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软件 / 面向服务架构 /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

阅读:144发布:2021-06-0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 能源 互联网组网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电 力 电子 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 能量 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网络,能源互联网将电力网络、石油网络、 天然气 网络等能源 节点 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设置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先进的 传感器 、控制和 软件 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 基础 ,其响应迅速而且优化,使之成为更为合理的能源互联网。,下面是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设计分布式供能单元:
所述的分布式供能单元其具体为一由多种形式的分布式能源供给/采集单元和多个供能系统所集成的总供/储能系统,该分布式供能单元的输入与输出能源形式和内部构成形式均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即,分布式供能单元其内部相对独立的各个能源子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能量、物质传递和交换过程;
2)再设计组网结构,该组网结构包括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数据互联的设计和自由接入技术的设计,其具体分别如下:
2a)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
由于能源互联网要实现冷、热、电物理互联,所以需要构建多能量流系统,该多能量流系统将各种一次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化成二次电能源,通过步骤1)中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的分布式热力供给/采集单元、总供/储能系统和电网等来管理能量流,并在用户侧实现能源的互联和共享,该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灵活性和可控性极高的电力网络,故采用了能源互联网的柔性控制技术,实现灵活高效的电能变换,优化能量传输路径,并提供多种兼容性的电能输出接口,本步骤中,能源互联网将分布式热力供给/采集单元、总供/储能系统、电网及负载组成一互联的微型能源网络,并通过“源网荷”的协调互动实现能量的平衡;
2b)数据互联的设计:
所述的数据互联是能源互联网的另一核心思想,该数据互联是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仅有上述步骤2a)中的冷、热、电物理互联是无法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数据互联则实现了盘活和优化资源的供需对接,即通过互联网,实现能源资源的数据化和透明化,并将数据开放给产消者,实现数据共享,盘活闲置的能源资源;
2c)自由接入技术的设计,该步骤包括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的确立和综合管廊技术,其具体为:
2c1)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的确立:
所述的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需要以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制定各种能源模、子网及用户的接入标准,包括:支撑多类型能源的开放互联的标准、支撑能量自由传输和用户的广泛深度参与的自由多边架构、支撑众筹众创的能源互联网市场和金融运行机制和支撑高渗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的技术规定;
2c2)综合管廊技术:
由于能源互联网需要以更加全面的管网来保证设备的自由接入,所以采用了综合管廊技术来解决物理设备共联的问题,该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该综合管廊在城市内部铺设能源输送主干道,保证任何能量模块接入该主干道均可找到自身需要的能源,不仅节省了用地,也可以保证用户能量需求;
3)最后设计运行交易机制,该运行交易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其具体如下:
3a)运行机制,包括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和价格引导运行机制,具体如下:
3a1)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
由于能源互联网是要构建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具有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除了在网内实现横向多能源体互补外,也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源”包括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资源,“网”包括电网、石油管网、供热网等多种资源网络,“荷”不仅包括电力负荷,还有用户的多种能源需求,而“储”则主要指能源资源的多种仓储设施及储备方法,该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主要包含以下2个方面:
3a1a)横向多源互补,该“横向多源互补”是从电力系统“源—源互补”的理念衍生而来,能源互联网中的“横向多源互补”是指电力系统、石油系统、供热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等多种能源资源之间的互补协调,突出强调各类能源之间的“可替代性”,用户不仅可以在其中任意选择不同能源,也可自由选择能源资源的取用方式;
3a1b)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互联网中的“源—网—荷—储”协调主要是指2个方面:通过多种能量转换技术及信息流、能量流交互技术,实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运输网络、能量传输网络之间的相互协调;将用户的多种用能需求统一为一个整体,使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扩大化成为全能源领域的“综合用能管理”,将广义需求侧资源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化;
3a2)价格引导运行机制:
由于能源互联网内的清洁能源比例很高,清洁能源出力特性与用户传统负荷特性存在较大的不匹配性,能源互联网内能提供稳定出力的调峰设备并不多,若跟传统电网一样采用源侧单向调节,则将付出较大的能耗及经济代价,通过价格引导运行机制建立实时能源价格市场,在清洁能源比例较高的时候,通过较低的电价鼓励用户积极消纳,在清洁能源比例较低的时候,通过较高电价抑制用户用能,通过制定套餐、或者调整价格促进用户合理消费并调整能源消费比例;
3b)市场机制,该市场机制的特点在于构建并完善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能源互联网形成的关键是开放的市场,因此有必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机制可选的交易机制如下:
3b1)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多交易平台,将垄断市场逐步转向竞争性市场,使交易平台间存在合理的竞争;
3b2)给予能源互联网内用户更多选择权,使其自由选择交易平台,随着交易组织的增多,用户可选择的交易平台也多种多样,极大地增加了用户选择权;
3b3)C2C交易逐渐取代B2B、B2C,并成为重要交易模式,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下,交易都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开展,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使得原有能源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交易双方的规模不再受限制,同时互联网为其交易提供了便利,因此有必要适应发展潮流,大力发展C2C模式;
3b4)科学激励和合理引导下的用户自主决策,未来,用户决策将完全基于市场自由进行,这与传统的集中调度方式相比,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利于能源消费的控制,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因此,应通过科学的激励和合理的引导使用户在自主决策的同时兼顾低环保;
3b5)保证交易组织和运营平台的安全、方便、科学激励,交易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安全、方便、科学激励三者缺一不可;
3b6)设立网络阻塞惩罚赔付成本,保证能源交易的运营与物理传输网络的运营相协调,任何交易的执行都需要依附于物理平台进行,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交易量大幅上升,交易的无序性也不断增强,对物理传输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能源交易的运营必须与物理传输网络协调运作,以保证交易的顺利执行;
3b7)建立交易信用制度,并由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渐进式反馈积累;交易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大量交易双方信息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信息,能够判断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同时也推动了交易信用制度的确立;
3b8)政府和运营管理部门对各种平台交易进行规范,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尽到监管到位的职责,制定相关法规条文、技术准则等,对各类平台交易进行规范,在系统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管理部门向用户承担了供电、供热、供气以及用电诊断、用能方案优化设计等职责,还为能源互联网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了能源输送渠道,因此系统运营商的收益可包括电费、输配电费、能源信息服务费、供暖费及其他能源费用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由电动力、余热利用、机、光伏及蓄能等多个能源子系统集成构成,可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多能源互补、蓄能结合等要求设计出不同的分布式供能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a)的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中,其能源互联网的规模可大可小,组织方式可以由各种规模不同的分布式微能源网电网组成,也可以由大规模能源站集中供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a)的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中,其能源互联网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则使其形成就地收集、就地存储和就地使用能源的微单元,作为一个可调度负荷,与电网进行快速交互、响应电网调度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该综合管廊技术考虑到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综合用能需求,管廊内可设置放入电缆管道、冷水管道、热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通讯网管道及自来水、生活污水管道等,其中的热蒸汽管网为主要的热网传输工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其管廊的横断面布置应保证天然气管道,热蒸汽管道、热水管道,电缆、通讯管道和冷水管道、自来水、生活污水管道,这四部分管道分别敷设在各自独立的舱室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水管道由于冷水损耗较大,当传输距离过长时,应在用户端安装吸收式制冷机,从能源站传输热蒸汽到用户端,在用户端转换生成冷量供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a1)的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可根据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范围、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方式以及需求响应的控制模式,其响应手段包括:自身的冷、热、电储能系统;通过面向网内用户的现货能源价格、套餐外零售价格引导用户用能;以及通过对用户统一用能管理控制用户侧用能功率。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计一种资源、负载及负荷分配、匹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根据能源互联网的特性和关键要素建立的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式。

背景技术

[0002] 能源互联网指一种包括发电系统、充电系统、供热/冷系统、储能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能源及数据交互网络。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电设施、能源设施建设的日益进步,能源互联网技术对未来的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同时也给电力科研、设计和建设机构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与机遇。
[0003] 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相比传统能源供应,更加注重不同用能形式的协调,除给用户供电外,还可以通过冷网和热网向用户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服务。而为了保证这种服务,并综合考虑能源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能源互联网的冷、热、电终端消费需要一定的总量平和合理的比例区间。而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管理方应该可以通过用户用能习惯、负荷预测、能源输入价格以及设备状态统筹制定符合能源互联网最大经济利益的套餐,套餐组成除包括各类能源的消费总量外,还应包括不同时间段的用能量
[0004] 而现有技术或是仅用于数据监测、或是只计算售卖价值、或功能单一,所以对能源互联网的综合考量建设领域的研究力度甚少。
[0005] 综上所述,如何建设出更为合理的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该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网络,能源互联网将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能源互联网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
[0007]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具体如下所述:
[0008]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1)首先设计分布式供能单元:
[0010] 所述的分布式供能单元其具体为一由多种形式的分布式能源供给/采集单元和多个供能系统所集成的总供/储能系统,该分布式供能单元的输入与输出能源形式和内部构成形式均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即,分布式供能单元其内部相对独立的各个能源子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能量、物质传递和交换过程;
[0011] 2)再设计组网结构,该组网结构包括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数据互联的设计和自由接入技术的设计,其具体分别如下:
[0012] 2a)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
[0013] 由于能源互联网要实现冷、热、电物理互联,所以需要构建多能量流系统,该多能量流系统将各种一次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化成二次电力能源,通过步骤1)中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的分布式热力供给/采集单元、总供/储能系统和电网等来管理能量流,并在用户侧实现能源的互联和共享,该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灵活性和可控性极高的电力网络,故采用了能源互联网的柔性控制技术,实现灵活高效的电能变换,优化能量传输路径,并提供多种兼容性的电能输出接口,本步骤中,能源互联网将分布式热力供给/采集单元、总供/储能系统、电网及负载组成一互联的微型能源网络,并通过“源网荷”的协调互动实现能量的平衡;
[0014] 本步骤是根据不同的能源结构因地制宜地研究组网结构,能帮助项目实现能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多能互补,这些均是能源互联网项目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
[0015] 2b)数据互联的设计:
[0016] 所述的数据互联是能源互联网的另一核心思想,该数据互联是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仅有上述步骤2a)中的冷、热、电物理互联是无法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数据互联则实现了盘活和优化资源的供需对接,即通过互联网,实现能源资源的数据化和透明化,并将数据开放给产消者,实现数据共享,盘活闲置的能源资源;
[0017] 2c)自由接入技术的设计,该步骤包括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的确立和综合管廊技术,其具体为:
[0018] 2c1)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的确立:
[0019] 所述的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需要以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制定各种能源模、子网及用户的接入标准,包括:支撑多类型能源的开放互联的标准、支撑能量自由传输和用户的广泛深度参与的自由多边架构、支撑众筹众创的能源互联网市场和金融运行机制和支撑高渗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的技术规定;
[0020] 2c2)综合管廊技术:
[0021] 由于能源互联网需要以更加全面的管网来保证设备的自由接入,所以采用了综合管廊技术来解决物理设备共联的问题,该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该综合管廊在城市内部铺设能源输送主干道,保证任何能量模块接入该主干道均可找到自身需要的能源,不仅节省了用地,也可以保证用户能量需求;
[0022] 3)最后设计运行交易机制,该运行交易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其具体如下:
[0023] 3a)运行机制包括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和价格引导运行机制,具体如下:
[0024] 3a1)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
[0025] 由于能源互联网是要构建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具有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除了在网内实现横向多能源体互补外,也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源”包括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资源,“网”包括电网、石油管网、供热网等多种资源网络,“荷”不仅包括电力负荷,还有用户的多种能源需求,而“储”则主要指能源资源的多种仓储设施及储备方法,该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主要包含以下2个方面:
[0026] 3a1a)横向多源互补,该“横向多源互补”是从电力系统“源—源互补”的理念衍生而来,能源互联网中的“横向多源互补”是指电力系统、石油系统、供热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等多种能源资源之间的互补协调,突出强调各类能源之间的“可替代性”,用户不仅可以在其中任意选择不同能源,也可自由选择能源资源的取用方式;
[0027] 3a1b)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互联网中的“源—网—荷—储”协调主要是指2个方面:通过多种能量转换技术及信息流、能量流交互技术,实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运输网络、能量传输网络之间的相互协调;将用户的多种用能需求统一为一个整体,使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扩大化成为全能源领域的“综合用能管理”,将广义需求侧资源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化;
[0028] 3a2)价格引导运行机制:
[0029] 由于能源互联网内的清洁能源比例很高,清洁能源出力特性与用户传统负荷特性存在较大的不匹配性,能源互联网内能提供稳定出力的调峰设备并不多,若跟传统电网一样采用源侧单向调节,则将付出较大的能耗及经济代价,通过价格引导运行机制建立实时能源价格市场,在清洁能源比例较高的时候,通过较低的电价鼓励用户积极消纳,在清洁能源比例较低的时候,通过较高电价抑制用户用能,通过制定套餐、或者调整价格促进用户合理消费并调整能源消费比例;
[0030] 本步骤的设计目的在于,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系统的作用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源的实时使用价格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导到用户侧。另外,能源互联网内用能设备与互联网终端联系紧密,采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实时调节用能设备更加便捷。因此,采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用能大小变得更加现实,该价格引导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制订提高用户用能感受的绿色产品套餐,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及需求侧响应措施引导用户用电主动追踪清洁能源发电出力。而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相比传统能源供应,更加注重不同用能形式的协调,除给用户供电外,还可以通过冷网和热网向用户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服务。为了保证能源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能源互联网的冷热电终端消费需要一定的总量水平和合理的比例区间。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管理方可通过用户用能习惯、负荷预测、能源输入价格以及设备状态统筹制定符合能源互联网最大经济利益的套餐,套餐组成除包括各类能源的消费总量外,还应包括不同时间段的用能量。
[0031] 3b)市场机制,该市场机制的特点在于构建并完善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能源互联网形成的关键是开放的市场,因此有必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机制可选的交易机制如下:
[0032] 3b1)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多交易平台,将垄断市场逐步转向竞争性市场,使交易平台间存在合理的竞争;
[0033] 3b2)给予能源互联网内用户更多选择权,使其自由选择交易平台,随着交易组织的增多,用户可选择的交易平台也多种多样,极大地增加了用户选择权;
[0034] 3b3)C2C交易逐渐取代B2B、B2C,并成为重要交易模式,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下,交易都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开展,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使得原有能源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交易双方的规模不再受限制,同时互联网为其交易提供了便利,因此有必要适应发展潮流,大力发展C2C模式;
[0035] 3b4)科学激励和合理引导下的用户自主决策,未来,用户决策将完全基于市场自由进行,这与传统的集中调度方式相比,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利于能源消费的控制,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因此,应通过科学的激励和合理的引导使用户在自主决策的同时兼顾低环保;
[0036] 3b5)保证交易组织和运营平台的安全、方便、科学激励,交易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安全、方便、科学激励三者缺一不可;
[0037] 3b6)设立网络阻塞惩罚赔付成本,保证能源交易的运营与物理传输网络的运营相协调,任何交易的执行都需要依附于物理平台进行,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交易量大幅上升,交易的无序性也不断增强,对物理传输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能源交易的运营必须与物理传输网络协调运作,以保证交易的顺利执行;
[0038] 3b7)建立交易信用制度,并由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渐进式反馈积累;交易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大量交易双方信息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信息,能够判断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同时也推动了交易信用制度的确立;
[0039] 3b8)政府和运营管理部门对各种平台交易进行规范,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尽到监管到位的职责,制定相关法规条文、技术准则等,对各类平台交易进行规范,在系统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管理部门向用户承担了供电、供热、供气以及用电诊断、用能方案优化设计等职责,还为能源互联网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了能源输送渠道,因此系统运营商的收益可包括电费、输配电费、能源信息服务费、供暖费及其他能源费用等。
[0040]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由电动力、余热利用、机、光伏及蓄能等多个能源子系统集成构成,可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多能源互补、蓄能结合等要求设计出不同的分布式供能单元。
[004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a)的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中,其能源互联网的规模可大可小,组织方式可以由各种规模不同的分布式微能源网电网组成,也可以由大规模能源站集中供能。
[0042]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a)的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中,其能源互联网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则使其形成就地收集、就地存储和就地使用能源的微单元,作为一个可调度负荷,与电网进行快速交互、响应电网调度指令。
[0043]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该综合管廊技术考虑到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综合用能需求,管廊内可设置放入电缆管道、冷水管道、热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通讯网管道及自来水、生活污水管道等,其中的热蒸汽管网为主要的热网传输工具。
[0044]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其管廊的横断面布置应保证天然气管道,热蒸汽管道、热水管道,电缆、通讯管道和冷水管道、自来水、生活污水管道,这四部分管道分别敷设在各自独立的舱室内。
[004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水管道由于冷水损耗较大,当传输距离过长时,应在用户端安装吸收式制冷机,从能源站传输热蒸汽到用户端,在用户端转换生成冷量供应。
[0046] 上述的综合管廊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的主干网络中的管径需满足以下要求:
[0047] (1)热蒸汽管径不小于DN500
[0048] (2)冷水(供)、冷水(回)管径不小于DN500
[0049] (3)热水(供)、热水(回)管径不小于DN300
[0050] (4)天然气管网耐气压不小于1MPa,管径不小于DN500
[0051] (5)电缆管沟按照8回10kV(截面800mm2)预留。
[0052] (6)通讯网内采用综合布线方式,预留足够的空间放入光纤、光缆等。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可与市政隧道(道路)等合建,并考虑足够的工作人员通道,方便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地下综合管廊在实现能源互联网物理网络自由接入的同时,也避免了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
[0053] 由于能源互联网需要以更加全面的信息通道来保证信息网的多元化,建议地下综合管廊内的通讯网络采用综合布线的方式解决信息网路的构建,该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0054] 结合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使得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组成的能源互联网能根据需要采用层次分明的控制模式来保证各种能量管理系统的有效互动,能源互联网内采用统一标准的能源管理系统,分为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管理建筑内的冷热电三联供、冷热源设备、蓄冷/热设备、电动充电桩、光伏和风电设备等,指导用户在综合能源网络中与源网交互实现节能,区域能源管理系统管理各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并对区域内多种能源供应状态及综合能效水平进行实时优化。新建的能量模块采纳了同样标准制定的能源管理系统即可自由接入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并接受其优化调度。
[005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a1)的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可根据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范围、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方式以及需求响应的控制模式,其响应手段包括:自身的冷、热、电储能系统;通过面向网内用户的现货能源价格、套餐外零售价格引导用户用能;以及通过对用户统一用能管理控制用户侧用能功率。
[0056] 上述设计目的在于,传统电网公司用户响应模式和能源互联网公司管理模式有着区别,而用户需求响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来看,电网公司、燃气公司或冷热服务公司要对分散独立用户实现需求管理存在较大难度。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课题将能源公司作为整体实现用户需求响应,将分散难以控制的单个负荷聚集为一定规模的可控负荷。
[0057] 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58] 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网络,能源互联网将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
[0059] 2.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设置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其响应迅速而且优化,使之成为更为合理的能源互联网。附图说明
[0060]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的能源互联网能量流与信息流协调运行示意图;
[0061]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的综合管廊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的各个管道分配示意图;
[0062] 图3为传统电网公司用户响应模式和能源互联网公司管理模式的区别示意图;
[0063]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
[0065] 实施例
[0066] 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7] 1)首先设计分布式供能单元:
[0068] 所述的分布式供能单元其具体为一由多种形式的分布式能源供给/采集单元和多个供能系统所集成的总供/储能系统,该分布式供能单元的输入与输出能源形式和内部构成形式均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即,分布式供能单元其内部相对独立的各个能源子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能量、物质传递和交换过程;
[0069] 2)再设计组网结构,该组网结构包括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数据互联的设计和自由接入技术的设计,其具体分别如下:
[0070] 2a)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
[0071] 由于能源互联网要实现冷、热、电物理互联,所以需要构建多能量流系统,该多能量流系统将各种一次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转化成二次电力能源,通过步骤1)中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的分布式热力供给/采集单元、总供/储能系统和电网等来管理能量流,并在用户侧实现能源的互联和共享,该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灵活性和可控性极高的电力网络,故采用了能源互联网的柔性控制技术,实现灵活高效的电能变换,优化能量传输路径,并提供多种兼容性的电能输出接口,本步骤中,能源互联网将分布式热力供给/采集单元、总供/储能系统、电网及负载组成一互联的微型能源网络,并通过“源网荷”的协调互动实现能量的平衡;
[0072] 本步骤是根据不同的能源结构因地制宜地研究组网结构,能帮助项目实现能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多能互补,这些均是能源互联网项目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
[0073] 2b)数据互联的设计:
[0074] 所述的数据互联是能源互联网的另一核心思想,该数据互联是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仅有上述步骤2a)中的冷、热、电物理互联是无法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数据互联则实现了盘活和优化资源的供需对接,即通过互联网,实现能源资源的数据化和透明化,并将数据开放给产消者,实现数据共享,盘活闲置的能源资源(如图1所示);
[0075] 2c)自由接入技术的设计,该步骤包括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的确立和综合管廊技术,其具体为:
[0076] 2c1)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的确立:
[0077] 所述的能源互联网接入标准需要以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制定各种能源模块、子网及用户的接入标准,包括:支撑多类型能源的开放互联的标准、支撑能量自由传输和用户的广泛深度参与的自由多边架构、支撑众筹众创的能源互联网市场和金融运行机制和支撑高渗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的技术规定;
[0078] 2c2)综合管廊技术:
[0079] 由于能源互联网需要以更加全面的管网来保证设备的自由接入,所以采用了综合管廊技术来解决物理设备共联的问题,该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该综合管廊在城市内部铺设能源输送主干道,保证任何能量模块接入该主干道均可找到自身需要的能源,不仅节省了用地,也可以保证用户能量需求;
[0080] 3)最后设计运行交易机制,该运行交易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其具体如下:
[0081] 3a)运行机制包括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和价格引导运行机制,具体如下:
[0082] 3a1)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
[0083] 由于能源互联网是要构建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具有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除了在网内实现横向多能源体互补外,也要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源”包括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资源,“网”包括电网、石油管网、供热网等多种资源网络,“荷”不仅包括电力负荷,还有用户的多种能源需求,而“储”则主要指能源资源的多种仓储设施及储备方法,该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主要包含以下2个方面:
[0084] 3a1a)横向多源互补,该“横向多源互补”是从电力系统“源—源互补”的理念衍生而来,能源互联网中的“横向多源互补”是指电力系统、石油系统、供热系统、天然气供应系统等多种能源资源之间的互补协调,突出强调各类能源之间的“可替代性”,用户不仅可以在其中任意选择不同能源,也可自由选择能源资源的取用方式;
[0085] 3a1b)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能源互联网中的“源—网—荷—储”协调主要是指2个方面:通过多种能量转换技术及信息流、能量流交互技术,实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运输网络、能量传输网络之间的相互协调;将用户的多种用能需求统一为一个整体,使电力需求侧管理进一步扩大化成为全能源领域的“综合用能管理”,将广义需求侧资源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放大化;
[0086] 3a2)价格引导运行机制:
[0087] 由于能源互联网内的清洁能源比例很高,清洁能源出力特性与用户传统负荷特性存在较大的不匹配性,能源互联网内能提供稳定出力的调峰设备并不多,若跟传统电网一样采用源侧单向调节,则将付出较大的能耗及经济代价,通过价格引导运行机制建立实时能源价格市场,在清洁能源比例较高的时候,通过较低的电价鼓励用户积极消纳,在清洁能源比例较低的时候,通过较高电价抑制用户用能,通过制定套餐、或者调整价格促进用户合理消费并调整能源消费比例;
[0088] 本步骤的设计目的在于,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系统的作用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源的实时使用价格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导到用户侧。另外,能源互联网内用能设备与互联网终端联系紧密,采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实时调节用能设备更加便捷。因此,采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用能大小变得更加现实,该价格引导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制订提高用户用能感受的绿色产品套餐,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及需求侧响应措施引导用户用电主动追踪清洁能源发电出力。而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相比传统能源供应,更加注重不同用能形式的协调,除给用户供电外,还可以通过冷网和热网向用户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服务。为了保证能源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能源互联网的冷热电终端消费需要一定的总量水平和合理的比例区间。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管理方可通过用户用能习惯、负荷预测、能源输入价格以及设备状态统筹制定符合能源互联网最大经济利益的套餐,套餐组成除包括各类能源的消费总量外,还应包括不同时间段的用能量。
[0089] 3b)市场机制,该市场机制的特点在于构建并完善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能源互联网形成的关键是开放的市场,因此有必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现代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机制可选的交易机制如下:
[0090] 3b1)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多交易平台,将垄断市场逐步转向竞争性市场,使交易平台间存在合理的竞争;
[0091] 3b2)给予能源互联网内用户更多选择权,使其自由选择交易平台,随着交易组织的增多,用户可选择的交易平台也多种多样,极大地增加了用户选择权;
[0092] 3b3)C2C交易逐渐取代B2B、B2C,并成为重要交易模式,在传统的能源体系下,交易都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开展,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使得原有能源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能源生产者,交易双方的规模不再受限制,同时互联网为其交易提供了便利,因此有必要适应发展潮流,大力发展C2C模式;
[0093] 3b4)科学激励和合理引导下的用户自主决策,未来,用户决策将完全基于市场自由进行,这与传统的集中调度方式相比,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利于能源消费的控制,不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因此,应通过科学的激励和合理的引导使用户在自主决策的同时兼顾低碳环保;
[0094] 3b5)保证交易组织和运营平台的安全、方便、科学激励,交易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安全、方便、科学激励三者缺一不可;
[0095] 3b6)设立网络阻塞惩罚赔付成本,保证能源交易的运营与物理传输网络的运营相协调,任何交易的执行都需要依附于物理平台进行,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交易量大幅上升,交易的无序性也不断增强,对物理传输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能源交易的运营必须与物理传输网络协调运作,以保证交易的顺利执行;
[0096] 3b7)建立交易信用制度,并由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渐进式反馈积累;交易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大量交易双方信息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信息,能够判断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同时也推动了交易信用制度的确立;
[0097] 3b8)政府和运营管理部门对各种平台交易进行规范,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尽到监管到位的职责,制定相关法规条文、技术准则等,对各类平台交易进行规范,在系统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管理部门向用户承担了供电、供热、供气以及用电诊断、用能方案优化设计等职责,还为能源互联网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了能源输送渠道,因此系统运营商的收益可包括电费、输配电费、能源信息服务费、供暖费及其他能源费用等。
[0098] 步骤1)中的分布式供能单元由电动力、余热利用、风机、光伏及蓄能等多个能源子系统集成构成,可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多能源互补、蓄能结合等要求设计出不同的分布式供能单元。
[0099] 步骤2a)的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中,其能源互联网的规模可大可小,组织方式可以由各种规模不同的分布式微能源网电网组成,也可以由大规模能源站集中供能。
[0100] 步骤2a)的冷、热、电物理互联的设计中,其能源互联网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则使其形成就地收集、就地存储和就地使用能源的微单元,作为一个可调度负荷,与电网进行快速交互、响应电网调度指令。
[0101] 如图2所示,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考虑到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综合用能需求,管廊内可设置放入电缆管道、冷水管道、热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天然气管道、通讯网管道及自来水、生活污水管道等,其中的热蒸汽管网为主要的热网传输工具。
[0102] 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其管廊的横断面布置应保证天然气管道,热蒸汽管道、热水管道,电缆、通讯管道和冷水管道、自来水、生活污水管道,这四部分管道分别敷设在各自独立的舱室内。
[0103] 冷水管道由于冷水损耗较大,当传输距离过长时,应在用户端安装吸收式制冷机,从能源站传输热蒸汽到用户端,在用户端转换生成冷量供应。
[0104] 上述的综合管廊技术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的主干网络中的管径需满足以下要求:
[0105] (1)热蒸汽管径不小于DN500
[0106] (2)冷水(供)、冷水(回)管径不小于DN500
[0107] (3)热水(供)、热水(回)管径不小于DN300
[0108] (4)天然气管网耐气压不小于1MPa,管径不小于DN500
[0109] (5)电缆管沟按照8回10kV(截面800mm2)预留。
[0110] (6)通讯网内采用综合布线方式,预留足够的空间放入光纤、光缆等。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可与市政隧道(道路)等合建,并考虑足够的工作人员通道,方便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地下综合管廊在实现能源互联网物理网络自由接入的同时,也避免了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
[0111] 由于能源互联网需要以更加全面的信息通道来保证信息网的多元化,建议地下综合管廊内的通讯网络采用综合布线的方式解决信息网路的构建,该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0112] 结合步骤2c2)的综合管廊技术使得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组成的能源互联网能根据需要采用层次分明的控制模式来保证各种能量管理系统的有效互动,能源互联网内采用统一标准的能源管理系统,分为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管理建筑内的冷热电三联供、冷热源设备、蓄冷/热设备、电动充电桩、光伏和风电设备等,指导用户在综合能源网络中与源网交互实现节能,区域能源管理系统管理各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并对区域内多种能源供应状态及综合能效水平进行实时优化。新建的能量模块采纳了同样标准制定的能源管理系统即可自由接入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并接受其优化调度。
[0113] 步骤3a1)的源网荷储协调运行机制可根据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范围、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方式以及需求响应的控制模式,其响应手段包括:自身的冷、热、电储能系统;通过面向网内用户的现货能源价格、套餐外零售价格引导用户用能;以及通过对用户统一用能管理控制用户侧用能功率。
[0114] 上述设计目的在于,如图3所示,传统电网公司用户响应模式和能源互联网公司管理模式有着区别,而用户需求响应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来看,电网公司、燃气公司或冷热服务公司要对分散独立用户实现需求管理存在较大难度。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课题将能源公司作为整体实现用户需求响应,将分散难以控制的单个负荷聚集为一定规模的可控负荷。
[0115]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网络,能源互联网将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的网络;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设置的能源互联网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其响应迅速而且优化,使之成为更为合理的能源互联网。
[0116]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资源及负荷匹配的能源互联网组网方法适用于各种能源互联网的设计领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