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葡萄栽培 / 葡萄藤 / 杀菌组合物

杀菌组合物

阅读:664发布:2020-11-19

专利汇可以提供杀菌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B;其中A选自具有式()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B选自溴菌腈、噻霉 酮 、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四霉素、氰烯菌酯、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氟唑菌酰羟胺、聚六亚甲基双胍 盐酸 盐、氯氟醚菌唑、三环唑、喹啉 铜 、噻森铜、壬菌铜中的一种,A和B的 质量 份数比例为50:1~1:50,进一步的优选比为30:1~1:30,进一步的优选比为20:1~1:20该组合物适用于防治病原物 真菌 引起的作物病害如 水 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番茄灰霉病、黄瓜 白粉病 、辣椒 炭疽病 、小麦赤霉病等。,下面是杀菌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和B;其中A选自具有式()的化合物 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B选自溴菌腈、噻霉、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四霉素、氰烯菌酯、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氟唑菌酰羟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氯氟醚菌唑、三环唑、喹啉、噻森铜、壬菌铜中的一种,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0:1~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0:1~1: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式()的化合物为外消旋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式()的化合物选自:
-以对映异构体之一富集的混合物,
-以>99.99%重量%的两种对映体R或S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式()的化合物是以对映体R富集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具有式()的化合物是以>99.99%重量%的对映体R。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选自:
C1:()-RS+溴菌腈;
C2:()-RS+噻霉酮;
C3:()-RS+噻唑锌;
C4:()-RS+中生菌素;
C5:()-RS+春雷霉素;
C6:()-RS+氰烯菌酯;
C7:()-RS+氟苯醚酰胺;
C8:()-RS+氟醚菌酰胺;
C9:()-RS+四霉素;
C10:()-RS+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C11:()-RS+氟唑菌酰羟胺;
C12:()-RS+氯氟醚菌唑;
C13:()-RS+喹啉铜;
C14:()-RS+噻森铜;
C15:()-RS+壬菌铜;
C16:()-RS+三环唑;
C17:()-R+溴菌腈;
C18:()-R+噻霉酮;
C19:()-R+噻唑锌;
C20:()-R+中生菌素;
C21:()-R+春雷霉素;
C22:()-R+氰烯菌酯;
C23:()-R+氟苯醚酰胺;
C24:()-R+氟醚菌酰胺;
C25:()-R+四霉素;
C26:()-R+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C27:()-R+氟唑菌酰羟胺;
C28:()-R+氯氟醚菌唑;
C29:()-R+三环唑;
C30:()-R+喹啉铜;
C31:()-R+噻森铜;
C32:()-R+壬菌铜;
C33:()-R8S2+氯氟醚菌唑;
C34:()-R8S2+溴菌腈;
C35:()-R8S2+氰烯菌酯;
C36:()-R8S2+噻霉酮;
C37:()-R8S2+噻唑锌;
C38:()-R8S2+喹啉铜;
C39:()-R8S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C40:()-R8S2+三环唑;
C41:()-R8S2+春雷霉素;
C42:()-R9S1+氯氟醚菌唑;
C43:()-R9S1+三环唑;
C44:()-R9S1+溴菌腈;
C45:()-R9S1+氰烯菌酯;
C46:()-R9S1+噻霉酮;
C47:()-R9S1+噻唑锌;
C48:()-R9S1+喹啉铜;
C49:()-R9S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C50:()-R9S1+春雷霉素;
其中:
式()-RS代表以外消旋混合物形式的式()化合物,
式()-R8S2代表具有摩尔比R:S=8:2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化合物,
式()-R9S1代表具有摩尔比R:S=9:1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化合物,
式()-R代表>99.99%重量%的式()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由活性成分和辅料制成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种子处理悬浮剂。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由病原物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上的用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病原物真菌选自以下:白粉菌属(Erysiphe)的种、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种、单丝壳属(Sphaerotheca)的种、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的种、钩丝壳属(Uncinula)的种、葡萄孢属(Botrytis)的种、链格孢属(Alaternaria)的种、镰孢霉属(Fusarium)的种、稻瘟梨孢霉(Pyricularia oryzae)、小核菌属(Sclerotium)的种、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种、黑星菌属(Venturia)的种,核盘菌属(Sclerotinia)的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组合的用途,其中作物选自苹果树、梨树、桃树、葡萄藤、柑橘类水果、芒果树、枣树、荔枝树、龙眼树、茶树、蓝莓树、园艺作物、瓜类、蔬菜、产油植物、谷类作物、铃薯、烟草甘蔗花、甜菜、咖啡、可可、杨桃、樱桃、李树、草莓。
13.控制作物中的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其包括在要保护的植物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和/或在种子播种之前在所述植物的种子上和或在所述植物生长的地上施用有效剂量的至少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

说明书全文

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含有活性成分A和B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其中A选自具有式(I)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B选自溴菌腈、噻霉、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四霉素、氰烯菌酯、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氟唑菌酰羟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氯氟醚菌唑、三环唑、喹啉、噻森铜、壬菌铜中的一种,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0:1~1:50。技术背景
[0002] 式(I)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为已知的化合物,CN103502220B和CN104602523B有关于其相关记载,CN103502220B和CN104602523B记载了式(I)的化合物外消旋混合物((I)-RS)、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部分分离的混合物(如(I)-R8S2代表具有摩尔比R:S=8:2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I)化合物,(I)-R9S1代表具有摩尔比R:S=9:1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I)化合物)、单一的光学异构体和/或单一的非对映异构体(如(I)-R代表>99.99%重量%的式(I)化合物)的形式及其活性特征。
[0003] 式(I)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结构式如下:
[0004]
[0005] 式(I)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能防治由白粉菌属(Erysiphe)的种、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种、单丝壳属(Sphaerotheca)的种、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的种、钩丝壳属(Uncinula)的种、葡萄孢属(Botrytis)的种、链格孢属(Alaternaria)的种、镰孢霉属(Fusarium)的种、稻瘟梨孢霉(Pyricularia oryzae)、小核菌属(Sclerotium)的种、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种、黑星菌属(Venturia)的种,核盘菌属(Sclerotinia)的种引起的作物病害或其他病原物引起的作物病害。
[0006] 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为巴斯夫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内吸,具有铲除和保护作用,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性能,有望成为高效控制病害的重要工具,并将用来减缓杀菌剂的抗性发展,是巴斯夫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研究显示,氯氟醚菌唑对许多难治的真菌病害具有杰出的生物活性,适用于世界范围内许多大田作物和特种作物,如玉米、谷物、大豆和经济作物等氯氟醚菌唑结构式如下:
[0007]
[0008] 溴菌腈,ISO通用名bromothalonil,化学式C6H6Br2N2,化学名称1,2'-二溴-2,4-二氰基丁烷;溴菌腈为一种广谱、低毒、防霉、灭藻杀菌剂,能抑制和铲除细菌、真菌和藻类的生长,对农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对炭疽病有特效。
[0009] 三环唑(Tricyclazole)是防治稻瘟病专用杀菌剂,属于噻唑类(三唑类),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阻止病菌侵人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CN 102037980B报道了三环唑对稻瘟病的室内活性。
[0010] 氰烯菌酯,属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化合物属氰基丙烯酸酯类,高效、微毒、广谱、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对由镰刀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应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花枯萎病、香蕉巴拿病、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等,氰烯菌酯能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增产的同时降低小麦穗粒中的毒素(DON,脱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含量,提高小麦品质。
[0011] 噻唑锌,其化学名称为2-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噻唑锌的结构由二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噻唑基团,在植物体外对细菌无抑制,但在植物体内却是高效的治疗剂,药剂在植株的孔纹导管中,细菌受到严重损害,其细胞壁变薄继而瓦解,导致细菌的死亡;二是锌离子,具有既杀真菌又杀细菌的作用,药剂中的锌离子与病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阳离子(H+,K+等)交换,导致病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凝固杀死病菌,部分锌离子渗透进入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酶结合,影响其活性,导致机能失调,病菌因而衰竭死亡;在二个基团的共同作用下,杀病菌更彻底,防治效果更好,防治对象更广泛。
[0012] 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属于异噻唑杂环化合物,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霉菌的细胞膜表面的阴离子结合或与巯基反应,破坏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合成系统,从而抑制细菌、霉菌繁殖,干扰病原菌细胞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导致病原菌死亡。该化合物对农作物上的腐烂病、溃疡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霜霉病等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CN 104041508B报道了噻霉酮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
[0013] 中生菌素,英文通用名称Zhongshengmycin,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属N-糖苷类水溶性物质,是一种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
[0014] 聚六亚甲基双胍为阳离子杀菌剂,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可迅速吸附于细菌细胞表面,快速攻击破坏细胞质膜,使胞浆成份渗漏,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灭毒效果,将致病菌、病毒斩草除根。常见的其衍生物如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0015] 四霉素制剂中含有多种抗菌素,其中大环内酯四烯抗生素,防治细菌病害;肽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防治真菌病害;含氮杂环芳香族衍生物抗生素,提高作物免疫力作用,在作物茎叶遭到暴雨袭击时,互相磨擦造成伤口,也是病菌进入重要途径,四霉素具有内吸抑菌活性,阻止病菌侵入和扩展。
[0016] 氟苯醚酰胺(开发代号:Y13149)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对水稻纹枯病具有卓越防效,同时对白粉病、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高效杀菌活性。氟苯醚酰胺具有内吸传导性,并具有耐雨水冲淋、用量低(5~7克/亩)、成本低(<20万元/吨)等特点,其防效及成本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噻呋酰胺。氟苯醚酰胺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502473.7,国际PCT/CN2013/089220。
[0017] 氟醚菌酰胺(开发代号:LH-2010A),该产品也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2015年7月30日,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取得了98%氟醚菌酰胺原药、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及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等3个产品的临时登记。氟醚菌酰胺是我国自主研发并首个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
[0018]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由先正达发现、开发并生产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唑菌酰羟胺高效、广谱,适用于谷物、玉米、大豆、油菜、蔬菜和特种作物等,防治包括灰霉病、褐斑病、叶斑病、菌核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在内的许多病害。
[0019] 噻森铜:化学名称为N、N-甲撑-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属于有机铜类杀菌剂,由噻唑和铜离子构成,具有双重杀菌机理。噻唑对植物具有内吸和治疗作用,对细菌性病原菌具有特效,对真菌有有限的效果;铜离子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细菌性病害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两个基团共同作用,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更好,杀菌谱更广,持效时间更长,杀菌机理更独特。
[0020] 琥胶肥酸铜(copper(succinate+glutarate+adipate)):属于有机铜类杀菌剂,为丁二酸铜、戊二酸铜、己二酸铜的混合物,其主要通过铜离子与病原菌膜表面的离子、氢离子等交换,使病原菌细胞膜上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铜离子渗透到病原菌细胞内与某些酸结合,影响酶的活性,起到杀菌作用,对黄瓜细菌性斑病、柑橘溃疡病等效果良好。
[0021] 喹啉铜(Oxine-copper):为有机螯合铜内吸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对大多数细菌病害(如: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角斑病、青枯病、溃疡病、软腐病)和部分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疫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0022] 噻菌铜(Thiodiazole-copper):为有机铜类广谱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对各种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噻菌铜还可以补充微量元素铜,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维持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0023] 壬菌铜(cuppric nonyl phenolsulfonate):是新型有机铜杀菌剂,属广谱农用杀菌剂,对蔬菜、果树、花卉等农作物的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对植物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N 102626099B报道了壬菌铜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
[0024] 镰孢属(Fusarium)病原物广泛引起各种植物病害,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引起水稻恶苗病,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引起小麦赤霉病,尖孢镰孢(Fusarium axysporum)引起多种作物枯萎病如尖孢镰孢西瓜转化型引起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孢黄瓜转化型引起黄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引起香蕉枯萎病等。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0025]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菌最有效的化学手段之一;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防治植物病害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是,根据Phillips McDougall公司的研究,相较于2005—2008年,在2010—2014年间,发现、开发和登记1个农药活性成分的平均研发成本增加了3000万美元,或者说增长了11.7%,达2.86亿美元。而在2005—2008年间,农药研发的平均成本为2.56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了39%;2000年的平均研发成本为1.84亿美元,较1995年增长了21%,同时开发周期为5-10年,很难赶的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
[0026] 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纷纷加大研制力度。

发明内容

[002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效杀菌组合物,A与B混用对靶标病原物或靶标病原物引起的作物病害具有增效作用,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目标。
[0028]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9] 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B;其中A选自具有式(I)的化合物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4-茚满基)-1-甲基-4-吡唑甲酰胺,B选自溴菌腈、噻霉酮、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四霉素、氰烯菌酯、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氟唑菌酰羟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氯氟醚菌唑、三环唑、喹啉铜、噻森铜、壬菌铜中的一种,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0:1~1:50;优选的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0:1~1:30,进一步优选的A和B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0:1~1:20。
[0030] 所述具有式(I)的化合物为外消旋混合物或以对映异构体之一富集的混合物或以>99.99%重量%的两种对映体R或S之一。
[0031] 所述的组合物,选自:C1:(I)-RS+溴菌腈;C2:(I)-RS+噻霉酮;C3:(I)-RS+噻唑锌;C4:(I)-RS+中生菌素;C5:(I)-RS+春雷霉素;C6:(I)-RS+氰烯菌酯;C7:(I)-RS+氟苯醚酰胺;C8:(I)-RS+氟醚菌酰胺;C9:(I)-RS+四霉素;C10:(I)-RS+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C11:
(I)-RS+氟唑菌酰羟胺;C12:(I)-RS+氯氟醚菌唑;C13:(I)-RS+喹啉铜;C14:(I)-RS+噻森铜;C15:(I)-RS+壬菌铜;C16:(I)-RS+三环唑;C17:(I)-R+溴菌腈;C18:(I)-R+噻霉酮;C19:
(I)-R+噻唑锌;C20:(I)-R+中生菌素;C21:(I)-R+春雷霉素;C22:(I)-R+氰烯菌酯;C23:
(I)-R+氟苯醚酰胺;C24:(I)-R+氟醚菌酰胺;C25:(I)-R+四霉素;C26:(I)-R+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C27:(I)-R+氟唑菌酰羟胺;C28:(I)-R+氯氟醚菌唑;C29:(I)-R+三环唑;C30:
(I)-R+喹啉铜;C31:(I)-R+噻森铜;C32:(I)-R+壬菌铜;C33:(I)-R8S2+氯氟醚菌唑;C34:
(I)-R8S2+溴菌腈;C35:(I)-R8S2+氰烯菌酯;C36:(I)-R8S2+噻霉酮;C37:(I)-R8S2+噻唑锌;
C38:(I)-R8S2+喹啉铜;C39:(I)-R8S2+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C40:(I)-R8S2+三环唑;C41:
(I)-R8S2+春雷霉素;C42:(I)-R9S1+氯氟醚菌唑;C43:(I)-R9S1+三环唑;C44:(I)-R9S1+溴菌腈;C45:(I)-R9S1+氰烯菌酯;C46:(I)-R9S1+噻霉酮;C47:(I)-R9S1+噻唑锌;C48:(I)-R9S1+喹啉铜;C49:(I)-R9S1+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C50:(I)-R9S1+春雷霉素;式(I)-RS代表以外消旋混合物形式的式(I)化合物,式(I)-R8S2代表具有摩尔比R:S=8:2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I)化合物,式(I)-R9S1代表具有摩尔比R:S=9:1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I)化合物,式(I)-R代表>99.99%重量%的式(I)化合物。
[0032] 所述的组合物用于防治由病原物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上的用途。
[0033] 所述作物病害由白粉菌属(Erysiphe)的种、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种、单丝壳属(Sphaerotheca)的种、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的种、钩丝壳属(Uncinula)的种、葡萄孢属(Botrytis)的种、链格孢属(Alaternaria)的种、镰孢霉属(Fusarium)的种、稻瘟梨孢霉(Pyricularia oryzae)、小核菌属(Sclerotium)的种、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种、黑星菌属(Venturia)的种,核盘菌属(Sclerotinia)的种侵染引起或由其他病原物侵染引起。
[0034] 所述作物包括作物选自苹果树、梨树、桃树、葡萄藤、柑橘类水果、芒果树、枣树、荔枝树、龙眼树、茶树、蓝莓树、园艺作物、瓜类、蔬菜、产油植物、谷类作物、马铃薯、烟草甘蔗、棉花、甜菜、咖啡、可可、杨桃、樱桃、李树、草莓或其他作物。
[0035] 所述组合物可用于控制作物中的植物病原性真菌,其包括在要保护的植物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和/或在种子播种之前在所述植物的种子上和或在所述植物生长的地上施用有效剂量的所述组合物。
[0036] 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加入助剂及赋型剂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制成水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等农业上常用的剂型。
[0037] 所述水分散粒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活性成分A0.01~70%,活性成分B 0.01~70%、分散剂0.1~12%、崩解剂0.1~12%、润湿剂0.1~5%,固体载体补足至
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水分散粒剂。
[0038] 所述水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活性成分A0.01~45%,活性成分B 0.01~45%、活性成分总含量不大于50%,分散剂0.2~19%、湿润剂0.2~12%、增稠剂0.1~3%、防冻剂0.1~5%,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
[0039] 所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活性成分A0.01~45%,活性成分B 0.01~45%、活性成分总含量不大于50%,分散剂0.2~19%、湿润剂0.2~12%、增稠剂0.1~3%、防冻剂0.1~5%,油性载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油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
[0040] 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活性成分A0.01~45%,活性成分B 0.01~45%、活性成分总含量不大于50%,分散剂0.1~15%、湿润剂0.1-15%、增稠剂0.1~2%、成膜剂0.1~15%、着色剂0.1~2%、特别辅助成分0.1~15%,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
[0041] 所述的成膜剂可以是成膜剂853、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
[0042] 所述的消泡剂可以是酮类化合物、环氧大豆油、甲醇、硅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3] 所述的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聚糖、海藻酸钠酸氢钠、氯化镁、氯化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4] 所述的固体载体可以是轻质碳酸、陶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木粉、胡桃壳粉、木质素、麦麸、稻糠、木屑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5] 所述的粘结剂可以是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钙、羧丙基纤维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岭土、石蜡、松香、木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6] 所述的水是去离子水。
[0047] 所述的油系介质是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榈油、油酸甲酯、椰子油蓖麻油菜籽油、大豆油、松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8] 所述的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等中一种或几种。
[0049] 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麦麸、高粱淀粉、荞麦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0] 所述乳化剂可以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环氧氯丙烷、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异构醇中的一种。
[0051] 所述的分散剂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缩合物、萘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山梨糖醇油酸酯、十二烷基甜菜碱、二丁基萘磺酸钠、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52] 所述溶剂可以是溶剂油S-150、溶剂油S-200、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仲丁酯。
[0053]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4] 1、A和B组合在一定质量份数比例范围内对靶标的菌丝生长或引起的作物病害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0055] 2、A和B的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生测实施例
[0057] 按照孙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58] 式(I)-RS代表以外消旋混合物形式的式(I)化合物,
[0059] 式(I)-R8S2代表具有摩尔比R:S=8:2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I)化合物,[0060] 式(I)-R9S1代表具有摩尔比R:S=9:1的对映异构体R和S的式(I)化合物,[0061] 式(I)-R代表>99.99%重量%的式(I)化合物。
[0062] 表1:(I)-RS与溴菌腈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63]
[0064]
[0065] 表2:(I)-R与溴菌腈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66]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溴菌腈 - 2.236 22.00    
(I)-R:溴菌腈 1:1 0.331 148.64 61.00 243.67
(I)-R:溴菌腈 1:5 0.685 71.82 35.00 205.20
[0067] 表3:(I)-R8S2与溴菌腈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68]
[0069]
[0070] 表4:(I)-R9S1与溴菌腈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71]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9S1 - 0.631 100.00    
溴菌腈 - 2.236 28.22    
(I)-R9S1:溴菌腈 1:1 0.427 147.78 64.11 230.50
(I)-R9S1:溴菌腈 1:5 0.796 79.27 40.18 197.27
[0072] 表5:(I)-RS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73]
[0074]
[0075] 表6:(I)-R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76]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噻霉酮 - 0.874 56.29    
(I)-R:噻霉酮 25:1 0.388 126.80 98.32 128.97
(I)-R:噻霉酮 15:1 0.274 179.56 97.27 184.60
(I)-R:噻霉酮 5:1 0.247 199.19 92.72 214.84
[0077] 表7:(I)-R8S2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78]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8S2 - 0.514 100.00    
噻霉酮 - 0.874 58.81    
(I)-R8S2:噻霉酮 25:1 0.372 138.17 98.42 140.40
(I)-R8S2:噻霉酮 15:1 0.277 185.56 97.43 190.46
(I)-R8S2:噻霉酮 5:1 0.248 207.26 93.14 222.54
[0079] 表8:(I)-R9S1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0]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9S1 - 0.631 100.00    
噻霉酮 - 0.874 72.20    
(I)-R9S1:噻霉酮 25:1 0.465 135.70 98.93 137.17
(I)-R9S1:噻霉酮 15:1 0.347 181.84 98.26 185.06
(I)-R9S1:噻霉酮 5:1 0.322 195.96 95.37 205.48
[0081] 表9:(I)-RS与噻唑锌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2]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S - 1.021 100.00    
噻唑锌 - 18.355 5.56    
(I)-RS:噻唑锌 60:1 0.926 110.26 98.45 111.99
(I)-RS:噻唑锌 50:1 0.844 120.97 98.15 123.25
(I)-RS:噻唑锌 30:1 0.737 138.53 96.95 142.89
(I)-RS:噻唑锌 20:1 0.668 152.84 95.50 160.04
(I)-RS:噻唑锌 10:1 0.615 166.02 91.41 181.61
(I)-RS:噻唑锌 5:1 0.584 174.83 84.26 207.49
(I)-RS:噻唑锌 3:1 0.668 152.84 76.39 200.08
(I)-RS:噻唑锌 1:1 0.882 115.76 52.78 219.32
(I)-RS:噻唑锌 1:3 1.683 60.67 29.17 207.96
(I)-RS:噻唑锌 1:5 2.425 42.10 21.30 197.65
(I)-RS:噻唑锌 1:10 3.887 26.27 14.15 185.66
(I)-RS:噻唑锌 1:20 5.643 18.09 10.06 179.86
(I)-RS:噻唑锌 1:30 7.792 13.10 8.61 152.21
(I)-RS:噻唑锌 1:50 9.952 10.26 7.41 138.37
(I)-RS:噻唑锌 1:60 13.844 7.38 7.11 103.72
[0083] 表10:(I)-R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4]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噻唑锌 - 18.355 2.68    
(I)-R:噻唑锌 5:1 0.315 156.19 83.78 186.43
(I)-R:噻唑锌 1:1 0.474 103.80 51.34 202.18
(I)-R:噻唑锌 1:5 1.268 38.80 18.90 205.29
[0085] 表11:(I)-R8S2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6]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8S2 - 0.514 100.00    
噻唑锌 - 18.355 2.80    
(I)-R8S2:噻唑锌 5:1 0.319 161.13 83.80 192.28
(I)-R8S2:噻唑锌 1:1 0.465 110.54 51.40 215.05
(I)-R8S2:噻唑锌 1:5 1.248 41.19 19.00 216.76
[0087] 表12:(I)-R9S1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88]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9S1 - 0.631 100.00    
噻唑锌 - 18.355 3.44    
(I)-R9S1:噻唑锌 5:1 0.382 165.18 83.91 196.87
(I)-R9S1:噻唑锌 1:1 0.583 108.23 51.72 209.27
(I)-R9S1:噻唑锌 1:5 1.522 41.46 19.53 212.27
[0089] 表13:(I)-RS与中生菌素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90]
[0091]
[0092] 表14:(I)-R与中生菌素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93]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中生菌素 - 3.095 15.90    
(I)-R:中生菌素 5:1 0.351 85.98 163.02 85.98
(I)-R:中生菌素 1:1 0.432 57.95 196.54 57.95
(I)-R:中生菌素 1:5 0.944 29.91 174.23 29.91
[0094] 表15:(I)-RS与春雷霉素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95]
[0096]
[0097] 表16:(I)-R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98]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春雷霉素 - 5.338 9.22    
(I)-R:春雷霉素 15:1 0.415 118.55 94.33 125.69
(I)-R:春雷霉素 8:1 0.342 143.86 89.91 160.00
(I)-R:春雷霉素 1:1 0.514 95.72 54.61 175.28
[0099] 表17:(I)-R9S1与噻霉酮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00]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9S1 - 0.631 100.00    
春雷霉素 - 5.338 11.82    
(I)-R9S1:春雷霉素 15:1 0.467 135.12 94.49 143.00
(I)-R9S1:春雷霉素 8:1 0.372 169.62 90.20 188.05
(I)-R9S1:春雷霉素 1:1 0.545 115.78 55.91 207.08
[0101] 表18:(I)-RS与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02]
[0103]
[0104] 表19:(I)-R与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05]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氰烯菌酯 - 0.733 67.12    
(I)-R:氰烯菌酯 1:1 0.341 144.28 83.56 172.67
(I)-R:氰烯菌酯 1:7 0.411 119.71 71.23 168.06
(I)-R:氰烯菌酯 1:15 0.472 104.24 69.18 150.68
[0106] 表20:(I)-R8S2与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07]
[0108]
[0109] 表21:(I)-R9S1与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10]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9S1 - 0.631 100.00    
氰烯菌酯 - 0.733 86.08    
(I)-R9S1:氰烯菌酯 1:1 0.403 156.58 93.04 168.28
(I)-R9S1:氰烯菌酯 1:7 0.455 138.68 87.82 157.91
(I)-R9S1:氰烯菌酯 1:15 0.518 121.81 86.95 140.09
[0111] 表22:(I)-RS与氟苯醚酰胺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12]
[0113]
[0114] 表23:(I)-R与氟苯醚酰胺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15]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氟苯醚酰胺 - 1.246 39.49    
(I)-R:氟苯醚酰胺 1:1 0.427 115.22 69.74 165.21
(I)-R:氟苯醚酰胺 1:6 0.535 91.96 48.13 191.07
(I)-R:氟苯醚酰胺 1:12 0.588 83.67 44.14 189.56
[0116] 表24:(I)-RS与氯氟醚菌唑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17]
[0118]
[0119] 表25:(I)-R与氯氟醚菌唑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20]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氯氟醚菌唑 - 0.733 86.62    
(I)-R:氯氟醚菌唑 15:1 0.312 157.69 99.16 159.02
(I)-R:氯氟醚菌唑 8:1 0.263 187.07 98.51 189.90
(I)-R:氯氟醚菌唑 2:1 0.299 164.55 95.54 172.23
(I)-R:氯氟醚菌唑 1:5 0.338 145.56 88.85 163.83
[0121] 表26:(I)-R8S2与氯氟醚菌唑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22]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8S2 - 0.514 100.00    
氯氟醚菌唑 - 0.733 90.49    
(I)-R8S2:氯氟醚菌唑 15:1 0.379 135.62 99.41 136.43
(I)-R8S2:氯氟醚菌唑 8:1 0.355 144.79 98.94 146.33
(I)-R8S2:氯氟醚菌唑 2:1 0.318 161.64 96.83 166.93
(I)-R8S2:氯氟醚菌唑 1:5 0.369 139.30 92.08 151.28
[0123] 表27:(I)-R9S1与氯氟醚菌唑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24]
[0125]
[0126] 表28:(I)-RS与氟醚菌酰胺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27]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S - 1.021 100.00    
氟醚菌酰胺 - 1.304 78.30    
(I)-RS:氟醚菌酰胺 60:1 1.122 91.00 99.64 91.32
I)-RS:氟醚菌酰胺 50:1 1.002 101.90 99.57 102.33
I)-RS:氟醚菌酰胺 30:1 0.961 106.24 99.30 106.99
I)-RS:氟醚菌酰胺 20:1 0.844 120.97 98.97 122.23
I)-RS:氟醚菌酰胺 10:1 0.783 130.40 98.03 133.02
I)-RS:氟醚菌酰胺 5:1 0.679 150.37 96.38 156.01
I)-RS:氟醚菌酰胺 3:1 0.626 163.10 94.57 172.46
I)-RS:氟醚菌酰胺 1:1 0.613 166.56 89.15 186.83
I)-RS:氟醚菌酰胺 1:3 0.679 150.37 83.72 179.60
I)-RS:氟醚菌酰胺 1:5 0.738 138.35 81.91 168.89
I)-RS:氟醚菌酰胺 1:10 0.922 110.74 80.27 137.96
I)-RS:氟醚菌酰胺 1:20 1.111 91.90 79.33 115.84
I)-RS:氟醚菌酰胺 1:30 1.284 79.52 79.00 100.66
I)-RS:氟醚菌酰胺 1:50 1.366 74.74 78.72 94.95
I)-RS:氟醚菌酰胺 1:60 1.427 71.55 78.65 90.97
[0128] 表29:(I)-RS与喹啉铜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29]
[0130]
[0131] 表30:(I)-RS与噻森铜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32]
[0133]
[0134] 表31:(I)-RS与壬菌铜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35]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S - 1.021 100.00    
壬菌铜 - 18.227 5.60    
(I)-RS:壬菌铜 60:1 1.335 76.48 98.45 77.68
(I)-RS:壬菌铜 50:1 1.141 89.48 98.15 91.17
(I)-RS:壬菌铜 30:1 0.989 103.24 96.95 106.48
(I)-RS:壬菌铜 20:1 0.942 108.39 95.50 113.49
(I)-RS:壬菌铜 10:1 0.883 115.63 91.42 126.48
(I)-RS:壬菌铜 5:1 0.817 124.97 84.27 148.30
(I)-RS:壬菌铜 3:1 0.792 128.91 76.40 168.73
(I)-RS:壬菌铜 1:1 1.368 74.63 52.80 141.35
(I)-RS:壬菌铜 1:3 2.485 41.09 29.20 140.70
(I)-RS:壬菌铜 1:5 3.774 27.05 21.33 126.81
(I)-RS:壬菌铜 1:10 5.828 17.52 14.18 123.52
(I)-RS:壬菌铜 1:20 8.409 12.14 10.10 120.25
(I)-RS:壬菌铜 1:30 11.744 8.69 8.65 100.54
(I)-RS:壬菌铜 1:50 13.755 7.42 7.45 99.60
(I)-RS:壬菌铜 1:60 15.996 6.38 7.15 89.28
[0136] 表32:(I)-RS与琥胶肥酸铜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37]
[0138]
[0139] 表33:(I)-RS与四霉素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40]
[0141]
[0142] 表34:(I)-R与四霉素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43]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 - 0.492 100.00    
四霉素 - 0.142 86.62    
(I)-R:四霉素 20:1 0.306 160.78 111.74 143.90
(I)-R:四霉素 10:1 0.257 191.44 122.41 156.40
(I)-R:四霉素 5:1 0.176 279.55 141.08 198.15
[0144] 表35:(I)-RS与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ihexanide HCl)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45]
[0146]
[0147] 表36:(I)-RS与三环唑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48]
[0149]
[0150] 表37:(I)-RS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51]供试药剂 配比 EC50(μg/ml) ATI TTI CTC
(I)-RS - 1.021 100.00    
氟唑菌酰羟胺 - 12.664 8.06    
(I)-RS:氟唑菌酰羟胺 60:1 0.923 110.62 98.49 112.31
(I)-RS:氟唑菌酰羟胺 50:1 0.813 125.58 98.20 127.89
(I)-RS:氟唑菌酰羟胺 30:1 0.777 131.40 97.03 135.42
(I)-RS:氟唑菌酰羟胺 20:1 0.659 154.93 95.62 162.03
(I)-RS:氟唑菌酰羟胺 10:1 0.622 164.15 91.64 179.12
(I)-RS:氟唑菌酰羟胺 5:1 0.615 166.02 84.68 196.06
(I)-RS:氟唑菌酰羟胺 3:1 0.728 140.25 77.02 182.10
(I)-RS:氟唑菌酰羟胺 1:1 0.980 104.18 54.03 192.82
(I)-RS:氟唑菌酰羟胺 1:3 1.942 52.57 31.05 169.34
(I)-RS:氟唑菌酰羟胺 1:5 2.785 36.66 23.39 156.77
(I)-RS:氟唑菌酰羟胺 1:10 4.668 21.87 16.42 133.20
(I)-RS:氟唑菌酰羟胺 1:20 6.544 15.60 12.44 125.42
(I)-RS:氟唑菌酰羟胺 1:30 7.516 13.58 11.03 123.18
(I)-RS:氟唑菌酰羟胺 1:50 8.895 11.48 9.86 116.36
(I)-RS:氟唑菌酰羟胺 1:60 10.666 9.57 9.57 100.03
[0152] 表38:(I)-R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n Schaabe)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153]
[0154]
[0155] 制剂实施例
[0156] 称取25%溴菌腈、5%(I)-RS、7%木质素磺酸钠、8%聚羧酸钠、3%茶枯粉、余量白炭黑。上述原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过挤压、造粒、干燥,并经筛分步骤制得25%溴菌腈·5%(I)-RS水分散粒剂。
[0157] 取5%(I)-RS、15%氰烯菌酯、9%EO-PO嵌段聚合物、3%丙三醇、2%尿素,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5%(I)-RS15%氰烯菌酯水悬浮剂。
[0158] 取20%(I)-R、10%氯氟醚菌唑、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丙三醇、1%尿素,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10%氯氟醚菌唑20%(I)-R水悬浮剂。
[0159] 取8%(I)-RS、24%三环唑、10%木质素磺酸钠、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二甘醇,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24%三环唑8%(I)-RS水悬浮剂。
[0160] 取8%(I)-RS、24%三环唑、10%木质素磺酸钠、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二甘醇,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24%三环唑8%(I)-RS水悬浮剂。
[0161] 取5%(I)-RS、5%春雷霉素、5%木质素磺酸钠、5%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丙三醇,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5%春雷霉素5%(I)-RS水悬浮剂。
[0162] 取8%(I)-RS、24%氟唑菌酰羟胺、8%木质素磺酸钠、4%丁基萘磺酸钠、2%尿素,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24%氟唑菌酰羟胺8%(I)-RS水悬浮剂。
[0163] 取4%(I)-RS、4%噻霉酮、4%木质素磺酸钠、2%萘磺酸钠、1%尿素,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4%噻霉酮4%(I)-RS水悬浮剂。
[0164] 应用实施例
[0165]
[0166] 表39 5%(I)-RS15%氰烯菌酯水悬浮剂、24%氟唑菌酰羟胺8%(I)-RS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每公顷兑水450升喷雾,药后20天调查。
[0167]
[0168] 表40 25%溴菌腈·5%(I)-RS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西瓜炭疽病、黄瓜白粉病,每公顷兑水450升喷雾,药后20天调查。
[0169]
[0170] 表41 10%氯氟醚菌唑20%(I)-R水悬浮剂、4%噻霉酮4%(I)-RS水悬浮剂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黄瓜靶斑病,每公顷兑水450升喷雾,药后20天调查。
[0171]
[0172] 表42 24%三环唑8%(I)-RS水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每公顷兑水450升喷雾,药后20天调查。
[0173]
[0174] 表43 24%三环唑8%(I)-RS水悬浮剂、5%春雷霉素5%(I)-RS水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每公顷兑水450升喷雾,药后20天调查药后20天调查。
[017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