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钟表 / 手表 / 陀飞轮 / 旋转框架 / 马达外壳

外壳

阅读:446发布:2023-03-04

专利汇可以提供外壳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马 达 外壳 ,所述马达外壳包含一马达 框架 以及一马达托架。马达框架包含一框架本体与多个 散热 鳍片,框架本体具有一框架周面,多个散热鳍片设置于框架周面。马达托架设置于框架本体的一端,并具有一托架周面,托架周面开设有多个朝马达托架的中心延伸的凹槽,且每一凹槽内开设有一 锁 孔,藉以使马达托架通过凹槽的锁孔锁接于框架本体。其中,当一旋转气流吹向马达托架时,旋转气流经过托架周面而吹入散热鳍片之间。因此,可有效的提升马达外壳的散热效率。,下面是外壳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外壳,其特征在于,包含:
马达框架,包含:
框架本体,具有框架周面;以及
多个散热鳍片,设置于所述框架周面;以及
马达托架,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一端,并具有托架周面,所述托架周面开设有多个朝所述马达托架的中心延伸的凹槽,且每一所述多个凹槽内开设有孔,所述马达托架通过所述多个凹槽的所述锁孔锁接于所述框架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外壳具有轴心,自所述轴心延伸至所述框架周面的距离为第一间距,自所述轴心延伸至所述托架周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且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间之间距彼此相等。

说明书全文

外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外壳,尤其涉及一种在马达托架上的凹槽内开设孔,使马达托架锁接于马达框架时,不会阻挡旋转气流进入框架本体的散热鳍片间的马达外壳。

背景技术

[0002]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一马达外壳PA100包含一马达框架PA1与一马达托架PA2。马达框架PA1具有多个沿轴心方向并列设置的散热鳍片PA11(图中仅标示一个)。马达托架PA2具有一托架周面PA21与六个设置于托架周面PA21的座PA22(图中仅标示一个)。在实务运用上,耳座PA22主要是用来定位罩,但实际上风罩会锁固于马达框架PA1的强化结构PA12上,因此耳座PA22只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
[0003]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4,图3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于实际运用时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于实际运用时的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务上,使用者可以通过一风扇PA200的转动来产生一旋转气流F,并使旋转气流F吹向马达外壳PA100,使设置于马达外壳PA100内的电机组件可以通过散热鳍片PA11与旋转气流F所进行的热交换来进行散热。
[0004] 请继续参阅图5与图6,图5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于实际运用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圈A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旋转气流F吹向马达托架PA2时,旋转气流F会经过托架周面PA21而进入多个散热鳍片PA11排列所形成的流道中,进而与散热鳍片PA11进行热交换;然而,由于马达托架PA2的托架周面PA21设有耳座PA22,因此当旋转气流F经过托架周面PA21时,相对于耳座PA22而言,旋转气流F会大致形成三道气流分流F1、F2与F3。其中,气流分流F1相当于在耳座PA22的迎风侧直接吹入多个散热鳍片PA11之间,气流分流F2则因为吹向耳座PA22的正面而向四周分散,而气流分流F3为不接触到耳座PA22的气流,但也因越过耳座PA22而无法吹入散热鳍片PA11于耳座PA22背风侧所形成的气体流道DW1、DW2与DW3中。
[0005] 基于以上所述,由于现有的马达托架PA2设有耳座PA22,因此当旋转气流F吹向马达托架PA2时,往往会因为耳座PA22的存在而使旋转气流F无法吹入位于耳座PA22背风侧后面的气体流道DW1、DW2与DW3中,进而影响到马达框架PA1的散热能。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有鉴于现有的马达托架在托架周面上凸设有多个耳座,而耳座虽然可以用来辅助定位外加的风罩,但由于风罩主要是锁固在马达框架上,因此耳座并非必要的结构;此外,当旋转气流朝向马达外壳流动时,往往会因为耳座的存在而影响到旋转气流进入散热鳍片之间,进而影响到马达外壳的散热能力。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因为耳座的遮挡而影响到旋转气流无法进入每个散热鳍片之间的问题。
[0007]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马达外壳,包含一马达框架以及一马达托架。马达框架包含一框架本体与多个散热鳍片,框架本体具有一框架周面,多个散热鳍片设置于框架周面。马达托架设置于框架本体的一端,并具有一托架周面,托架周面开设有多个朝马达托架的中心延伸的凹槽,且每一凹槽内开设有一锁孔,藉以使马达托架通过凹槽的锁孔锁接于框架本体。其中,当一旋转气流吹向马达托架时,旋转气流经过托架周面而吹入散热鳍片之间。
[0008]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框架本体的中心延伸至框架周面的距离为一第一间距,马达托架的中心延伸至托架周面的距离为一第二间距,且第一间距大于等于第二间距。
[0009]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多个凹槽间之间距彼此相等。
[0010]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是在托架周面上开设朝轴心延伸的凹槽,因此当旋转气流经过托架周面时,可以顺利的进入各散热鳍片之间,进而有效的提升马达外壳的散热效率。
[0011]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3] 图2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3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于实际运用时的侧面示意图;
[0015] 图4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于实际运用时的正面示意图;
[0016] 图5为现有技术的马达外壳于实际运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6为图5的圈A放大示意图;
[0018] 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 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于实际使用时的侧面示意图;
[0021] 图10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于实际使用时的正面示意图;
[0022] 图1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于实际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0023] 图12为图11的圈A放大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PA100:马达外壳;
[0026] PA1:马达框架;
[0027] PA11:散热鳍片;
[0028] PA12:强化结构;
[0029] PA2:马达托架;
[0030] PA21:托架周面;
[0031] PA22:耳座;
[0032] PA200:风扇;
[0033] 100:马达外壳;
[0034] 1:马达框架;
[0035] 11:框架本体;
[0036] 111:框架周面;
[0037] 112:对接面;
[0038] 1121:螺孔;
[0039] 12:散热鳍片;
[0040] 13:强化结构;
[0041] 2:马达托架;
[0042] 21:进风面;
[0043] 22:托架周面;
[0044] 221:凹槽;
[0045] 2211:锁孔;
[0046] F:旋转气流;
[0047] F1、F2、F3:气流分流;
[0048] F21、F22、F23:气流分流;
[0049] C1:轴心;
[0050] DW1、DW2、DW3:气体流道;
[0051] R1:第一间距;
[0052] R2:第二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54] 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马达外壳100包含一马达框架1以及一马达托架2。其中,马达外壳100具有一轴心C1。
[0055] 马达框架1包含一框架本体11、多个散热鳍片12(图中仅标示一个)与六个强化结构13(图中仅标示一个)。框架本体11具有一框架周面111与一对接面112。对接面112邻接于框架周面111,且对接面112开设有六个螺孔1121(图中仅标示一个)。其中,由轴心C1延伸至框架周面111的距离为一第一间距R1,且在本实施例中,框架周面111为一圆周面,而第一间距R1即为圆周面的半径。多个散热鳍片12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框架周面111。
[0056] 马达托架2设置于框架本体11的一端,并具有一进风面21与一托架周面22。其中,马达托架2设置于框架本体11的一端为一入风侧端,而框架本体11相较于入风侧端的另一端为一出风侧端;在本实施例中,出风侧端的开口直径大于入风侧端的开口直径,藉以供使用者装设定子心等马达组件。
[0057] 托架周面22邻接于进风面21,且托架周面22开设有六个朝轴心C1延伸的凹槽221(图中仅标示一个),且每一凹槽221内开设有一锁孔2211,藉以使马达托架2通过凹槽221的锁孔2211锁接于框架本体1的螺孔112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六个凹槽221在托架周面22上之间距彼此相等。
[0058] 请继续参阅图9与图10,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于实际使用时的侧面示意图;图10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于实际使用时的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一旋转气流F吹向马达托架2时,旋转气流F经过托架周面22而吹入多个散热鳍片12之间。
[0059] 另外,自轴心C1延伸至托架周面22的距离为一第二间距R2,而由于托架周面22同样为一圆周面,因此第二间距R2相当于托架周面22的半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间距R1等于第二间距R2,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间距R1也可为大于第二间距R2。
[0060] 请继续参阅图11与图12,图1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外壳于实际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圈A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针对旋转气流F经过托架周面22而吹入多个散热鳍片12之间的部分,更详细的说,当旋转气流F经过托架周面22时,会形成多道气流分流F1、F2与F3(在本实施例中仅以气流分流F1、F2与F3进行说明),相对于凹槽221而言,气流分流F1是在凹槽221的前方直接进入多个散热鳍片12之间,而气流分流F2在越过凹槽221后,还分成三道气流分流F21、F22与F23分别进入散热鳍片12所形成的散热流道DW1、DW2与DW3中。此外,气流分流F3则相当于在凹槽221的后方直接进入多个散热鳍片12之间。
[0061]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马达托架是在托架周面上设有耳座,当旋转气流朝马达外壳前进时,旋转气流与耳座之间很容易形成迎风侧与背风侧的情形,也因此旋转气流会无法进入位于背风侧的散热鳍片所形成的气流通道中,进而影响整体的散热效率;相较于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外壳是在托架周面上开设朝轴心延伸的凹槽,因此当旋转气流经过托架周面时,并不会如现有技术般被耳座遮挡,进而可以顺利的进入各散热鳍片之间,确实能有效的提升马达外壳的散热效率。
[0062]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