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污染与排放控制 / 温室气体 / 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

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

阅读:1028发布:2020-06-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供应低温废热的废热供应装置、用于制备 冰 粒的吸收式 制冷设备 、动 力 输送设备、设置在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所述废热供应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的输入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源出口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的回 水 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动力输送设备连接,另一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低温废热的利用率,可扩大供冷范围,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小系统水流量,减小系统管径与电耗,提高 能源 利用率、减少CO2等 温室 气体 排放。,下面是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供应低温废热的废热供应装置(1)、用于制备粒的吸收式制冷设备(2)、动输送设备(3)、设置在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所述废热供应装置(1)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2)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的输入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2)的冷源出口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的回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连接,另一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为水或空气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中空的换热壳体(41),所述换热壳体(41)内填充有填料(42),所述填料(42)为镂空蜂窝状,与动力输送设备(3)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的出水口通于所述填料(42)的上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供冷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泥、、热电、陶瓷、有色金属等行业是废热排放大户,其中高温废热(大于800℃)可用于发电,但依旧有大量低温废热(小于350℃)因无法有效处置而排入大气,导致环境恶化。我国工业用能中近65%的能源转化为废热,其中低温废热约占废热总量的60%,而我国目前的废热利用率仅约为30%,当前怎样减少和利用好这些废热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之一。
[0003] 吸收式制冷是以热能为动,利用一种合适的溶液来吸收低压蒸汽,把制冷剂蒸汽转变成液体,然后利用溶液升压,最后用加热的方法使蒸汽从吸收溶液中放出,从而完成低压蒸汽向高压气体的转化,应用制冷剂蒸发吸收潜热来实现制冷,目前采用NH3-H2O工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制冷(低于零度)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0004] 物质在温度改变和物态转变时,会释放显热相变潜热。相变蓄冷技术,即通过放置蓄冷材料的装置,将冷量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通过一定方式将冷量释放出来,相变潜热远大于显热,且蓄冷温区应用范围广。可以延缓制冷系统温度回升时间、减少温度的波动制冷设备的启停次数,节约能源。
[0005] 吸收式制冷以自然存在的水或等为制冷剂,对环境和大气臭层无害,以热能为驱动能源,可以利用废热等低品位热能实现制冷,系统排放热量的温度约高于大气环境温度。在当前能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吸收式制冷技术因其降低使用成本,符合低经济的理念,对于促进能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利用低温废热、能够更大程度地延长供冷范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的集中供冷系统。
[0007]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供应低温废热的废热供应装置、用于制备粒的吸收式制冷设备、动力输送设备、设置在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所述废热供应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的输入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冷源出口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的回水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动力输送设备连接,另一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连接。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废热供应装置供应低温废热给吸收式制冷设备,吸收式制冷设备以吸收的热能为驱动能源进行制冷,制备出小冰粒蓄冷,通过动力输送设备将吸收式制冷设备制备的冰水混合物送入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内,对用冷工艺或建筑进行集中供冷。冰水混合物通过换热装置吸热后融化成水,然后分两路分别返回制冰设备和动力输送设备,其中返回制冰设备的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小冰粒,返回动力输送设备的水与吸收式制冷设备制备的小冰粒混合后继续供应建筑,如此循环。由于冰水混合物较冷水蓄冷量大,因此该系统可扩大供冷范围,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小系统水流量,减小系统管径与电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送设备为水泵或空气压缩机
[0010]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中空的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为镂空蜂窝状,与动力输送设备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的出水口通于所述填料的上部。换热壳体内填充的填料可以均匀分布冰水混合物,使冰粒充分吸热融化成水,增大制冷量,并且填料也可以防止冰水混合物产生过大噪声,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低温废热为吸收式制冷设备提供驱动能源,能够提高低温废热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冰水混合物作为供冷介质,其蓄冷量大,可扩大供冷范围,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小系统水流量,减小系统管径与电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低温废热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而且将相变蓄冷技术应用于建筑集中供冷,具有更高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废热供应装置,2、吸收式制冷设备,3、动力输送设备,4、换热装置,41、换热壳体,42、填料,5、回水管,51、回水管A,52、回水管B。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 如附图所示,一种利用废热的集中供冷系统,其包括供应低温废热的废热供应装置1、用于制备冰粒的吸收式制冷设备2、动力输送设备3、设置在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所述废热供应装置1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2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的输入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2的冷源出口连接,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所述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的回水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所述动力输送设备3连接,另一路与所述吸收式制冷设备2连接。
[0017] 本实施例中,废热供应装置1用于供应低温废热。吸收式制冷设备2为现有技术,例如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设备,其以氨作为制冷剂,能制取0℃以下的低温,对环境和大气臭氧层无害;以热能为驱动能源,除了利用锅炉蒸气、燃料产生的热能外,还可以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在同一机组中还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采暖)的双重目的,同时,制冷机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吸收式制冷设备2用于制备小冰粒,冰粒的具体尺寸根据冷负荷及管道系统确定。动力输送设备3用于输送冰水混合物,其为现有技术,其可以为水泵或空气压缩机。
[0018]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废热供应装置1供应低温废热给吸收式制冷设备2,吸收式制冷设备2以吸收的热能为驱动能源进行制冷,制备出小冰粒蓄冷,通过动力输送设备3将吸收式制冷设备2制备的冰水混合物送入供冷建筑内的换热装置4内,对用冷工艺或建筑进行集中供冷。冰水混合物通过换热装置4吸热后融化成水,然后分别通过回水管B52和回水管A51分别返回制冰设备2和动力输送设备3,其中返回制冰设备2的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小冰粒,返回动力输送设备3的水与吸收式制冷设备制备的小冰粒混合后继续供应建筑,如此循环。
[0019] 由于冰水混合物较冷水蓄冷量大,因此该系统可扩大供冷范围,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小系统水流量,减小系统管径与电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
[0020]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装置4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中空的换热壳体41,所述换热壳体41内填充有填料42,所述填料42为镂空蜂窝状,与动力输送设备3的输出端连接的管道的出水口通于所述填料42的上部。动力输送设备3输送的冰水混合物进入换热装置内部,并从上到下经过填料42,冰水混合物在经过填料42时吸热升温,冰水混合物吸热后融化成水,进入回水管路。
[0021]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