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工具

阅读:21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书写工具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低 粘度 水 性圆珠笔的笔芯包括: 外壳 ;安装在外壳顶端的笔尖;形成在外壳内的墨水筒(4);将墨水筒(4)内的墨水引导到笔尖的墨水引导部件;以及在墨水筒与笔尖之间的外壳内形成并连接墨水筒与外壳外部的空气通路。利用间隔壁(11)将墨水筒内部分割成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墨水室,且利用墨水引导部件将这些墨水室内的墨水从靠近笔尖的墨水室开始依次引导到笔尖。在间隔壁(11)外周面与墨水筒(4)内周面之间,在整个圆周上设有基本均匀的间隙(13)。利用在间隙(13)中形成的环状的墨水液膜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内且通过间隙(13)使空气流入墨水室内。,下面是书写工具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安装在外壳顶端的笔尖;
形成在外壳内的墨筒;
将墨水筒内的墨水引导到笔尖的墨水引导部件;以及
在墨水筒与笔尖之间的外壳内形成的空气通路即一端与墨水筒的笔尖侧端连接而另一端与外壳外部连接的空气通路,
利用间隔壁将墨水筒内部分割成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墨水室,且利用墨水引导部件将这些墨水室内的墨水从靠近笔尖的墨水室开始依次引导到笔尖,
在间隔壁外周面与墨水筒内周面之间,设有在整个圆周上基本均匀的间隙,利用在该间隙中形成的环状的墨水液膜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内,且通过该间隙使空气流入墨水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将间隔壁形成在插接部件上,通过将该插接部件插接在墨水筒内而在墨水筒内划分出墨水室,在该插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设有支撑突起,该支撑突起与墨水筒内周面抵接从而支撑该插接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插接部件上形成有贯通间隔壁并在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件收容孔,并使墨水引导部件收容在该引导部件收容孔内,在该引导部件收容孔的壁面设有墨水引导路,墨水室内的墨水通过该墨水引导路到达墨水引导部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将集管配置在空气通路内,从位于空气通路内的墨水引导部件向空气通路内流出的墨水由该集管予以保持且使该保持的墨水从该集管返回墨水引导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将集管的墨水保持设定为小于间隔壁外周面与墨水筒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墨水保持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将集管外周面与外壳内周面之间形成的最小间隙设定为大于间隔壁外周面与墨水筒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将集管的墨水筒侧部分处的集管外周面与外壳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墨水保持力设定为小于集管其他部分处的集管外周面与外壳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墨水保持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将集管的墨水筒侧部分处的集管外周面与外壳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设定为大于集管其他部分处的集管外周面与外壳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笔尖包括:保持在笔尖部件上的书写球;墨水引导芯,其收容在笔尖部件内并将墨水从墨水引导部件向该书写球引导,该墨水引导芯的顶端与该书写球抵接;以及将该墨水引导芯朝书写球施力的施力手段,在该施力手段的施力下,墨水引导芯使书写球与笔尖部件的内缘部紧贴而形成密封,当书写球脱离内缘部时,墨水从书写球周围流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墨水引导芯由顶端与书写球抵接的内侧硬质层和引导墨水的外侧墨水引导层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在笔尖部件内周面形成有与墨水引导芯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台阶部相对应的形状的台阶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墨水由粘度为10帕斯卡秒以下的水性墨水构成。

说明书全文

书写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书写工具,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顶端的笔尖;形成在外壳内的墨筒;将墨水筒内的墨水引导到笔尖的墨水引导部件;在墨水筒与笔尖之间的外壳内形成的空气通路即一端与墨水筒的笔尖侧端连接而另一端与外壳外部连接的空气通路。 [0003] 该书写工具中,空气向墨水筒内流入与消耗的墨水量对应的量。然而,当该墨水筒内的空气因周围气压或温度等的变化而膨胀时,墨水筒内的墨水有可能被空气从墨水筒挤出,通过笔尖或空气通路流出到书写工具外部。
[0004] 为此,已知有这样一种书写工具,利用间隔壁将墨水筒内部分割成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墨水室,且将墨水引导部件配置成在间隔壁中心形成的通孔内延伸,利用墨水引导部件将这些墨水室内的墨水从笔尖侧的墨水室开始依次引导到笔尖,利用墨水引导部件外周面与通孔内周面之间的环状间隙中形成的墨水液膜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内且通过该间隙使空气流入墨水室内(参照专利第3436728号公报的图1等)。这样,大致而言,流入墨水筒内的空气与墨水隔离,且通过空气通路与外壳外部连通。因此,即使墨水筒内的空气膨胀也可抑制墨水筒内的墨水被空气向墨水筒外部挤出。
[0005] 专利第3436728号公报中记载的书写工具中,墨水引导部件由将许多纤维集束而成的纤维集束体构成,在其两端保持在外壳上。在此情况下,墨水引导部件本身为低强度,现实中很难在墨水引导部件外周面与通孔内周面之间形成均匀的间隙。因此,实际上,墨水引导部件外周面与通孔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匀。即,既有间隙大的部分也有间隙小的部分。然而,详细情况后述,在间隙大的部分墨水液膜的墨水保持减小,有可能无法可靠地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内。
[0006] 对此,在间隔壁外周面设置缺口,利用在该缺口形成的墨水液膜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内,并通过该缺口使空气流入墨水室内,由此可以解决该问题(参照专利第3436728号公报的图19至图21以及日本特开昭62-220400号公报的图1)。
[0007] 然而,在间隔壁外周面设置缺口时,在书写工具相对于铅垂线倾斜的状态下缺口即墨水液膜相对于书写工具的长度轴线的位置随时会发生变化。即,墨水液膜既会位于书写工具长度轴线的上方也会位于其下方。
[0008] 然而,经过墨水液膜流入墨水室内的空气的情况会根据墨水液膜相对于书写工具长度轴线的位置而变化。即,当墨水液膜位于书写工具的长度轴线的上方时和位于下方时流入墨水室内的空气的情况有可能不同。这就意味着墨水筒内的空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0009] 日本特开昭62-220400号公报的书写工具中,尽管在间隔壁外周面与墨水筒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33,但由于形成有缺口36,因此没有形成环状的墨水液膜。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墨水筒内的空气状态稳定的书写工具。 [0011]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写工具,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顶端的笔尖;形成在外壳内的墨水筒;将墨水筒内的墨水引导到笔尖的墨水引导部件;以及在墨水筒与笔尖之间的外壳内形成的空气通路即一端与墨水筒的笔尖侧端连接而另一端与外壳外部连接的空气通路,利用间隔壁将墨水筒内部分割成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墨水室,且利用墨水引导部件将这些墨水室内的墨水从靠近笔尖的墨水室开始依次引导到笔尖,在间隔壁外周面与墨水筒内周面之间,在整个圆周上设有基本均匀的间隙,利用在该间隙中形成的环状的墨水液膜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内且通过该间隙使空气流入墨水室内。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笔芯的纵向剖视图。
[0013] 图2是插接部件的俯视图。
[0014] 图3是图1的III部的放大图。
[0015] 图4是沿图1的线IV-IV看到的横向剖视图。
[0016] 图5是沿图1的线V-V看到的横向剖视图。
[0017]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墨水室的作用的墨水室放大剖视图。
[0018] 图7是集管后端的俯视图。
[0019] 图8是图1的VIII部的放大图。
[0020] 图9是节流通路形成部件的俯视图。
[0021] 图10A和图10B是笔尖顶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2] 图11是墨水引导芯的纵向剖视图。
[0023] 符号说明
[0024] 1…笔芯 2…外壳 3…笔尖 4…墨水筒 5…墨水引导部件 [0025] 6…空气通路 7…集管 8…插接部件 11…间隔壁 12…墨水室 [0026] 13…间隙 14…引导部件收容孔 15…墨水引导路 16…支撑突起 [0027] 23…间隙 31…笔尖座 32…笔尖部件 33…通孔 34…书写球 [0028] 35…墨水引导芯 36…拉伸弹簧 37…内缘部 38…内侧硬质层 [0029] 39…外侧引导层
[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图1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圆珠笔的笔芯的情况。
[0032] 参照图1,1是收容在圆珠笔本体(未图示)内使用的笔芯,2是外壳,3是安装在外壳2顶端的笔尖,4是形成在外壳2内并充满液体墨水的墨水筒,5是将墨水筒4内的墨水引导到笔尖3的墨水引导部件,6是在墨水筒4与笔尖3之间的外壳2内形成并使墨水筒4内部与外壳2外部相互连通的空气通路,7是配置在空气通路6内的集管。墨水引导部件
5例如由将合成纤维集束而成的在长度方向具有连续的气孔的多孔质纤维体构成。此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墨水由低粘度即粘度例如为10帕斯卡秒以下的水性墨水构成。 [0033] 首先对墨水筒4进行说明。
[0034] 在墨水筒4内插接有图2所示的插接部件8。插接部件8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具有圆柱状部分9、一对端壁10、在这些端壁10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分开配置的至少一个例如多个间隔壁11。当该插接部件8插接在墨水筒4内时,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彼此相邻的一对间隔壁11或间隔壁11和端壁10、圆柱状部分9的外周面、外壳2的内周面将墨水筒4内划分为环状的墨水室12。即,利用间隔壁11将墨水筒4内部分割成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墨水室12。
[0035]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间隔壁11的外周面与外壳2或墨水筒4的内周面之间设有环状间隙13。此时,在间隔壁11的外周面和墨水筒4的内周面没有设置缺口和突起,因此,间隙13在间隔壁11的整个圆周基本均匀。
[0036] 进一步参照图3、图4和图5,引导部件收容孔14贯通圆柱状部分9延伸,墨水引导部件5收容在该引导部件收容孔14内。另外,在圆柱状部分9上形成有将墨水室12与引导部件收容孔14内部彼此连通的墨水引导路15,墨水室12内的墨水通过这些墨水引导路15到达墨水引导部件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墨水引导路15由微小宽度的狭缝形成,但也可是其他形状。
[0037] 另外,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插接部件8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即一对端壁10之间形成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支撑突起16。在插接部件8插接在墨水筒4内时这些支撑突起16与墨水筒4的内周面抵接而支撑插接部件8。这样,即使插接部件8存在弯曲,间隙13也可基本维持一定。而且如图5所示,在支撑突起16彼此之间形成有连通路17,墨水可通过这些连通路17流通。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两处设置了支撑突起16,至少一处即可。 [0038] 尤其是如图3所示,在笔尖3侧的端壁10的外周面与外壳2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18,而且在该端壁10的外周面形成有缺口19。因此,空气通路6通过这些间隙18和缺口19与墨水筒4内部连接。
[0039] 图6A表示的是笔芯1未使用时的墨水室12的情况。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与空气通路6相邻的墨水室12a中没有充满墨水,因此墨水室12a中充满空气。而墨水室12a上方至后端侧的墨水室12b、12c等中充满了墨水。
[0040] 此时,墨水室12a和墨水室12b之间的间隔壁11a周围形成的间隙13a上因毛细管力而形成环状的墨水液膜或弯月面Fa,由此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12b内。 [0041] 当从笔尖3消耗了墨水后,靠近笔尖3的墨水室12b内的墨水被墨水引导部件5引导,从而导致墨水室12b内的墨水量逐渐减少。此时,空气经过墨水液膜Fa向墨水室12b内流入与从墨水室12b流出的墨水量相对应的量。此时,由于墨水液膜Fa在间隔壁11a整个圆周上基本均匀,因而与笔芯1的位置无关,能得到稳定的空气状态。 [0042] 当墨水室12b内的墨水几乎全消耗完后,如图6B所示,由间隔壁11b周围的间隙13b内形成的环状的墨水液膜Fb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12c内,空气经过墨水液膜Fb流入墨水室12c内。此时,墨水室12b内充满了空气。
[0043] 这样,随着墨水的消耗,从靠近笔尖3的墨水室12开始依次利用墨水引导部件5引导墨水进行消耗。其结果,从靠近笔尖3的墨水室12开始依次充满空气,而墨水液膜则依次向后端侧移动。
[0044] 如本文开始所述的那样,当周围气压或温度等发生变化时,墨水室12内的空气会膨胀或收缩。一旦空气膨胀,空气会通过间隔壁11周围的间隙13和端壁10周围的间隙18和缺口19向空气通路6内流出,此时,几乎没有将墨水朝空气通路6内挤出。另外,当空气收缩时,空气通过间隙13等从空气通路6向墨水室12内流入,不会影响墨水室12内的墨水。
[0045] 当间隙13的墨水保持力即墨水液膜的强度过大时,空气难以流入墨水室12内,造成墨水难以流出笔尖3。而当墨水液膜的强度过小时,则难以利用笔头将墨水保持在墨水室12内。因此,需要合理地调节墨水液膜的强度。此时,例如可通过调节间隙13的大小或间隔壁11的厚度来调节墨水液膜的强度。间隙13的大小和间隔壁11的厚度的最佳值取决于墨水的粘性和相对于间隔壁11及外壳2的湿润性,无法笼统说出其大小。然而,可将间隙13例如设定为数十至数百微米,将间隔壁11的厚度例如设定为数百至数千微米。而间隔壁11彼此之间的间隔设定成在这些间隔壁11之间毛细管力几乎不产生作用。 [0046] 下面对集管7和空气通路6进行说明。
[0047] 集管7是用于将从墨水引导部件5向空气通路6内流出的墨水予以保持并使所保持的墨水返回墨水引导部件5、由此阻止墨水通过空气通路6向外壳2外部流出的部件。重新参照图3,集管7具有在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环状槽20、横切环状槽20而在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21、贯通集管7的通孔22,墨水引导部件5在该通孔22内延伸。另外,当集管7安装在外壳2内时,在集管7的外周面与外壳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的间隙23。如图3所示,在集管7的墨水筒侧部分7i将间隙23设定得较大,此外的笔尖侧部分7t将间隙23设定得较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集管7与插接部件8的端壁10或墨水筒4在长度方向上分开配置,以下将插接部件8与集管7之间的空气通路6称为墨水流出室24。 [0048] 另外,如图7所示,在集管7的面对墨水流出室24的后端7a上形成有凸部7b、以及在狭缝21的相反侧形成的凹部7c。当如此形成了凸部7b和凹部7c就会构成部7d。由于在这样的角部7d会产生毛细管力,因此到达集管7的后端7a的墨水会沿角部7d流动。
[0049]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8,在外壳2的顶端安装有安装件25,集管7的顶端保持在该安装件25上。在与安装件25相邻的外壳2内配置有图9所示的节流通路形状部件26。在该节流通路形状部件2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之字状延伸的槽27,当节流通路形状部件26安装在外壳2内时,由槽27和外壳2的内周面形成空气的节流通路28。另一方面,在安装件25的外周面与外壳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29。因此,空气通路6通过节流通路
28和间隙29与外壳2外部连接。墨水引导部件5在贯通安装件25内的通孔30内延伸。 [0050] 因某一原因导致充满墨水的墨水室12的内压上升时,墨水会从墨水引导部件5向墨水流出室24内流出。此时,墨水沿集管后端7a的角部7d流动而到达狭缝21,接着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保持在环状槽20内或间隙23内。其结果,可阻止墨水朝外壳2外部流出。
另一方面,因笔尖3消耗了墨水的或充满墨水的墨水室12的内压下降时,则保持在环状槽
20内或间隙23内的墨水通过狭缝21和角部7d返回墨水引导部件5。因此,可阻止集管7内因墨水而 饱和。
[0051] 这样在集管7内产生墨水保持力。然而,当集管7的墨水保持力大于墨水筒4的间隔壁11周围的间隙13的墨水保持力时,墨水室12内的墨水通过墨水引导部件5和墨水流出室24到达集管7,有可能导致集管7饱和。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集管7的墨水保持力设定为小于间隙13的墨水保持力。具体而言,可以认为集管7的笔尖侧部分7t周围的间隙23产生的墨水保持力在集管7所产生的墨水保持力中为最大,因此,将笔尖侧部分7t周围的间隙23设定成大于间隔壁11周围的间隙13。即,概括地说,将集管7周围形成的最小间隙23设定成大于间隔壁11周围的间隙13。
[0052]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将集管7的墨水筒侧部分7i周围的间隙23设定成大于笔尖侧部分7t周围的间隙23。其理由如下。即,当墨水筒4内的空气膨胀时,墨水筒4内的空气通过端壁10周围的间隙18和缺口19向墨水流出室24内流出。此时,墨水筒侧部分7i周围的间隙23的墨水保持力较强,在间隙23形成较强的墨水液膜,则从墨水流出室24流向间隙23的气流被该较强的墨水液膜阻碍,墨水筒4内的空气难以向墨水流出室24内流出,墨水筒4内压有可能上升。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墨水筒侧部分7i周围的间隙23设定得较大,从而将该位置的墨水保持力设定得较小。其结果,在墨水筒侧部分7i周围的间隙23难以形成墨水液膜,或形成较弱的墨水液膜。
[0053] 此处,如上所述,在集管7不仅在间隙23产生墨水保持力,而且在环状槽20也产生墨水保持力。然而,此处成为问题的是间隙23的墨水保持力而不是环状槽20的墨水保持力。这是因为以得到间隙23内良好的气流为目的的缘故。环状槽20的墨水保持力可有各种各样的设定方法,例如可将集管7的靠近墨水筒4的部分的环状槽20的墨水保持力设定成大于集管7的远离墨水筒4的部分的环状槽20的墨水保持力。
[0054] 当增大间隙23时,环状槽20的容积减小,集管7可保持的墨水量减少。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从墨水筒4向空气通路6内流出的墨水极少,因此即使集管7可保持的墨水量减少也不会成为问题。有时也可省略集管7。
[0055] 接着说明笔尖3。
[0056] 参照图8,笔尖3包括:安装在安装件25上的笔尖座31;安装在笔尖座31上的笔尖部件32。笔尖座31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笔尖部件32例如由金属形成。在这些笔尖座31和笔尖部件32上形成有贯通这些笔尖座31和笔尖部件32的通孔33。书写球34可旋转且在长度方向可移动地保持在该通孔33的顶端开口的笔尖部件32上。另外,墨水引导芯35在长度方向可移动地收容在通孔33内,墨水引导芯35的顶端与书写球34抵接,后端保持在墨水引导部件 5的顶端上形成的凹槽内。这样,来自墨水引导部件5的墨水通过墨水引导芯35被引导到书写球34。只要墨水能被引导,墨水引导部件5的顶端也可不与墨水引导芯35的后端抵接。
[0057] 另外,在墨水引导芯35与笔尖座31之间配置拉伸弹簧36,利用该拉伸弹簧36对墨水引导芯35朝书写球34施力。其结果,如图10A所示,书写球34在拉伸弹簧36的施力下与笔尖部件32上形成的内缘部37紧贴,从而形成密封。
[0058] 这样,例如不在书写时,可阻止因墨水筒4内的空气膨胀使墨水从书写球34周围朝外部流出。而且,不在书写时还可阻止墨水从书写球34周围蒸发或空气从书写球34周围倒流。以往,例如通过将笔尖3的顶端插入笔套上形成的凹槽内来阻止非书写时墨水从书写球周围朝外部流出。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不需要这样的笔套,因而可将笔芯1应用于揿按式(ノック式)的圆珠笔。
[0059] 相比之下,如图10B所示,例如在书写时书写球34克服拉伸弹簧36的施力而脱离内缘部37,则墨水就可从书写球34周围向外部流出。
[0060]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墨水引导芯35是由内侧硬质层38和外侧引导层39构成的双层结构。内侧硬质层38形成为比外侧引导层39更加硬质,其顶端与书写球34抵接。此时,内侧硬质层38例如由挤压成形的合成树脂的单丝构成。另一方面,外侧引导层39由将合成纤维集束而成的、在长度方向上具有连续的气孔的多孔质纤维体构成。
[0061] 即,当将墨水引导芯35仅由多孔质纤维体构成时,墨水引导芯35的强度下降,若书写球34被拉伸弹簧36反复推压有可能会导致墨水引导芯35变形或磨损。另一方面,若使墨水引导芯35仅由合成树脂的单丝构成,则难以可靠地将墨水引导到书写球34。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墨水引导芯做成双层结构,在确保墨水引导芯35的耐久性的同时能可靠地将墨水引导到书写球34。当然,墨水引导芯35也可是一层或三层以上。 [0062] 此外,与书写球34抵接的墨水引导芯35的顶端即内侧硬质层38的顶端面呈平坦状。这样,内侧硬质层38与书写球34的大致中央抵接而可对书写球34大致均匀地施力。 [0063] 另外,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笔尖部件32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墨水引导芯35的外周面形成的台阶部40相对应形状的台阶部41。墨水引导芯35可在通孔33内移动,因而例如对笔尖部件32作用有过度的冲击时墨水移动芯35会过度振动,其结果在墨水引导芯35周围的墨水内有可能产生气泡。一旦产生气泡就会使墨水无法良好地流出。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笔尖部件32上形成有与墨水引导芯35的台阶部40相对应台阶部41,使这些墨水引导芯35的外周面与笔尖部件3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减小。这是因为该间隙减小就难以产生气泡的缘故。
[0064] 至此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圆珠笔的笔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圆珠笔本身、笔、荧光笔等。将本发明应用于圆珠笔本身时,上述笔芯1的外壳2构成圆珠笔本体的外壳。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书写工具 2020-05-11 381
书写工具 2020-05-12 653
书写工具 2020-05-13 137
书写工具 2020-05-13 625
书写工具 2020-05-14 602
书写工具 2020-05-14 148
书写工具 2020-05-11 70
书写工具 2020-05-12 250
书写工具 2020-05-13 947
书写工具 2020-05-14 75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