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水处理 / 沉沙池 / 一种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

一种多通道取兼集排沙系统

阅读:95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多通道取兼集排沙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取 水 兼集排沙系统,包括第一输水通道和第二输水通道,在第一输水通道末端设置有 沉沙池 ,沉沙池末端依次设置有排沙通道和集沙池,沉沙池后半段侧面与第二输水通道相接,第一输水通道和第二输水通道中部有分岔,通过清水旁通通道连通。水源泥沙含量不满足取水水质对含沙量的要求时,经由沉沙池过水;水源泥沙含量较低且满足取水水质对含沙量的要求时,经由清水旁通隧洞过水。沉沙池采用多室多厢交替运行模式。沉沙池经水沙分离后,下部淤积泥沙经由集排沙系统的排沙通道冲排至 指定 集沙地,也可人工机械清除。大大提高了取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减少了运行期间人工和机械清除沉沙的工作量,且可实现水中泥沙的高效利用。,下面是一种多通道取兼集排沙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通道取兼集排沙系统,包括第一输水通道(1)和第二输水通道(3),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输水通道(1)末端设置有沉沙池(2),沉沙池(2)末端依次设置有排沙通道(5)和集沙池(6),沉沙池(2)后半段侧面与第二输水通道(3)相接,第一输水通道(1)和第二输水通道(3)中部有分岔,通过清水旁通通道(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沙池(2)采用多室多厢布置结构,各池厢均独立运行,第一输水通道(1)末端通过多个分水闸(7)分水,再通过多个清沙闸门(17)分别与沉沙池(2)多室多厢首端连通,沉沙池(2)多室多厢的末端通过放空闸门(27)与排沙通道(5)连通,在清水旁通通道(4)上设置有控制闸门(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通道(1)的过流能按照第二输水通道(3)的设计过流量和沉沙池(2)设计冲沙流量的总和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旁通通道(4)过流能力与第二输水通道(3)过流能力相同,清水旁通通道(4)与沉沙池(2)的交替运行通过分水闸门(7)和控制闸门(37)的启闭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通道(1)、第二输水通道(3)、排沙通道(5)和清水旁通通道(4)中的通道是指隧洞、明渠或管道。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多通道取兼集排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无压取水建筑物,尤其是一种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无压取水建筑物常用于引水灌溉、城镇供水、通航、过木及引水式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灌溉土壤沙化、城镇供水水质要求、水利和水电工程机组磨蚀等问题,各类取水工程均对水体含沙量有一定要求,一般需设置水沙分离设施。工程运行期间,在水沙分离后,水沙分离设施内沉积泥沙的清理常占用较多的运行成本。从年度内泥沙含量变化较大的水源取水时,水沙分离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且其定期的清理和检修维护将影响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行成本较低、供水保证率较高、且适用性较强、经济实用的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包括第一输水通道和第二输水通道,在第一输水通道末端设置有沉沙池,沉沙池末端依次设置有排沙通道和集沙池,沉沙池后半段侧面与第二输水通道相接,第一输水通道和第二输水通道中部有分岔,通过清水旁通通道连通。
[0005] 所述沉沙池采用多室多厢布置结构,各池厢均独立运行,第一输水通道末端通过多个分水闸分水,再通过多个清沙闸门分别与沉沙池多室多厢首端连通,沉沙池多室多厢的末端通过放空闸门与排沙通道连通,在清水旁通通道上设置有控制闸门。
[0006]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的过流能按照第二输水通道的设计过流量和沉沙池设计冲沙流量的总和设计。
[0007] 所述清水旁通通道过流能力与第二输水通道过流能力相同,清水旁通通道与沉沙池的交替运行通过分水闸门和控制闸门的启闭控制。
[0008]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第二输水通道、排沙通道和清水旁通通道中的通道是指隧洞、明渠或管道。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集排沙系统减少了水沙分离设施运行期间人工和机械清除沉沙的工作量,且可实现水中泥沙的高效经济利用;清水旁通隧洞通道提高了取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通道取水兼集排沙系统,包括第一输水通道1和第二输水通道3,在第一输水通道1末端设置有沉沙池2,沉沙池2末端依次设置有排沙通道5和集沙池6,沉沙池2后半段侧面与第二输水通道3相接,第一输水通道1和第二输水通道3中部有分岔,通过清水旁通通道4连通。
[0013] 所述沉沙池2采用多室多厢布置结构,各池厢均独立运行,第一输水通道1末端通过多个分水闸门7分水,再通过多个清沙闸门17分别与沉沙池2多室多厢首端连通,沉沙池2多室多厢的末端通过放空闸门27与排沙通道5连通,在清水旁通通道4上设置有控制闸门37。
[0014]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1的过流能力按照第二输水通道3的设计过流量和沉沙池2设计冲沙流量的总和设计。
[0015] 所述清水旁通通道4过流能力与第二输水通道3过流能力相同,清水旁通通道4与沉沙池2的交替运行通过分水闸门7和控制闸门37的启闭控制。
[0016] 所述第一输水通道1、第二输水通道3、排沙通道5和清水旁通通道4中的通道是指隧洞、明渠或管道。
[0017] 本发明减少了水沙分离设施运行期间人工和机械清除沉沙的工作量,且可实现水中泥沙的高效经济利用;清水旁通隧洞提高了取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9] 某大型引水站工程,随着季节变化,水源含沙量年内变化较大,根据工、农业对用水水质的要求及水泵机组磨蚀的要求,工程设置有沉沙池。工程取水口后接554.67m长的1#输水隧洞,1#输水隧洞末端设置有半地下式沉沙池179.5m×39m(长×宽),沉沙池末端设置有681.96m长的排沙隧洞和集沙池。沉沙池在168.5m桩号处侧面与2#输水隧洞相接。1#输水隧洞在桩号380.414m处分岔,后接清水旁通隧洞,清水旁通隧洞末端与2#输水隧洞92.9m桩号处相交。沉沙池采用多室多厢布置,采用四厢沉沙其余一厢冲沙的交替运行模式。2#输水隧洞的设计过流量23.55m3/s,沉沙池一厢的设计冲沙流量7.5m3/s,1#输水隧洞的设计过流能力31.05m3/s,清水旁通隧洞设计过流能力23.55m3/s。清水旁通隧洞内设置有控制闸门
1道,沉沙池池室段设置有3道分水闸门,池厢段设有6道清沙闸门和6道放空闸门,沉沙池和清水旁通隧洞的各种运行工况通过各闸门的启闭控制。
[002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