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

阅读:376发布:2021-06-03

专利汇可以提供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送 风 装置,其具有 转子 单元、 定子 单元、 轴承 保持部以及连结部。转子单元具有磁 铁 和包含有多个动 叶片 的 叶轮 ,该转子单元能够绕着中 心轴 线旋转。定子单元具有定子铁芯和 覆盖 定子铁芯的一部分的绝缘件,该定子单元配置于所述 磁铁 的径向外侧。轴承保持部位于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将转子单元支承为能够旋转。连结部将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下面是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送装置,其具有:
转子单元,其具有磁和包含有多个动叶片叶轮,该转子单元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单元,其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以及
轴承保持部,其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将所述转子单元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定子单元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一部分,
所述轴承保持部位于所述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
所述送风装置具有将所述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的连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配置在比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沿周向配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以及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沿周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齿,
沿轴向观察时,所述连结部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将所述绝缘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钩部和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夹持部,所述钩部具有:
延伸部,其从所述绝缘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一侧延伸;以及
固定部,其从所述延伸部的前端沿与所述延伸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有面对轴向另一侧的固定面,
所述夹持部具有:
插入部,其供所述钩部插入;以及
接触部,其形成有接触面,该接触面面对轴向一侧并且与插入于所述插入部中的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固定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具有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夹持部和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钩部,所述钩部具有:
延伸部,其从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以及固定部,其从所述延伸部的前端沿与所述延伸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有面对轴向一侧的固定面,
所述夹持部具有:
插入部,其供所述钩部插入;以及
接触部,其形成有接触面,该接触面面对轴向另一侧并且与插入于所述插入部中的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固定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连结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夹持部和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钩部,所述钩部具有:
延伸部,其从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以及固定部,其从所述延伸部的前端沿与所述延伸部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有面对轴向一侧的固定面,
所述夹持部具有:
插入部,其供所述钩部插入;以及
接触部,其形成有接触面,该接触面面对轴向另一侧并且与插入于所述插入部中的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固定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延伸部能够在周向上进行弹性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延伸部能够在径向上进行弹性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被所述轴承保持部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装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面的径向外侧还具有隔着间隙与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面对置的筒状的风洞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面露出到所述绝缘件的外侧。
14.一种吹风机,其具有:
封装外壳;以及
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封装外壳的内部。

说明书全文

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吹风机中,送风风扇、对送风风扇进行旋转驱动的达、以及对被送风风扇加速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在壳体内大致同轴地配设。马达收纳于由支承腿保持的在前方开口的安装框内。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04-036683号公报
[0004]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吹风机中,由于马达被安装框覆盖,因此马达难以被冷却、难以增大向马达提供的电流。因此,马达的小型化很困难,吹风机的小型化很困难。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外径而不减少气流的排出量的送风装置。
[0006] 本发明的例示的送风装置具有转子单元、定子单元、轴承保持部以及连结部。转子单元具有磁和包含有多个动叶片叶轮,该转子单元能够绕着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单元具有定子铁芯和覆盖定子铁芯的一部分的绝缘件,该定子单元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轴承保持部位于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对轴承进行保持,该轴承将转子单元支承为能够旋转。连结部将定子单元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
[0007] 本发明的例示的吹风机具有:封装外壳;以及上述送风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封装外壳的内部。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的送风装置,能够减小外径而不减少气流的排出量。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0010] 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0011]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横剖视立体图。
[0012]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横剖视图。
[0013] 图5是放大了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
[0014] 图6是定子单元的立体图。
[0015]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连结部的剖视图。
[0016]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连结部的剖视图。
[0017]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
[0018] 图10是定子单元的立体图。
[0019]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
[0020]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
[0021]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
[0022] 图14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应用例的一例的吹风机。
[0023] 标号说明
[0024] 1:转子单元;11:轴;12:磁铁;13:叶轮;131:动叶片;2:定子单元;21:线圈;3:轴承保持部;31、32:轴承;33:接触部;34:凸缘部;4:风洞部;41:肋;5:连结部;51:钩部;511:延伸部;512:固定部;513:固定面;52:夹持部;521:插入部;522:接触部;523:接触面;5b:连结部;51b:钩部;511b:延伸部;512b:固定部;513b:固定面;514b:倾斜面;52b:夹持部;521b:插入部;522b:接触部;523b:接触面;5c:连结部;51c:钩部;511c:延伸部;512c:固定部;
513c:固定面;514c:倾斜面;52c:夹持部;521c:插入部;522c:接触部;523c:接触面;5d:连结部;51d:钩部;511d:延伸部;512d:固定部;513d:固定面;52d:夹持部;521d:插入部;
522d:接触部;523d:接触面;5e:连结部;51e:钩部;511e:延伸部;512e:固定部;513e:固定面;514e:倾斜面;52e:夹持部;521e:插入部;522e:接触部;523e:接触面;5f:连结部;51f:
钩部;511f:延伸部;512f:固定部;513f:固定面;52f:夹持部;521f:插入部;522f:接触部;
523f:接触面;5e2:连结部;6:定子铁芯;61:铁芯背部;62:齿;7:绝缘件;71:上绝缘件;72:
下绝缘件;610:分割铁芯背部;711:梁状部;A:送风装置;C:中心轴线;Hd:吹风机;Hd1:主体部;Hd2:把手部;Ht:加热器;R1: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并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而且,在附图上,根据需要而将径向表示为Dd,将周向表示为Rd。
[0026]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作为送风装置的上下方向而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送风装置的“上侧”为“吸气侧”,“下侧”为“排气侧”。另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使用送风装置时的朝向和位置关系。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截面称为“纵截面”,将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称为“横截面”,将与轴向垂直的切断部端面称为“横端面”。
[0027] <1.送风装置的整体结构>
[0028]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装置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横剖视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横剖视图。图5是放大了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图6是定子单元的立体图。送风装置A具有转子单元1、定子单元2、轴承保持部3、风洞部4以及连结部5。
[0029] <1.1转子单元1>
[0030] 如图1所示,转子单元1配置于定子单元2的径向内侧。转子单元1配置为能够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旋转。即,转子单元1能够绕中心轴线C旋转。转子单元1具有轴11、磁铁12以及叶轮13。
[0031] <1.1.1轴11>
[0032] 轴11呈圆柱状。轴11沿着中心轴线C配置。轴11被后述的轴承31、32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轴承保持部3旋转。
[0033] <1.1.2磁铁12>
[0034] 磁铁12呈圆筒形状。磁铁12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轴11,该轴11插入于该磁铁12的内侧。磁铁12配置于定子单元2的后述的定子铁芯6的径向内侧。磁铁12在径向上与定子铁芯6在径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另外,磁铁12与轴11的固定是通过压入、粘接而进行的。但是,不限于此,可以广泛采用能够将磁铁12牢固地固定于轴11的固定方法。如图1所示,磁铁12固定于轴11的下端部。
[0035] <1.1.3叶轮13>
[0036] 叶轮13配置于风洞部4的径向内侧。叶轮13配置于转子单元1和定子单元2的上方。叶轮13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轴11。如图1所示,叶轮13固定于轴11的上端部。叶轮13通过转子单元1的旋转而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旋转。叶轮13具有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动叶片131。即,转子单元1具有磁铁12和包含多个动叶片131的叶轮13。通过叶轮13绕中心轴线C旋转,从轴向上方向下方产生气流。
[0037] <1.2定子单元2>
[0038] 定子单元2配置于风洞部4的内部。定子单元2配置在比转子单元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进一步说明的话,定子单元2配置于磁铁12的径向外侧。定子单元2具有定子铁芯6、绝缘件7以及线圈21。
[0039] <1.2.1定子铁芯6>
[0040] 定子单元2具有定子铁芯6。定子铁芯6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环状。定子铁芯6是通过将多板等电磁钢板沿上下方向层叠而构成的。定子铁芯6具有铁芯背部61和多个(这里为六个)齿62。铁芯背部61呈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环状。多个齿62从铁芯背部61沿径向突出。多个齿6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即,定子铁芯6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61和从铁芯背部61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沿周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齿62。
[0041] <1.2.2线圈21>
[0042] 线圈21由隔着绝缘件7卷绕于定子铁芯6的各齿6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
[0043] <1.2.3绝缘件7>
[0044] 绝缘件7配置于定子铁芯6的周围。绝缘件7覆盖定子铁芯6的至少一部分。即,绝缘件7覆盖定子铁芯6一部分。绝缘件7覆盖铁芯背部6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齿62。进一步说明的话,齿62的内周部中的与转子单元1的磁铁12对置的区域和铁芯背部61的外周面从绝缘件7露出到外侧。即,定子铁芯6的径向外侧面露出到绝缘件7的外侧。另外,如图1等所示,铁芯背部61比绝缘件7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将在定子铁芯6中产生的热经由铁芯背部61释放到外部。由此,能够抑制因热而导致效率降低。
[0045] 绝缘件7配置于定子铁芯6与线圈21之间。绝缘件7在周向上被分割为与多个齿62相同的数量,分别相对于多个齿62而配置。绝缘件7例如是合成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部件。
[0046] 另外,绝缘件7具有上绝缘件71和下绝缘件72。上绝缘件71覆盖铁芯背部61和齿62的上侧。下绝缘件72覆盖铁芯背部61和齿62的下侧。上绝缘件71的下端与下绝缘件72的上端接触。
[0047] 定子单元2例如能够分割为六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数量为六个,但不限于六个,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定子单元2沿周向排列。定子铁芯6和绝缘件7也按照与定子单元2相同的数量分割。
[0048] 如图6所示,按照分割出的每个定子单元2来设置上绝缘件71和下绝缘件72。但是,不限于此,上绝缘件71和下绝缘件72也可以分别是一体成型体。
[0049] 线圈21是通过将导线卷绕于被绝缘件7覆盖的齿62而形成的。绝缘件7具有绝缘性,使线圈21与齿62绝缘。通过向构成线圈21的导线提供电(电流),线圈21和卷绕有线圈21的齿62被励磁。在送风装置A中,被励磁的齿62和磁铁12通过磁而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由此转子单元1旋转。即,转子单元1和定子单元2构成所谓的马达。
[0050] <1.3轴承保持部3>
[0051] 轴承保持部3配置于定子单元的上方。轴承保持部3在内部按照上下隔开间隙的方式对轴承31、32进行保持。即,轴承保持部3对将转子单元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31、32进行保持。作为轴承31、32,例如能够举出球轴承。但是,不限于此。轴承31、32也可以由套筒轴承等构成。轴承31、32的结构是考虑轴11的转速、旋转扭矩、旋转精度、送风装置A的安装性、维护性等而决定的。通过轴承31、32沿上下即轴向隔开间隙而配置,从而轴11在旋转中不容易摆动或振动。能够提高轴11的旋转精度。另外,磁铁12配置在比轴承保持部3靠下方的位置,叶轮13配置在比轴承保持部3靠上方的位置。
[0052] 另外,在轴承保持部3的下端部具有与定子单元2接触的接触部33。接触部33呈圆筒形状,具有比上绝缘件71的外形大的外形。并且,接触部33的上端部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34。上绝缘件71配置于接触部33的内部。并且,上绝缘件71的上表面与凸缘部34接触。即,定子单元2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被轴承保持部3覆盖。即,轴承保持部3位于定子单元2的轴向一侧。由此,能够抑制灰尘、尘埃等异物混入转子单元1。因此,转子单元1的动作不容易变得不稳定,能够长期进行稳定的送风动作。
[0053] <1.4风洞部4>
[0054] 风洞部4配置在比叶轮13和定子单元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送风装置A还具有与定子铁芯6的外侧面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而对置的筒状的风洞部4。而且,风洞部4的内壁面与定子单元2的外壁面以及轴承保持部3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隙为流路FW。风洞部4呈与轴向垂直的截面为圆形的筒状。在风洞部4的内部具有多个肋41。肋41配置于风洞部4与轴承保持部3之间。肋41将风洞部4的内周面和轴承保持部3的外周面连接起来。即,肋41配置于流路FW的内部。肋41向轴向下方延伸。并且,肋4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风洞部4的在径向上和定子单元2对置的部分连接。通过具有风洞部4,能够形成在定子单元2的周围流动的空气流,能够有效地对定子铁芯6进行冷却。
[005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部3、风洞部4以及肋41由同一部件构成,但也可以由彼此独立的不同的部件构成。并且,多个肋41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肋41的下部相对于肋41的上部向叶轮13的旋转方向前方侧弯曲。
[0056] 而且,送风装置A能够在风洞部4与定子单元2之间形成流路FW。定子单元2的铁芯背部61相对于流路FW是露出的。即,定子铁芯6的径向外侧面露出到绝缘件7的外部。因此,能够提高定子单元2的冷却作用。另外,由于将连结部5和风洞部4连接起来的肋41为静叶片形状,因此能够进行在风洞部4与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之间的流路FW中流动的气流的整流。
[0057] <1.5连结部5>
[0058] 连结部5将定子单元2的轴向上侧的端部和轴承保持部3的轴向下侧的端部固定起来。即,送风装置A具有将定子单元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承保持部3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的连结部5。
[0059] 如图4所示,送风装置A具有六个连结部5。而且,沿轴向观察时,六个连结部5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即,连结部5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通过配置多个连结部5,能够使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更牢固。通过连结部5等间隔地配置,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被稳定地固定起来。另外,也可以不是等间隔。
[0060] 而且,沿轴向观察时,各连结部5配置于相邻的齿62之间。即,沿轴向观察时,连结部5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齿62之间。由此,能够简化绝缘件7的成型用模具的形状。因此,绝缘件7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不容易妨碍构成线圈21时的卷线作业,作业性提高。
[0061] 而且,连结部5具有钩部51和夹持部52。钩部51设置于绝缘件7,夹持部52设置于轴承保持部3。即,连结部5具有设置于绝缘件7的钩部51和设置于轴承保持部3的夹持部52。由此,能够在成型绝缘件7时,同时成型钩部51。另外,能够通过将钩部51与夹持部52组合而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固定起来,因此组装很容易。
[0062] 并且,连结部5优选配置在比定子铁芯6的外侧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于连结部5配置在比定子铁芯6的外侧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叶轮13旋转而产生的气流会有效地与定子铁芯接触。因此,定子铁芯6的冷却效果提高。另外,在能够利用气流充分地对定子铁芯6的进行冷却的情况下,连结部5的配置位置也可以位于比定子铁芯6的外侧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0063] <1.5.1钩部51>
[0064] 如图5、图6等所示,钩部51从绝缘件7的上绝缘件71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另外,钩部51与上绝缘件71一体形成。如图5、图6等所示,钩部51具有延伸部511和固定部512。
[0065] 延伸部511从上绝缘件71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另外,固定部512从延伸部511的上端部沿周向延伸。固定部512在轴向下端部具有固定面513。即,钩部51具有:延伸部511,其从绝缘件7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一侧延伸;以及固定部512,其从延伸部511的前端沿与延伸部511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有面对轴向另一侧的固定面513。
[0066] 固定部512例如向与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由此,即使在通过转子单元1旋转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定子单元2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借助连结部5而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
[0067] <1.5.2夹持部52>
[0068] 夹持部52形成于轴承保持部3的凸缘部34。在凸缘部34上配置有六个夹持部52。六个夹持部52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夹持部52具有插入部521和接触部522。并且,插入部521是沿轴向贯通凸缘部34的贯通孔。沿轴向观察时,插入部521沿着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延伸,即沿周向延伸。
[0069] 插入部521的周向的长度与沿轴向观察钩部51时的周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长。因此,通过将钩部51和插入部521配置为在轴向上重叠,能够将钩部51插入于插入部521中。即,在插入部521中插入有钩部51。插入部521的径向的宽度在周向上的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后方侧较窄。另外,插入部521和钩部51优选沿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周向弯曲。
[0070] 接触部522形成于凸缘部34的上表面。并且,接触部522在凸缘部34的上表面中的与插入部521相邻的部分具有与钩部51的固定部512的固定面513接触的接触面523。即,夹持部52具有:插入部521,钩部51插入于该插入部521中;以及接触部522,其形成有接触面523,该接触面523面对轴向一侧并且与插入于插入部521中的固定部512的固定面513接触。
[0071] 如图5所示,钩部51的延伸部511具有与插入部521的轴向长度相同的长度。因此,在将钩部51插入于插入部521中时,固定面513与接触面523的轴向的位置重叠。
[0072] <1.5.3借助连结部5实现的固定>
[0073] 对借助连结部5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配置为六个钩部51与六个夹持部52分别在轴向上重叠。然后,将六个钩部51分别插入于六个插入部521中。此时,钩部51的固定部512突出到凸缘部34的上方。然后,通过使定子单元2向与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固定部512的固定面
513与接触部522的接触面523接触。
[0074] 定子单元2相对于轴承保持部3在轴向上被固定。另外,插入部521的径向的宽度在周向上的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后方侧较窄。由此,钩部51中的延伸部511被插入部521夹着。由此,钩部51和夹持部52被固定起来,从而上绝缘件71和轴承保持部3被固定起来。即,连结部5将绝缘件7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承保持部3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另外,绝缘件7包含于定子单元2。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被固定起来。因此,送风装置A具有将定子单元2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和轴承保持部3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固定起来的连结部5。因此,即使没有对定子单元2的径向外侧进行保持的部件,也能够对定子单元2进行保持。由此,定子铁芯6的一部分露出到绝缘件7的外部,因此定子单元2的冷却效率提高。
[0075] 如上所述,借助连结部5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固定起来。即,定子单元2借助连结部5而相对于风洞部4固定。而且,钩部51与定子单元2的绝缘件7一体形成,并且将夹持部52形成于轴承保持部3的凸缘部34,由此不需要用于将定子单元2固定于风洞部4的固定用的部件。
[0076] 因此,在送风装置A中,能够减少结构部件。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所需的成本,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由于通过将钩部51插入于夹持部52中再使定子单元2绕中心轴线C旋转而进行组装,因此送风装置A的组装很容易。
[0077] 在上述结构的送风装置A中,当向线圈21提供驱动电流时,在齿62上产生径向的磁通。定子单元2的该磁通所产生的磁场与磁铁12所产生的磁场作用,在转子单元1中产生扭矩。借助该扭矩,转子单元1和叶轮13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进行旋转。当叶轮13旋转时,由多个动叶片131产生气流。即,在送风装置A中,能够产生以上侧作为吸气侧、以下侧作为排气侧的气流而进行送风。在送风装置A中产生的气流通过风洞部4与定子单元2之间。
[0078] 在送风装置A中,定子单元2的铁芯背部61的径向外表面露出到绝缘件7的外侧。
[0079]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定子单元2的铁芯背部61的径向外表面露出到绝缘件7的外侧。铁芯背部61被通过叶轮13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冷却。由此,也能够对卷绕于从铁芯背部61延伸的齿62上的线圈21进行冷却。即,能够利用气流高效地对定子单元2进行冷却。
[0080] 根据以上内容,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A中,不需要覆盖定子单元2的外形的罩,能够使定子铁芯6的外侧面在绝缘件7的外表面露出。由此,能够提高定子单元2的冷却效率。因此,能够对线圈21通大电流。由此,能够使送风装置A小型化而不降低送风量。另外,由于不变更定子单元2的尺寸并且无需覆盖径向外部的罩,从而能够增大定子单元2与风洞部4的径向的间隙。由此,能够增加在送风装置A的内部流动的空气量、即排出量。
[0081] <2.送风装置的第一变形例>
[0082]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连结部的剖视图。另外,本变形例的送风装置除了连结部5b的结构之外,其余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连结部5b之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图7所示,连结部5b具有钩部51b和夹持部52b。连结部5b的数量与连结部5的数量相同,即为六个。
[0083] <2.1钩部51b>
[0084] 钩部51b具有延伸部511b和固定部512b。延伸部511b从上绝缘件7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延伸部511b呈沿轴向延伸的板状,长边方向沿着轴向,短边方向沿着周向。即,沿径向观察时,延伸部511b呈轴向为长边的长方形形状。延伸部511b的下端部能够在径向上进行弹性位移。即,延伸部511b能够在径向上进行弹性变形。
[0085] 固定部512b从延伸部511b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512b具有固定面513b和倾斜面514b。固定面513b是固定部512b的下表面。固定面513b是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面。倾斜面514b随着从上端部朝向下方而在径向上扩展。而且,倾斜面514b的下端与固定面
513b的径向外缘连接。即,固定部512b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在径向上变细的楔形。即,钩部51b是所谓的搭扣配合部。即,延伸部511b能够在径向上进行弹性变形。由于延伸部511b进行弹性变形,因此仅使定子单元2在轴向上接近轴承保持部3就能够进行固定。由此,组装很容易。
[0086] <2.2夹持部52b>
[0087] 夹持部52b形成于轴承保持部3的凸缘部34。夹持部52b具有插入部521b和接触部522b。并且,插入部521b是沿轴向贯通凸缘部34的贯通孔。插入部521b的周向的长度与沿轴向观察延伸部511b时的周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长。并且,插入部521b的径向的宽度与沿轴向观察钩部51b时的径向的宽度相同或比其长。
[0088] 接触部522b形成于凸缘部34的上表面。并且,接触部522b在凸缘部34的上表面中的与插入部521b相邻的部分具有与钩部51b的固定部512b的固定面513b接触的接触面523b。
[0089] <2.3借助连结部5b实现的固定>
[0090] 对借助连结部5b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配置为六个钩部51b与六个夹持部52b分别在轴向上重叠。沿轴向观察时,钩部51b的倾斜面514b的一部分位于比夹持部52b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使定子单元2向轴向下方移动。倾斜面514b与凸缘部34的下表面的插入部521b的边缘部分接触。
[0091] 在该状态下,通过使定子单元2向轴向上方移动,倾斜面514b被压入到插入部521b的内表面。由此,延伸部511b在径向上进行弹性变形。然后,当固定部512b移动到比凸缘部34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时,从插入部521b作用于固定部512b的力被释放。因此,弹性变形的延伸部511b复原。固定部512b的固定面513b与夹持部52b的接触面523b在轴向上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在轴向上分离。另外,由于延伸部511b插入于插入部
521b中,因此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周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即,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借助连结部5b而被固定起来。
[0092]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插入部521b是贯通孔,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沿径向凹陷的凹部。另外,也可以是形成于轴承保持部3的上端部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并且沿径向凹陷的凹部。在该情况下,在使定子单元2沿轴向移动时,借助轴承保持部3的上端部而使延伸部511b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在沿轴向移动了一定量时,固定部512b被插入于插入部中。由此,连结部5b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固定起来。
[0093]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固定部512b向径向外侧突出,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向径向内侧突出。在该情况下,固定面513b与形成于插入部521b的径向内侧的边缘部的接触面523b接触并固定起来。
[0094] <3.送风装置的第二变形例>
[0095]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连结部的剖视图。另外,本变形例的送风装置除了连结部5c的结构之外,其余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连结部5c之外的详细说明。如图8所示,连结部5c具有钩部51c和夹持部52c。
[0096] <3.1钩部51c>
[0097] 钩部51c具有延伸部511c和固定部512c。延伸部511c从上绝缘件7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延伸部511c呈沿轴向延伸的板状,长边方向沿着轴向,短边方向沿着径向。即,沿周向观察时,延伸部511c呈轴向为长边的长方形形状。延伸部511c的上端部能够在周向上进行弹性位移。
[0098] 固定部512c从延伸部511c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512c具有固定面513c和倾斜面514c。固定面513c是固定部512c的下表面。固定面513c是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面。倾斜面514c随着从上端部朝向下方而在径向上扩展。而且,倾斜面514c的下端与固定面
513c的径向外缘连接。即,固定部512c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在径向上变细的楔形。即,钩部51c是所谓的搭扣配合部。即,延伸部511c能够在周向上进行弹性变形。由于延伸部511c进行弹性变形,因此仅使定子单元2在轴向上接近轴承保持部3就能够进行固定。由此,组装很容易。
[0099] <3.2夹持部52c>
[0100] 夹持部52c形成于轴承保持部3的凸缘部34。夹持部52c具有插入部521c和接触部522c。并且,插入部521c是沿轴向贯通凸缘部34的贯通孔。插入部521c的径向的长度与沿轴向观察延伸部511c时的径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长。并且,插入部521c的径向的宽度与沿轴向观察钩部51c时的径向的宽度相同或比其长。
[0101] 接触部522c形成于凸缘部34的上表面。并且,接触部522c在凸缘部34的上表面中的与插入部521c相邻的部分具有与钩部51c的固定部512b的固定面513c接触的接触面523c。
[0102] 另外,在借助连结部5c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中,延伸部511c在周向上进行弹性变形,此外与借助连结部5b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相同。
[0103] 如第1变形例、第2变形例所示,由于延伸部511b、511c是进行弹性变形的结构,因此送风装置A的组装很容易。
[0104] <4.送风装置的第三变形例>
[0105]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图10是定子单元的立体图。在本变形例中,除了定子单元2d的绝缘件7d和连结部5d的结构之外,其余具有与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2的绝缘件7和连结部5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绝缘件7d、连结部5d之外的详细说明。如图9所示,第三变形例中的连结部5d具有钩部51d和夹持部52d。钩部51d配置于轴承保持部3,夹持部52d配置于绝缘件7d。即,连结部5d具有设置于绝缘件7的夹持部52d和设置于轴承保持部3的钩部51d。能够通过将钩部51d与夹持部52d组合而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固定起来。因此,组装很容易。
[0106] 在上绝缘件71d的上端具有沿径向相连的梁状部711。梁状部711设置于上绝缘件71d的上端部,并且呈沿径向延伸的板状。而且,梁状部711具有六个,配置于相邻的齿62之间。
[0107] <4.1钩部51d>
[0108] 如图9所示,钩部51d配置于轴承保持部3的下表面。而且,钩部51d向轴向下方延伸。另外,钩部51d与轴承保持部3一体形成。如图9所示,钩部51d具有延伸部511d和固定部512d。
[0109] 延伸部511d从轴承保持部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另外,固定部512d从延伸部511d的下端部沿周向延伸。固定部512d在轴向上端部具有固定面513d。固定部512例如向与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由此,即使在通过转子单元1旋转而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定子单元2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借助连结部5d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即,钩部51d具有:延伸部511d,其从轴承保持部3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以及固定部512d,其从延伸部511d的前端向与延伸部511d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有面对轴向一侧的固定面513d。
[0110] <4.2夹持部52d>
[0111] 夹持部52d配置于上绝缘件71d。在上绝缘件71d的梁状部711上具有六个夹持部52d。六个夹持部52d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夹持部52d具有插入部521d和接触部522d。并且,插入部521d是沿轴向贯通上绝缘件71d的一部分的贯通孔。插入部521d的周向的长度与沿轴向观察钩部51d时的周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长。因此,通过将钩部51d和插入部521d配置为在轴向上重叠,能够将钩部51d插入于插入部521d中。插入部521d的径向的宽度在周向上的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后方侧较窄。另外,插入部521d和钩部51d优选沿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周向弯曲。
[0112] 接触部522d形成于梁状部711的下表面。并且,接触部522d在梁状部711的下表面中的与插入部521d相邻的部分具有与钩部51d的固定部512d的固定面513d接触的接触面523d。即,夹持部52d具有:插入部521d,钩部51d插入于该插入部521d中;以及接触部522d,其形成有接触面523d,该接触面523d面对轴向另一侧并且与插入于插入部521d中的固定部
512d的固定面513d接触。
[0113] 另外,借助连结部5d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和借助连结部5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相同。即,将钩部51d插入于夹持部52d中,并使定子单元2绕中心轴线C向与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R1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固定起来。
[0114] <5.送风装置的第四变形例>
[0115]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在本变形例的连结部5e中,夹持部52e设置于定子铁芯6,此外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结部5d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连结部5e之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图11所示,第四变形例中的连结部5e具有钩部51d和夹持部52e。钩部51d配置于轴承保持部3,夹持部52d配置于绝缘件7。即,连结部5e具有设置于定子铁芯6的夹持部52e和设置于轴承保持部3的钩部51d。能够在成型轴承保持部3时,同时成型钩部51d。
[0116] <5.1夹持部52e>
[0117] 夹持部52e形成于定子铁芯6。在定子铁芯6的铁芯背部61上具有六个夹持部52e。六个夹持部52e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夹持部52e具有插入部521e和接触部522e。插入部
521e是从铁芯背部61的上表面向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并且,具有从插入部521e的凹部的最内部即轴向下端部沿周向延伸的横孔状的接触部522e。在接触部522e的上表面上具有与钩部51d的固定面513d接触的接触面523e。
[0118] 插入部521e的周向的长度与沿轴向观察钩部51e时的周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长。因此,通过将钩部51d和插入部521e配置为在轴向上重叠,能够将钩部51d插入于插入部
521e中。插入部521e的径向的宽度在周向上的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后方侧较窄。另外,插入部521e和钩部51d优选沿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周向弯曲。
[0119] 即,夹持部52d具有:插入部521e,钩部51d插入于该插入部521e中;以及接触部522e,其形成有接触面523e,该接触面523e面对轴向另一侧并且与插入于插入部521e中的固定部512d的固定面513d接触。另外,能够通过将钩部与夹持部组合而将定子单元和轴承保持部固定起来,因此组装很容易。
[0120] 另外,本变形例中的定子铁芯6是将多块电磁钢板沿轴向排列层叠而成的层叠体。而且,事先在构成各层的电磁钢板上设置有构成夹持部52e的贯通孔或凹部,然后进行层叠从而形成夹持部52e。例如,在使用定子铁芯6的情况下,难以在内部形成夹持部52e。因此,在使用一体形成出的定子铁芯6的情况下,作为夹持部52e,也可以采用在定子铁芯6的径向外表面或径向内表面上开口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从定子铁芯6的径向外表面或径向内表面进行加工,因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夹持部52e。
[0121] 另外,借助连结部5e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和借助连结部5实现的定子单元2与轴承保持部3的固定相同。即,将钩部51d插入于夹持部52e中,使定子单元2绕中心轴线C向与转子单元1的旋转方向R1相反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将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固定起来。
[0122] <6.送风装置的第五变形例>
[0123]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在本变形例的连结部5e2中,钩部51e设置于定子铁芯6,此外具有与第四变形例的连结部5e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连结部5e2之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图11所示,第五变形例中的连结部5e2具有钩部51e和夹持部52e。钩部51e配置于轴承保持部3,夹持部52d配置于绝缘件7。
[0124] <6.1钩部51e>
[0125] 钩部51e具有延伸部511e和固定部512e。延伸部511e从轴承保持部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延伸部511e呈沿轴向延伸的板状,长边方向沿着轴向,短边方向沿着周向。即,沿径向观察时,延伸部511e呈轴向为长边的长方形形状。延伸部511e的上端部能够在径向上进行弹性位移。
[0126] 固定部512e从延伸部511e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512e具有固定面513e和倾斜面514e。固定面513e是固定部512e的上表面。固定面513e是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面。倾斜面514e随着从下端部朝向上方而在径向上扩展。而且,倾斜面514e的上端与固定面
513e的径向外缘连接。即,固定部512e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在径向上变细的楔形。即,钩部51e是所谓的搭扣配合部。
[0127] 另外,在连结部5e中,通过延伸部511e弹性变形而与夹持部52e连结。由此,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被固定起来。另外,对于延伸部511e的变形,与第一变形例的5b相同。
[0128] 其他结构与第四变形例相同。
[0129] <7.送风装置的第六变形例>
[0130]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六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连结部的图。在本变形例的连结部5f中,夹持部52f设置于定子铁芯6,此外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结部5e2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本变形例中,省略连结部5f之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第六变形例中的连结部5f具有钩部51f和夹持部52f。钩部51f配置于轴承保持部3,夹持部52f配置于绝缘件7。
[0131] <7.1钩部51f>
[0132] 钩部51f具有延伸部511f和固定部512f。延伸部511f从轴承保持部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延伸部511f呈沿轴向延伸的板状,长边方向沿着轴向,短边方向沿着径向。即,沿周向观察时,延伸部511f呈轴向为长边的长方形形状。延伸部511f的上端部能够在径向上进行弹性位移。
[0133] 固定部512f从延伸部511f的上端部沿周向突出。固定部512f具有固定面513f和倾斜面514f。固定面513f是固定部512f的上表面。固定面513f是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面。倾斜面514f随着从下端部朝向上方而在周向上扩展。而且,倾斜面514f的上端与固定面513f的径向外缘连接。即,固定部512f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在周向上变细的楔形。即,钩部51f是所谓的搭扣配合部。
[0134] <7.2夹持部52f>
[0135] 夹持部52f形成于定子铁芯6的铁芯背部61。夹持部52f具有插入部521f和接触部522f。而且,插入部521f是从铁芯背部61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凹部。插入部521f的径向的长度与沿轴向观察延伸部511f时的径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其长。并且,插入部521f的周向的宽度与沿轴向观察钩部51f时的周向的宽度相同或比其长。另外,插入部521f的深度即轴向的长度与钩部51f的突出长度即轴向长度相同或比其长。
[0136] 接触部522f是设置于插入部521f的下端部的横孔。并且,在接触部522f的下表面上具有与钩部51f的固定部512f的固定面513f接触的接触面523f。
[0137] 另外,在连结部5f中,通过延伸部511f进行弹性变形而与夹持部52f连结。由此,定子单元2和轴承保持部3被固定起来。另外,对于延伸部511f的变形,与第二变形例的5c相同。
[0138] <8.应用例>
[0139] 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应用例的一例的吹风机进行说明。图14是吹风机的剖视图。图14所示的吹风机Hd具有主体部Hd1、加热器Ht、把手部Hd2以及送风装置A。主体部Hd1和把手部Hd2构成吹风机的封装外壳。即,吹风机Hd具有封装外壳和配置于封装外壳的内部的送风装置A。主体部Hd1呈圆筒形状。在主体部Hd1的内部配置有加热器Ht。把手部Hd2呈圆筒形状,并且上端部与主体部Hd1连接。而且,主体部Hd1的内部与把手部Hd2的内部相通。
[0140]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送风装置A能够小径化而不减少风量。因此,能够使吹风机Hd小型化。在吹风机Hd中,在把手部Hd2的内部配置有与图1处于上下相反的状态的送风装置A。而且,从把手部Hd2的下端部吸入空气,在内部产生向上方流动的气流。然后,流过了把手部Hd2的气流在主体部Hd1的内部沿轴向流动。此时,气流被配置于主体部Hd1内部的加热器Ht加热,成为暖风,然后从主体部Hd1的排出部向外部排出。
[0141] 这样,通过将送风装置A配置于把手部Hd2,能够排出与将送风装置A置于主体部Hd1的情况同等的气流,并能够缩短主体部Hd1的轴向的长度。即,能够使吹风机Hd小型化。
[0142] <9.其他>
[0143]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0144]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14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6]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例如能够用作吹风机、换气扇、吸尘器等使用气流的设备的气流产生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