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蓄热器 / 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

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

阅读:1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 热管 蓄热换热器,包括重 力 热管,所述热管包括 蒸发 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设置在 蓄热器 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所述冷凝端设置在冷源的容器中,所述蒸发端包括多个端部,相邻的端部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从蓄热器的中心向蓄热器的外壁方向,连通管数量不断增加。本发明通过连通管数量的变化,能够保证在 流体 受热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下面是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包括重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设置在蓄热器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所述冷凝端设置在冷源的容器中,所述蒸发端包括多个端部,相邻的端部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从蓄热器的中心向蓄热器的外壁方向,连通管数量不断增加;从蓄热器的中心向蓄热器的外壁方向,连通管数量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互相靠近的两个热管的竖直管之间设置连通管,从竖直管下部向竖直管上部,相邻连通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是热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中蓄热材料的熔点是60-80摄氏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是石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管为多排,其中相邻两排为错列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竖直管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圆心构成等腰三形,所述竖直管的圆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点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热管蓄热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0003]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核电领域,例如核电的余热利用等。
[0004] 现有技术中,热管的外形影响了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因此一般蒸发端吸热范围比较小,在热源中有时候需要设置多个热管来满足吸热需求;而且多蒸发端存在的时候,各个蒸发端因为处于热源的位置不同,会产生吸热不均匀的现象。
[0005] 在目前的热管蓄热器中,基本上都是采用重力热管,而且因为热管冷凝端蒸发端管径相同,导致受热面积小,无法更好的拓展换热面积,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热管蓄热器,通过蓄热能力的变化,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充分利用热源,降低能耗。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热管结构,均衡蒸发端的压力,节约能源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连通管数量变化的热管蓄热换热器,包括重力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设置在蓄热器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所述冷凝端设置在冷源的容器中,所述蒸发端包括多个端部,相邻的端部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从蓄热器的中心向蓄热器的外壁方向,连通管数量不断增加。
[0009]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的中心向蓄热器的外壁方向,连通管数量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热源是地热能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中蓄热材料的熔点是60-80摄氏度。
[0012]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中的蓄热材料是石蜡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的横截面积是容器横截面积的10-26倍。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
[0015]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部分为扁平管结构,竖直管为圆管结构。
[0016] 作为优选,水平部分为方形结构。
[0017] 作为优选,所述的竖直管为多排,其中相邻两排为错列布置。
[0018] 作为优选,竖直管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圆心构成等腰三形,所述竖直管的圆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点的位置。
[0019] 作为优选,竖直管的外径为d,同一排的相邻的竖直管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竖直管3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满足下面要求:
[0020] Sin(A)=a-b*Ln(d/L),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是参数,满足如下要求:
[0021] 0.095
[0022] 作为优选,随着d/L的逐渐变小,a越来越大,b越来越大。
[0023] 作为优选,15°
[0024] 作为优选,20°
[0025] 作为优选,0.2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0027] 1)本发明通过连通管数量的变化,是的是为了设置更多连通面积的连通管,因为越靠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蓄热量最多,流体受热也多,竖直管3内的蒸汽压力也越大,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受热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28] 2)本发明通过蓄热器的横截面积大于冷源所在的容器的横截面积,可以进一步的增加蓄热器与热源的换热面积,而且可以储存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满足加热的要求。
[0029] 3)本发明对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在不改变热管的冷凝端体积的情况下,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这样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保持一致大小,能够提高40%以上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少换热器的体积和占地面积,使得结构紧凑。
[0030] 4)本发明在相邻的蒸发端设置连通管,可以在竖直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力大的蒸发端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蒸发端,从而保持整体压力均衡,避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0031] 5)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的研究,对热管在蓄热器中的分布结构进行了最优的结构,而且通过研究得出热管分布的最优关系式,进一步提高热管的分布,达到最佳的热吸收,降低成本。
[0032] 6)本发明在相邻的热管之间设置连通管,实现热管之间的压力均衡,换热均衡。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为图1从底部观察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发明设置连通管的热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发明热管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为图4的本发明热管之间设置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标注示意图。
[0039] 图中:1 竖直部分 2 水平部分 3 竖直管 4 蓄热器 5 冷源 6 热源 7 连通管 8 连通管 9 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41]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004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43] 一种热管,包括竖直部分1、水平部分2和竖直管3,其中竖直部分1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2,所述水平部分2从竖直部分1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1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2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3,其中竖直管3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1是热管的冷凝端。
[0044] 本发明热管在运行中,通过竖直管3从热源中吸收热量,然后竖直管3中的流体进行蒸发,通过水平部分进入到竖直部分,然后在竖直部分将热量释放给冷源,流体进行冷凝,依靠重力的作用再进入竖直管3。
[0045] 本发明对热管的通过设置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在不改变热管的冷凝端体积的情况下,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这样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蒸发端和冷凝端保持一致大小,能够提高45%以上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少冷凝端的体积和占地面积,使得结构紧凑。
[0046] 此外,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竖直管3作为热管的蒸发端,使得每个竖直管3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吸热管加入热量的吸收,也增加了整体热管蒸发端的吸热面积。
[0047] 作为优选,所述热源可以是土壤或者锅炉尾气等。
[0048] 作为优选,所述冷源为水或者空气。
[0049]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部分2为扁平管结构,竖直管3为圆管结构。通过设置水平部分为扁平管结构,可以增加竖直管3的分布,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吸收。
[0050] 进一步优选,水平部分2为方形结构。
[0051]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的竖直管3为多排,其中相邻两排为错列布置。通过错列布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热管的吸热量。
[0052] 作为优选,竖直管3位于相邻排的相邻竖直管3的圆心连接线段的中线的延长线上。即竖直管3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3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所述竖直管的圆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点的位置。
[0053]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竖直管3之间设置连通管8。在研究中发现,在竖直段吸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吸热管的吸收热量不同,导致竖直管3之间的压力或者温度不同,这样会导致部分竖直管3受热过高,造成寿命缩短,一旦一个竖直管3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热管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大量的研究,在相邻的竖直管设置连通管8,可以在竖直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力大的竖直管3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竖直管3,从而保持整体压力均衡,避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0054]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相邻的竖直管3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8。通过设置多个连通管,能够使得流体在吸热蒸发过程中不断的均衡压力,保证整个竖直管内的压力均衡。
[0055]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相邻连通管8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56]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相邻连通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57]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连通管8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58]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连通管8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59] 图4展示了一种热管利用系统,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热管的竖直管3设置在蓄热器4中。所述蓄热器4设置在热源中。所述热源可以是地热能。
[0060]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4中蓄热材料的熔点是60-80摄氏度,优选65摄氏度。
[0061]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4中的蓄热材料是石蜡。
[0062] 本发明通过设置蓄热器4,可以将热源6中的热量储存起来,而且因为蓄热器的热熔比较大,因此可以储存更多的热量,因此热管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干热源6的热量,而且因为设置蓄热器,蓄热器与热源6接触面积更大,而且可以大大的减小热管和热源6之间的接触热阻,安装方便,吸热效果要远好于热管单独的放置在热源6中。因此通过设置蓄热器可以大大提高热管的吸热效率。通过实验发现,通过设置蓄热器,可以提高15-20%的加热效率,可以进一步节约能源。
[0063] 作为优选,所述热源为干热岩层的地热能,所述冷源是水,热管用于页岩气的开采中加热水产生蒸汽,将蒸汽引入页岩层来进行页岩气的开采。
[0064]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4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所述蓄热器4的横截面积大于冷源所在的容器9的横截面积。通过蓄热器4的横截面积大于冷源所在的容器9的横截面积,可以进一步的增加蓄热器与热源6的换热面积,而且可以储存更多的热量,进一步满足加热的要求。
[0065]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4和容器9的横截面积是正方形结构。蓄热器4的边长大于容器9的边长。
[0066] 作为优选,所述蓄热器4的横截面积是容器9横截面积的10-26倍,优选是18倍。
[0067]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4的中心向蓄热器的外壁的方向,蓄热器4中的蓄热材料的蓄热能力逐渐变弱。
[0068] 采取蓄热材料的蓄热能力的逐渐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蓄热能力,能够实现竖直管3的均匀加热。因为越到蓄热器外壁,则因为和热源直接接触,因此此处的温度最高,蓄热材料可以直接被加热,在蓄热材料被充分蓄热后,热量会向蓄热器的内部传递。通过蓄热器蓄热材料的蓄热能力的变化,可以保证外部蓄热材料达到蓄热饱和后,会立刻将热量向内部传递,保证内部也存储热量。这样,竖直管3在蓄热器中的不同位置都能充分吸热,避免有的热管过热,有的热管吸热不够,保证整体热管的吸热均匀,避免部分过热蒸汽损坏,造成产品的维护困难。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是热管整体的使用寿命达到相同。同时使得冷源也整体加热均匀。
[0069]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4的中心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蓄热材料的蓄热能力逐渐减弱的幅度逐渐增加。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发现,采取这种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热管的吸热均匀度。
[0070]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4的中心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连通管8数量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越靠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蓄热量最多,流体受热也多,竖直管3内的蒸汽压力也越大,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受热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71]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4的中心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连通管8数量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受热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72]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4的中心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连通管8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越靠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蓄热量最多,流体受热也多,竖直管3内的蒸汽压力也越大,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受热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73] 作为优选,从蓄热器4的中心向蓄热器4的外壁方向,连通管8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74] 在蓄热器内装满了蓄热用石蜡。石蜡类相变蓄热材料具有相变潜热高、几乎没有过冷现象、融化时蒸汽压力低、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且化学稳定性较好、没有相分离和腐蚀性,以及价格低等优点,成为蓄热材料的首选。石蜡内嵌竖直管3。竖直管3吸收来自蓄热器内石蜡的热量,在顶端竖直部分放热,实现对冷源的加热。
[0075]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发现,竖直管3之间的距离,包括同一排的距离和相邻排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热管分布过多,导致每根热管的吸热量不足,过大会导致热管分布太少,导致热管过热,因此本申请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总结出来热管竖直管3分布的最优化的分布,使得热管既不能吸热量不足,又不能吸热量过大。
[0076] 如图6所示,竖直管3的外径为d,同一排的相邻的竖直管3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竖直管3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3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满足下面要求:
[0077] Sin(A)=a-b*Ln(d/L),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是参数,满足如下要求:
[0078] 0.095
[0079] 进一步优选,所述a=0.1016,b=0.3043。
[0080] 作为优选,随着d/L的逐渐变小,a越来越大,b越来越大。
[0081] 作为优选,15°
[0082] 进一步优选,20°
[0083] 0.1
[0084] 上述经验公式是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实验得到,通过上述关系式得到的结构,能够实现最优化的热管结构,而且经过试验验证,误差基本上在3%以内。
[0085] 热管的吸热能力900-1100W,进一步优选为1000W;
[0086] 热源的温度100-120摄氏度,进一步优选为110℃。
[0087] 图2所示的热管水平部分优选为正方形,边长为400-600毫米,进一步优选为500毫米。
[0088] 竖直管3外径d为9-12毫米,进一步优选为11mm。
[0089]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中包括了两个热管,所述两个热管的水平部分2分别朝向相对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热管,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吸热,满足换热的需求。
[0090]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互相靠近的两个热管的竖直管3之间设置连通管7。通过设置连通管,可以避免热管之间受热不均匀,实现热管之间的压力均衡,避免不同热管之间的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缺陷
[0091]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相邻连通管7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92]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相邻连通管7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93]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连通管7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94]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3下部向竖直管3上部,连通管7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95]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