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 / 水处理 / 污水处理 / 净化 / 加载絮凝 / 一种染水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

一种染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

阅读:681发布:2020-07-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染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污染 水 体 底泥洗脱原 位置 换的清污系统,包括底泥微扰装置、 泵 和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所述底泥微扰装置包括 叶轮 ,所述叶轮设于叶轮架上,所述叶轮架两端固接在 支架 上,所述叶轮由 电机 驱动,所述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由絮凝反应区、磁导沉淀区和过滤 净化 区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方法洗脱表层底泥,清洁水回流水体,污染物压滤脱水,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实现富营养化水体标本兼治的目标。,下面是一种染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受污染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泥微扰装置、和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所述底泥微扰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设于叶轮架上,所述叶轮架两端固接在支架上,所述叶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由絮凝反应区、磁导沉淀区和过滤净化区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水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区包括混凝池、磁加载池和絮凝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微扰装置上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曝气机连接,所述曝气机由控制系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污染水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清污系统还包括压滤机

说明书全文

一种染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受污染水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湖泊、河口、海湾、景观水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促进藻类繁殖,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主要有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和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0005] 水体由于常年累积,堆积大量沉积物(也叫底泥),又由于大量外源污染物进入,造成底泥营养元素N、P含量较高,特别是底泥的表层部分含量最多,同时底泥表层部分也含有大量藻种和重金属污染物。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有很高的容量暂时吸附水中的营养盐,然后将其释放出来。磷被认为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底泥中的磷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0006] 底泥中的营养盐等物质释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释放量的大小受到底层中溶解的状况、温度、pH、生物活性、浪扰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层底泥的扰动是浅水水体释放营养盐的一个重要机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以引起水体扰动。有研究表明:扰动条件下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底泥中磷的释放量。
[0007] 控制内源磷负荷是富营养化水体内源治理、加速水体功能恢复的关键。目前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三类,但在工艺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一是底泥疏浚、引水清淤、深层水排放等方法增加内源磷的输出。但投资大且对底泥的扰动较大,易使底泥泛起而造成内源磷的释放,造成水体污染;二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抑制底泥内源磷的释放,通过对水体曝气、投加化学药剂盐、盐、盐等以抑制内源磷的释放。曝气方法存在增氧范围小且不均匀,并且该法只可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对于抑制藻类与实现水质清澈并无明显处理效果。投加化学药剂抑制内源磷的释放,如使用不当会对水体产生毒性,影响水生态环境,同时又会增加底泥的量,使水体库容变小。三是通过调整生物群落结构和优化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达到稳定底泥、削减内源磷负荷的目的。生物修复无二次污染,很有前景。但生物修复技术见效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且多半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0008] 发明内容:
[0009] 针对上述控制水体内源磷负荷技术和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污染水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它能有效地释放和去除底泥里富含的磷、氮等营养元素和藻种、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0010]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受污染水体底泥洗脱原位置换的清污系统,包括底泥微扰装置、和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所述底泥微扰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设于叶轮架上,所述叶轮架两端固接在支架上,所述叶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由絮凝反应区、磁导沉淀区和过滤净化区构成。
[0011] 所述絮凝反应区包括混凝池、磁加载池和絮凝池。
[0012] 所述底泥微扰装置上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曝气机连接,所述曝气机由控制系统控制。
[0013] 该清污系统还包括压滤机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清污作业工艺流程如下:
[0015] 底泥表层(一定区域)→底泥微扰装置(机械搅拌、曝气扰动等)→释放磷、氮等营养元素→受污染水体→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设备(分离出的磁性污染物絮团经压滤机压滤)→出水回流入原水体。
[0016] 通过底泥微扰装置,在一定水域内采用物理方法扰动表层底泥,释放磷、氮等营养元素和藻种、重金属等物质,再通过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设备分离去除水体里的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7%以上,洗脱后底泥原位沉降、覆盖,达到底泥原位洗脱置换的目的,清洁出水再流回原水体,实现了水体的“透析” 和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水质达标,幷从根本上解决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问题。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投资省,处理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生态扰动小,以及污染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可代替现有传统的水体内源性污染物削减的工艺技术方法。
[0018]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污系统示意框图
[0020] 图中,1.底泥表层,2.底泥微扰装置,3.受污染水体,4.泵,5. 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设备,6.磁性絮凝剂,7.出水,8.压滤机,9.磁性泥饼。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泥微扰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0、电机,11、控制系统,12、曝气机,12.1、曝气管,13、支架,14、叶轮,15、叶轮架。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设备示意图。
[0024] 图中:5.1、絮凝反应区,5.2、磁导沉淀区,5.3过滤净化区5.3,5.1.1混凝池,5.1.2磁加载池,5.1.3、絮凝池,5.2.1、磁导向装置,5.2.2收集斗。
[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 本实用新型的清污设备包括底泥微扰装置2、泵4和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5。底泥微扰装置由叶轮14和叶轮架15构成。叶轮架15两端固定在支架13上,叶轮14由电机10驱动。电机10与控制系统11连接。底泥微扰装置上设有曝气管12.1,曝气管与曝气机12连接,曝气机由控制系统控制。该清污设备还包括压滤机8。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装置包括絮凝反应区5.1、磁导沉淀区5.2和过滤净化区5.3。絮凝反应区5.1由混凝池
5.1.1、磁加载池5.1.2和絮凝池5.1.3构成。磁导沉淀区5.2中由磁导向装置5.2.1和收集斗5.2.2构成。絮凝后的污水经磁导向装置5.2.1流入磁导沉淀区5.2,沉淀物集中在收集斗5.2.2中。洗脱后的含底泥污水原位沉降、覆盖,达到置换受污染底泥的目的,清洁出水再流回原水体。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底泥表层扰动清除污染物是这样实现的:在围定一水域里,通过底泥微扰装置2进行机械搅拌和曝气扰动5-10分钟,把富集于底泥5-10厘米表层中的磷、氮、藻种和重金属等分散于水中,再通过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设备5的投加磁性絮凝剂,反应形成磁性污染物絮体,在磁导向装置作用下,进入沉淀池,洗脱后底泥原位沉降、覆盖,达到底泥原位洗脱置换的目的。处理后的洁净水进入原来水域受污染水体中,进行不断“透析”净化。分离出来的磁性污染物絮体,含水率99~97%,再通过压滤机脱水,磁性泥饼含水率达75%,再进行后处理。
[002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工艺比较,通过利用底泥微扰装置法把富集于底泥5-10厘米表层中的磷、氮、藻种和重金属等释放于水中,再利用高效磁加载藻污/水分离设备分离提取水体里污染物,洗脱后底泥原位沉降、覆盖,达到底泥原位洗脱置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投资省,处理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生态扰动小,以及污染物去除率高等特点,可用于湖泊、水库、河道、景观水等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领域。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