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

阅读:239发布:2021-06-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光学镜头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实现小型化、小口径、高解像、低成本、大 光圈 、后焦长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下面是光学镜头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均为非球面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互相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互相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之间满足:BFL/TL≥0.20。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3.5。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7。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值F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之间满足:︱F3/F2︱≤1.25。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值F23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4≤F23/F≤7。
12.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互相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
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互相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以及
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
3.5。

说明书全文

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六片透镜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用相机来充当“眼睛”,比如车载、监控、投影、工业领域等。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相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相机的像素要求。
[0003] 相机的像素要求越来越高,芯片的尺寸也随之增大,镜片数目逐步增多,导致整个镜头的尺寸也随之增加,成本升高。
[0004] 对于某些安装位置受限制的应用,例如车载镜头,因为需要安装在车内,安装位置有限,比如安装在挡玻璃的内侧,会对挡风玻璃有干扰风险,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镜头设计来达到小尺寸的要求。
[0005] 同时在部分特殊应用情况下,比如车载镜头夜间使用效果的要求,需要通过增加镜头的通光口径来提升夜间效果,这样也会导致镜头的口径增加。发明内容
[0006]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车载安装的、可至少克服或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光学镜头。
[0007]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0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00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可为非球面镜片。
[00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00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互相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
[00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互相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00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之间可满足:BFL/TL≥0.20。
[001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3.5。
[0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7。
[00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焦距值F3与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之间可满足:︱F3/F2︱≤1.25。
[001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4≤F23/F≤7。
[0018]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互相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互相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3.5。
[001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00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002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00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002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002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0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均可为非球面镜片。
[002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光阑。
[00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之间可满足:BFL/TL≥0.20。
[002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7。
[002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焦距值F3与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之间可满足:︱F3/F2︱≤1.25。
[00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4≤F23/F≤7。
[0031] 本申请采用了例如六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镜片的形状,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光焦度以及形成胶合透镜等,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小口径、高解像、低成本、大光圈、后焦长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附图说明
[0032]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0033]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4]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36]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第一胶合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胶合透镜。
[0037]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38]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0039]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0040]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42]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0043]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包括例如六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0044]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0045] 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设置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能够尽可能地收集大视场光线,使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增加通光量。
[0046] 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0047] 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0048] 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四透镜设置为双凸镜片可有利于汇聚光线,减小口径,有利于光线的平稳过渡。
[0049] 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0050] 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005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例如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将光阑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时,可有效收缩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减小光学系统镜片的口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005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以及还可包括设置在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保护玻璃,以防止光学镜头的内部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0053]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
[005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合成第一胶合透镜。第一胶合透镜由一枚负透镜(即第二透镜)与一枚正透镜(即第三透镜)组成。正负透镜高低折射率的搭配,有利于前方光线的快速过渡。另外,第一胶合透镜的采用,有效减小了系统色差,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同时降低单镜片敏感性。
[0055] 在第一胶合透镜中,靠近物侧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靠近像侧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通过负片在前,正片在后的排布,可以将前方光线发散后经快速汇聚后再过渡到后方,更有利于减小后方光线光程,实现短TTL。
[0056]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合成第二胶合透镜。第二胶合透镜的采用,本身可以自身消色差,减小公差敏感度,也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系统的色差。在第二胶合透镜中,靠近物侧的第五透镜可收束光线并进行进一步的汇聚,调整光线,减小后端口径;靠近像侧的第六透镜可发散光线,有利于扩大像面。
[0057]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之间可满足:BFL/TL≥0.20,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BFL/TL≥0.22。通过满足条件式BFL/TL≥0.20,可在实现小型化的基础上,满足后焦长的特性,有利于光学镜头的组装。
[0058]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3.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TTL/F≤3。满足条件式TTL/F≤3.5,可保证系统的小型化特性。
[0059]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7,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H/FOV≤0.065。满足条件式D/H/FOV≤0.07,可实现镜头前端小口径特性。
[006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焦距值F3与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之间可满足:︱F3/F2︱≤1.2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F3/F2︱≤1.1。通过设置使得相邻的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焦距相近,可有助于光线的平缓过渡。
[006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4≤F23/F≤7,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4.3≤F23/F≤6.8。通过控制第一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光线走势,可减小由于经第一透镜进入的大角度光线引起的像差,同时使镜片结构紧凑,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特性。
[006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和第四透镜可采用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的特点是: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镜片不同,非球面镜片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镜片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例如,第一透镜可为非球面镜片,以提升解像,矫正色差。第四透镜可为非球面镜片,以提高解像,减小畸变,矫正彗差及场曲等像差。应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成像质量,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增加非球面镜片的数量。
[006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所采用的镜片可以是塑料材质的镜片,还可以是玻璃材质的镜片。塑料材质的镜片热膨胀系数较大,当镜头所使用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塑料材质的透镜会引起镜头的光学后焦变化量较大。采用玻璃材质的镜片,可减小温度对镜头光学后焦的影响,但是成本较高。
[0064]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合理的镜片形状的设置及光焦度的设置,仅使用6片架构,降低成本的同时且能够实现高解像要求。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在满足通光孔径的要求下,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能够实现镜头小口径;同时通过将光阑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方法,进一步缩小镜头前端口径;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可保证解像清晰度,使影像清晰,同时给驾驶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并降低软件误判风险。因此,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能够具有小型化、小口径、高解像、低成本、大光圈、后焦长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可更好地符合车载镜头的要求。
[0065]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文中使用的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是指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至成像面中心的轴上距离;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是指从最后一个透镜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至成像面中心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是指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像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
[006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0067]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0068] 实施例1
[0069]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70]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0071]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072]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互相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
[0073]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凸面。
[0074]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互相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0075] 其中,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76]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透镜L7’。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0077]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0078]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79] 表1
[0080]
[0081]
[0082] 本实施例采用了六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可使镜头具有小型化、小口径、高解像、低成本、大光圈、后焦长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各非球面面型Z由以下公式限定:
[0083]
[0084] 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conic;A、B、C、D、E均为高次项系数。下表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的非球面透镜表面S1-S2和S7-S8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
[0085] 表2
[0086]面号 K A B C D E
1 -4.7283 -7.9324E-05 -2.2682E-07 1.3575E-09 -2.8901E-11 1.8624E-13
2 1.1454 -8.6828E-05 -7.5943E-08 5.6449E-09 -8.4400E-11 6.5528E-13
7 -1.3587 -2.7444E-05 -7.4029E-08 -9.5866E-10 9.3217E-12 -6.9403E-14
8 0.5546 1.8019E-05 -1.1792E-07 2.4916E-10 -1.7044E-12 -2.1114E-14
[0087] 下表3给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值F23(即,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值)、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三透镜L3的焦距值F3、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即,最后一个透镜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1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中心至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1中心的轴上距离)。
[0088] 表3
[0089]F(mm) 16.06 F2(mm) -21.89
TTL(mm) 44.34 F3(mm) 20.33
D(mm) 16.60 BFL(mm) 8.95
H(mm) 8.80 TL(mm) 38.38
FOV(°) 32.00    
F23(mm) 88.70    
[0090]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之间满足BFL/TL=0.2332;第三透镜L3的焦距值F3与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之间满足︱F3/F2︱=0.928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2.7609;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590;以及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3/F=
5.5230。
[0091] 实施例2
[009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93]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0094]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0095]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互相胶合形成第一胶合透镜。
[0096]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凸面。
[0097]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互相胶合形成第二胶合透镜。
[0098] 其中,第一透镜L1和第四透镜L4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099]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透镜L7’。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0100]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0101] 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1-S2和S7-S8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6给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值F23、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三透镜L3的焦距值F3、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0102] 表4
[0103]
[0104]
[0105] 表5
[0106]面号 K A B C D E
1 -0.3014 -4.2310E-05 -3.4466E-07 -1.4862E-09 -2.4181E-11 2.6748E-13
2 1.2609 -7.5900E-05 -7.0746E-07 -6.8779E-09 -2.1829E-11 -6.0048E-13
7 -1.6181 -1.9665E-05 -7.3386E-08 -1.5727E-09 3.7507E-11 -1.9899E-13
8 0.6513 1.1418E-05 -9.8801E-08 1.0749E-10 -8.0087E-13 -4.4503E-14
[0107] 表6
[0108]F(mm) 17.07 F2(mm) -19.99
TTL(mm) 44.30 F3(mm) 19.45
D(mm) 16.80 BFL(mm) 8.95
H(mm) 9.82 TL(mm) 38.35
FOV(°) 31.20    
F23(mm) 93.07    
[0109]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BFL与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之间满足BFL/TL=0.2334;第三透镜L3的焦距值F3与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之间满足︱F3/F2︱=0.9730;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2.5952;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548;以及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组合焦距值F23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3/F=
5.4523。
[0110] 综上,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分别满足以下表7所示的关系。
[0111] 表7
[0112]条件式/实施例 1 2
BFL/TL 0.2332 0.2334
|F3/F2| 0.9287 0.9730
TTL/F 2.7609 2.5952
D/H/FOV 0.0590 0.0548
F23/F 5.5230 5.4523
[0113]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