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20发布:2020-06-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抑制冷气 泄漏 且优化了操作性的 冰 箱 。该冰箱具备:构成储藏室的大冷冻室(18);以及配置于大冷冻室(18),分别收纳被收纳物的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22)。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22)具备第1容器(24)、与第1容器(24)的上侧邻接的第2容器(26)、以及与第2容器(26)的上侧邻接的第3容器(28)。并且,若用手抓住第1容器(24)的拉手部(24h)并进行拉出,则以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比第1容器24的拉手部(24h)靠后方侧且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比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靠后方侧的状态被拉出。,下面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箱,具备:储藏室;以及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其配置于所述储藏室,分别收纳被收纳物,
所述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具备:
第1容器;
第2容器,其与所述第1容器的上侧邻接;以及
第3容器,其与所述第2容器的上侧邻接;
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时,所述第2容器的拉手部比拉出所述第1容器时供手抓的拉出时拉手部靠后方侧,且所述第3容器的拉手部比所述第2容器的拉手部靠后方侧。
2.一种冰箱,具备:储藏室;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其配置于所述储藏室,分别收纳被收纳物,
所述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具备:
第1容器;
第2容器,其与所述第1容器的上侧邻接;以及
第3容器,其与所述第2容器的上侧邻接;
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到可拉出端时,所述第3容器的拉手部比与所述储藏室的上侧邻接的室的靠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在收纳有所述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的层中,所述第2容器的拉手部比拉出所述第1容器时供手抓的部位靠后方侧,且所述第3容器的拉手部比所述第2容器的拉手部靠后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时,所述第2容器覆盖所述第1容器的收纳空间,为了使所述第1容器开放而使所述第2容器向里侧移动时,所述第3容器也联动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时,所述第2容器覆盖所述第1容器的收纳空间,为了使所述第1容器开放而使所述第2容器向里侧移动时,所述第3容器也联动地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时,所述第2容器与所述第1容器联动而维持覆盖所述第1容器的收纳空间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时,所述第2容器与所述第1容器联动而维持覆盖所述第1容器的收纳空间的状态。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0002] 冰箱具有冷冻室和冷藏室等储藏室。储藏室的配置位置大多根据各储藏室的用途而决定。
[0003] 在这样的储藏室中,收纳被储藏物的储藏容器大多沿上下方向配置多层,尤其是在大的储藏室的情况下这种倾向更明显(例如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94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在如这样将储藏容器沿上下方向上配置多层的情况下,大多采用以下结构:若拉出下方侧的储藏容器则与其上侧邻接的储藏容器也被拉出。
[0007] 但是,将下侧的储藏容器拉出到上侧的储藏容器的前表面时,由于上侧邻接的储藏容器不被拉出,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下侧的储藏容器的上部的未被上侧的储藏容器覆盖的开放区域中,下侧的储藏容器的冷气泄漏到外部。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冷气泄漏且优化了操作性的冰箱。
[0009] 本发明涉及的冰箱具备:储藏室;以及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其配置于所述储藏室,分别收纳被收纳物;所述3层以上的储藏容器具备:第1容器、与所述第1容器的上侧邻接的第2容器、以及与所述第2容器的上侧邻接的第3容器。所述第1容器被拉出时,所述第2容器的拉手部比拉出所述第1容器时供手抓的拉出时拉手部靠后方侧,且所述第3容器的拉手部比所述第2容器的拉手部靠后方侧。
[0010] 根据上述构成,使用者打开储藏室时第2容器使得第1容器内的冷气难以逃离。此外,能够通过使第2容器移动来使第3容器一起移动。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的整体的示意性主视图。
[0012] 图2是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冷藏室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
[0013] 图3是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蔬菜室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
[0014] 图4是表示拉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大冷冻室时的要部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
[0015]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第2容器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展开立体图。
[0016] 图6是对在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可滑动地重叠第1~第3容器这一情况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17] 图7是对关闭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大冷冻室时的气流进行说明的侧面剖视图。
[0018] 图8是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第2容器的气流通过用孔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19] 图9是表示拉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大冷冻室时的要部的侧面剖视图。
[0020]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变形例,是用于说明大冷冻室的构成的示意性主视图。
[0021] 符号说明
[0022] 1…冰箱、10…冰箱主体、10f…开口部、12…冷藏室、14…制冰室、14d…、16…小冷冻室、16d…门、18…大冷冻室、18d…门、18h…拉手部、20…蔬菜室、20d…门、20u…上层容器、20v…下层容器、22…储藏容器、24…第1容器、24a1…孔、26a2…第2孔、24h…拉手部、24j…后方开口部、24s…第1支承部、24sg…第1支撑板部、24se…限制板部、24w…第1侧部、
26…第2容器、26a1…孔、26a2…第2孔、26b…容器底部、26h…拉手部、26k…第2容器跟前部、26r…滑轨部件、26rm…滑轨主体、26rs…限位器、26s…第2支承部、26sa…第2被支撑板部、26su…上侧板部、26y…容器侧部、26w…第2侧部、28…第3容器、28a1…孔、28a2…第2孔、28b…容器底部、28h…拉手部、28j…后方开口部、28k…第3容器跟前部、28p…突出部、
28s…被支承部、28su…第3支撑板部、28u…第3容器、28v…第3容器、28w…第3侧部、32…分隔部、C…空气循环路、C1…循环路第1开口部、C2…循环路第2开口部、F1…气流、F3…气流、H…卡止孔部、P…卡止凸部、RS…滑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024] (第1实施方式)
[0025]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6] <冰箱1的整体构成例>
[0027]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的整体的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冷藏室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蔬菜室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4是表示拉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大冷冻室时的要部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第2容器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展开立体图。图6是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可滑动地重叠第1~第3容器这一情况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7是对关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大冷冻室时的气流进行说明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第2容器的气流通过用孔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28] 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将冰箱的正面方向侧记载为前方,前方侧或者前侧,将背面方向侧记载为后方、后方侧、后侧或者里侧,将从冰箱正面侧观察左方向侧记载为左侧,将右方向侧记载为右侧,将左右方向侧记载为左右。
[0029] 构成冰箱1的冰箱主体10从上向下依次具有冷藏室12、并排配置的制冰室14和小冷冻室16、与制冰室14和小冷冻室16的下侧邻接的大冷冻室18、与大冷冻室18的下侧邻接的蔬菜室(主要保存蔬菜的室)20作为储藏室。
[0030] 冷藏室12为独立的冰箱室,具备冷鲜室12t(参照图2),冷藏室12的门12d1、12d2分别为以铰链支点进行开闭的铰链型门。制冰室14、小冷冻室16以及大冷冻室18也为独立的冰箱室,各门14d、16d、18d分别为独立的拉出收纳部的抽屉型门。蔬菜室20也为独立的冰箱室,具备下层容器20v以及上层容器20u(均参照图3),蔬菜室20的门20d也为独立的拉出收纳部的抽屉型门。
[0031] 制冰室制冰,对冰箱室进行管理,使之成为负的冷冻温度。小冷冻室16是对煮饭后的米饭(米)等进行急速冷冻的室。小冷冻室16、大冷冻室18均考虑冷冻食品的保存而以成为负的冷冻温度的方式进行管理。
[0032] 冰箱1中主要通过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蒸发器以及冷冻循环管(均未图示)形成冷冻循环。蒸发器配置在设置于冰箱主体10的后部的冷却通路内,通过蒸发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扇(未图示)送入各储藏室,从而进行冰箱室冷却。
[0033] 其中,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节流装置大多配置在设置于冰箱主体10的后方下部的机械室内。
[0034] <大冷冻室>
[0035] 大冷冻室18的门18d为抽屉式,为以下构造:通过门18d从冰箱主体10的开口部10f向前方平行移动来从开口部10f离开,从而大冷冻室18打开,通过门18d向后方平行移动来与开口部10f接触,从而大冷冻室18关闭。
[0036] 大冷冻室18中配置有分别收纳被收纳物的3层以上的多层型的储藏容器22。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多层型的储藏容器22(以下仅称为储藏容器22)为3层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与3层相比层数多的多层。
[0037] 储藏容器22具备第1容器24、与第1容器24的上侧邻接的第2容器26、以及与第2容器26的上侧邻接的第3容器28。
[0038] 在第1容器24的第1支撑板部24sg(后述)形成有缓丘状的钩挂部(未图示),该钩挂部用于在第1容器24沿前后方向移动时对第2容器26赋予移动。并且,在第2容器26的下部形成有被钩挂部(未图示),该被钩挂部通过第1容器24的所述钩挂部从后方侧抵接而被传递移动力。第2容器26的滑轨面RS(后述)形成有缓丘状的钩挂部,该钩挂部用于在第2容器26沿前后方向移动时对第3容器28赋予移动力。在第3容器28的下部形成有被钩挂部,该被钩挂部通过第2容器26的所述钩挂部从后方侧抵接而被传递移动力。
[0039] 根据这样的构成,若第1容器24被拉出则第2容器26以及第3容器28也被拉出。此外,第1容器24的拉手部24h与大冷冻室18的门18d的背面侧接触固定,为第1容器24与门18d一体移动的结构。
[0040] 并且,若用手抓住门18d的拉手部18h(在第1容器24拉出时手抓的拉出时拉手部)并拉开,则第1容器24与门18d被一体拉出,使得以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比第1容器24的拉手部24h靠后方侧(而且是门18d的拉手部18h的后方侧)且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比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靠后方侧的状态被拉出。并且,第2容器26覆盖第1容器24的收纳空间。
[0041] 此外,构成为:在拉出后,将第2容器26向后方推回来使第1容器24开放时,第2容器26的丘状的钩挂部(上述)使得第3容器28与第2容器26一起移动。
[004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大冷冻室18关闭的状态(关闭门18d的状态),即、第1~第3容器位于最里侧的状态下,也为以下状态: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比第1容器24的拉手部24h靠后方侧(并且是门18d的拉手部18h的后方侧)且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比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靠后方侧。而且,在大冷冻室18关闭的状态下,下侧的容器的钩挂部比上侧的容器的被钩挂部靠后方侧。
[0043] 第1容器24是上表面开口的深底的大致长方体的容器(参照图4)。并且第1容器24具有:对第1容器24的内侧空间的周围进行划分的第1侧部24w(参照图4、图6);以及用于将第2容器26可滑动地支承的第1支承部24s(参照图6)。第1支承部24s在第1侧部24w中的从冰箱正面侧观察为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上端部分别连续地向容器外侧伸出。
[0044] 第1支承部24s具备:第1支撑板部24sg,从第1侧部24w向第1容器24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凸缘状伸出,且上表面成为滑动面;和限制板部24se,从第1支撑板部24sg的容器宽度方向外端向上方延伸来限制第2容器26向宽度方向外侧的移动。
[0045] 第2容器26是上表面开口的内部浅的大致立方体的容器(图4,图5参照)。并且第2容器26具有:形成第2容器26的内侧空间的第2侧部26w(参照图6);在第2侧部26w的左右端的上部分别连续的第2支承部26s(参照图6);以及卡止于第2支承部26s上的滑轨部件26r(参照图5、图6)。
[0046] 第2支承部26s具有:第2被支撑板部26sa,从第2侧部26w向第2容器26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凸缘状伸出,且下表面成为滑动面;以及上侧板部26su,在比第2被支撑板部26sa稍稍靠上方的位置从第2侧部26w向第2容器26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凸缘状伸出,并具有用于卡止滑轨部件26r的卡止孔部H。
[0047] 滑轨部件26r具有: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是大致“コ”字状(朝向平的方管状且没有设置上部的形状)的滑轨主体26rm;以及从滑轨主体26rm的底面部向下方突出而插入至卡止孔部H的卡止凸部P。在滑轨主体26rm上形成有能够滑动的滑轨面RS。
[0048] 第3容器28是上表面开口的浅底的大致长方体的容器(参照图4)。第3容器28具有:形成第3容器28的内侧空间的第3侧部28w(参照图6);分别设置在第3侧部28w的左右端的上部、且能够在滑轨面RS上滑动的被支承部28s(参照图6)。
[0049] 被支承部28s具备:从第3侧部28w向第3容器28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凸缘状伸出的第3支撑板部28su;以及从第3支撑板部28su向下方相互平行地延伸的2根肋条状的突出部
28p。突出部28p的下端面被设为滑动面,在第3容器28配置在第2容器26上时突出部28p的下端部与滑轨面RS抵接而能够滑动。此外,在沿着滑轨部件26r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上,滑轨主体26rm被设为大致“コ”字状,从而防止了突出部28p从滑轨部件26r向左右方向偏离。
[0050]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拉出第1容器24时第1容器24的丘状的钩挂部从后方侧抵接于第2容器26的被钩挂部,从而第2容器26也联动地被拉出。而且,第2容器26被拉出时,第2容器26的丘状的钩挂部从后方侧抵接于第3容器28的被钩挂部,从而第3容器28也联动地被拉出。
[0051] 在第1~第3容器这样地被拉出后,若使用者用手抵触第2容器26对第2容器26赋予使第2容器26的被钩挂部越过第1容器的钩挂部这样的推回力(具体而言,使用者单手固定门18d而以不使第1容器24移动的方式进行固定并用另一只手向后方侧推动第2容器26的力),则第2容器26向里侧移动。此时,第3容器28与第2容器26一起向里侧移动。
[0052] 此外,在第1~第3容器拉出后,若使用者不用手抵触第2容器26而是用手抵触第3容器28来对第3容器28赋予使第3容器28的被钩挂部越过第2容器26的钩挂部那样的推回力(具体而言,使用者以不使第2容器26移动的方式单手进行固定,用另一只手向后方侧推动第3容器28的力),则第3容器28向里侧移动。
[0053] <大冷冻室中的气流>
[0054] 以下,参照图7、图8对在大冷冻室中产生气流的构造进行说明。
[0055] 在第1容器24、第2容器26以及第3容器28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冷气通过的孔24a1、26a1、28a1。
[0056] 并且,在储藏容器22的上下相互邻接的容器中,该孔的位置相互不同。并且,在密闭大冷冻室18的状态下,第2容器26的孔26a1比与其下侧邻接的第1容器24的孔24a1靠前方,第3容器28的孔28a1比与其下侧邻接的第2容器26的孔26a1靠后方。
[0057] 在本实施方式中,孔24a1、26a1、28a1均配置于容器下部。并且,孔24a1分别配置在第1侧部24w的从冰箱正面侧观察时的左侧部以及右侧部,孔26a1、28a1均从容器侧部(从冰箱正面侧观察为左右的侧部)跨到容器底部,以狭缝状相互平行地配置有多条(例如在第2容器26中,如图8所示,形成为从第2容器26的容器侧部26y跨到容器底部26b)。并且孔24a1与孔28a1的前后方向位置相同。
[0058] 在冰箱主体10的空气循环路C上形成有用于使冷气流入大冷冻室18的循环路第1开口部C1和循环路第2开口部C2。
[0059] 循环路第1开口部C1配置在第1容器24的后方侧。并且,在第1容器24中,后方开口部24j被位置调整并配置于容器后方侧,使得在大冷冻室18关闭时从循环路第1开口部C1流出的冷气能够不改变流动方向而保持原样地流入到第1容器24内(参照图7所示的气流F1)。即,从冰箱正面侧观察,后方开口部24j形成在与循环路第1开口部C1重叠的位置,或者使循环路第1开口部C1配置于内侧区域的位置。
[0060] 循环路第2开口部C2配置于第3容器28的后方侧。并且,在第3容器28中,后方开口部28j被位置调整并被配置于容器后方侧,使得在大冷冻室18关闭时从循环路第2开口部C2流出的冷气能够不改变流动方向而保持原样地流入到第3容器28内(参照如图7所示的气流F3)。即,从冰箱正面侧观察,后方开口部28j形成在与循环路第2开口部C2重叠的位置,或者使循环路第2开口部C2配置于内侧区域的位置。
[0061] 这里,在第2容器26的后方侧未形成使冷气流出空气循环路C的循环路开口。因此,这样的冷气不不从第2容器26的后方侧流入。
[0062] 此外,如图8所示,在第2容器26的容器底部26b形成有第2孔26a2。第2孔26a2形成为大量的开口排列(可以为网状)而成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孔26a2配置成比孔26a1靠前方。并且第2孔26a2的开口总面积比孔26a1的开口总面积大。第3容器28的容器底部28b也同样形成有第2孔28a2。此外,关于孔26a1和第2孔26a2的每1个孔的大小,孔26a1较大。关于孔28a1和第2孔28a2中每1个孔的大小,孔28a1较大。
[0063] (作用、效果)
[006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储藏容器22的上下相互邻接的容器、即、第1容器24与第2容器26以及第2容器26与第3容器28中,用于冷气通过的孔的位置相互不同。因此,避免了冷气从第1容器24不在第2容器26的收纳空间进行对流而流入到第3容器28。因此,充分避免了为了降低第2容器26内的温度而降低冷气温度而导致在第1容器24、第2容器26中食品产生冻伤。
[0065] 此外,在大冷冻室18关闭的状态下,与形成于第3容器28的孔28a1相比,下侧邻接的第2容器26的孔26a1靠前方。由此,流入到第3容器28的冷气从孔28a1流入到第2容器26,并一边在第2容器26内向前方流动一边从孔26a1流入到第1容器24,因此能够高效利用冷气(参照图7所示的气流F3)。
[0066] 并且,孔26a1、28a1形成为从容器侧部跨到容器底部。由此,在实施孔形成时的冲孔加工时,冲孔方向的自由度高,容易进行冲孔加工作业。
[0067] 此外,在第1容器~第3容器中孔24a1、26a1、28a1分别配置于容器侧部,在第2容器26中第2孔26a2配置于容器底部,在第3容器28中第2孔也配置于容器底部,因此能够使冷气从容器侧部和容器底部这两方向下侧流出。
[0068] 并且,第1容器24是储藏容器22的最下层的容器,因此在第1容器24的容器底部未形成这样的第2孔。因此,能够在第1容器24高效地利用流入到第1容器24的冷气。此外,在第1容器24中,孔24a1未形成为跨到容器底部,因此与第2容器26、第3容器28相比不容易使冷气滞留于容器内。
[0069] 此外,在第1容器24中,后方开口部24j被进行位置调整并配置于容器后方侧,使得在大冷冻室18关闭时从循环路第1开口部C1流出的冷气能够不改变方向地流入到第1容器24内。并且,在第3容器28中,后方开口部28j被进行位置调整并被配置于容器后方侧,使得在大冷冻室18关闭时从循环路第2开口部C2流出的冷气能够不改变方向地流入到第3容器
28内。因此,能够使冷气高效流入第1容器24、第3容器28。
[0070] 并且,在第2容器26的后方侧未形成使冷气从空气循环路C流出的循环路开口。因此,这样的冷气不会从第2容器26的后方侧流入,能够在第2容器26内进行间接冷却,即、不使从空气循环路C流出的冷气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经由第3容器28的冷气进行冷却。由此,能够避免食品等被储藏物的温度过低,即使是容易冻伤的食品,通过储藏于第2容器26也容易避免冻伤。
[0071] 此外,储藏容器22被配置于冷冻室,即使来自食品的液体漏出到第2容器26、第3容器28内,液体也会被冷冻。由此,有效防止了液体从形成于容器底部26b的第2孔26a2滴向下方。
[0072] 另外,若用手抓住门18d的拉手部18h并进行拉出,则以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比第1容器24的拉手部靠后方侧且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比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靠后方侧的状态被拉出。由此,容易地构成为:使用者用手抓住门18d并打开大冷冻室18时第2容器26使得第1容器24内的冷气难以逃离。此外,容易地构成为:通过使第2容器26移动来使第3容器28一起移动。
[0073] 此外,构成为:在拉出后,向后方推回第2容器26来使第1容器24开放时,第3容器28与第2容器26一起移动。由此,使用者通过推回第2容器26而不用推回第3容器28便能够使第1容器24开放。
[007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用手抓住门18d的拉手部18h并拉出,则第2容器26覆盖第1容器24的收纳空间,为了使第1容器24开放而使第2容器26移动,则第3容器28也联动地移动。由此,能够提高拉开第1容器24时第1容器24的密闭性,而且,通过使第2容器26移动(推回),第3容器28也被推回而能够使第1容器24开放,使用便利性良好。其中,本说明书中密闭性是指能够抑制空气(冷气)的流入流出。
[0075] 其中,即使拉出门18d,在第3容器28位于密闭的位置时,即、第3容器28位于大冷冻室18关闭而门18d与开口部10f接触时的配置位置时,大冷冻室18内的第1容器~第3容器的后方侧的空间也可以为密闭的空间(为了进行冷气循环而使冰箱室的空气循环,冰箱外的空气几乎不直接进出的空间)。由此,即使拉出第1容器24,也能够抑制冷气从该密闭空间向外部逃离。为了使第1~第3容器的后方侧的空间像这样成为密闭空间,例如通过该第1容器24以及第2容器26的后端部不从开口部10f向前方侧突出来实现。
[0076] 此外,滑轨部件26r的材质可以是与第1容器~第3容器不同的材质。由此,能够有效抑制同一材质的部件彼此滑动时产生划痕。例如,通过采用聚甲树脂等容易滑动的材质作为滑轨部件26r的材质,该效果更为明显。
[0077] 此外,为了防止在通过猛烈拉出大冷冻室18的门18d而猛烈拉出第1容器24时,第3容器28向拉出方向侧(前侧)猛烈飞出,可以在第2容器26的滑轨部件26r配置限位器26rs(参照图5)。
[0078] 限位器26rs配置于比第2容器26的丘状的钩挂部靠前侧的位置。作为限位器26rs,例如,被设为以下形状:从滑轨部件26r的前端部的底面或者从侧壁伸出到滑轨内,即使在第1容器24被猛烈拉出时第3容器28的突出部28p抵接于限位器26rs,也能防止突出部28p越过(例如,相对于底面、侧壁垂直突出,由此突出部28p不能越过的形状)。并且,通过还对第1容器24配置这样的限位器,也可以防止第2容器26向拉出方向侧(前侧)猛烈飞出。
[0079] 此外,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形成第2容器26的拉手部26h的第2容器跟前部26k(图5参照)的左右方向侧(两侧边侧)、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形成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的第3容器跟前部28k(参照图4)的左右方向侧(两侧边侧)形成气流用(空气通过用)的孔。由此,能够有效利用从第2容器26、第3容器28的收纳空间露出的拉手部附近的气流。
[0080] 作为这样的孔,也可以通过在第2容器跟前部26k、第3容器跟前部28k的整面形成而使得第2容器跟前部26k、第3容器跟前部28k成为网眼状。该情况下,孔的尺寸可以是与第2孔26a2、28a2(参照图7、图8)相同的尺寸。
[0081] 此外,作为这样的孔,也可以在第2容器跟前部26k、第3容器跟前部28k以沿容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成一列的方式配置。该情况下,孔的数量比遍及整面而形成时少,所以为了有效进行空气通过,孔可以具有第2孔26a2、28a2的2倍~3倍的内径。
[0082] (第2实施方式)
[0083]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拉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冰箱中的大冷冻室时的要部的侧面剖视图。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拉出第2容器26时(例如,通过拉出门18d而拉出第1容器24以及第2容器26时),第3容器28不与第2容器26一起移动而使第2容器26一边开放一边被拉出。这里,使第2容器26一边开放一边被拉出是指,拉出时的第3容器28的移动量小于第2容器26的移动量,以便拉出时使用者能够从上方将手伸入第2容器26内。
[008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在拉出第2容器26时钩挂于第3容器28而移动的缓丘状的钩挂部(上述)形成在滑轨面RS的后部,此外,滑轨面RS与第3容器28的突出部28p的摩擦力非常小。因此,在拉出开始时,第3容器28不与第2容器26一起移动。并且,缓丘状的钩挂部的配置位置预先被调整,使得在将第2容器26拉出到可拉出端(拉出完成位置)时,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比与大冷冻室18的上侧所邻接的储藏室的门(制冰室14的门14d、小冷冻室16的门16d)靠跟前侧。
[0086] 作为这样的调整的例子,钩挂部与被钩挂部的配置位置被调整成:在不拉出门18d的状态下钩挂部与被钩挂部不抵接,若稍稍拉出第2容器26,则钩挂部与被钩挂部抵接,第3容器28与第2容器26的移动联动地向前伸出。更详细而言,在密闭门18d的状态(未进行拉出的状态)下,钩挂部与被钩挂部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其距离比从拉手部28h的初始位置(未拉出门18d时的位置)到拉手部28h比门14d靠跟前侧为止的距离大(即、比门14d的厚度大)。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出大冷冻室18的门18d时第2容器26开放,因而使用者能够立即使用第2容器26,除此以外,还能够在拉出第3容器28时不被上侧邻接的制冰室14的门14d或者小冷冻室16的门16d妨碍而直接用手抓住第3容器28的拉手部28h,从而操作性优异。
[0088]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实施方式作为例子来提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并且包含在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等同的范围内。
[0089] 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冰箱1的结构仅为一个例子,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
[0090] 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构成为最上层的第3容器28被分为左右2个第3容器28u、28v。由此,能够在最上层的容器中容易细致且准确地进行收纳物的整理
[0091] 为了实现第3容器28u、28v与第2容器26一起被拉出的结构,例如,在第3容器28u的两侧边侧以及第3容器28v的两侧边侧分别配置滑轨部件26r。并且,左右方向外侧的滑轨部件26r配置于第2容器26,左右方向内侧的滑轨部件26r由配置在第3容器28u与第3容器28v之间的分隔部32支承。第3容器28u在两侧边部设有被钩挂部,在第3容器28v的两侧边侧的滑轨部件26r分别配置有钩挂部。
[0092] 为了实现第3容器28u、28v不与第2容器26一起拉出的结构,例如,与上述的被拉出的结构相比,设为未设置这种钩挂部、被钩挂部的结构。由此,第2容器26与第3容器28不联动,所以即使拉出第2容器26,第3容器28也不被拉出。
[0093] 另外,无论是第3容器28u、28v与第2容器26一起被拉出结构、还是不被拉出的结构,均可以代替被分隔部32支承的左右方向内侧的滑轨部件26r,而在分隔部32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面部以第3容器引导用的细长的平板状设置凸缘状的引导部,并在第3容器28u、28v各自的左右方向内侧形成被该引导部引导的狭缝状的凹部。
[0094] 该情况下,可以在第3容器28u、28v双方的侧面部(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面部)形成孔28a1,也可以仅在单侧的侧面部(例如从正面侧观察,容器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形成。
[0095] 另外,拉手部可以是手从上方伸入的构成,也可以是从下方伸入的构成,还可以是采用了这两种构成的冰箱。
[0096] 此外,可以使第1容器~第3容器的色调相互不同。由此,能够按每一色调整理收纳物。色调例如是蓝色、绿色、白色等,也可以为透明的。
[0097]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以在冷冻室配置第1容器~第3容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第1容器~第3容器被配置于冷藏室,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0098] 此外,作为储藏容器,以配置有第1容器~第3容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上下重叠的容器数量不局限于3个,也可以是4个、5个或者更多。
[0099] 另外,还能够将孔24a1、26a1、28a1配置于容器上部而不是容器下部。
[0100] 另外,随着从上层容器到下层容器(即,随着从第3容器28到第1容器24),孔28a1、26a1、24a1的位置可以为依次从前到后的位置,也可以为依次从后到前的位置。此外,孔
26a1、28a1也可以不形成为跨到容器底部。
[0101] 另外,孔24a1、26a1、28a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在容器的前壁,也可以形成在容器的后壁。
[0102] 此外,从冰箱正面侧观察时在容器的左侧部与右侧部,孔24a1、26a1、28a1的位置可以不同。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