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办公及商业设备 / 回墨印章 / 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

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

阅读:859发布:2020-08-02

专利汇可以提供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包括印章章体及 外壳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还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外壳上部连接有压 力 弹射装置;所述限位板中套装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连接有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安装有数码轮,其中数码轮的个位数码盘连接拨齿机构;数码轮的下方正对印章打印孔。其有益效果是:能实现印章章面及编码的瞬间 冲压 落印、返回,自动拨号并 锁 定编码数,可防止人为舞弊,并确定了每次印章使用的次数,确保了每次盖章都具有唯一性;可监督执章人的用章行为,对监守自盗、印章被冒用等行为起到了防范作用。,下面是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包括印章章体(1)及筒形 外壳(2),所述印章章体(1)设置在外壳(2)底部开口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内设有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外壳(2)内壁上部固定有限位 板(2a),该限位板(2a)上开有通孔(2a’),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上连 接有碰撞导轴(3),碰撞导轴(3)上部穿过所述通孔(2a’)并在其上套 装有回位弹簧(4);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包括拨齿机构、数码轮(5)和平横轴(6), 其中水平横轴(6)与所述碰撞导轴(3)固定连接,数码轮(5)安装在所 述水平横轴(6)上,其中数码轮(5)的个位数码盘与水平横轴(6)键连 接,其余数码盘活套在水平横轴(6)上,在数码轮(5)个位数码盘一侧 设有拨齿机构;
所述拨齿机构包括拨动齿轮(8)和同心移动圆盘(10),其中拨动齿 轮(8)固接在所述水平横轴(6)上,同心移动圆盘(10)活套在该水平 横轴(6)上,在所述同心移动圆盘(10)上固定有拨齿扣(11),该拨齿 扣(11)的拨齿端伸入所述拨动齿轮(8)的轮齿间隙,所述同心移动圆盘 (10)与所述外壳(2)之间铰接有拨齿拉杆(9);
所述印章章体(1)上开有打印孔(1a)与上方的数码轮(5)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还包括有印章机构和回机构;
所述印章门机构设置在所述数码轮(5)个位数码盘一侧,该印章门机 构由油墨轮(12)、推杆(13)、连动臂(14)及印章门(15)构成,其中 连动臂(14)上端铰接在所述外壳(2)上,下端与所述油墨轮(12)、印 章门(15)及推杆(13)活套在同一销轴上,所述推杆(13)上端铰接在 所述碰撞导轴(3)上;
所述回力机构由防升降件(7)和回力弹簧(7b)构成,该防升降件(7) 与所述印章(1)上端面固接,该防升降件(7)上端外侧面有凸缘(7a), 该凸缘(7a)位于所述水平横轴(6)端部轴承(6a)的下方,所述凸缘(7a) 与所述外壳(2)之间设置有回力弹簧(7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还包括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位于所述数码轮 (5)高位数码盘一侧;
所述锁定机构由“L”形固定卡(16)及导向轴承(17)构成,其中 固定卡(16)的横杆(16a)位于所述数码轮(5)的轮齿轴向间隙处,为 数码盘进行转动限位,固定卡(16)的立杆中部与所述碰撞导轴(3)铰接, 立杆上部位于所述导向轴承(17)的上方,该导向轴承(17)固定在所述 外壳(2)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 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 由发射弹簧(30)、上盖回力弹簧(20)、压力弹簧(21)、发射弹簧升降件 (22)、碰撞件(23)及轴套(24)组成;
中轴套(24)下端与所述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 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2a’)相对;
所述上盖回力弹簧(20)位于所述轴套(24)上端与上盖(18)之间;
所述碰撞件(23)装于轴套(24)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 上方,且该碰撞件(23)上端设置有发射弹簧(30),该发射弹簧(30)的 上端抵靠在所述轴套(24)上;
所述轴套(24)的外壁开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内活套有所述发射弹簧 升降件(22)和压力弹簧(21),其中压力弹簧(21)位于所述发射弹簧升 降件(22)的上端,该发射弹簧升降件(22)与所述上盖(18)内壁螺纹 连接;
所述轴套(24)侧壁上对称开有竖向直槽(24a),所述碰撞件(23) 的支(23a)穿过该竖向直槽(24a),并伸入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22) 内壁的导轨(22a)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22)内壁的导轨(22a)由螺旋上升段(I)、垂 直下落段(II)及回位段(III)相连而成,螺旋上升段(I)及回位段(III) 的螺旋方向与该发射弹簧升降件(22)外壁的螺纹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 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 包括上盖回力弹簧(20)、轴套(24)、传动齿轮(26)和传动齿条(27);
其中轴套(24)下端与所述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 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2a’)相对,上盖回力弹簧(20)位于该轴套(24) 上端与所述上盖(18)之间;
所述轴套(24)的竖直空腔内装有倒“T”型结构的碰撞件(23),该 碰撞件(23)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且所述碰撞件(23)上套装 有发射弹簧(30);
所述碰撞件(23)上伸出有支耳(23a),该支耳(23a)伸出所述轴套 (24)侧壁的条形通孔,并与所述传动齿条(27)固接,该传动齿条(27) 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板(2a)之间安装有弹簧片(31),所述传动齿条(27) 与所述传动齿轮(26)的一侧啮合,所述传动齿轮(26)的主轴(26a)固 接所述轴套(24),该传动齿轮(26)的另一侧与所述上盖(18)内壁的齿 条(18a)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 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 包括上盖回力弹簧(20)、轴套(24)和摆杆(29);
其中所述上盖回力弹簧(20)位于所述上盖(18)和所述限位板(2a) 之间;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 端开口与所述通孔(2a’)相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24c);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工”型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位于 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且所述“工”型结构的上端头(23b)伸出所 述轴套(24),该碰撞件(23)还套装有发射弹簧(30)与所述弹簧挡块(24c) 的下端接触
所述碰撞件(23)的上端头(23b)的下端接触有“V”型摆杆(29) 的一端,该摆杆(29)中部铰接在所述轴套(24)上;
所述摆杆(2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盖(18)内壁的上盖支耳(18d) 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 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 包括轴套(24)和发射弹簧(30);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 端开口与所述通孔(2a’)相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24c);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工”型结构的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 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所述碰撞件(23)上套装有所述发射弹簧 (30)与所述弹簧挡块(24c)的下端接触,且所述碰撞件(23)的上端头 (23b)伸出所述轴套(24)与所述上盖(18)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2)固接有上盖(18),该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 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由碰撞件(23)、轴套(24)和 发射弹簧(30)组成;
所述上盖(18)与所述轴套(24)固定连接,并开有通孔(18c)与所 述轴套(24)的上端口相对;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开口与所述 通孔(2a’)相对;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所述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是一个倒 “T”型结构,并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该碰撞件(23)上套装 有所述发射弹簧(30)与上盖接触,
所述碰撞件(23)的上部伸出所述上盖(18)的通孔(18c),并安装 有拉环(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 在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 该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 置包括左定滑轮(32)、右定滑轮(33)、拉锁(34)和轴套(24);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 端开口与所述通孔(2a’)相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24c);
所述轴套(24)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左定滑轮(32)和右定滑轮(33);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倒“T”型结构的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 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上方,且固定有拉锁轮(23c),该碰撞件(23)的 下端头(23d)与所述弹簧挡块(24c)之间设置有所述发射弹簧(30);
所述拉锁(3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上盖(18)内壁的两侧,且该拉锁 (34)依次绕过所述左定滑轮(32)、拉锁轮(23c)和右定滑轮(33)。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章,尤其涉及一种能为每次落印加盖编码号, 且每次落印效果都具唯一性的印章。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认定任何行政、公务、商务等活动的法律依据是加盖行 政公章有效。从有章历史以来,很多单位或个人因印章曾被盗用而造成巨 大损失。其原因是现有状态的传统印章根本无法妥善管理,印章易在失控 状态下被盗用、被仿刻,隐患极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该 印章能够确定每次印章使用次数,并可以把章的每次使用情况依靠编码记 录在案,便于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即一种能对落印次数作 记录的编码印章,包括印章章体及筒形外壳,所述印章章体设置在外壳底 部开口处,其关键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外壳内壁上 部固定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上开有通孔,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上连接有 碰撞导轴,碰撞导轴上部穿过所述通孔并在其上套装有回位弹簧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包括拨齿机构、数码轮和平横轴,其中水平 横轴与所述碰撞导轴固定连接,数码轮安装在所述水平横轴上,其中数码 轮的个位数码盘与水平横轴键连接,其余数码盘活套在水平横轴上,在数 码轮个位数码盘一侧设有拨齿机构;
所述拨齿机构包括拨动齿轮和同心移动圆盘,其中拨动齿轮固接在所 述水平横轴上,同心移动圆盘活套在该水平横轴上,在所述同心移动圆盘 上固定有拨齿扣,该拨齿扣的拨齿端伸入所述拨动齿轮的轮齿间隙,所述 同心移动圆盘与所述外壳之间铰接有拨齿拉杆;
所述印章章体上开有打印孔与上方的数码轮相对。
碰撞导轴受外作用后,克服回位弹簧,沿通孔向下运行,带动其下 端水平横轴下行,推动数码轮下行落印;失去外力作用后,回位弹簧反弹, 碰撞导轴回位,带动水平横轴及数码轮回位;
同心移动圆盘随水平横轴下行,拨齿拉杆下端拉动同心移动圆盘顺时 针旋转,拉动拨齿扣打开并顺时针移动到拨齿轮5的下一个轮齿间隙;同 心移动圆盘随水平横轴上行,拨齿拉杆下端复位,同心移动圆盘逆时针旋 转,拨齿扣回位并拨动拨齿轮逆时针旋转,拨齿轮带动数码轮的个位轮同 向旋转一个数字。
数码轮每下行一次,拨齿机构就工作一次,拨齿扣拨动数码轮的个位 数码,实现数码轮每次落印记录的区别。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还包括有印章机构和回力机构;
所述印章门机构设置在所述数码轮个位数码盘一侧,该印章门机构由 油墨轮、推杆、连动臂及印章门构成,其中连动臂上端铰接在所述外壳上, 下端与所述油墨轮、印章门及推杆活套在同一销轴上,所述推杆上端铰接 在所述碰撞导轴上;
所述回力机构由防升降件和回力弹簧构成,该防升降件与所述印章上 端面固接,该防升降件上端外侧面有凸缘,该凸缘位于所述水平横轴端部 轴承的下方,所述凸缘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回力弹簧。
碰撞导轴下行,推杆上端下行,下端推动连动臂下端摆动,带动油墨 轮沿数码轮滚动给墨,印章门打开;同时,水平横轴带动轴承下行,推动 防升降件及印章下行落印。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还包括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位于所述数码轮 高位数码盘一侧;
所述锁定机构由“L”形固定卡及导向轴承构成,其中固定卡的横杆 位于所述数码轮的轮齿轴向间隙处,为数码盘进行转动限位,固定卡的立 杆中部与所述碰撞导轴铰接,立杆上部位于所述导向轴承的上方,该导向 轴承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
固定卡随碰撞导轴下行,其顶端挤压导向轴承上侧并继续下行至导向 轴承下方,底端横向挡杆收缩,锁紧数码轮的各位数字轮;固定卡随碰撞 导轴上行,其顶端挤压导向轴承下侧,底端横向挡杆放开对数码轮各位数 字轮的锁定,当固定卡上端上行脱离导向轴承后,固定卡回位,底端横向 挡杆恢复对数码轮的锁定。
所述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与上盖连接,该上盖内安装有压力 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由发射弹簧、上盖回力弹簧、 压力弹簧、发射弹簧升降件、碰撞件及轴套组成;
中轴套下端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且该轴套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 孔相对;
所述上盖回力弹簧位于所述轴套上端与上盖之间;
所述碰撞件装于轴套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碰撞导轴的上方,且该碰撞件 上端设置有发射弹簧,该发射弹簧的上端抵靠在所述轴套上;
所述轴套的外壁开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内活套有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 和压力弹簧,其中压力弹簧位于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的上端,该发射弹簧 升降件与所述上盖内壁螺纹连接;
所述轴套侧壁上对称开有竖向直槽,所述碰撞件的支穿过该竖向直 槽,并伸入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内壁的导轨内。
手压上盖,上盖回力弹簧受压,上盖竖直下滑,推动发射弹簧升降件 延上盖内壁螺纹旋转,发射弹簧升降件与其内孔的碰撞件产生相对螺旋运 动,碰撞件的支耳从发射弹簧升降件内导轨上移,压缩发射弹簧;当所述 支耳到达导轨顶端后,发射弹簧释放,碰撞件下行冲击碰撞导轴,所述碰 撞导轴下行,松开上盖压力,上盖回力弹簧释放,发射弹簧升降件回位, 碰撞件回位。
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内壁的导轨由螺旋上升段I、垂直下落段II及回 位段III相连而成,螺旋上升段I及回位段III的螺旋方向与该发射弹簧升 降件外壁的螺纹方向一致。
发射弹簧升降件与其内孔的碰撞件产生相对螺旋运动时,碰撞件的支 耳从发射弹簧升降件内导轨的a点移向导轨顶端b点,碰撞件延弹簧轴套 上的竖向直槽上移,压缩发射弹簧;当所述支耳到达顶端b点后,发射弹 簧释放,碰撞件下行,所述支耳停留在导轨内的c点,上盖回力弹簧释放, 发射弹簧升降件回位时,所述支耳回位到导轨内的a点。
所述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与上盖连接,该上盖内安装有压力 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上盖回力弹簧、轴套、传 动齿轮和传动齿条
其中轴套下端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且该轴套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 孔相对,上盖回力弹簧位于该轴套上端与所述上盖之间;
所述轴套的竖直空腔内装有倒“T”型结构的碰撞件,该碰撞件位于 所述碰撞导轴的上方;且所述碰撞件上套装有发射弹簧;
所述碰撞件上伸出有支耳,该支耳伸出所述轴套侧壁的条形通孔,并 与所述传动齿条固接,该传动齿条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板之间安装有弹簧片, 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的主轴固接所述 轴套,该传动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上盖内壁的齿条啮合。
手压上盖,上盖回力弹簧受压,上盖竖直下滑,传动齿轮随齿条的下 行旋转,带动传动齿条及碰撞件上行,发射弹簧受压收缩,当齿条继续下 行,与传动齿轮分离,撞件弹簧释放,推动碰撞件及传动齿条向下弹射, 碰撞件冲击碰撞导轴下行。
所述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与上盖连接,该上盖内安装有压力 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上盖回力弹簧、轴套和摆 杆;
其中所述上盖回力弹簧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限位板之间;
所述轴套下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且该轴套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相 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
所述轴套内套装有“工”型碰撞件,该碰撞件位于所述碰撞导轴的上 方,且所述“工”型结构的上端头伸出所述轴套,该碰撞件还套装有发射 弹簧与所述弹簧挡块的下端接触
所述碰撞件的上端头的下端接触有“V”型摆杆的一端,该摆杆中部 铰接在所述轴套上;
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盖内壁的上盖支耳下方。
手压上盖,上盖回力弹簧受压,上盖竖直下滑,上盖支耳压迫“V” 型摆杆的一端向下,“V”型摆杆的另一端向上,推动碰撞件的上端头上行, 碰撞件克服发射弹簧的压力上行,上盖支耳继续下行,并离开“V”型摆 杆,发射弹簧释放,推动碰撞件向下弹射,碰撞件冲击碰撞导轴下行。
所述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与上盖连接,该上盖内安装有压力 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轴套和发射弹簧;
所述轴套下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且该轴套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相 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
所述轴套内套装有“工”型结构的碰撞件,该碰撞件位于所述碰撞导 轴的上方,所述碰撞件上套装有所述发射弹簧与所述弹簧挡块的下端接触, 且所述碰撞件的上端头伸出所述轴套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手拉上盖向上,碰撞件克服发射弹簧,碰撞件随上盖上行,松开对上 盖的拉力,发射弹簧释放,推动碰撞件向下弹射,碰撞件冲击碰撞导轴下 行。
所述外壳固接有上盖,该上盖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 该压力弹射装置由碰撞件、轴套和发射弹簧组成;
所述上盖与所述轴套固定连接,并开有通孔与所述轴套的上端口相对;
所述轴套下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相对;
所述轴套内套装有所述碰撞件,该碰撞件是一个倒“T”型结构,并 位于所述碰撞导轴的上方,该碰撞件上套装有所述发射弹簧与上盖接触,
所述碰撞件的上部伸出所述上盖的通孔,并安装有拉环
手拉拉环向上,碰撞件随拉环上行,克服发射弹簧,松开对拉环的拉 力,发射弹簧释放,推动碰撞件向下弹射,碰撞件冲击碰撞导轴下行。
所述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与上盖连接,该上盖内安装有压力 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左定滑轮、右定滑轮、拉 锁和轴套;
所述轴套下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且该轴套的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相 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
所述轴套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左定滑轮和右定滑轮;
所述轴套内套装有倒“T”型结构的碰撞件,该碰撞件位于所述碰撞 导轴上方,且固定有拉锁轮,该碰撞件的下端头与所述弹簧挡块之间设置 有所述发射弹簧;
所述拉锁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上盖内壁的两侧,且该拉锁依次绕过所述 左定滑轮、拉锁轮和右定滑轮。
手压上盖,上盖竖直下滑,带动拉锁的两端下行,拉锁中部上行,提 升拉锁轮及碰撞件上行,发射弹簧受压,松开手压,发射弹簧释放,推动 碰撞件向下弹射,碰撞件冲击碰撞导轴下行。
实施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该无重号编码印章能实现印章章面及编 码的瞬间冲压落印、返回,自动拨号并锁定编码数,可防止人为舞弊,并 确定了每次印章使用的次数,确保了每次盖章都具有唯一性;可监督执章 人的用章行为,对监守自盗、印章被冒用等行为起到了防范作用,从此印 章的管理更加方便清晰,更可以帮助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监督企业照章 纳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拨齿机构、印章门机构和回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9为实施例1中弹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弹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碰撞件与传动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包括印章章体1及筒形外壳2, 所述印章章体1设置在外壳2底部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设 有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外壳2内壁上部固定有限位板2a,该限位板2a上开 有通孔2a’,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上连接有碰撞导轴3,碰撞导轴3上部 穿过所述通孔2a’并在其上套装有回位弹簧4;
如图1、图2、图3所示: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包括拨齿机构、数码轮5和水平横轴6,其中 水平横轴6与所述碰撞导轴3固定连接,数码轮5安装在所述水平横轴6 上,其中数码轮5的个位数码盘与水平横轴6键连接,其余数码盘活套在 水平横轴6上,在数码轮5个位数码盘一侧设有拨齿机构;
所述拨齿机构包括拨动齿轮8和同心移动圆盘10,其中拨动齿轮8固 接在所述水平横轴6上,同心移动圆盘10活套在该水平横轴6上,在所述 同心移动圆盘10上固定有拨齿扣11,该拨齿扣11的拨齿端伸入所述拨动 齿轮8的轮齿间隙,所述同心移动圆盘10与所述外壳2之间铰接有拨齿拉 杆9;
所述印章章体1上开有打印孔1a与上方的数码轮5相对。
碰撞导轴3受外力作用后,克服回位弹簧4,沿通孔2a’向下运行, 带动其下端水平横轴6下行,推动数码轮5下行落印;失去外力作用后, 回位弹簧4反弹,碰撞导轴3回位,带动水平横轴6及数码轮5回位;
同心移动圆盘10随水平横轴6下行,拨齿拉杆9下端拉动同心移动圆 盘10顺时针旋转,拉动拨齿扣11打开并顺时针移动到拨齿轮5的下一个 轮齿间隙;同心移动圆盘10随水平横轴6上行,拨齿拉杆9下端复位,同 心移动圆盘10逆时针旋转,拨齿扣11回位并拨动拨齿轮10逆时针旋转, 拨齿轮10带动数码轮5的个位轮同向旋转一个数字。
数码轮5每下行一次,拨齿机构就工作一次,拨齿扣11拨动数码轮5 的个位数码,实现数码轮5每次落印记录的区别。
章面开有打印孔1a,使数码轮5的数码印能与章印吻合。
如图1至图8所示: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还包括有印章门机构和回力机构;
所述印章门机构设置在所述数码轮5个位数码盘一侧,该印章门机构 由油墨轮12、推杆13、连动臂14及印章门15构成,其中连动臂14上端 铰接在所述外壳2上,下端与所述油墨轮12、印章门15及推杆13活套在 同一销轴上,所述推杆13上端铰接在所述碰撞导轴3上;
所述回力机构由防升降件7和回力弹簧7b构成,该防升降件7与所述 印章1上端面固接,该防升降件7上端外侧面有凸缘7a,该凸缘7a位于所 述水平横轴6端部轴承6a的下方,所述凸缘7a与所述外壳2之间设置有 回力弹簧7b。
碰撞导轴3下行,推杆13上端下行,下端推动连动臂14下端摆动, 带动油墨轮12沿数码轮5滚动给墨,印章门15打开;同时,水平横轴6 带动轴承6a下行,推动防升降件7及印章1下行落印。
碰撞导轴3回位,带动推杆13上端上行,其下端拉动连动臂14下端 摆动,油墨轮12和印章门15回位;只有在落印瞬间,印章门15才能打开, 可以防止人为对数码轮5的拨动;同时,回力弹簧7b推动防升降件7及印 章1回位。
如图4、图5、图6所示:
所述自动编码打印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位于所述数码轮 5高位数码盘一侧;
所述锁定机构由“L”形固定卡16及导向轴承17构成,其中固定卡 16的横杆16a位于所述数码轮5的轮齿轴向间隙处,为数码盘进行转动限 位,固定卡16的立杆中部与所述碰撞导轴3铰接,立杆上部位于所述导向 轴承17的上方,该导向轴承17固定在所述外壳2的内壁。
固定卡16随碰撞导轴3下行,其顶端挤压导向轴承17上侧并继续下 行至导向轴承17下方,底端横向挡杆16a收缩,锁紧数码轮5的各位数字 轮;固定卡16随碰撞导轴3上行,其顶端挤压导向轴承17下侧,底端横 向挡杆16a放开对数码轮5各位数字轮的锁定,当固定卡16上端上行脱离 导向轴承17后,固定卡16回位,底端横向挡杆16a恢复对数码轮5的锁 定。
如图5至图9所示:
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上盖18 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由发射弹簧30、 上盖回力弹簧20、压力弹簧21、发射弹簧升降件22、碰撞件23及轴套24 组成;
其中轴套24下端与所述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端开口 与所述通孔2a’相对;
所述上盖回力弹簧20位于所述轴套24上端与上盖18之间;
所述碰撞件23装于轴套24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且 该碰撞件23上端设置有发射弹簧30,该发射弹簧30的上端抵靠在所述轴 套24上;
所述轴套24的外壁开有环形槽,该环形槽内活套有所述发射弹簧升降 件22和压力弹簧21,其中压力弹簧21位于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22的上 端,该发射弹簧升降件22与所述上盖18内壁螺纹连接
所述轴套24侧壁上对称开有竖向直槽24a,所述碰撞件23的支耳23a 穿过该竖向直槽24a,并伸入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22内壁的导轨22a内。
外壳2和上盖18的结合,保护了装置整体完整性,同时,其结构完全 结合,可防止人为拆卸。
手压上盖18,上盖回力弹簧20受压,上盖18竖直下滑,推动发射弹 簧升降件22延上盖18内壁螺纹旋转,发射弹簧升降件22与其内孔的碰撞 件23产生相对螺旋运动,碰撞件23的支耳23a从发射弹簧升降件22内导 轨22a上移,压缩发射弹簧30;当所述支耳23a到达导轨22a顶端后,发 射弹簧30释放,碰撞件23下行冲击碰撞导轴3,所述碰撞导轴3下行, 松开上盖18压力,上盖回力弹簧20释放,发射弹簧升降件22回位,碰撞 件23回位。
如图9所示:
所述发射弹簧升降件22内壁的导轨22a由螺旋上升段I、垂直下落段 II及回位段III相连而成,螺旋上升段I及回位段III的螺旋方向与该发射 弹簧升降件22外壁的螺纹方向一致。
发射弹簧升降件22与其内孔的碰撞件23产生相对螺旋运动时,碰撞 件23的支耳23a从发射弹簧升降件22内导轨22a的a点移向导轨22a顶 端b点,碰撞件23延弹簧轴套24上的竖向直槽24a上移,压缩发射弹簧 30;当所述支耳23a到达顶端b点后,发射弹簧30释放,碰撞件23下行, 所述支耳23a停留在导轨22a内的c点,上盖回力弹簧20释放,发射弹簧 升降件22回位时,所述支耳23a回位到导轨22a内的a点。
如图1至图9所示,工作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手动压缩):手压上盖18,上盖回力弹簧20受压,上盖18竖 直下滑,推动发射弹簧升降件22延上盖18内壁螺纹旋转,发射弹簧 升降件22与其内孔的碰撞件23产生相对螺旋运动,碰撞件23的支耳 23a从发射弹簧升降件22内导轨22a上移,压缩发射弹簧30;当所述 支耳23a到达导轨22a顶端后,发射弹簧30释放,碰撞件23下行冲 击碰撞导轴3,所述碰撞导轴3下行。
第二阶段(下冲落印):碰撞导轴3受力下行,推动其下端水平横轴6下行, 回位弹簧4受压收缩,本实用新型同时完成2.1、2.2、2.3、2.4、2.5 的动作:
2.1数码轮5随水平横轴6下行,数码齿穿过打印孔1a落印;
2.2水平横轴6带动其两端轴承6a下行,轴承6a下压防升降件7,回力 弹簧7a收缩,防升降件7下压通孔印章1,通孔印章1落印;
2.3推杆13上端下行,下端推动连动臂14下端摆动,带动油墨轮12沿 数码轮5滚动给墨,印章门15打开;
2.4固定卡16随碰撞导轴3下行,其顶端挤压导向轴承17上侧并继续 下行至导向轴承17下方,底端横向挡杆16a收缩,锁紧数码轮5的各 位数字轮;
2.5同心移动圆盘10随水平横轴6下行,拨齿拉杆9下端拉动同心移动 圆盘10顺时针旋转,拉动拨齿扣11打开并顺时针移动到拨齿轮5的 下一个轮齿间隙。
第三阶段(反弹回位):回位弹簧4释放,拉动碰撞导轴3及水平横轴6上 行;回力弹簧7a释放,本实用新型同时完成3.1、3.2、3.3、3.4、 3.5的动作:
3.1回力弹簧7a释放,通孔印章1及压防升降件7回位,推动轴承6a、 水平横轴6及碰撞导轴3回位;
3.2数码轮5随水平横轴6上行;
3.3推杆13上端上行,下端拉动连动臂14下端摆动,油墨轮12和印章 门15回位;
3.4固定卡16随碰撞导轴3上行,其顶端挤压导向轴承17下侧,底端 横向挡杆16a放开对数码轮5各位数字轮的锁定,当固定卡16上端上 行脱离导向轴承17后,固定卡16回位,底端横向挡杆16a恢复对数 码轮5的锁定;
3.5同心移动圆盘10随水平横轴6上行,拨齿拉杆9下端复位,同心移 动圆盘10逆时针旋转,拨齿扣11回位并拨动拨齿轮10逆时针旋转, 拨齿轮10带动数码轮5的个位轮同向旋转一个数字。
第四阶段(还原回位):松开上盖18压力,上盖回力弹簧20释放,发 射弹簧升降件22回位,碰撞件23回位。
实施例2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原理一致,其区别 在于:
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上盖18 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上盖回力 弹簧20、轴套24、传动齿轮26和传动齿条27;
其中轴套24下端与所述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端开口 与所述通孔2a’相对,上盖回力弹簧20位于该轴套24上端与所述上盖18 之间;
所述轴套24的竖直空腔内装有倒“T”型结构的碰撞件23,该碰撞件 23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且所述碰撞件23上套装有发射弹簧30;
所述碰撞件23上伸出有支耳23a,该支耳23a伸出所述轴套24侧壁 的条形通孔,并与所述传动齿条27固接,该传动齿条27的下端与所述限 位板2a之间安装有弹簧片31,所述传动齿条27与所述传动齿轮26的一 侧啮合,所述传动齿轮26的主轴26a固接所述轴套24,该传动齿轮26的 另一侧与所述上盖18内壁的齿条18a啮合。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2工作原理如下:
手压上盖18,上盖回力弹簧20受压,上盖18竖直下滑,传动齿轮26 随齿条18a的下行旋转,带动传动齿条27及碰撞件23上行,发射弹簧30 受压收缩,当齿条18a继续下行,与传动齿轮26分离,发射弹簧30释放, 推动碰撞件23及传动齿条27向下弹射,碰撞件23冲击碰撞导轴3下行。
松开上盖18压力,上盖回力弹簧20释放,上盖18及齿条18a上行回 位。
实施例3
如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结构原理一致,其区别 在于:
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上盖18 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上盖回力 弹簧20、轴套24和摆杆29;
其中所述上盖回力弹簧20位于所述上盖18和所述限位板2a之间;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端开口与所 述通孔2a’相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24c;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工”型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位于所述碰撞 导轴3的上方,且所述“工”型结构的上端头23b伸出所述轴套24,该碰 撞件23还套装有发射弹簧30与所述弹簧挡块24c的下端接触;
所述碰撞件23的上端头23b的下端接触有“V”型摆杆29的一端, 该摆杆29中部铰接在所述轴套24上;
所述摆杆2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盖18内壁的上盖支耳18d下方。
如图13、图14所示:本实施例3工作原理如下:
手压上盖18,上盖回力弹簧20受压,上盖18竖直下滑,上盖支耳18d 压迫“V”型杠杆29的一端向下,“V”型杠杆29的另一端向上,推动碰 撞件23的上端头23b上行,碰撞件23克服发射弹簧30的压力上行,上盖 支耳18d继续下行,并离开“V”型杠杆29,发射弹簧30释放,推动碰撞 件23向下弹射,碰撞件23冲击碰撞导轴3下行。
松开上盖18压力,上盖回力弹簧20释放,上盖18及上盖支耳18d 上行回位。
实施例4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结构原理一致,其区别在于:
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上盖18 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轴套24和 发射弹簧30;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端开口与所 述通孔2a’相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24c;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工”型结构的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位于所 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所述碰撞件23上套装有所述发射弹簧30与所述弹 簧挡块24c的下端接触,且所述碰撞件23的上端头23b伸出所述轴套24 与所述上盖18固定连接。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4工作原理如下:
手拉上盖18向上,碰撞件23克服发射弹簧30,碰撞件23随上盖18 上行,松开对上盖18的拉力,发射弹簧30释放,推动碰撞件23向下弹射, 碰撞件23冲击碰撞导轴3下行。
实施例5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结构原理一致,其区别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在 于:所述外壳2固接有上盖18,该上盖18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 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由碰撞件23、轴套24和发射弹簧30组成;
所述上盖18与所述轴套24固定连接,并开有通孔18c与所述轴套24 的上端口相对;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其下端开口与所述通孔2a’ 相对;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所述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是一个倒“T”型 结构,并位于所述碰撞导轴3的上方,该碰撞件23上套装有所述发射弹簧 30与上盖接触,
所述碰撞件23的上部伸出所述上盖18的通孔18c,并安装有拉环3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5工作原理如下:
手拉拉环31向上,碰撞件23随拉环31上行,克服发射弹簧30,松 开对拉环31的拉力,发射弹簧30释放,推动碰撞件23向下弹射,碰撞件 23冲击碰撞导轴3下行。
实施例6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1结构原理一致,其区别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对落印次数作记录的编码印章,其特征 在于:所述外壳2的上部侧壁设有竖直滑轨2b与上盖18连接,该上盖18 内安装有压力弹射装置与所述外壳2连接,该压力弹射装置包括左定滑轮 32、右定滑轮33、拉锁34和轴套24;
所述轴套24下端与限位板2a固定连接,且该轴套24的下端开口与所 述通孔2a’相对,上端开口处固定有弹簧挡块24c;
所述轴套24的顶部固定有所述左定滑轮32和右定滑轮33;
所述轴套24内套装有倒“T”型结构的碰撞件23,该碰撞件23位于 所述碰撞导轴3上方,且固定有拉锁轮23c,该碰撞件23的下端头23d与 所述弹簧挡块24c之间设置有所述发射弹簧30;
所述拉锁3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上盖18内壁的两侧,且该拉锁34依次 绕过所述左定滑轮32、拉锁轮23c和右定滑轮33。
手压上盖18,上盖回力弹簧20受压,上盖18竖直下滑,带动拉锁34 的两端下行,拉锁34中部上行,提升拉锁轮23c及碰撞件23上行,发射 弹簧30受压,松开手压,上盖回力弹簧20及发射弹簧30释放,推动碰撞 件23向下弹射,碰撞件23冲击碰撞导轴3下行。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