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专利合作条约 / 第I章 / 国际申请 / 请求书 / 保护类型 / 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

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

阅读:41发布:2023-02-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包括 半导体 基板 及记忆 体细胞 ,记忆体细胞包括PMOS 访问 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淀积有栅介质层,栅介质层上设有 浮栅 电极 ,浮栅电极 覆盖 并贯穿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上方对应的栅介质层,浮栅电极的两侧淀积有侧面保护层;PMOS访问晶体管包括第一N型区域及P型源极区与P型漏极区,控制电容包括第二P型区域及第一P型掺杂区域与第二P型掺杂区域;编程电容包括第三P型区域及第五P型掺杂区域与第六P型掺杂区域。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能与CMOS工艺兼容,降低芯片成本,提高存储的安全可靠性。,下面是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包括半导体基板;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基板内的上部设有若干用于存储的记忆体细胞(200),所述记忆体细胞(200)包括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间通过半导体基板内的领域介质区域(214)相互隔离;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淀积有栅介质层(215),所述栅介质层(215)上设有浮栅电极(216),所述浮栅电极(216)覆盖并贯穿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上方对应的栅介质层(215),浮栅电极(216)的两侧淀积有侧面保护层(217),侧面保护层(217)覆盖浮栅电极(216)的侧壁;PMOS访问晶体管(210)包括第一N型区域(202)及位于所述第一N型区域(202)内上部的P型源极区(213)与P型漏极区(221),控制电容(220)包括第二P型区域(205)及位于所述第二P型区域(205)内上部的第一P型掺杂区域(206)与第二P型掺杂区域(209);编程电容(230)包括第三P型区域(231)及位于所述第三P型区域(231)内上部的第五P型掺杂区域(224)与第六P型掺杂区域(227);第一P型掺杂区域(206)、第二P型掺杂区域(209)、第五P型掺杂区域(224)、第六P型掺杂区域(227)、P型源极区(213)及P型漏极区(221)与上方的浮栅电极(216)相对应,并分别与相应的栅介质层(215)及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材料包括,半导体基板为P导电类型基板(201)或N导电类型基板(2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基板为P导电类型基板(201)时,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通过P型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第二N型区域(203)及第二N型区域(203)上方的第三N型区域(204)与P型导电类型基板(201)相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域(206)包括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7)及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的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7)从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二P型掺杂区域(209)包括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2)及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的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2)从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P型源极区(213)包括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及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的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从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的端部延伸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P型漏极区(221)包括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13)及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的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13)从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五P型掺杂区域(224)包括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及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的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从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第六P型掺杂区域(227)包括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29)及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的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29)从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浮栅电极(216)的包括导电多晶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特征是:所述栅介质层(215)的材料包括化硅;所述侧面保护层(217)为氮化硅或二氧化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挥发性记忆体,尤其是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属于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片上系统(SoC)应用,它是把许多功能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中。最常用的片上系统包括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模块、非挥发性记忆体以及各种特殊功能的逻辑块。然而,传统的非挥发性记忆体中的进程,这通常使用叠栅或分裂栅存储单元,与传统的逻辑工艺不兼容。
[0003] 非挥发性记忆体(NVM)工艺和传统的逻辑工艺是不一样的。非挥发性记忆体(NVM)工艺和传统的逻辑工艺合在一起的话,将使工艺变成一个更为复杂和昂贵的组合;由于SoC应用的非挥发记忆体典型的用法是在关系到整体的芯片尺寸小,因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由于现有非挥发性记忆体的工作原理使得写入数据容易丢失,影响使用的可靠性。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其结构紧凑,能与CMOS工艺兼容,降低芯片成本,提高存储的安全可靠性。
[0005]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包括半导体基板;所述半导体基板内的上部设有若干用于存储的记忆体细胞,所述记忆体细胞包括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间通过半导体基板内的领域介质区域相互隔离;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淀积有栅介质层,所述栅介质层上设有浮栅电极,所述浮栅电极覆盖并贯穿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上方对应的栅介质层,浮栅电极的两侧淀积有侧面保护层,侧面保护层覆盖浮栅电极的侧壁;PMOS访问晶体管包括第一N型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一N型区域内上部的P型源极区与P型漏极区,控制电容包括第二P型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二P型区域内上部的第一P型掺杂区域与第二P型掺杂区域;编程电容包括第三P型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三P型区域内上部的第五P型掺杂区域与第六P型掺杂区域;第一P型掺杂区域、第二P型掺杂区域、第五P型掺杂区域、第六P型掺杂区域、P型源极区及P型漏极区与上方的浮栅电极相对应,并分别与相应的栅介质层及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06] 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材料包括,半导体基板为P导电类型基板或N导电类型基板。
[0007] 所述半导体基板为P导电类型基板时,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通过P型导电类型基板内的第二N型区域及第二N型区域上方的第三N型区域与P型导电类型基板相隔离。
[0008] 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09] 所述第二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及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10] 所述P型源极区包括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11] 所述P型漏极区包括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12] 所述第五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13] 所述第六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0014] 所述浮栅电极的包括导电多晶硅。所述栅介质层的材料包括化硅;所述侧面保护层为氮化硅或二氧化硅
[00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半导体基板内设置至少一个记忆体细胞,记忆体细胞包括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通过领域介质区域相互隔离;半导体基板的栅介质层上设置浮栅电极,所述浮栅电极连接贯穿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当浮栅电极与编程电容内的第三P型区域间电压差为相应值时,能够向浮栅电极内写入数据或将浮栅电极内的数据擦除,通过检测流过PMOS访问晶体管的电流能知道浮栅电极所处的编程写入状态或擦除状态,整个记忆体细胞的制备流程能与现有CMOS逻辑工艺相兼容,结构紧凑,能够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非挥发记忆体与CMOS逻辑电路的适应性;通过PMOS访问晶体管内上部的P型源极区及P型漏极区、控制电容内上部的第一P型掺杂区及第二P型掺杂区以及编程电容内上部的第五P型掺杂区与第六P型掺杂区,能够使得写入数据保持的更久,提高非挥发性记忆体的使用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具体实施工艺剖视图,其中: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P导电类型基板的剖视图。
[0020] 图4为得到第二N型区域后的剖视图。
[0021] 图5为得到第一N型区域及第三N型区域后的剖视图。
[0022] 图6为得到第二P型区域与第三P型区域后的剖视图。
[0023] 图7为得到领域介质区域后的剖视图。
[0024] 图8为得到栅介质层后的剖视图。
[0025] 图9为得到浮栅电极后的剖视图。
[0026] 图10为自对准注入P杂质离子得到轻掺杂区域后的剖视图。
[0027] 图11为得到侧面保护层后的剖视图。
[0028] 图12为自对准注入P杂质离子得到重掺杂区域后的剖视图。
[0029] 图13为去除第五阻挡层后的剖视图。
[0030] 图14~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具体实施工艺剖视图,其中:
[0031] 图14为本实用新型N导电类型基板的剖视图。
[0032] 图15为得到第一N型区域与第二N型区域后的剖视图。
[0033] 图16为得到第二P型区域与第三P型区域后的剖视图。
[0034] 图17为得到领域介质区域后的剖视图。
[0035] 图18为得到栅介质层后的剖视图。
[0036] 图19为得到浮栅电极后的剖视图。
[0037] 图20为自对准注入P杂质离子得到轻掺杂区域后的剖视图。
[0038] 图21为得到侧面保护层后的剖视图。
[0039] 图22为自对准注入P杂质离子得到重掺杂区域后的剖视图。
[0040] 图23为去除第五阻挡层后的剖视图。
[0041] 附图标记说明:200-记忆体细胞、201-P导电类型基板、202-第一N型区域、203-第二N型区域、204-第三N型区域、205-第二P型区域、206-第一P型掺杂区、207-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8-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9-第二P型掺杂区、210-PMOS访问晶体管、211-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2-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3-P型源极区、214-领域介质区域、215-栅介质层、216-浮栅电极、217-侧面保护层、218-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9-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20-控制电容、221-P型漏极区、222-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3-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24-第五P型掺杂区、225-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6-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7-第六P型掺杂区、228-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9-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30-编程电容、231-第三P型区域、232-第一主面、233-第二主面、234-第一阻挡层、235-第二阻挡层、236-第三阻挡层、237-第四阻挡层、238-第五阻挡层及239-N导电类型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43] 实施例1
[0044] 如图1和图13所示:为了能够使得非挥发性记忆体与CMOS逻辑工艺相兼容,同时能够使得非挥发性记忆体能够存储更长的时间,非挥发性记忆体包括P导电类型基板201,P导电类型基板201的材料为硅。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记忆体细胞200,所述记忆体细胞200包括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P导电类型基板201的表面上淀积覆盖有栅介质层215,所述栅介质层215覆盖对应形成记忆体细胞200的表面,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间通过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领域介质区域214相互隔离。栅介质层215上淀积有浮栅电极216,所述浮栅电极216覆盖于栅介质层215上,并贯穿覆盖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
230对应的栅介质层215,从而将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相互连接配合。浮栅电极216的两侧覆盖有侧面保护层217,所述侧面保护层217覆盖浮栅电极
216对应的外壁表面。
[0045] 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通过外侧的第三N型区域204及下方的第二N型区域203与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P导电类型区域隔离,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P导电区域形成第一P型区域。浮栅电极216的材料包括导电多晶硅,栅介质层215为二氧化硅,侧面保护层217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领域介质区域214为二氧化硅。
[0046] 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210包括第一N型区域202,所述第一N型区域202内的上部设有对称分布的P型源极区213及P型漏极区221,所述P型源极区213、P型漏极区221与对应的领域介质区域214及上方的栅介质层215相接触。P型源极区213包括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及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所述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的掺杂浓度大于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的掺杂浓度。P型漏极区221包括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及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23,所述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23的掺杂浓度大于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的掺杂浓度。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与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为同一制造层,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与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23为同一制造层。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与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相接触,并通过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与领域介质区域
214相接触,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在第一N型区域202内延伸的宽度与侧面保护层217的厚度相一致;同时,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的设置与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的分布设置相同。
[0047] 控制电容220包括第二P型区域205,所述第二P型区域205内的上部设有第一P型掺杂区206及第二P型掺杂区209;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206与第二P型掺杂区209对称分布于第二P型区域205内。第一P型掺杂区206、第二P型掺杂区209与对应领域介质区域214及栅介质层215相接触。第一P型掺杂区206包括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及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7,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通过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7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在第二P型区域205内的延伸距离与侧面保护层217的厚度相一致。第二P型掺杂区209包括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及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2,所述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通过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2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与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的分布设置相一致。浮栅电极216与栅介质层215及栅介质层215下方的第二P型区域205间形成电容结构,即控制电容220。同理,浮栅电极216与栅介质层215及栅介质层215下方的第三P型区域231间也形成电容结构,即编程电容230。
[0048] 编程电容230包括第三P型区域231,所述第三P型区域231内的上部设有第五P型掺杂区224及第六P型掺杂区227,所述第五P型掺杂区224与第六P型掺杂区227对称分布于第三P型区域231内。第五P型掺杂区224包括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及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的掺杂浓度大于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的掺杂浓度,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通过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在第三P型区域231内的延伸距离与侧面保护层217的厚度相一致。第六P型掺杂区227包括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及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29,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通过第四N型轻掺杂区域229与领域介质区域214相接触,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与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的分布设置相一致。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与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为同一制造层,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与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29为同一制造层。
[0049] 通过编程电容230能够对对记忆体细胞200进行写入数据,或者将记忆体细胞200内的数据擦除;通过PMOS访问晶体管210能够读取记忆体细胞200内的存储数据状态,通过控制电容220能够将电压值传到浮栅电极216上,实现浮栅电极216与编程电容230间电压值,根据相应的电压值能够实现数据写入、擦除及读取操作。
[0050] 如图3~图13所示:上述结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可以通过下述工艺步骤实现,具体地:
[0051] a、提供P导电类型基板201,所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包括第一主面232及第二主面233;如图3所示:所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与常规CMOS工艺制备要求相兼容一致,P导电类型基板201的材料可以选用常用的硅,第一主面232与第二主面233相对应;
[0052] b、在P导电类型基板201的第一主面232上进行所需的阻挡层淀积、阻挡层刻蚀及自对准离子注入,以在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形成所需的第一N型区域202、第三N型区域204、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第一N型区域202位于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间,第三N型区域204位于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的外侧;
[0053] 如图4~图6所示,具体地形成过程为:
[0054] b1、在P导电类型基板201的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一阻挡层234,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所述第一阻挡层234,在第一阻挡层234上方自对准注入N型杂质离子,以在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得到第二N型区域20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阻挡层234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当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一阻挡层234后,通过刻蚀中心区域的第一阻挡层234,当自对准注入N型杂质离子后,能在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得到第二N型区域203;所述N型杂质离子为半导体工艺中常用的杂质离子,通过控制N型杂质离子注入的剂量及能量,能够形成所需的第二N型区域203;
[0055] b2、去除上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对应第一主面232上的第一阻挡层234,并在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二阻挡层235;
[0056] b3、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二阻挡层235,并在第二阻挡层235上方自对准注入N型杂质离子,以在半导体基板201内形成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N型区域204,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N型区域204均位于第二N型区域203的上方;如图5所示: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二阻挡层235后,将需要形成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N型区域204上方对应的第二阻挡层235刻蚀掉,当注入N型杂质离子后,能形成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N型区域204,第三N型区域204与第一N型区域202的外侧;
[0057] b4、去除上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对应第一主面232上的第二阻挡层235,并在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三阻挡层236;
[0058] b5、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三阻挡层236,并在第三阻挡层236上方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以在第二N型区域203上方形成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第二P型区域205与第三P型区域231间通过第一N型区域202隔离;
[0059] 如图6所示:刻蚀第三阻挡层236时,将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的第三阻挡层236去除,当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后,能形成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
[0060] c、在上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生长得到领域介质区域214,所述领域介质区域214从第一主面232向下延伸,并使得第三N型区域204、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
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的上部相互隔离;如图7所示:领域介质区域214为二氧化硅,可以通过常规的热氧化生长得到;
[0061] d、在上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对应的第一主面232上淀积栅介质层215,所述栅介质层215覆盖半导体基板201的第一主面232;如图8所示:所述栅介质层215为二氧化硅,栅介质层215覆盖于领域介质区域214及半导体基板201对应的表面;
[0062] e、在上述P导电类型基板201的第一主面232上淀积浮栅电极216,所述浮栅电极216覆盖于栅介质层215上并贯穿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的栅介质层215上;如图9所示:图中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的浮栅电极216为同一制造层,且相互连接成一体;此处为了能够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采用间隔剖视方法得到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浮栅电极216在栅介质层215上呈T字形;
[0063] f、在上述栅介质层215上淀积第四阻挡层237,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四阻挡层237,去除第一N型区域202、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覆盖浮栅电极216的第四阻挡层237;
[0064] g、在上述第四阻挡层237上方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在第二P型区域205内的上部得到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及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在第一N型区域202内的上部得到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及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并在第三P型区域231内的上部得到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与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如图10所示:第四阻挡层237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当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四阻挡层237后,使得除第二P型区域
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外相应的区域均能阻挡P型杂质离子注入P型导电类型基板201内;采用常规的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能够同时得到所需的P型轻掺杂区域;
[0065] h、去除上述第四阻挡层237,并在第一主面232上淀积侧面保护材料,以在浮栅电极216的两侧形成侧面保护层217;如图11所示:所述侧面保护层217的材料为氧化硅或二氧化硅,通过侧面保护层217能够在形成所需的重掺杂区域,同时能使得相应的轻掺杂区域与侧面保护层217相对应一致;
[0066] i、在上述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五阻挡层238,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五阻挡层238,以去除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淀积覆盖的第五阻挡层238;淀积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五阻挡层238,主要是避免在形成重掺杂区域时,避免离子注入P型导电类型基板201内其他区域内;第五阻挡层238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0067] j、在上述第五阻挡层238上方再次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在第二P型区域205内的上部得到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7及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2,在第一N型区域202内的上部得到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及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23,并在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31内的上部得到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与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29;如图12所示:所述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的浓度大于步骤g的离子浓度,由于有第五阻挡层238及侧面保护层217的阻挡,能够使得在相应形成轻掺杂区域的位置形成重掺杂区域,且保留的轻掺杂区域能与侧面保护层217相一致,从而得到所需的单一多晶架构;
[0068] k、去除第一主面232上的第五阻挡层238。如图13所示:去除第五阻挡层238,得到所需的非挥发性记忆体。
[0069] 实施例2
[0070] 如图2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基板为N导电类型基板239,当采用N导电类型基板239后,在N导电类型基板239内不用形成第二N型区域203,即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直接与N型导电类型基板239相接触,同时,第一N型区域202与第三N型区域204也直接与N导电类型基板239相接触。采用N导电类型基板239后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设置均相同。
[0071] 如图14~图23所示:上述结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可以通过下述工艺步骤实现,具体地:
[0072] a、提供N导电类型基板239,所述N导电类型基板239包括第一主面232及第二主面233;如图14所示,N导电类型基板239的材料可以为硅;
[0073] b、在半导体基板的第一主面232上进行所需的阻挡层淀积、阻挡层刻蚀及自对准离子注入,以在半导体基板内形成所需的第一N型区域202、第三N型区域204、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第一N型区域202位于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间,第三N型区域204位于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的外侧;
[0074] 步骤b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
[0075] s1、在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二阻挡层235,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二阻挡层235;
[0076] s2、在上述第二阻挡层235的上方自对准注入N型杂质离子,以在N导电类型基板239内的上部得到所需的第一N型区域202与第二N型区域204,如图15所示;
[0077] s3、去除第一主面232上的第二阻挡层235,并在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三阻挡层236;
[0078] s4、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三阻挡层236,并在第三阻挡层236上方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以在N导电类型基板239内得到第二P型区域205与第三P型区域231,如图16所示;
[0079] c、在上述半导体基板内生长得到领域介质区域214,所述领域介质区域214从第一主面232向下延伸,并使得第三N型区域204、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的上部相互隔离,如图17所示;
[0080] d、在上述半导体基板对应的第一主面232上淀积栅介质层215,所述栅介质层215覆盖半导体基板201的第一主面232,如图18所示;
[0081] e、在上述半导体基板的第一主面232上淀积浮栅电极216,所述浮栅电极216覆盖于栅介质层215上并贯穿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的栅介质层215上,如图19所示;
[0082] f、在上述栅介质层215上淀积第四阻挡层237,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四阻挡层237,去除第一N型区域202,第二P型区域205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覆盖浮栅电极216的第四阻挡层237;
[0083] g、在上述第四阻挡层237上方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在第二P型区域205内的上部得到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208及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211,在第一N型区域202内的上部得到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218及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222,并在第三P型区域231内的上部得到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226与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228,如图20所示;
[0084] h、去除上述第四阻挡层237,并在第一主面232上淀积侧面保护材料,以在浮栅电极216的两侧形成侧面保护层217,如图21所示;
[0085] i、在上述第一主面232上淀积第五阻挡层238,并选择性地掩蔽和刻蚀第五阻挡层238,以去除第二P型区域205、第一N型区域202及第三P型区域231上方对应淀积覆盖的第五阻挡层238;
[0086] j、在上述第五阻挡层238上方再次自对准注入P型杂质离子,在第二P型区域205内的上部得到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207及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212,在第一N型区域202内的上部得到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19及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223,并在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231内的上部得到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225与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229,如图22所示;
[0087] k、去除第一主面232上的第五阻挡层238,如图23所示。
[0088] 如图1和图13所示:对于单个记忆体细胞200来说,其可以实现单个二进制数据的写入、读取及擦除。下面通过对单个记忆体细胞200写入、读取及擦除过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非挥发记忆体的工作机理。当需要写入输入据时,将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P型区域电压始终置0电位,第一N型区域202、第二N型区域203及第三N型区域204均置位5电位,第二P型区域205也置位0电位,第三P型区域231的电压为-5V,编程电容230的第五P型掺杂区224及第六P型掺杂区227的电压均置位-5V,控制电容220的第一P型掺杂区206及第二P型掺杂区209均置位5V;由于控制电容220的传递作用,能够将5V的电压值传递到浮栅电极216上,浮栅电极216上产生4~5V的电压值,此时浮栅电极216与第三P型区域231间的电压值为9~10V,就会达到场发射特性也称为FN(Fowler-Nordheim)隧道效应所需的电场电子就会通过栅介质层215到达浮栅电极216内,实现数据的写入。由于浮栅电极216下方通过栅介质层215隔绝,侧面通过侧面保护层217进行隔绝,因此电子能在浮栅电极216内能长时间保留。
[0089] 当需要擦除记忆体细胞200内的数据时,将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P型区域电压始终置0电位,第一N型区域202、第二N型区域203及第三N型区域204的电压均置位5V电压,第二P型区域205的电压置位-5V,第一P型掺杂区206、第二P型掺杂区209的电压均置位-5V,第三P型区域231的电压置位5V,第五P型掺杂区224及第六P型掺杂区
227均置位5V电压,在控制电容220作用下,能使得浮栅电极216内产生-4V~-5V的电压,此时浮栅电极216与第三P型区域231间的电压值为-9~-10V,就会达到场发射特性也称为FN(Fowler-Nordheim)隧道效应所需的电场,电子会通过栅介质层215进入第三P型区域
231内,从而实现将浮栅电极216内数据擦除。
[0090] 当需要读取记忆体细胞200内的数据时,将P导电类型基板201内的P型区域电压始终置0电位,第一N型区域202、第二N型区域203及第三N型区域204的电压均置位5V电压,第二P型区域205置位-1V,第一P型掺杂区206及第二P型掺杂区209均置位-1V,PMOS访问晶体管源极区213及PMOS访问晶体管漏极区221均置位0.5V,第三P型区域231置位5V电压,第五P型掺杂区224及第六P型掺杂区227均置位5V电压。当加载上述电压值后,当记忆体细胞200内写入数据时,浮栅电极216内有大量电子,当记忆体细胞200内数据被擦除时,电子从浮栅电极216内流出;当浮栅电极216内有电子时,通过PMOS访问晶体管源极区213的电流较大,当电子从浮栅电极216内流出时,通过PMOS访问晶体管源极区213的电流较小,从而根据相应电流的大小,能够知道记忆体细胞200是写入数据状态还是处于数据擦除状态。
[0091] 由于第一P型掺杂区206、第二P型掺杂区209、P型源极区213、P型漏极区221、第五P型掺杂区224及第六P型掺杂区227中对应P+区域中可以移动的负离子(电子)是少子,这样当把吸入的数据操持的更久,存储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
[0092] 如图2和图23所示:采用N导电类型基板239对应形成的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需要进行的写入、擦除及读取时,需要相应的加载电压,以实现相应的写入、擦除及读取操作。具体地,相应的写入、擦除及读取的电压加载与采用P导电类型基板201对应形成的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操作时电压相一致,此处不再详细叙述。
[0093] 本实用新型半导体基板内设置至少一个记忆体细胞200,记忆体细胞200包括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通过领域介质区域214相互隔离;半导体基板201的栅介质层215上设置浮栅电极216,所述浮栅电极216连接贯穿PMOS访问晶体管210、控制电容220及编程电容230;当浮栅电极216与编程电容230内的第三P型区域231间电压差为相应值时,能够向浮栅电极216内写入数据或将浮栅电极216内的数据擦除,通过检测流过PMOS访问晶体管
210的电流能知道浮栅电极216所处的编程写入状态或擦除状态,整个记忆体细胞200的制备流程能与现有CMOS逻辑工艺相兼容,结构紧凑,能够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非挥发记忆体与CMOS逻辑电路的适应性;通过PMOS访问晶体管210内上部的P型源极区213及P型漏极区221、控制电容220内上部的第一P型掺杂区206及第二P型掺杂区209以及编程电容
230内上部的第五P型掺杂区224与第六P型掺杂区227,能够使得写入数据保持的更久,提高非挥发性记忆体的使用安全可靠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