腔的两侧具有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产品的两个环形部件(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芯(3)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9),后模芯(3)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块(10),后模芯(3)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滑块(11),后模芯(3)上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滑块(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块(12)分别与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相连;
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中间均具有孔槽;第一斜导柱(57)可插入第一滑块(9)的导槽中,第二斜导柱(58)可插入第二滑块(10)的导槽中,第三斜导柱(59)可插入第三滑块(11)的导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芯(3)的中部具有孔洞,该孔洞垂直向外延伸设置有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转动轴(40),齿轮(41),齿条(38);
所述转动轴(40)的一端与后模芯(3)的孔洞连接,另一端垂直后模芯(3)向外延伸与第四油缸(46)连接,齿轮(41)和齿条(38)相啮合,通过齿条(38)带动齿轮(4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40)的转动,使得后模芯(3)能够随着转动轴(40)的转动而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40)沿轴向与后模板连接处具有第一导向套(42)和第二导向套(4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面板(2-5)与第二型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顶针(63),顶针面板与后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5),该复位弹簧(65)与弹簧导向(67)连接;开模时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复位弹簧(65)用于使得顶针(63)复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置有镶针压板(37),该镶针压板(37)上具有多个后模镶针(35,36),开模时后模镶针(35,36)配合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9)具有第一滑块压板(13),第二滑块(10)具有第二滑块压板(14),第三滑块(11)具有第三滑块压板(15),第四滑块(12)具有第四滑块压板(16)。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铲基(17)、第二铲基(18)和第三铲基(19),当合模后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第一铲基(17)、第二铲基(18)和第三铲基(19)与滑块之间还具有耐磨片。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和第四滑块(12)分别与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和第四镶件(3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镶件(31)另一端位于第二型腔中,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和第四镶件(3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型腔中。
1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一次注塑成型模具进行注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合模
所述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和第四滑块(12)处于进芯状态,模具中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的腔内均为空的;首先打开第一浇口(71)的加热系统,关闭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的加热系统,使得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
步骤二,打开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的加热系统,使得第一浇口(71)、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同时加热;
步骤三,开模,
当本体(1-1)注塑完毕后,进行开模;
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驱动第四滑块(12)打开,第一斜导柱(57),第二斜导柱(58)和第三斜导柱(59)分别驱动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打开;
第四油缸(46)推动转动轴(40)将后模芯(3)顶出型腔,再通过第一油缸(44-1)带动相啮合的齿条(38)和齿轮(41)的传动,从而将后模芯(3)沿转动轴旋转180°,旋转完毕后由第四油缸(46)带动转动轴将后模芯(3)拉回型腔,
此时,第一步骤中由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转动至第二型腔;
步骤四,合模
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驱动第四滑块(12)向步骤三开模步骤的反方向滑行聚拢,第一斜导柱(57),第二斜导柱(58)和第三斜导柱(59)分别驱动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向步骤三开模步骤的反方向滑行聚拢;
步骤五,注塑
步骤四合模完毕后,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中继续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同时,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在第二型腔中注塑本体(1-1)两侧的环形部件(1-2),形成完整的产品(1);
步骤六,二次开模
通过顶针(63)顶出在第二型腔中成型的完整产品(1);
步骤七,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进行循环连续生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后模芯(3)沿转动轴轴旋转
180°,旋转完毕后由第四油缸(46)带动转动轴将后模芯(3)拉回型腔,此时型腔中仍然具有和旋转前形状完全相同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开模时后模镶针(35,36)配合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案,制备例如双入口的水龙头这种H状的产品时,通常采用分步骤进行制备,首先制备一部分,然后取出,之后再次放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另一部分,这种操作会导致产品会受注塑压的影响而变形,导致产品内部损坏,产品无法使用,造成产品成品率不高。由于注塑产品另一部分时,需要人工将第一部分产品放置到模具中,会导致机器容易压到人造成重大世故,降低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品成品率高、且生产过程安全的模具及其成型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以下装置:模具本体、油缸和支架
[0005] 所述油缸用于开合模具本体,支架用于支撑该模具本体;
[0006] 所述模具本体分为前模部件和后模部件;
[0007] 所述前模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面板(2-8),热嘴分流板(2-9)和前模板(2-3);
[0008] 后模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后模板(2-4),顶针面板(2-5),顶针底板(2-6)和底板(2-7);
[0009] 所述前模板(2-3)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工形的前模芯(2),后模板(2-4)上具有与前模芯(2)对应设置的工形后模芯(3),所述前模芯(2)和后模芯(3)之间形成型腔,该型腔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0010] 所述面板(2-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4),该定位圈(4)用于模具定位安装在注塑机上,使得注塑机喷嘴与模具的热流道系统(3-1)的注射口相对应。
[00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位于模具本体上部,所述支架包括吊模梁(5)和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具有两根,一端分别与面板和底板相连,另一端与模梁(5)相连。
[00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具有四个,第一油缸(44-1),第二油缸(44-2),第三油缸(44-3)和第四油缸(46),所述第一油缸(44-1)位于模具本体的顶部,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分别位于后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位于一个平面上,第四油缸(46)在开模时可将后模芯(3)顶出型腔。
[00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2-3)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工形的前模芯(2),前模芯(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导柱(57),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斜导柱(58),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斜导柱(59)。
[00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所注塑的产品(1),包括本体(1-1)和位于本体(1-1)两侧的环形部件(1-2);所述前模板(2-3)上位于第一型腔的中部具有第一浇口(71),用于形成注塑产品(1)的本体(1-1);前模板上位于第二型腔的两侧具有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产品的两个环形部件(1-2)。
[00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芯(3)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9),后模芯(3)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块(10),后模芯(3)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滑块(11),后模芯(3)上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滑块(12)
[001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块(12)分别与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相连;
[0017] 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中间均具有孔槽;第一斜导柱(57)可插入第一滑块(9)的导槽中,第二斜导柱(58)可插入第二滑块(10)的导槽中,第三斜导柱(59)可插入第三滑块(11)的导槽中。
[001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芯(3)的中部具有孔洞该孔洞垂直向外延伸设置有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转动轴(40),齿轮(41),齿条(38);
[0019] 所述转动轴(40)的一端与后模芯(3)的孔洞连接,另一端垂直后模芯(3)向外延伸与第四油缸(46)连接,齿轮(41)和齿条(38)相啮合,通过齿条(38)带动齿轮(4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40)的转动,使得后模芯(3)能够随着转动轴(40)的转动而旋转,[00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40)沿轴向与后模板连接处具有第一导向套(42)和第二导向套(43)。
[002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面板(2-5)与第二型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顶针(63),顶针面板与后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5),该复位弹簧(65)与弹簧导向(67)连接;开模时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复位弹簧(65)用于使得顶针(63)复位。
[002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置有镶针压板(37),该镶针压板(37)上具有多个后模镶针(35,36),开模时后模镶针(35,36)配合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
[0023]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9)具有第一滑块压板(13),第二滑块(10)具有第二滑块压板(14),第三滑块(11)具有第三滑块压板(15),第四滑块(12)具有第四滑块压板(16)。
[0024]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铲基(17)、第二铲基(18)和第三铲基(19),当合模后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第一铲基(17)、第二铲基(18)和第三铲基(19)与滑块之间还具有耐磨片。
[0025]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和第四滑块(12)的分别与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和第四镶件(3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镶件(31)另一端位于第二型腔中,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和第四镶件(3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型腔中。
[0026] 1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一次注塑成型模具进行注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步骤一,合模
[0028] 所述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和第四滑块(12)处于进芯状态,模具中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的腔内均为空的;首先打开第一浇口(71)的加热系统,关闭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的加热系统,使得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
[0029] 步骤二,打开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的加热系统,使得第一浇口(71)、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同时加热;
[0030] 步骤三,开模,
[0031] 当本体(1-1)注塑完毕后,进行开模;
[0032] 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驱动第四滑块(12)打开,第一斜导柱(57),第二斜导柱(58)和第三斜导柱(59)分别驱动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打开;
[0033] 第四油缸(46)推动转动轴(40)将后模芯(3)顶出型腔,再通过第一油缸(44-1)带动相啮合的齿条(38)和齿轮(41)的传动,从而将后模芯(3)沿推杆转轴旋转180°,旋转完毕后由第四油缸(46)带动转动轴将后模芯(3)拉回型腔,
[0034] 此时,第一步骤中由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转动至第二型腔;
[0035] 步骤四,合模
[0036] 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驱动第四滑块(12)向步骤三开模步骤的反方向滑行聚拢,第一斜导柱(57),第二斜导柱(58)和第三斜导柱(59)分别驱动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向步骤三开模步骤的反方向滑行聚拢;
[0037] 步骤五,注塑
[0038] 步骤四合模完毕后,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中继续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同时,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在第二型腔中注塑本体(1-1)两侧的环形部件(1-2),形成完整的产品(1);
[0039] 步骤六,二次开模
[0040] 通过顶针(63)顶出在第二型腔中成型的完整产品(1);
[0041] 步骤七,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进行循环连续生产。
[004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后模芯(3)沿推杆转轴旋转180°,旋转完毕后由第四油缸(46)带动转动轴将后模芯(3)拉回型腔,此时型腔中仍然具有和旋转前形状完全相同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0043]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开模时后模镶针(35,36)配合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
[0044] 有益效果:
[0045] 1、有效的避免因成型压力的问题造成的成品率不高问题和人工放置产品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
[0046] 2、本发明采用热流道系统,大大提高注塑效率,节约材料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本发明注塑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2为图1产品的分解示意图;
[0049] 图3为本专利模具的立体视图;
[0050] 图4为本专利模具的剖面立体视图;
[0051] 图5为图4中B-B向立体视图;
[0052] 图6为本发明前模板视图;
[0053] 图7为图6的A-A面视图;
[0054] 图8为图6的C-C面视图;
[0055] 图9为本发明模具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56] 图10为本发明模具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57] 图11为本发明模具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58] 图12为本发明模具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59] 图13为本发明模具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60] 图14为本发明注塑产品不同部件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62]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包括以下装置:模具本体、油缸和支架;
[0063] 所述油缸用于开合模具本体,支架用于支撑该模具本体;
[0064] 所述模具本体分为前模部件和后模部件;
[0065] 所述前模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面板(2-8),热嘴分流板(2-9)和前模板(2-3);
[0066] 后模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后模板(2-4),顶针面板(2-5),顶针底板(2-6)和底板(2-7);
[0067] 所述前模板(2-3)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工形的前模芯(2),后模板(2-4)上具有与前模芯(2)对应设置的工形后模芯(3),所述前模芯(2)和后模芯(3)之间形成型腔,该型腔为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0068] 所述面板(2-8)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圈(4),该定位圈(4)用于模具定位安装在注塑机上,使得注塑机喷嘴与模具的热流道系统(3-1)的注射口相对应。
[0069] 所述支架位于模具本体上部,所述支架包括吊模梁(5)和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具有两根,一端分别与面板和底板相连,另一端与模梁(5)相连。所述吊模梁(5)和支撑柱(6)位于一个平面。
[0070] 所述油缸具有四个,第一油缸(44-1),第二油缸(44-2),第三油缸(44-3)和第四油缸(46),所述第一油缸(44-1)位于模具本体的顶部,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分别位于后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位于一个平面上,第四油缸(46)在开模时可将后模芯(3)顶出型腔。
[0071] 所述前模板(2-3)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工形的前模芯(2),前模芯(2)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导柱(57),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斜导柱(58),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斜导柱(59)。
[0072] 该模具所注塑的产品(1),包括本体(1-1)和位于本体(1-1)两侧的环形部件(1-2);所述前模板(2-3)上位于第一型腔的中部具有第一浇口(71),用于形成注塑产品(1)的本体(1-1);前模板上位于第二型腔的两侧具有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用于注塑形成注塑产品的两个环形部件(1-2)。
[007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芯(3)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9),后模芯(3)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块(10),后模芯(3)左右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滑块(11),后模芯(3)上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滑块(12)
[0074] 所述第四滑块(12)分别与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相连;
[0075] 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中间均具有孔槽;第一斜导柱(57)可插入第一滑块(9)的导槽中,第二斜导柱(58)可插入第二滑块(10)的导槽中,第三斜导柱(59)可插入第三滑块(11)的导槽中。
[0076] 所述后模芯(3)的中部具有孔洞该孔洞垂直向外延伸设置有转动装置,该转动装置包括转动轴(40),齿轮(41),齿条(38);
[0077] 所述转动轴(40)的一端与后模芯(3)的孔洞连接,另一端垂直后模芯(3)向外延伸与第四油缸(46)连接,齿轮(41)和齿条(38)相啮合,通过齿条(38)带动齿轮(4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40)的转动,使得后模芯(3)能够随着转动轴(40)的转动而旋转,[0078] 所述转动轴(40)沿轴向与后模板连接处具有第一导向套(42)和第二导向套(43)。
[0079] 所述顶针面板(2-5)与第二型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顶针(63),顶针面板与后模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5),该复位弹簧(65)与弹簧导向(67)连接;开模时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复位弹簧(65)用于使得顶针(63)复位。
[0080] 所述后模板与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之间设置有镶针压板(37),该镶针压板(37)上具有多个后模镶针(35,36),开模时后模镶针(35,36)配合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
[0081] 所述第一滑块(9)具有第一滑块压板(13),第二滑块(10)具有第二滑块压板(14),第三滑块(11)具有第三滑块压板(15),第四滑块(12)具有第四滑块压板(16)。
[0082]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铲基(17)、第二铲基(18)和第三铲基(19),当合模后分别用于固定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第一铲基(17)、第二铲基(18)和第三铲基(19)与滑块之间还具有耐磨片。
[0083] 所述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和第四滑块(12)的分别与第一镶件(31)、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和第四镶件(3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镶件(31)另一端位于第二型腔中,第二镶件(32)、第三镶件(33)和第四镶件(34)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型腔中。
[0084] 在注塑过程中,当后模芯(3)随着转动轴(40)旋转180°后,仍与前模芯(2)之间形成与旋转前形状完全相同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0085] 模具顶部还具有第二弹簧(66),该第二弹簧(66)与第二滑块(10)连接,用于开模后固定该第二滑块(10),所述第二弹簧(66)还具有挡板(68)。
[0086] 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靠近第二型腔部位具有导柱(56),该导柱(56)的外侧具有第一导套(54)和第二导套(55)。
[0087] 所述面板和底板下部还具有支撑柱(69)。
[0088] 所述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通过两侧的撑头(8)固定连接,该撑头(8)通过螺母固定在底板上。
[0089] 第三镶件(33)上具有防水圈(61)。
[0090] 一种采用如前所述的一次注塑成型模具进行注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1] 步骤一,合模
[0092] 所述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三滑块(11)和第四滑块(12)处于进芯状态,进芯状态为所有的滑块都面向模芯运动,模具中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的腔内均为空的;首先打开第一浇口(71)的加热系统,关闭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的加热系统,使得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
[0093] 步骤二,打开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的加热系统,使得第一浇口(71)、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同时加热;
[0094] 步骤三,开模,
[0095] 当本体(1-1)注塑完毕后,进行开模;
[0096] 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驱动第四滑块(12)打开(朝着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第一斜导柱(57),第二斜导柱(58)和第三斜导柱(59)分别驱动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打开(朝着远离产品的方向运动);
[0097] 第四油缸(46)推动转动轴(40)将后模芯(3)顶出型腔,再通过第一油缸(44-1)带动相啮合的齿条(38)和齿轮(41)的传动,从而将后模芯(3)沿推杆转轴旋转180°,旋转完毕后由第四油缸(46)带动转动轴将后模芯(3)拉回型腔,
[0098] 此时,第一步骤中由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注塑制备产品(1)的本体(1-1)转动至第二型腔;
[0099] 步骤四,合模
[0100] 第二油缸(44-2)和第三油缸(44-3)驱动第四滑块(12)向步骤三开模步骤的反方向滑行聚拢,第一斜导柱(57),第二斜导柱(58)和第三斜导柱(59)分别驱动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和第三滑块(11)向步骤三开模步骤的反方向滑行聚拢;
[0101] 步骤五,注塑
[0102] 步骤四合模完毕后,第一浇口(71)在第一型腔(2-1)中继续注塑制备另一个产品(1)的本体(1-1);同时,第二浇口(72)和第三浇口(73)在第二型腔中注塑由第三步骤中第一型腔旋转过来的本体(1-1)两侧的环形部件(1-2),形成完整的产品(1);
[0103] 步骤六,二次开模
[0104] 通过顶针(63)顶出在第二型腔中成型的完整产品(1);
[0105] 步骤七,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进行循环连续生产。
[0106] 步骤三中后模芯(3)沿推杆转轴旋转180°,旋转完毕后由第四油缸(46)带动转动轴将后模芯(3)拉回型腔,此时型腔中仍然具有和旋转前形状完全相同的第一型腔(2-1)和第二型腔(2-2)。
[0107] 步骤六中,开模时后模镶针(35,36)配合顶针(63)用于将注塑好的产品顶出。
[0108] 还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在步骤二中,仅打开第二浇口(72)的加热系统,仅在本体(1-1)的一侧进注塑环形部件(1-2)。
[0109]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专利评估系统 2020-05-12 668
一种专利检索时智能推荐专利的方法 2020-05-11 441
专利检索系统 2020-05-11 62
专利检索方法 2020-05-11 288
专利申请平台 2020-05-11 233
专利数据分析系统 2020-05-12 751
一种专利分类方法 2020-05-12 292
专利技术分布分析方法 2020-05-13 183
一种专利费用管理系统 2020-05-13 362
一种专利文献下载系统 2020-05-13 29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