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冷技术 / 制冷液 / 干冰 / 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阅读:863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及其连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 节点 及其连接方法,属于建筑结构领域。本发明的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 钢 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相应地开设有通孔并形成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螺杆套,用连接 螺栓 穿过螺杆套将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连接,螺杆套为形状记忆 合金 螺杆套。发生 地震 等灾害时,形状 记忆合金 螺杆套发生形变,消耗地震 能量 ,震后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能够恢复初始形状,完成自复位;同时不需要额外地在木构件上开设用于安装耗能件或复位件的安装孔,不会降低木构件整体 稳定性 。本发明的连接方法操作简单,连接的效率高,连接后的自复位节点稳定性好。,下面是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及其连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木构件,以及垂直插接在第二木构件内部的第一木构件,所述第一木构件内部嵌设有填板,所述钢填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的插接处;所述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相应地开设有通孔并形成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有多个,用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将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上套设有螺杆套,所述螺杆套为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由NiTi合金制成,或者由FeNiCuAlTaB合金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为NiTi合金制成,且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屈服强度小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屈服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内径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外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木构件的厚度,且两者的差值小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填板向第一木构件延伸并突出于第二木构件的部分上,以及所述第一木构件相应地位置上开设有相互贯通的固定孔,用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以连接钢填板和第一木构件。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螺杆套前,向螺杆套施加预拉,使其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加工出相应的多个安装孔;
步骤二、将螺杆套的稳定冷却至氏体完成温度以下,对其进行长度方向进行预拉伸,并使其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同时螺杆套的内径保持不变;
步骤三、将连接螺栓和步骤二中的螺杆套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孔内,然后恢复螺杆套温度至常温;
步骤四、旋紧螺母以固定螺杆套和连接螺栓;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以完成对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将螺杆套置于环境中进行冷却;当螺杆套低于马氏体完成温度后,向螺杆套施加预拉力后,使得螺杆套预拉伸变形度≤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螺杆套和连接螺栓安装后,节点处的温度恢复至常温,螺杆套恢复至初始形状,螺杆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相贴紧。

说明书全文

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木结构建筑及相关领域中,两个或多个木构件之间通常是通过螺栓节点实现连接。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螺栓节点的螺杆发生塑性变形而实现耗能和增加结构延性的目的,以对抗地震所带来的横向剪,使得木结构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地震发生后,螺杆存在较大残余形变,例如螺杆直接被拉弯折,或者木构件错位而使得螺栓节点的连接不再稳定,因而增加了对其震后修复的难度。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螺栓节点的螺杆置换成有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螺杆,例如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螺杆。这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螺杆不仅具有由其自身材质带来的形状记忆特性和超弹性性能,其还具有优越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但是,直接将这种螺杆作为木结构的连接螺杆,则其连接强度不够,会导致节点处承载力的明显下降,进而影响木结构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0004]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木结构的节点处增设具有自恢复形状性能的结构,使得震后变形的木结构能够在具有自恢复形状性能的结构的作用下自行恢复初始形状。例如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重型木框架自复位节点(申请号为2015107626576)的中国专利文件,该方案的自复位节点包括木梁、木柱、梁端耗能型、节点区柱加强钢板和预应力筋,木梁与木柱直接采用型钢和普通螺栓连接,预应力筋贯穿木梁纵向,并贯穿木柱,在木柱背对木梁的一端通过锚具、碟形弹簧和锚垫板固定。地震过后,该方案的木梁和木柱没有破坏和残余变形,在预应力筋作用下,梁端能够回到初始状态。
[0005] 又如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螺栓的木框架梁柱自复位节点(申请号为2017114076476)的中国专利文件,该方案的自复位节点包括木柱、木梁与连接钢,木柱与木梁垂直设置,连接角钢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木梁的上下两侧,且连接角钢的两侧分别与木柱和木梁紧贴,该节点还包括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螺栓及内嵌钢板,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螺栓贯穿木柱,将木柱与连接角钢的一侧连接,连接角钢的另一侧与木梁之间通过自攻螺钉连接,木柱内部开设有木柱槽口,木梁内部开设有木梁槽口,内嵌钢板一部分嵌设在木柱槽口内,另一部分嵌设在木梁槽口内,内嵌钢板与木柱之间通过木柱连接螺栓连接,内嵌钢板与木梁之间通过木梁连接螺栓连接。
[0006] 无论是通过预应力筋使得木结构节点具备自复位的性能,或者是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使得木结构节点具备自复位的性能,均需要在木结构节点处开设额外的安装孔或螺孔,因而存在牺牲节点处稳定性以换取自复位性的问题。此外,节点处增设自复位结构,会影响木结构建筑整体的美观。

发明内容

[0007]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木结构自复位节点整体强度不高的不足,提供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本方案通过在连接螺栓上套设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螺杆套的方式,使得木结构的节点具备自复位性能,同时不需要在木构件上额外开孔,避免了节点处稳定性的降低。
[000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的连接方法,在安装螺杆套前向其施加预拉力并使其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方便于自复位节点的安装。
[0010] 2.技术方案
[001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2] 本发明的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木构件,以及垂直插接在第二木构件内部的第一木构件,所述第一木构件内部嵌设有钢填板,所述钢填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的插接处;所述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相应地开设有通孔并形成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有多个,用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将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上套设有螺杆套,所述螺杆套为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由NiTi合金制成,或者由FeNiCuAlTaB合金制成。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为NiTi合金制成,且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屈服强度小于所述连接螺栓的屈服强度。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外径等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内径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外径相等。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木构件的厚度,且两者的差值小于1mm。
[0017] 进一步地,所述钢填板向第一木构件延伸并突出于第二木构件的部分上,以及所述第一木构件相应地位置上开设有相互贯通的固定孔,用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以连接钢填板和第一木构件。
[0018] 本发明的一种上述的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的连接方法,在所述安装孔内安装螺杆套前,向螺杆套施加预拉力,使其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
[0019]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
[0020] 步骤一、在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加工出相应的多个安装孔;
[0021] 步骤二、将螺杆套的稳定冷却至氏体完成温度以下,对其进行长度方向进行预拉伸,并使其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同时螺杆套的内径保持不变;
[0022] 步骤三、将连接螺栓和步骤二中的螺杆套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孔内,然后恢复螺杆套温度至常温;
[0023] 步骤四、旋紧螺母以固定螺杆套和连接螺栓;
[0024]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以完成对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的固定连接。
[00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将螺杆套置于环境中进行冷却;当螺杆套低于马氏体完成温度后,向螺杆套施加预拉力后,使得螺杆套预拉伸变形度≤9%。
[002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螺杆套和连接螺栓安装后,节点处的温度恢复至常温,螺杆套恢复至初始形状,螺杆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相贴紧。
[0027] 3.有益效果
[0028]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的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包括第二木构件,以及垂直插接在第二木构件内部的第一木构件,第一木构件内部嵌设有钢填板,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相应地开设有通孔并形成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螺杆套,用连接螺栓穿过螺杆套将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连接,螺杆套为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发生形变,消耗地震能量,震后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能够恢复初始形状,完成自复位;同时不需要额外地在木构件上开设用于安装耗能件或复位件的安装孔,不会降低木构件整体稳定性。
[0030] (2)本发明中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为NiTi合金制成,NiTi合金的弹性模量大,耗能效果好;NiTi合金的奥氏体完成温度为-10℃,该温度既方便于连接木结构节点时的加工,又使其能够适应大部分使用情况下的环境温度;发生地震时,由于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的屈服强度小于连接螺栓的屈服强度,变形主要集中在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上,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首先发生弯曲变形,呈现超弹性变形,发挥主要的耗能作用,能够减小处在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套内部的连接螺栓的弯曲变形程度。
[0031] (3)本发明的木结构自复位节点的连接方法,在安装螺杆套前在马氏体完成温度以下向其施加预拉力,并使其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此时螺杆套失去形状记忆能力;安装完成后再使其温度自然升高至室温,即超过奥氏体完成温度,恢复形状记忆能力,从而恢复形变,进而使其外壁与安装孔内壁贴紧,完成安装;因而本方案的方法简单,便于螺杆套的安装。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中螺杆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的木结构自复位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发明中螺杆套与连接螺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5]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第一木构件;2、第二木构件;3、钢填板;4、连接螺栓;5、螺杆套;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37]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38] 现代木结构建筑框架梁柱之间的连接节点处通常是利用钢材质的螺栓进行连接,一旦发生地震,梁柱之间在震中容易发生错位等现象,使得螺栓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形变,此时就增加了木结构建筑震后修复的难度。如果在节点处增设一复位机构,在震时能够消耗地震的能量,震后又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将梁柱拉回震前的位置,即使是强度较低的地震,往往也能够减小木结构建筑震后修复的难度。
[0039] 但是,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不需要在梁、柱上额外打孔而实现安装固定复位机构的方案。因此,在梁、柱上增设复位机构时,必然要在梁、柱上开设用于安装固定复位机构的孔,因而必然会影响梁、柱整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实质上是牺牲了梁、柱整体的稳定性以换得梁、柱之间的自复位性能,同时在具有古典美感的木结构建筑上设置冗赘的复位机构,通常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木结构建筑整体的外观,影响其使用。
[0040] 本发明的自复位节点,参照图1,是在梁、柱连接结构节点处上,其本身必不可少的连接螺栓上套设一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螺杆套,因而不需要在梁、柱上额外设置复位机构,也不要额外开设用于安装或固定复位机构的孔,就能够使得梁柱之间具备自复位功能,避免了对木结构建筑整体稳定性和美观性的破坏。
[0041] 具体的,参照图2,本发明的木结构自复位节点,包括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以及多个用于连接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和钢填板3的连接螺栓4。第一木构件1可以是木梁,第二木构件2可以是木柱,第一木构件1和第二木构件2相互垂直,第一木构件1插设在第二木构件2中部的贯穿槽中,第一木构件1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主要分担在第二木构件2上。
[0042] 第一木构件1内部也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嵌设有钢填板3,该钢填板3可以部分位于第一木构件1的安装槽内,部分位于第二木构件2的安装槽内。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上相应地开设有通孔,将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组装后,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上的通孔能够形成一相互贯通的安装孔,用连接螺栓4穿过安装孔实现对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的连接,具体是在位于安装孔以外的螺杆上旋上一螺母实现对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的连接。为了达到第一木构件1、第二木构件2、钢填板3之间连接所需的承载力,安装孔一般设置有多个,例如3个、4个,或更多个。
[0043] 为了使得木结构的节点处具有自复位功能,本发明的方案直接在位于第一木构件1和第二木构件2插接处的连接螺栓4上套设一螺杆套5,该螺杆套5具体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当发生地震时,螺杆套5发生超弹性形变,作为主要的耗能件消耗地震的能量,位于螺杆套5内的连接螺栓4的螺杆只会发生较小程度的弹性形变,而不会发生塑性形变。震后,螺杆套5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形变,并恢复至初始的形状,在螺杆套5恢复形状的过程中,螺杆套
5内的连接螺栓4的螺杆会随之一同恢复形状,从而将变形的梁、柱拉回初始形状。因此,在增设连接螺栓4上增设的螺杆套5后,木结构的节点处具备了自复位的性能,降低了木结构建筑的震后修复难度。
[0044] 目前,相关领域中具备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种类有很多,但根据木结构建筑具体使用环境的限制,一般对于奥氏体完成温度低于使用环境变化范围内的形状记忆合金,才能作为制备本发明的螺杆套5的材料。
[0045] 本实施方式的螺杆套5可以由NiTi合金制成,NiTi合金的可恢复形变为9%,弹性模量为62.5GPa,奥氏体完成温度为-10℃;螺杆套5也可以FeNiCuAlTaB合金制成,FeNiCuAlTaB合金的可恢复形变为13.5%,弹性模量为46.9GPa,奥氏体完成温度为-62℃。
因而NiTi合金和FeNiCuAlTaB合金的奥氏体完成温度低于木结构节点使用的正常温度范围,且具有较好的可恢复变形和较好的刚度,选用NiTi合金或FeNiCuAlTaB合金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螺杆套5的材质,能够进一步地增件木结构建筑梁柱节点处的自复位性能、抗震强度、刚性强度等性能。
[0046] 此外,考虑到螺杆套5的预拉伸温度和刚度,选用NiTi合金制备螺杆套5是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原因在于,NiTi合金的马氏体完成温度相对较高,安装前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将螺杆套5的温度降低到马氏体完成温度以下进行预拉伸,且NiTi合金的弹性模量较FeNiCuAlTaB合金高一些。
[0047] 选用NiTi合金制备螺杆套5时,可以控制NiTi合金的屈服强度低于连接螺栓4。NiTi合金在奥氏体状态下的屈服强度为195~690MPa,普通钢材的屈服强度为250~
520MPa,因此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NiTi合金的屈服强度控制在195~250MPa之间,例如将NiTi合金的屈服强度控制在200~230MPa之间,从而确保NiTi合金的屈服强度始终低于普通钢材的屈服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下,能够确保变形主要集中在形状记忆合金的螺杆套
5上,使得螺杆套5发生弯曲变形,呈现超弹性变形,发挥主要的耗能作用,进而防止连接螺栓4作为主要的耗能作用而发生不可复位的塑性形变。
[0048]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螺杆套5的外径等于安装孔的孔径,螺杆套5的内径与连接螺栓4外径相等,即螺杆套5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其定型后的外径可以等于安装孔的孔径,螺杆套5的内径与连接螺栓4的螺杆外径相等。当螺杆套5的外径等于安装孔的孔径时,螺杆套5的外壁实质上与安装孔的内壁相抵紧,地震时能量通过木构件首先传递给螺杆套5,迫使螺杆套5发生形变,发挥耗能作用。而连接螺栓4位于螺杆套5内部,承受的弯曲应力和应变比螺栓套5小,使得在地震刚开始时,螺栓套5先发生较大变形,消耗能量连接螺栓4的螺杆不会成为主要的耗能件,不会发生无法复位的塑性形变。
[0049] 作为更进一步地优化,螺杆套5的长度大于第二木构件2的厚度,且两者的差值小于1mm,该余量能够确保螺杆套5安装在安装孔内后,螺杆套5在安装孔的长度上能够填满安装孔,使得木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或者在震中,螺杆套5不会在安装孔内发生串动,从而提高木结构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0050] 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的钢填板3嵌设在第一木构件1中,其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第一木构件1和第二木构件2的插接处,此外,其位于第一木构件1和第二木构件2的插接处以外的部分上以及第一木构件1相应地位置上开设有相互贯通的固定孔,用连接螺栓4穿过所述固定孔以连接钢填板3和第一木构件1,从而增加钢填板3与第一木构件1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节点处的强度。
[0051]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的固定孔可以开设有多个,例如3个、4个,或更多个,从而进一步增强木结构建筑梁柱节点处的连接强度。
[0052]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木结构的自复位节点的连接方法,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螺杆套5结构和自身材质的特殊性,并不是直接将螺杆套5塞入安装孔内就能够实现安装的。具体的,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螺杆套5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其处于奥氏体状态下时本身具有超弹性,从而具有自复位功能。且为了提高节点刚度和复位效果,一般可以将螺杆套5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抵紧设置,因而螺杆套5的安装具有一定的难度。
[0053]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在安装螺杆套5时,提前向螺杆套5施加一预拉力,并拉伸螺杆套5使之外径略小于安装孔的内径,从而方便于螺杆套5的安装。安装后,再撤销上述的预拉力,使螺杆套5自恢复为初始形状,使其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相抵。
[0054] 此外,螺杆套5在安装时,一般无法实现对于螺杆套5持续施加预拉力并维持螺杆套5处于拉伸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解决方式是,在螺杆套5处于马氏体状态时,向其施加一预拉力,使其拉伸,此时形状记忆合金不处于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内不具备形状记忆能力。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将螺杆套5安装在安装孔内后,再提升螺杆套5的温度,使其温度重新回到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内,并使其重新具有形状记忆能力,从而恢复形变至初始形状,进而使其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相抵紧。
[0055]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一、在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上加工出相应的多个安装孔;
[0057] 步骤二、将螺杆套的稳定冷却至马氏体完成温度以下,对其进行长度方向进行预拉伸,并使其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同时螺杆套的内径不减小;
[0058] 其中,拉伸时可以在螺杆套内设置一具有较高强度的模具,从而使得螺杆套在拉伸时其内径保持不变。
[0059] 拉伸后螺杆套5的外径与安装孔的内径之差可以大致控制在1mm,从而既方便于螺杆套5的安装,也无需施加过大的预拉力而防止螺杆套5发生可能的损坏,降低连接难度。步骤三、将连接螺栓和步骤二中的螺杆套安装在一个所述安装孔内,然后恢复螺杆套温度至常温;
[0060] 步骤四、旋紧螺母以固定螺杆套和连接螺栓;
[0061]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以完成对钢填板、第一木构件和第二木构件的固定连接。其中,步骤二中,向螺杆套5施加预拉力后,螺杆套5的预拉伸变形度应当≤9%,从而防止其发生不可复位的塑性形变,或者发生损坏。
[0062] 步骤二中,螺杆套5的冷却方法为干冰冷却,具体是将螺杆套置于干冰环境中,并使其温度降低至马氏体完成温度下。
[0063]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