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蓄热器 / 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

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

阅读:604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固体 蓄热器 用多级循环 热交换器 ,包括蓄热箱及设置在蓄热箱内的蓄热池,蓄热池内部下端安装有多组加 热管 ,蓄热池内部两侧设置有盘管,两组盘管下端之间连通连接有直管,蓄热箱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 电机 ,蓄热箱内部顶表面在电机 位置 固定安装有拉管,拉管下端固定安装有循环机构,电机的 输出轴 固定 焊接 有旋 转轴 , 旋转轴 活动插设于拉管内,蓄热池内设置有导热介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两组盘管,能够延长进入盘管中气体、液体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且通过设置循环机构能够循环蓄热箱中的导热介质,能够保证 接触 盘管的导热介质的 温度 均匀度,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下面是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包括蓄热箱及设置在蓄热箱内的蓄热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池内部下端安装有多组加热管,蓄热池内部两侧设置有盘管,所述蓄热箱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两组所述盘管上端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连接,两组盘管下端之间连通连接有直管,所述蓄热箱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蓄热箱内部顶表面在电机位置固定安装有拉管,拉管下端固定安装有循环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焊接有旋转轴旋转轴活动插设于拉管内,所述蓄热池内设置有导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设置在直管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盒及设置在循环盒内的主动齿轮、两组从动齿轮、两组扇叶和两组轴杆,两组所述轴杆活动安装在循环盒内部两端,两组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轴杆下部,两组所述扇叶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轴杆上部,所述主动齿轮与旋转轴固定连接,且主动齿轮两侧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循环盒上下表面在轴杆外围位置均匀开设有多组扇型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池两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侧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夹板,夹板内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弧型槽,两组所述夹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两组夹板通过弧型槽将盘管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箱外表面喷涂有保温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 高温固体蓄热器,是大功率的电热设备。它是为用户存储和提供热能的热工设备,它是一种在保留、继承传统普通电供暖锅炉的主体结构及外观特征基础上,融入了先进的电分离技术、高压控制技术和储能保温技术,将夜晚电网闲置的低谷电转换成热能储存起来,通过交换装置全天24小时连续释放,实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供热能,可以完全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燃、燃气、燃油锅炉,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废气、废水、废渣产生,实现了二零排放,是供暖领域环保升级换代品。
[0003] 目前的高温固体蓄热器中的热交换器结构单一,导热介质在蓄热池中呈静止状态,受热不均匀,导致换热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大。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均匀且换热效率高的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包括蓄热箱及设置在蓄热箱内的蓄热池,所述蓄热池内部下端安装有多组加热管,蓄热池内部两侧设置有盘管,所述蓄热箱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口和出口,两组所述盘管上端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连接,两组盘管下端之间连通连接有直管,所述蓄热箱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蓄热箱内部顶表面在电机位置固定安装有拉管,拉管下端固定安装有循环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焊接有旋转轴旋转轴活动插设于拉管内,所述蓄热池内设置有导热介质。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机构设置在直管上方。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盒及设置在循环盒内的主动齿轮、两组从动齿轮、两组扇叶和两组轴杆,两组所述轴杆活动安装在循环盒内部两端,两组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轴杆下部,两组所述扇叶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轴杆上部,所述主动齿轮与旋转轴固定连接,且主动齿轮两侧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循环盒上下表面在轴杆外围位置均匀开设有多组扇型槽口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池两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侧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夹板,夹板内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弧型槽,两组所述夹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两组夹板通过弧型槽将盘管卡合,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箱外表面喷涂有保温层。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两组盘管,能够延长进入盘管中气体、液体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且通过设置循环机构能够循环蓄热箱中的导热介质,能保证接触盘管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均匀度,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的结构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板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盒剖视图。
[0016] 图中:1蓄热箱、2蓄热池、3加热管、4进口、5出口、6盘管、7固定板、8夹板、9直管、10保温层、11电机、12拉管、13循环盒、14弧型槽、15旋转轴、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轴杆、19扇叶、20扇型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温固体蓄热器用多级循环热交换器,包括蓄热箱1及设置在蓄热箱1内的蓄热池2,蓄热池2用于储存加热管3产生的热量,蓄热池2内部下端安装有多组加热管3,蓄热池3内部两侧设置有盘管6,蓄热箱1上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进口4和出口5,两组盘管6上端分别与进口4和出口5连通连接,两组盘管6下端之间连通连接有直管9,蓄热箱1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1,蓄热箱1内部顶表面在电机11位置固定安装有拉管12,拉管12下端固定安装有循环机构,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焊接有旋转轴,旋转轴活动插设于拉管12内,蓄热池2内设置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以为水或者导热油,通过加热管3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多余的热量通过蓄热池2吸收。
[0019] 本实施例中,循环机构设置在直管9上方。
[0020] 本实施例中,循环机构包括循环盒13及设置在循环盒13内的主动齿轮17、两组从动齿轮17、两组扇叶19和两组轴杆18,两组轴杆18活动安装在循环盒13内部两端,两组从动齿轮17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轴杆18下部,两组扇叶19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轴杆18上部,主动齿轮17与旋转轴15固定连接,且主动齿轮17两侧分别与两组从动齿轮17啮合,循环盒13上下表面在轴杆18外围位置均匀开设有多组扇型槽口20,启动电机11,电机11通过旋转轴15带动主动齿轮16转动,主动齿轮16转动时,两组从动齿轮17也随着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9转动,使得导热介质能够通过扇型槽口20进行流动。
[0021] 本实施例中,蓄热池2两内侧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7,固定板7侧表面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夹板8,夹板8内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弧型槽14,两组夹板8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且两组夹板8通过弧型槽14将盘管6卡合,夹板8的设置能够提高盘管6的稳定性,避免盘管6脱落。
[0022] 本实施例中,蓄热箱1外表面喷涂有保温层10,保证了蓄热箱1的隔热性。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气体和液体通过进口4进入一组盘管6,然后通过直管9进入另一组盘管9,然后通过出口5排出,在换热过程中,两组盘管6的设置,能够延长换热的时间,通过启动电机11,电机11通过旋转轴15带动主动齿轮16转动,主动齿轮16转动时,两组从动齿轮17也随着转动,从而带动扇叶19转动,扇叶19转动过程中能够搅动蓄热箱1中的导热介质,从而保证与盘管6接触的导热介质是流动的,从而保证盘管6换热的均匀度。
[0024]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