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便携式净水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业余空闲时间到野外进行活动或野外探险。在进行野外活动时,充足的
饮用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受到体
力的限制,人们无法携带过多的饮用水,当自带的饮用水饮用完后,就需要在野外就地取水,但是这些水源中可能潜藏大量的有害病菌,如果直接饮用,饮用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市面上因此出现了多种净水装置,但是
现有技术中的净水装置普遍体积较大,在户外不方便携带,且现有技术中的装置在进行过滤时,大多依靠
原水的重力进行过滤,过滤效率低,无法快速对原水进行
净化,另外,现有的装置需要接通电源,但是在野外缺少可以供电的电源,使用不方便,容易受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携带、过滤效率高、不受野外条件限制,通过简单操作得到干净水质的净水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户外便携式净水杯,能够快速将户外水源净化至直接饮用,操作简单,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户外便携式净水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包括:
管状结构的上杯身,在该上杯身的通腔内设有过
滤芯,所述过滤芯上方设有
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上杯身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活塞上方
螺纹连接有压杆;
管状结构的下杯身,所述下杯身与所述上杯身通过
螺纹连接,所述下杯身的通腔内设有透光防水隔板,该透光防水隔板将下杯身的通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紫外灯和
蓄电池,所述紫外灯由
蓄电池供电,所述蓄电池连接有
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下杯身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杯盖呈阶梯状,所述杯盖一端为大端,一端为小端,所述大端与小端之间设有
挡板,所述挡板朝向小端的一面与所述压杆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小端与所述上杯身相匹配且通过螺纹相连,所述大端与所述下杯身相匹配并通过螺纹相连。
优选的,所述下杯身上设有穿绳环,所述穿绳环设有杯绳。
优选的,所述下杯身底部还螺纹连接有底盖。
优选的,所述下杯身上还设有
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紫外灯与蓄电池之间
电路的断开和闭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朝向小端的一面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压杆相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塞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压杆的另一端相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携带,通过设置活塞和压杆,在对原水进行过滤时,通过活塞加压,可快速实现原水的过滤,提高了效率;
2.通过设置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利用太阳能转化为
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内,向紫外灯供电,对原水进行杀菌消毒,不受野外条件的制约;
3.通过将杯体设置为上杯身和下杯的形式,在携带时,可根据放置空间的大小,调整杯体的高度,进行组合式放置,如果空间较大,可以将上杯身和下杯身连接在一起,并在上杯身上旋入杯盖进行整体式放置;如果空间较小,可以将上杯身单独拆卸下来进行放置,减小杯体高度,适应不用的场合;
4.通过将杯盖设置为阶梯状,一方面,既可以与上杯身相连,也可以与下杯身相连,实现双头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压杆连接,用户在加压过滤时,方便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
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杯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净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放置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杯身;2过滤芯;3活塞;4第二连接座;5压杆;
6下杯身;61第一腔室;62第二腔室;
7太阳能板;8透光防水隔板;9底盖;10蓄电池;
11紫外灯;12开关;13穿绳环;14杯绳;
15杯盖;151大端;152小端;153第一连接座;15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户外便携式净水杯,包括杯体和杯盖15,该杯体包括上杯身1、下杯身6,其中:
上杯身1为内部具有通腔的管状结构,上杯身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
外螺纹,在该上杯身1的通腔内设有过滤芯2,具体的,为了便于有较大的储水空间,过滤芯2设置在上杯身1偏靠下
位置,过滤芯2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陶瓷
碱性球滤层、压缩
活性炭滤层、PP
棉滤层、矿化石滤层、载
银活性炭滤层,其中陶瓷碱性球滤层可以除去水中的
铁锈、泥沙、红虫等杂质,压缩活性炭滤层可以
吸附水中的余氯、去除异味、改善口感,PP棉滤层进一步过滤水中细菌,微小杂质,矿化石滤层增加水中的矿物元素、调整水的酸碱度,载银活性炭滤层可以能清除水中的重
金属离子、霉臭气味、细菌等有害物质,可以进一步改善水的口感。
为了提高过滤速度,在过滤芯2上方设有活塞3,活塞3与上杯身1的内壁紧密贴合,为了便于推动活塞3,在活塞3上方螺纹连接有压杆5,另外,当活塞3运动到最底端时,压杆5的上端不得高出上杯身1外。
下杯身6也为内部具有通腔的管状结构,下杯身6上端设有外螺纹,同时下杯身6的上端还设有
内螺纹且与上杯身1的外螺纹相匹配,二者能够通过螺纹相连接;在下杯身6的通腔内设有透光防水隔板8,该透光防水隔板8将下杯身6的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61和第二腔室62,其中,第一腔室61用于储存经上杯身1过滤出来的原水,在第二腔室内设有紫外灯11和蓄电池10,利用紫外灯11发出的紫外线,破坏及改变
微生物的DNA(脱
氧核糖核酸)结构,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紫外线杀菌属于纯物理消毒方法,具有简单便捷、广谱高效、无二次污染、便于管理和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紫外灯11和蓄电池10通过电路相连接,紫外灯11由蓄电池10供电,蓄电池10还连接有太阳能板7,太阳能板7设置在下杯身6的外壁上,太阳能板7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0内,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10内,蓄电池10通过
整流器与紫外灯11相连,为其提供电源,对原水进行杀菌消毒,不受野外条件的制约,非常地实用。
杯盖15呈阶梯状设置,杯盖15一端为大端151,一端为小端151,所述大端151与小端151之间设有挡板154,挡板154朝向小端的一面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53,第一连接座153与压杆通过螺纹相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小端152能够与与上杯身1相匹配,即小端152设有内螺纹,与上杯身1上的外螺纹相适配,使二者通过螺纹相连,同样的,大端151与下杯身6相匹配,即大端151设有内螺纹且与下杯身6上端的外螺纹相适配,使二者通过螺纹相连。
为了方便携带,下杯身6上设有穿绳环13,穿绳环13设有杯绳14。
为了方便检查和更换紫外灯11及蓄电池10,下杯身的底部采用可拆卸密封方式,具体的,下杯身6底部还螺纹连接有底盖9,方便拆卸和安装。
另外,下杯身6上还设有开关12,用于控制紫外灯11与蓄电池10之间电路的断开和闭合。
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如图3所示,在使用时,将上杯身1通过螺纹与下杯身6相连,将杯盖15通过第一连接座153与压杆5相连,然后用户手持杯盖15,向上拉动,将活塞3从上杯身1中取出,将原水倒入上杯身1的通腔内,然后再将活塞3安装至上杯身1中,向下按压杯盖15,带动活塞3下移,对原水加压,使原水快速通过过滤芯2,提高过滤速度,经过滤的原水去除杂质和异味后进入下杯身6中;然后利用太阳能板7将太阳能转
化成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10内,打开开关12,使紫外灯11通电,利用紫外线对下杯身6中的原水杀菌消毒,得到能够直接饮用的净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用户需要盛装、携带净化水,可以将杯盖15的大端151与下杯身6相螺纹连接,将净化水密封在下杯身6中,以便随时饮用。另外,在携带时,根据杯体放置空间的大小来选择杯体组合形式,如果空间比较大,可以将上杯身1直接连接在杯盖15的小端152上,进行整体式放置,详见附图图4;若空间较小,也可以选择上杯身1不与小端152相连,将上杯身1单独放置,能够满足不同场合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