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

阅读:768发布:2020-05-25

专利汇可以提供印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印章,其主要在印章座中安装设置印墨件以及位于印墨件下方可活动的盖印件,印章座外侧套设印章壳,印章壳与印章座之间设置有 弹簧 ,印章壳连接盖印件,而能带动盖印件在印章座中升降以及自动沾墨与盖印,该印章尚包括一印墨件推顶装置,印墨件推顶装置以其推顶件结合弹性件设置于印章壳前 侧壁 ,在调整印章壳使推顶件对应印章座中的印墨件后,按压推顶件将印墨件后端顶出印章座后侧,让使用者可将印墨件抽出以及添加印墨后再装回,或更换印墨件,藉此,以印墨推顶装置的推顶件提供使用者较大的按压部位,增进操作的简便性,且让使用者手部不会被印墨所污染,并使印章壳前侧壁遮蔽印墨件,使该印章具备良好的美观性。,下面是印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印章,包括一印章座、一盖印件、一印墨件、一印章壳以及一弹簧,该盖印件能够带动升降及旋转地组装设置于印章座中,该印章座相对于盖印件上方形成一前后贯通的印墨定位槽,该印墨件能够拆卸地安装设置于印章座的印墨定位槽中,印章壳能够升降地套设于印章座外侧且连接盖印件,该印章壳在其外壳体左右两侧壁各设置有一定位扣,定位扣能将印章壳卡扣固定于印章座的一定位置处,该弹簧设置于印章座的顶部与印章壳内侧顶面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设置有通孔,外壳体后侧壁形成一高于前侧壁底缘的上凹空间,定位扣将印章壳卡扣固定于印章座上,安装设置于印章座的印墨件对应于外壳体前侧壁的通孔以及外壳体后侧壁的上凹空间;在印章壳前侧设置有一印墨件推顶装置,该印墨推顶装置包括一推顶件,推顶件能够前后位移地安装设置于印章壳的外壳体的通孔处,且能将印墨件自印章座中推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通孔侧边形成有穿孔,所述推顶件包括一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推,所述推块成形于按压部背面,且按压部背面在推块侧边形成限位勾部,所述推块对应于外壳体的通孔,用以推抵印墨件,所述限位勾部分别穿过外壳体的穿孔,限制推顶件前后移动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件在按压部背面中段形成两个左右间隔排列的推块,以及在该两个推块外侧分别形成一限位勾部,所述外壳体的装配槽内侧槽壁形成一所述的通孔以及位于通孔左右两侧的穿孔,所述推顶件以其两个推块通过外壳体的通孔推抵印墨件,所述两个限位勾部分别穿过外壳体的两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顶件在其按压部背面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推块,以及于该两个推块之间形成两个间隔排列的限位勾部,所述外壳体的装配槽内侧槽壁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所述通孔,以及位于该两个通孔之间的一穿孔,所述推顶件以其两个推块分别通过外壳体的通孔推抵印墨件,所述两个限位勾部则穿过外壳体的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墨推顶装置还包括有一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推顶件与外壳体前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墨推顶装置还包括有一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推顶件与外壳体前侧壁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基部以及分别自基部上下端朝左右两侧延伸的弹性条部所构成的弹性体,基部接触按压部背面,该多个弹性条部末端接触外壳体前侧壁,推顶件的两个推块以及两侧的限位勾部分别位于弹性件的基部左右两侧。

说明书全文

印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章,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沾墨及连续盖印的印章。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具备自动沾墨功能的印章组成构造,其主要是在一中空的印章座中安装设置一可被带动升降的盖印件,在印章座相对于盖印件的上方处安装设置一可拆卸的印墨件,在印章座外侧套设一可升降活动的印章壳,印章壳与印章座顶部间设置有弹簧,印章壳左右两侧各设置有定位扣,且印章壳连接盖印件左右两侧伸出印章座的轴杆,用以带动印章座中的盖印件,且印章座与盖印件的左右两侧壁间各设置有相应的升降旋转导引机构,在下压印章壳时,印章壳带动印章座中的盖印件下降,并利用升降旋转导引机构使盖印件上原来朝上的印面垫旋转朝下,因而能在文件上盖印,释放印章壳时,藉由弹簧提供弹而推顶印章壳及盖印件上升复位,并利用升降旋转导引机构使盖印件上的印面垫回转朝上而接触印墨件沾墨,使该印章可以连续盖印。
[0003] 前述的印章在使用时,当欲拆下印墨件时,使用者在印章壳先以定位扣固定于印章座的预定位置处,再以手按压印墨件前侧端,而将印墨件后侧端推出印章座,接续将印墨件自印章座抽出,待印墨件添加印墨或更换印墨件后,再重新装回印章座中。
[0004] 但是前述印章构造中,如图14所示,其印章壳8为提供使用者按压推出印墨件9的位置,在印章壳8前侧壁底端形成上凹的凹部80。此构造对于印章而言,除无法遮蔽印墨件90而有不美观的情形外,当使用者以手指按压推顶安装设置于印章座9中的印墨件90时,手指易沾染印墨而污染,且印墨件90是为扁平状的部件,印墨件90安装设置于印章座9中,印墨件90是与印章座9前侧壁平齐,造成使用者手指按压印墨件90推出的操作不便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章,用以解决现有印章的印章壳无法遮蔽印墨件的不美观、使用者拆解印墨件易受印墨污染及操作不便等问题。
[0006]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印章,包括一印章座、一盖印件、一印墨件、一印章壳以及一弹簧,该盖印件可带动升降及旋转地组装设置于印章座中,该印章座相对于盖印件上方形成一前后贯通的印墨定位槽,该印墨件可拆卸地安装设置于印章座的印墨定位槽中,印章壳可升降地套设于印章座外侧且连接盖印件,该印章壳在其外壳体左右两侧壁各设置有一定位扣,定位扣能将印章壳卡扣固定于印章座的一定位置处,该弹簧设置于印章座的顶部与印章壳内侧顶面之间,其中:
[0007] 该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设置有通孔,外壳体后侧壁形成一高于前侧壁底缘的上凹空间,定位扣将印章壳卡扣固定于印章座上,安装设置于印章座的印墨件对应于外壳体前侧壁的通孔以及外壳体后侧壁的上凹空间;在印章壳前侧设置有一印墨件推顶装置,该印墨推顶装置包括一推顶件,推顶件可前后位移地安装设置于印章壳的外壳体的通孔处,且能将印墨件自印章座中推出。
[0008] 如上所述的印章中,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通孔侧边形成有穿孔,所述推顶件包括一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推,所述推块成形于按压部背面,且按压部背面在推块侧边形成限位勾部,所述推块对应于外壳体的通孔,用以推抵印墨件,所述限位勾部分别穿过外壳体的穿孔,限制推顶件前后移动的距离。
[0009] 如上所述的印章中,所述推顶件在按压部背面中段形成两个左右间隔排列的推块,以及在该两个推块外侧分别形成一限位勾部,所述外壳体的装配槽内侧槽壁形成一所述的通孔以及位于通孔左右两侧的穿孔,所述推顶件以其两个推块通过外壳体的通孔推抵印墨件,所述两个限位勾部分别穿过外壳体的两个穿孔。
[0010] 如上所述的印章中,所述推顶件在其按压部背面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推块,以及在该两个推块之间形成两个间隔排列的限位勾部,所述外壳体的装配槽内侧槽壁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所述通孔,以及位于该两个通孔之间的一穿孔,所述推顶件以其两个推块分别通过外壳体的通孔推抵印墨件,所述两个限位勾部则穿过外壳体的穿孔。
[0011] 如上所述的印章中,所述印墨推顶装置还包括有一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推顶件与外壳体前侧壁之间。
[0012] 如上所述的印章中,所述印墨推顶装置还包括有一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推顶件与外壳体前侧壁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一基部以及分别自基部上下端朝左右两侧延伸的弹性条部所构成的弹性体,基部接触按压部背面,该多个弹性条部末端接触外壳体前侧壁,推顶件的两个推块以及两侧的限位勾部分别位于弹性件的基部左右两侧。
[0013] 通过前述印章创作,其主要是利用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设置印墨推顶装置,利用印墨推顶装置的推顶件提供使用者较大的按压部位,以便于使用者经由推顶件按压推抵印墨件拆解,提升操作的简便性,且使用者手部在操作过程中不会被印墨所污染;另一方面,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设置印墨推顶装置,故印章壳的外壳体前侧壁无须形成上凹的凹部,使本发明印章可令其印章壳前侧遮蔽印墨件,使其具有良好的美观性。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印章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5] 图2是图1所示印章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6] 图3是图2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观视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7] 图4是图2及图3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增设弹性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 图5是图2及图3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增设弹性件的另一观看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 图6是图4及图5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平面示意图。
[0020] 图7是图6割面线7-7位置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1] 图8是图4及图5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在抽换印墨件的预备位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2] 图9是图6割面线9-9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3] 图10是图4及图5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抽取印墨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4] 图11是本发明印章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解分解示意图。
[0025] 图12是图11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在抽换印墨件的预备位置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6] 图13是图11所示印章较佳实施例抽取印墨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27] 图14是目前现有的印章外观示意图。
[0028] 附图标号说明:
[00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1] 如图1至图3及图7所示,是揭示本发明印章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印章包括一印章座1、一盖印件2、一印墨件3、一印章壳5、一弹簧4以及一印墨件推顶装置6,或进一步包括一底盖7。
[0032] 如图2至图3与图7所示,所述印章座1具有一开口朝下的座体10,座体10中形成一前后贯通的印墨定位槽11,座体10在印墨定位槽11下方的左右两侧壁形成一纵向滑槽12与位于纵向滑槽12侧边的升降旋转导引部13,座体10左右两侧壁相对于纵向滑槽12上方各设置有一扣接孔,如图7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旋转导引部13是形成开口朝向纵向滑槽的C形凸部。
[0033] 如图7所示,所述盖印件2包括一盖印本体20,盖印本体20一侧具有一印面贴合部21,所述印面贴合部21是用以提供具有盖印图案、文字或其结合的印面垫22粘贴其上,盖印本体20左右两端各具有一轴杆以及位于轴杆侧边的被动部,所述盖印件2是安装设置于印章座1的座体10内,并以两端的轴杆分别穿过印章座1座体10左右两侧的纵向滑槽12中,使盖印件2可被驱动升降位移,且通过被动部为升降旋转导引部13顶抵导引下而能同时产生旋转。
[0034] 如图7及图9所示,所述印墨件3是能储存印墨的部件,其包括有一墨盒30以及设置于墨盒30中的储墨块31,印墨件3包括有一沾墨面,并以沾墨面朝下地安装设置于印章座1的座体10的印墨定位槽11中,且位于盖印件2上方,未盖印时,盖印件2上所设置的印面垫22可接触印墨件3的储墨块31沾墨面。
[0035] 如图2、图3及图7、图9所示,所述印章壳5是套设于印章座1外侧,盖印件2左右两侧穿过印章座1座体10的轴杆枢轴连接于印章壳5左右两侧壁,印章壳5可在印章座1外侧上下位移,并带动盖印件2,所述印章壳5包括一开口朝下的外壳体50以及两个定位扣51,外壳体50前侧壁具有通孔52,外壳体50后侧壁形成一高于前侧壁底缘的上凹空间
55,外壳体50前侧壁下段中间处形成一装配槽53,以装配槽53提供所述印墨推顶装置6安装设置其中,且装配槽53的内侧槽壁上设置有通孔52,外壳体50在左右侧壁下段处分别安装设置所述的定位扣51,用以在安装设置于印章座1的印墨件3对应于外壳体50前侧壁的通孔52以及外壳体50后侧壁的上凹空间55时,定位扣51能卡扣在印章座1的扣接孔中予以固定。
[0036] 如图7所示,所述弹簧4是安装设置于印章壳5与印章座1的座体10之间,弹簧4上端及下端分别抵接印章壳5的外壳体50内壁顶面与座体10的顶面。
[0037] 如图2、图3及图7、图9所示,所述印墨件推顶装置6包括有一推顶件60,所述推顶件60是可前后位移地安装设置于印章壳5的外壳体50的通孔52处,所述推顶件60包括一按压部600以及至少一推块601,所述按压部600大致上相应于外壳体50的装配槽53,推块601是成形于按压部600的背面,所述推顶件60的按压部600前侧面尚可设置图案或商标等。
[0038] 如图2、图3及图7、图9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顶件60在其按压部600背面中段形成两个左右间隔排列的推块601,并在该两个推块601外侧分别形成一限位勾部602,所述印章壳5在其外壳体50前侧壁下段中间的装配槽53内侧槽壁形成一所述通孔52以及位于通孔52左右两侧的穿孔54,所述推顶件60以其两个推块601通过外壳体50的通孔52推抵印墨件3,所述两个限位勾部602则分别穿过外壳体50的通孔52两侧的穿孔54,用以限制推顶件60前后移动的距离。
[0039] 如图10所示,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顶件60A在其按压部600A背面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推块601A,并在该两个推块601A之间形成两个间隔排列的限位勾部602A,所述印章壳5在其外壳体50A前侧壁下段中间的装配槽53A内侧槽壁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所述通孔52A,以及一位于该两个通孔52A之间的穿孔54A,所述推顶件60A以其两个推块601A分别通过外壳体50A的通孔52A推抵印墨件3,所述两个限位勾部602A则穿过外壳体50A的穿孔54A,用以限制推顶件60前后移动的距离。
[0040] 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印墨件推顶装置6还可进一步包括一弹性件61,该弹性件61设置于推顶件60与外壳体50前侧壁之间提供弹力,图10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亦可适用。所述弹性件61可为弹簧、弹片或其他等效的部件,以图4、图5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为例,如图4、图5以及图7、图9所示,所述弹性件61具有一基部610以及分别自基部610上下端朝左右两侧延伸的弹性条部611所构成的弹性体,并以基部610接触按压部600背面,以该多个弹性条部611末端接触外壳体50前侧壁,所述推顶件60的两个推块601以及两侧的限位勾部602分别位于弹性件61的基部610左右两侧。
[0041] 如图1及图7所示,所述底盖7是用以盖合于印章座1的底部,用以避免印章壳5被误按而使印章壳5内部的盖印件上的印墨沾染其他物品。
[0042] 如图7所示,本发明印章在盖印时,是将底盖7自印章座1底部取下,以印章座1底部对准文件盖印处,再向下按压印章壳5,通过印章壳5带动印章座1中的盖印件2下降,且通过盖印件2的被动部为印章座1的升降旋转导引部13顶抵导引下而能同时产生旋转,使盖印件2贴附的印面垫22旋转朝下而在文件上盖印;释放印章壳5,印章壳5被弹簧4推顶上升,印章壳5被推顶上升的同时,一并带动印章座1内的盖印件2上,并通过印盖印件2的被动部为印章座1的升降旋转导引部13顶抵导引而旋转,使盖印件2贴附的印面垫22旋转朝上,印面垫接触印墨件3的沾墨面沾墨,如此,使本发明的印章可以自动沾墨连续盖印。
[0043] 如图8及图9或图12所示,当印墨件3的印墨用尽时,先下压印章壳5、5A一预定距离,使安装设置于印章座1的印墨件3对应于外壳体50、50A前侧壁的通孔52、52A以及外壳体50、50A后侧壁的上凹空间,另按下印章壳5、5A两侧的定位扣51卡扣在印章座1的扣接孔中,使印章壳5、5A固定,之后,如图10及图13所示,按压印章壳5、5A前侧的推顶件60、60A,以推顶件60、60A背面的推块601通过印章壳5、5A的外壳体50、50A通孔52、52A对印墨件3施以一向后的推力,将印墨件3朝后推移,使印墨件3后端部伸出印章座1后侧壁的上凹空间55外,若印墨件推顶装置6包括有设置于推顶件6与印章座5外壳体50间的弹性件61时,按压该推顶件60时,即会压缩弹缩弹性件61,如此,使用者即可将印墨件3自印章座1抽出;待在印墨件3中添加印墨后,装回印章座1中,或是更换印墨件3,再解除定位扣51对印章座1的卡扣而复位,即可再使用。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