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专利权 / 形式要求 / 缺陷 / 缺陷检查系统

缺陷检查系统

阅读:806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缺陷检查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 缺陷 检查系统具备:输送线,其输送长条带状的 薄膜 ;缺陷检查装置,其进行被输送线输送的薄膜的缺陷检查;以及记录装置(13),其将基于缺陷检查的结果的缺陷信息记录于被输送线输送的薄膜(F105),记录装置(13)具有:打印头(13a),其通过向沿着薄膜(F105)的端缘部的记录区域(S)喷出墨(i)来打印缺陷信息;以及罩(30),其防止墨(i)附着于薄膜(F105)的至少比记录区域(S)靠内侧的区域。,下面是缺陷检查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缺陷检查系统,具备:
输送线,其输送长条带状的薄膜
缺陷检查装置,其进行被上述输送线输送的薄膜的缺陷检查;以及记录装置,其将基于上述缺陷检查的结果的缺陷信息记录于被上述输送线输送的薄膜,
上述记录装置具有:打印头,其通过向沿着上述薄膜的端缘部的记录区域喷出墨来打印上述缺陷信息;以及
罩,其防止墨附着于上述薄膜的至少比上述记录区域靠内侧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上述罩具有在上述薄膜与上述打印头相对置的空间中,至少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内侧的一侧的第一侧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上述罩具有在上述空间中,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侧的第二侧板部、以及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侧的第三侧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上述罩具有在上述空间中,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外侧的一侧的第四侧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上述罩的与上述薄膜对置的面和上述薄膜的表面之间的间隔是1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上述罩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上述打印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上述罩以接近上述薄膜的状态与上述薄膜对置地配置,并且在面对上述记录区域的位置具有窗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查系统,其中,
具备静电除去装置,其位于上述薄膜的输送方向上的比上述记录装置靠上游侧并对上述薄膜的表面除电。

说明书全文

缺陷检查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缺陷检查系统。
[0002]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6月1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124040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例如,偏光板等光学薄膜在进行了异物缺陷、凹凸缺陷等缺陷检查后,被卷绕于芯材的周围。通过在光学薄膜的端部打印条形码,或在缺陷位置做标记,将与缺陷的位置、种类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缺陷信息)记录于光学薄膜。若被卷绕于芯材的光学薄膜的卷绕量达到一定量,则被从上游侧的光学薄膜分离,作为原材料卷出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光学薄膜的输送线上,具备缺陷检查装置和将缺陷信息记录于薄膜的记录装置的缺陷检查系统。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国日本特开2011-7779号公报
[0005] 然而,在上述的缺陷检查系统中,在将缺陷信息记录于光学薄膜时,由于从打印头喷出的墨向周围飞散,所以有时污染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的污染为使光学薄膜的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0006] 在缺陷检查系统中,光学薄膜与打印头之间的距离越宽由墨的飞散引起的影响越大。然而,由于缩小光学薄膜与打印头之间的距离给打印尺寸等带来影响,所以不能够轻松地调整该距离。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鉴于这样的现有的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了由将缺陷信息记录于薄膜时的墨的飞散引起的薄膜的污染的缺陷检查系统。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缺陷检查系统采用以下的结构。
[0009] (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缺陷检查系统具备:输送线,其输送长条带状的薄膜;缺陷检查装置,其进行通过上述输送线输送的薄膜的缺陷检查;以及记录装置,其将基于上述缺陷检查的结果的缺陷信息记录于通过上述输送线输送的薄膜,上述记录装置具有:打印头,其通过向沿着上述薄膜的端缘部的记录区域喷出墨来打印上述缺陷信息;以及罩,其防止墨附着于上述薄膜的至少比上述记录区域靠内侧的区域。
[0010] (2)在上述(1)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罩也可以具有在上述薄膜和上述打印头相对置的空间中,至少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内侧的一侧的第一侧板部。
[0011] (3)在上述(2)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罩也可以具有在上述空间中,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侧的第二侧板部、以及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侧的第三侧板部。
[0012] (4)在上述(3)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罩也可以具有在上述空间中覆盖面向上述薄膜的外侧的一侧第四侧板部。
[0013] (5)在上述(1)~(4)中任一项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罩的与上述薄膜对置的面和上述薄膜的表面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是1mm以下。
[0014]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罩也可以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上述打印头。
[0015] (7)在上述(1)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罩也可以在接近上述薄膜的状态下以与上述薄膜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在面对上述记录区域的位置具有窗部。
[0016] (8)在上述(1)~(7)中任一项的实施方式中,缺陷检查系统也可以具备位于上述薄膜的输送方向上的比上述记录装置靠上游侧并对上述薄膜的表面除电的静电除去装置。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防止了由将缺陷信息记录于薄膜时的墨的飞散引起的薄膜的污染的缺陷检查系统。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0019]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0020] 图3是表示光学薄膜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21] 图4是表示薄膜制造装置以及缺陷检查系统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2] 图5A是从薄膜的上方侧观察罩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0023] 图5B是从薄膜的上游侧观察罩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0024] 图5C是从薄膜的外侧观察罩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0025] 图6是表示罩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26] 图7A是表示罩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27] 图7B是表示罩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28] 图8A是表示罩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9] 图8B是表示罩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对构成其一部分的薄膜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0032] 薄膜制造装置例如是制造被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一类的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部件(光学显示面板)的例如偏振光薄膜、相位差薄膜、亮度提高薄膜等一类的薄膜状的光学部件(光学薄膜)的装置。薄膜制造装置构成生产包含这样的光学显示部件、光学部件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例示出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灯。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入射从背光灯射出的照明光,并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侧射出通过液晶显示面板调制后的光,从而能够显示图像。
[0034] (光学显示设备)
[0035] 首先,作为光学显示设备,对图1以及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P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P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切断线A-A的液晶显示面板P的剖视图。此外,在图2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的图示。
[003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P具备第一基板P1、与第一基板P1对置配置的第二基板P2、以及被配置于第一基板P1和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
[0037] 第一基板P1由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的透明基板构成。第二基板P2由呈比第一基板P1相对小形的长方形的透明基板构成。第一基板P1与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的周围用密封材料(未图示。)密封。液晶层P3被配置于被密封材料围起的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的区域的内侧。在液晶显示面板P中,将在俯视时收敛在液晶层P3的外周的内侧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P4,将包围该显示区域P4的周围的外侧的区域作为框缘部G。
[0038] 在液晶显示面板P的背面(背光灯侧)贴合有作为偏振光薄膜的第一光学薄膜F11。在液晶显示面板P的表面(显示面侧)贴合有作为偏振光薄膜的第二光学薄膜F12、和以与该第二光学薄膜F12重合的方式贴合有作为亮度提高薄膜的第三光学薄膜F13。以下,有时将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学薄膜F11、F12、F13统称为光学薄膜F1X。
[0039] (光学薄膜)
[0040] 接下来,对构成图3所示的光学薄膜F1X的光学膜FX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光学膜FX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表示剖面的阴影的图示。
[0041] 光学薄膜F1X通过从图3所示的长条带状的光学膜FX剪切规定的长度的膜片而获得。具体而言,该光学膜FX具有基板F4、被设置于基板F4的一方的面(图3中的上表面)的粘着层F5、经由粘着层F5被设置于基板F4的一方的面的分隔膜F6、以及被设置于基板F4的另一方的面(图3中的下表面)的表面保护膜F7。
[0042] 基板F4在例如是偏振光薄膜的情况下,具有一对保护薄膜F4b、F4c夹住偏振器F4a的构造。粘着层F5是用于将基板F4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P的层。分隔膜F6是用于保护粘着层F5的膜。分隔膜F6在从光学膜FX剪切膜片(光学薄膜F1X)时从粘着层F5剥离。以下,将从光学薄膜F1X除去了分隔膜F6后的部分(成为光学薄膜F1X的部分)称为贴合膜F8。表面保护膜F7是保护基板F4的表面的膜。表面保护膜F7在将基板F4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P后,从基板F4的表面剥离。
[0043] 此外,对于基板F4而言,也可以为省略了一对保护薄膜F4b、F4c中任何一方的结构。例如,省略粘着层F5侧的保护薄膜F4b,在偏振器F4a直接设置粘着层F5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对表面保护膜F7侧的保护薄膜F4c实施例如保护液晶显示面板P的最外表面的硬质涂层处理、能够得到防眩效果的防眩处理等表面处理。另外,对于基板F4而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层叠构造的结构,也可以是单层构造的结构。另外,也能够省略表面保护膜F7。
[0044] (薄膜制造装置)
[0045] 接下来,对图4所示的薄膜制造装置100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薄膜制造装置100的结构的侧视图。
[0046] 如图4所示,薄膜制造装置100例如是通过在成为偏振光薄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一薄膜F101的一方的面贴合了成为表面保护薄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二薄膜F102后,在第一薄膜F101的另一方的面贴合成为表面保护薄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三薄膜F103,来制造在第一薄膜F101的两面贴合有第二薄膜F2以及第三薄膜F103的光学薄膜F10X的装置。
[0047] 具体而言,该薄膜制造装置100具备第一输送线101、第二输送线102、第三输送线103、第四输送线104、第五输送线105、以及卷取部106。
[0048] 第一输送线101形成输送第一薄膜F101的输送路径。第二输送线102形成输送从第一原材料卷R1退绕出的第二薄膜F102的输送路径。第三输送线103形成输送在第一薄膜F101的一方的面贴合有第二薄膜F102的单面贴合薄膜F104的输送路径。第四输送线104形成输送从第二原材料卷R2退绕出的第三薄膜F103的输送路径。第五输送线105形成输送在单面贴合薄膜F104的第一薄膜F101侧的面(第一薄膜F101的另一方的面)贴合有第三薄膜F103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光学薄膜F10X)的输送路径。被制造出的光学薄膜F10X在卷取部106中,被卷绕于芯材作为第三原材料卷R3。
[0049] 第一输送线101例如是通过使在对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等成为偏振器的基材的薄膜实施了染色处理、交联处理、延伸处理等之后,在其两面贴合TAC(Triacetyl 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等保护薄膜而得到的长条带状的第一薄膜F101朝向第三输送线103输送的路线。
[0050] 具体而言,在该第一输送线101上,从夹持第三输送线103的上游侧的一侧朝向第三输送线103,在平方向依次并列地配置有一对第一夹持辊111a、111b、包含多个第一张调节辊112a、112b的第一累加器112、以及第一导辊113。
[0051] 一对第一夹持辊111a、111b是通过在它们之间夹入第一薄膜F101,并且相互反向旋转,而将第一薄膜F101向图4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右方)拉出的辊。
[0052] 第一累加器112是用于吸收由第一薄膜F101的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偏差,并且减少对第一薄膜F101施加的张力的变动的装置。具体而言,该第一累加器112具有在第一夹持辊111a、111b与第一导辊113之间,交替且并列地配置了位于上部侧的多个第一张力调节辊112a和位于下部侧的多个第一张力调节辊112b的结构。
[0053] 在第一累加器112中,在上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a和下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b交错地相互挂有第一薄膜F101的状态下,输送第一薄膜F101,并且使上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a和下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升降动作。由此,不用停止第一输送线101,就能够积蓄第一薄膜F101。例如,在第一累加器112中,通过扩大上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a和下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第一薄膜F101的积蓄量。另一方面,在第一累加器112中,通过缩小上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a与下部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11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第一薄膜F101的积蓄量。第一累加器112例如在更换了原材料卷R1~R3的芯材之后的纸张拼接等作业时运转。
[0054] 第一导辊113是在旋转的同时将被第一夹持辊111a、111b拉出的第一薄膜F101朝向第三输送线103的上游侧引导的辊。此外,第一导辊113并不局限于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0055] 第二输送线102例如是将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成为表面保护薄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二薄膜F102从第一原材料卷R1退绕并且朝向第三输送线103输送的路线。
[0056] 具体而言,在该第二输送线102上,从夹持第三输送线103的上游侧的另一侧朝向第三输送线103,在水平方向依次并列地配置有一对第二夹持辊121a、121b、包含多个第二张力调节辊122a、122b的第二累加器122、以及多个第二导辊123a、123b。
[0057] 一对第二夹持辊121a、121b是通过在它们之间夹入第二薄膜F102,并且相互反向旋转,而将第二薄膜F102向图4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左方)拉出的辊。
[0058] 第二累加器122是用于吸收由第二薄膜F102的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偏差,并且减少对第二薄膜F102施加的张力的变动的装置。具体而言,该第二累加器122具有在第二夹持辊121a、121b与第二导辊123a之间,交替且并列地配置有位于上部侧的多个第二张力调节辊122a和位于下部侧的多个第二张力调节辊122b的结构。
[0059] 在第二累加器122中,在上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a与下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b中交错地相互挂有第二薄膜F102的状态下,输送第二薄膜F102,并且使上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a和下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升降动作。由此,不用停止第二输送线102,就能够积蓄第二薄膜F102。例如,在第二累加器122中,通过增大上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a和下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第二薄膜F102的积蓄量。另一方面,在第二累加器122中,通过缩小上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a和下部侧的第二张力调节辊12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少第二薄膜F102的积蓄量。第二累加器122例如在更换了原材料卷R1~R3的芯材之后的纸张拼接等作业时运转。
[0060] 多个第二导辊123a、123b分别是在旋转的同时将被第二夹持辊121a、121b拉出的第二薄膜F102朝向第三输送线103的上游侧引导的辊。此外,第二导辊123a、123b并不局限于配置有多个的结构,也可以是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
[0061] 第三输送线103是使在第一薄膜F101的一方的面贴合了第二薄膜F102的长条带状的单面贴合薄膜F104朝向第五输送线105输送的路线。
[0062] 具体而言,在该第三输送线103上配置有一对第三夹持辊131a、131b。一对第三夹持辊131a、131b位于第一输送线101的下游侧与第二输送线102的下游侧的合流点。一对第三夹持辊131a、131b通过在它们之间夹入第一薄膜F101以及第二薄膜F102,并且相互反向旋转,来贴合第一薄膜F101和第二薄膜F102。一对第三夹持辊131a、131b将贴合有第一薄膜F101和第二薄膜F102的单面贴合薄膜F104向图4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下方)拉出。
[0063] 第四 输 送 线104例 如是 从 第二 原 材 料卷 R2退绕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成为表面保护薄膜的长条带状的第三薄膜F103并且使其朝向第五输送线105输送的路线。
[0064] 具体而言,在该第四输送线104上,从夹持第三输送线103的下游侧的一侧朝向第三输送线103,在水平方向上依次并列地配置有一对第四夹持辊141a、141b、包含多个第三张力调节辊142a、142b的第三累加器142、以及多个第四导辊143a、143b。
[0065] 一对第四夹持辊141a、141b是通过在它们之间夹入第三薄膜F103,并且相互反向旋转,来将第三薄膜F103向图4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右方向)拉出的辊。
[0066] 第三累加器142是用于吸收由第三薄膜F103的进给量的变动引起的差,并且减少对第三薄膜F103施加的张力的变动的装置。具体而言,该第三累加器142具有在第四夹持辊141a、141b与第四导辊143a之间,交替且并列地配置有位于上部侧的多个第三张力调节辊142a、和位于下部侧的多个第三张力调节辊142b的结构。
[0067] 在第三累加器142中,在上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a和下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b交错地相互挂有第三薄膜F103的状态下,输送第三薄膜F103,并且使上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a和下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升降动作。由此,不用停止第四输送线104,就能够积蓄第三薄膜F103。例如,在第三累加器142中,通过扩大上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a和下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第三薄膜F103的积蓄量。另一方面,在第三累加器142中,通过缩小上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a和下部侧的第三张力调节辊14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第三薄膜F103的积蓄量。第三累加器142例如在更换了原材料卷R1~R3的芯材之后的纸张拼接等作业时运转。
[0068] 多个第四导辊143a、143b分别是在旋转的同时将被第四夹持辊141a、141b拉出的第三薄膜F103朝向第三输送线103的下游侧(第五输送线105的上游侧)引导的辊。此外,第四导辊143a、143b并不局限于配置有多个的结构也可以是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
[0069] 第五输送线105是使在单面贴合薄膜F104的第一薄膜F101侧的面(第一薄膜F101的另一方的面)贴合有第三薄膜F103的长条带状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光学薄膜F10X)朝向第三原材料卷R3输送的路线。
[0070] 具体而言,在该第五输送线105上,从夹持第三输送线103的下游侧的另一侧朝向第三原材料卷R3,在水平方向依次并列地配置有一对第五夹持辊151a、151b、第五导辊153a、一对第六夹持辊151c、151d、包含多个第四张力调节辊152a、152b的第四累加器152、以及第六导辊153b。
[0071] 一对第五夹持辊151a、151b位于第三输送线103的下游侧与第五输送线105的上游侧的合流点。一对第五夹持辊151a、151b通过在它们之间夹入单面贴合薄膜F104以及第三薄膜F103,并且相互反向旋转,来对单面贴合薄膜F104和第三薄膜F103进行贴合。一对第五夹持辊151a、151b将贴合有单面贴合薄膜F104和第三薄膜F103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向图4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下方)拉出。
[0072] 第五导辊153a是在旋转的同时将被第五夹持辊151a、151b拉出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朝向第三累加器152引导的辊。此外,第五导辊153a并不局限于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0073] 一对第六夹持辊151c、151d是通过在它们之间夹入双面贴合薄膜F105,并且相互反向旋转,而将双面贴合光学薄膜F105向图4中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右方)拉出的辊。
[0074] 在第三累加器152中,在上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a和下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b交错地相互挂有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状态下,输送双面贴合薄膜F105,并且使上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a和下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b相对地在上下方向升降动作。由此,不用停止第五输送线105,就能够积蓄双面贴合薄膜F105。例如,在第四累加器152中,通过扩大上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a和下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b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积蓄量。另一方面,在第四累加器152中,通过缩小上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a与下部侧的第四张力调节辊152b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积蓄量。第四累加器152例如在更换了原材料卷R1~R3的芯材之后的纸张拼接等作业时运转。
[0075] 第六导辊153b是将双面贴合薄膜F105朝向第三原材料卷R3引导的辊。此外,第六导辊153b并不局限于仅配置有一个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0076] 双面贴合薄膜F105在卷取部106中,在卷绕于芯材作为光学薄膜F10X的第三原材料卷R3之后,被送至下一工序。
[0077] (缺陷检查系统)
[0078] 接下来,对上述薄膜制造装置100所具备的缺陷检查系统10进行说明。
[0079] 如图4所示,缺陷检查系统10具备输送线L、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记录装置13、第一测长器14以及第二测长器15、以及控制装置16而构成。
[0080] 输送线L是形成输送成为检查对象的薄膜的输送路径的路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述第一输送线101、第三输送线103以及第五输送线105构成输送线L。
[0081] 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是进行贴合第二薄膜F102以及第三薄膜F103之前的第一薄膜F101的缺陷检查的装置。具体而言,该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检测在制造第一薄膜F101时、输送第一薄膜F101时产生的异物缺陷、凹凸缺陷、亮点缺陷等各种缺陷。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通过对由第一输送线101输送来的第一薄膜F101执行例如反射检查、透射检查、斜透射检查、正交偏光(crossed nicols)透射检查等检查处理,来检测第一薄膜F101的缺陷。
[0082] 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在第一输送线101上,在比第一夹持辊111a、111b靠上游侧,具有对第一薄膜F101照射照明光的多个照明部21a、22a、23a、以及检测透过第一薄膜F101的光(透射光)或者被第一薄膜F101反射的光(反射光)的多个光检测部21b、22b、23b。
[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检测透射光的结构,所以在第一薄膜F101的输送方向上并列的多个照明部21a、22a、23a与光检测部21b、22b、23b分别以隔着第一薄膜F101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中,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检测透射光的结构,也可以是检测反射光的结构,或者检测透射光以及反射光的结构。
[0084] 照明部21a、22a、23a对第一薄膜F101照射根据缺陷检查的种类对光强度、波长、偏振光状态等进行调整后的照明光。光检测部21b、22b、23b使用CCD等拍摄元件,拍摄第一薄膜F101的照射了照明光的位置的图像。由光检测部21b、22b、23b拍摄到的图像(缺陷检查的结果)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6。
[0085] 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是进行贴合了第二薄膜F102以及第三薄膜F103之后的第一薄膜F101,即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缺陷检查的装置。具体而言,该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检测在向第一薄膜F101贴合第二薄膜F102以及第三薄膜F103时、输送单面贴合薄膜F104以及双面贴合薄膜F105时产生的异物缺陷、凹凸缺陷、亮点缺陷等各种缺陷。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通过对由第五输送线105输送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执行例如反射检查、透射检查,斜透射检查、正交偏光透射检查等检查处理,来检测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缺陷。
[0086] 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在第五输送线105上,在比第六夹持辊151c、151d靠上游侧,具有对双面贴合薄膜F105照射照明光的多个照明部24a、25a、以及检测透过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光(透射光)或者被双面贴合薄膜F105反射的光(反射光)的多个光检测部24b、25b。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检测透射光的结构,所以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上并列的多个照明部24a、25a与光检测部24b、25b分别以隔着双面贴合薄膜F105对置的方式配置。另外,在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中,并不局限于这样的检测透射光的结构,也可以是检测反射光的结构,或者检测透射光以及反射光的结构。
[0088] 照明部24a、25a对双面贴合薄膜F105照射根据缺陷检查的种类对光强度、波长、偏振光状态等进行调整后的照明光。光检测部24b、25b使用CCD等拍摄元件,拍摄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照射了照明光的位置的图像。由光检测部24b、25b拍摄到的图像(缺陷检查的结果)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6。
[0089] 记录装置13是将基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的缺陷检查的结果的缺陷信息记录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装置。具体而言,缺陷信息包含与缺陷的位置、种类等相关的信息,例如,记录为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QR码(注册商标)等识别码。识别码中例如包含表示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检测出的缺陷存在于沿着薄膜宽度方向距打印有识别码的位置多少距离的位置的信息(与缺陷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另外,识别码中也可以包含有与检测出的缺陷的种类相关的信息。
[0090] 记录装置13在第五输送线105上,被设置于比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靠下游侧。记录装置13具有例如采用了喷墨方式的打印头13a。该打印头13a向沿着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宽度方向的端缘部的位置(记录区域)喷出墨,来进行上述缺陷信息的打印。
[0091] 另外,记录装置13也可以通过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缺陷位置,打印(标记)如包含缺陷那样大小的点状、线状或者框状的标记,在缺陷位置直接进行记录。此时,除了标记以外也可以通过在缺陷位置打印表示缺陷的种类的符号、图案,来记录与缺陷的种类相关的信息。
[0092] 第一测长器14以及第二测长器15是测定第一薄膜F101的输送量的装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输送线101上,在处于比第一累加器112靠上游侧的第一夹持辊111a配置有构成第一测长器14的旋转编码器,在处于比第一累加器112靠下游侧的第三夹持辊131a配置有构成第二测长器15的旋转编码器
[0093] 第一测长器14以及第二测长器15的旋转编码器根据与第一薄膜F101接触地旋转的第一夹持辊111a以及第三夹持辊131a的旋转位移量,来测定第一薄膜F101的输送量。第一测长器14以及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被输出至控制装置16。
[009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与记录装置13之间,仅存在一个累加器,所以为在该累加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配置有一个测长器的结构。另一方面,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与记录装置13之间存在多个累加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在处于其最上游侧的累加器的上游侧和处于最下游侧的累加器的下游侧各配置有一个测长器的结构。
[0095] 控制装置16是统一控制薄膜制造装置100的各部的装置。具体而言,该控制装置16具备作为电子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具备CPU等运算处理部、以及存储器硬盘等信息存储部。
[0096] 在控制装置16的信息存储部中记录有使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OS)、运算处理部对薄膜制造装置100的各部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等。另外,控制装置16也可以包含执行薄膜制造装置100的各部的控制所需要的各种处理的ASIC等逻辑电路。另外,控制装置16包含用于进行计算机系统的与外部装置的输入输出的接口。该接口例如能够连接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通信装置等。
[0097] 控制装置16对由光检测部21b、22b、23b以及光检测部24b、25b拍摄到的图像进行解析,辨别缺陷的有无(位置)、种类等。控制装置16在判定为第一薄膜F101、双面贴合薄膜F105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控制记录装置13对双面贴合薄膜F105记录缺陷信息。
[0098] 在缺陷检查系统10中,为了不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缺陷检查位置与缺陷信息的信息记录位置之间产生偏差,在缺陷检查后在规定的时机进行缺陷信息的记录。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了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或者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进行的缺陷检查的时刻以后,计算在输送线L上输送的薄膜的输送量,并在计算出的输送量与偏移距离一致时,通过记录装置13进行记录。
[0099] 在这里,偏移距离是指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与记录装置13之间的薄膜的输送距离。严格来说,偏移距离被定义为通过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进行缺陷检查的位置(缺陷检查位置)与通过记录装置13进行缺陷信息的记录的位置(信息记录位置)之间的薄膜的输送距离。另外,若使第一累加器112运转,则偏移距离变动。
[0100] 第一累加器112的非运转时的偏移距离(以下,称为第一偏移距离。)被预先存储至控制装置16的信息存储部。具体而言,在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中存在多个光检测部21b、22b、23b以及光检测部24b、25b,按照每个光检测部21b、22b、
23b、24b、25b进行缺陷检查。因此,在控制装置16的信息存储部中按照每个光检测部21b、
22b、23b、24b、25b存储有第一偏移距离。
[0101] 在由于第一累加器112的运转而偏移距离变动的情况下,基于第一累加器11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第一薄膜F101的输送量的差,来计算偏移距离的修正值。即,在控制装置16中,根据第一测长器14以及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来计算由第一累加器112进行的第一薄膜F101的积蓄量,并基于该第一薄膜F101的积蓄量来计算偏移距离的修正值。
[0102] 在缺陷检查系统10中,在第一累加器112的运转时,基于偏移距离的修正值,来对记录装置13记录缺陷信息的时机进行修正。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测长器14以及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来计算偏移距离的修正值。控制装置16基于该修正值以及第一偏移距离,来计算第一累加器112的运转时的偏移距离(以下,称为第二偏移距离。)。
[0103]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测长器14或者第二测长器15的测定结果,在进行了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以及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进行的缺陷检查的时刻以后,计算在输送线L上输送的薄膜的输送量,在计算出的输送量与第二偏移距离一致时,通过记录装置13进行记录。
[010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累加器112的运转时,与缺陷信息分立地,将表示第一累加器112运转的信息(以下,称为累加器运转信息。)记录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在记录有累加器运转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操作人员仔细地检查带有累加器运转信息的部分的缺陷位置,能够检测记录位置的偏差等。由此,将合格部分错误地判定为缺陷位置的可能性减少,实现合格率的提高。
[0105]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13中,如图5A~5C所示,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至少比记录区域S靠内侧的区域设置有防止墨i附着的罩30。图5A是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上方侧观察罩30的俯视图。图5B是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罩30的侧视图。图5C是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外侧观察罩30的侧视图。
[0106] 具体而言,该罩30具有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与打印头13a相对置的空间K中,覆盖面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内侧的一侧的第一侧板部30a、覆盖面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侧的第二侧板部30b、以及覆盖面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一侧的第三侧板部30c。
[0107] 罩30使用螺纹固定等机构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打印头13a。罩30在空间K中,由于使面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外侧的一侧开放,所以针对打印头13a的拆装变得容易。
[0108] 罩30的与双面贴合薄膜F105对置的面和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表面之间的间隔T能够成为1mm以下。将该间隔T设为1mm以下,从而在从打印头13a喷出的墨i向周围飞散时,能够防止该墨i的飞散物飞散到罩30的外侧。此外,上述数值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0109] 此外,作为墨i的飞散物,有从打印头13喷出的墨i中,例如从信息记录位置脱离飞散到周围的墨i、附着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后飞散到周围的墨i等。
[0110] 记录区域S在将双面贴合薄膜F105贴合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时,位于比与该液晶显示面板P的显示区域P4重合的区域靠外侧。另外,记录区域S是在贴合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P之前或者贴合之后被切断并被除去的区域。
[0111] 构成罩30的3个侧板部30a、30b、30c中,第一侧板部30a防止墨i的飞散物附着于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显示区域P4重合的区域。另一方面,第二侧板部30b防止墨i的飞散物附着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另一方面,第三侧板部30c防止墨i的飞散物附着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0112] 墨i的飞散物附着于罩30的内表面。因此,罩30定期从打印头13a取下,在进行清洗之后,能够再次被安装于打印头13a反复使用。
[0113] 另外,薄膜制造装置100能够成为具备对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表面进行除电的静电除去装置40的结构。静电除去装置40是被称为除静电器的装置,被配置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输送方向的比记录装置13(打印头13a)靠上游侧。而且,该静电除去装置40通过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吹电离后的气体,来除去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表面产生的静电。
[0114] 由此,在薄膜制造装置100中,防止墨i的飞散物因静电而吸引在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表面。因此,在薄膜制造装置100中,对上述的罩30和静电除去装置40进行组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墨i的飞散物附着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表面。
[011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缺陷检查系统10中,能够防止由将缺陷信息记录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时的墨i的飞散引起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污染。
[0116] 此外,本发明未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0117] 具体而言,对于上述罩30而言,也可以是配置了上述3个侧板部30a、30b、30c中至少第一侧板部30a的结构。由此,能够防止墨i的飞散物附着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与显示区域P4重合的区域。
[0118] 另外,如图6所示,对于上述罩30而言,也能够作为除了上述3个侧板部30a、30b、30c以外,还配置了覆盖面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外侧的一侧的第四侧板部30d的结构。
[0119] 另外,例如图7A、7B所示,对于上述记录装置13而言,也可以是上述打印头13a以与导辊41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对于被安装于打印头13a的罩31的下端部而言,成为沿着导辊41的外形的形状。由此,能够将与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表面之间的间隔T设为1mm以下。
[0120]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使用如图8A、8B所示那样的罩32。该罩32由平行平板状的板材构成,以接近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状态与双面贴合薄膜F105对置地配置。另外,在罩32的面对记录区域S的位置设置有窗部(开口部)32a。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罩32覆盖记录区域S以外的区域,从而能够防止由将缺陷信息记录于双面贴合薄膜F105时的墨i的飞散引起的双面贴合薄膜F105的污染。另外,也能够为在罩32设置了上述的侧板部30a、30b、30c、30d的结构。即,该罩32也可以构成覆盖上述罩30的底面的底板部。
[0121] 另外,上述记录装置13为被配置于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2的下游侧的结构,但也能够配置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的下游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在进行了由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进行的缺陷检查之后,进行利用记录装置13进行的缺陷信息的记录。
[0122] 另外,对于上述记录装置13而言,并不限定于在上述的缺陷检查后记录缺陷信息的装置。例如,在长距离的输送线中,有配置多个记录装置,每隔一定距离进行距离信息的记录,并基于该记录的距离信息进行距离的修正的情况。对于这样的进行距离信息的记录的记录装置而言,例如有时被配置于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1的上游侧等。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这样的进行距离信息的记录的记录装置,也在该记录装置所具备的打印头设置与上述罩30、31、32相同的罩,而能够防止由记录时的墨的飞散引起的薄膜的污染。
[0123] 此外,对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薄膜而言,未必限定于上述的偏振光薄膜、相位差薄膜、亮度提高薄膜这样的光学薄膜,而是能够对可进行记录装置13的记录的薄膜广泛地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124] 附图符号说明
[0125] 100…薄膜制造装置;101…第一输送线;102…第二输送线;103…第三输送线;104…第四输送线;105…第五输送线;106…卷取部;111a、111b…第一夹持辊;112…第一累加器;112a、112b…第一张力调节辊;113…第一导辊;121a、121b…第二夹持辊;122…第二累加器;122a、122b…第二张力调节辊;123a、123b…第二导辊;131a、131b…第三夹持辊;141a、141b…第四夹持辊;142…第三累加器;142a、142b…第三张力调节辊;143a、
143b…第四导辊;151a、151b…第五夹持辊;152…第四累加器;152a、152b…第四张力调节辊;153a…第五导辊;153b…第六导辊;10…缺陷检查系统;11…第一缺陷检查装置;12…第二缺陷检查装置;13…记录装置;13a…打印头;14…第一测长器;15…第二测长器;16…控制装置;21a、22a、23a、24a、25a…照明部;21b、22b、23b、24b、25b…光检测部;30…罩;
30a…第一侧板部;30b…第二侧板部;30c…第三侧板部;30d…第四侧板部;31…罩;32…罩;32a…窗部;40…静电除去装置;P…液晶显示面板(光学显示设备);F1X…光学薄膜;
F10X…光学薄膜;F101…第一薄膜;F102…第二薄膜;F103…第三薄膜;F104…单面贴合薄膜;F105…双面贴合薄膜。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缺陷检查方法 2020-05-12 222
去除缺陷的方法 2020-05-12 108
缺陷检查系统 2020-05-13 806
缺陷检测装置、缺陷检测系统及缺陷检测方法 2020-05-12 776
缺陷检测机 2020-05-11 411
耐缺陷冗余 2020-05-11 342
缺陷检测方法 2020-05-13 522
AGSE缺陷菌株 2020-05-11 605
缺陷分析仪 2020-05-11 989
级联缺陷检查 2020-05-12 58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