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蓄热器 / 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

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

阅读:980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涉及应用化工技术领域;解决在氰化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无法被充分利用,造成 能源 浪费的问题;包括 裂解炉 、冷却器和 蒸发 罐,裂解炉上设置有气体排放管道,冷却器上设置有热气排放管道,气体排放管道和热气排放管道相并联后接入 蓄热器 ,蒸发罐内盘绕设置有换 热管 ,蓄热器的出口与换热管相连通;蒸发罐设置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连接有气体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将裂解炉和冷却器产生的 热能 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蒸发结晶过程,使产生的余热能根据生产需求被充分的利用,本实用新型在反应系统内部消化的余热,充分利用过剩的余热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下面是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裂解炉、冷却器和蒸发罐,所述的裂解炉上设置有气体排放管道,所述的冷却器上设置有热气排放管道,所述的气体排放管道和热气排放管道相并联后接入蓄热器进口管道,所述蓄热器进口管道连接有蓄热器,所述的蒸发罐内盘绕设置有换热管,所述蓄热器的出口通过蓄热器出口管道与所述换热管相连通;所述的蒸发罐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连接有气体回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若干的微孔,用于将换热管内的气体释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管道、热气排放管道以及蓄热器出口管道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罐,所述冷却器的冷气出口与所述碱溶罐的气体进口通过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碱溶罐的物料出口与所述蒸发罐的入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数显温度传感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氰化钠主要用于金属冶炼、化工合成、农药、医药、电工业等。冶金工业主要用于黄金、白、锌等贵重金属的提炼;医药工业主要作为一部分医药的添加剂,如咖啡因、黄连素、可口茶碱、乙胺嘧啶等的生产;化工合成主要用作合成三聚氯氰、EDTA、氰乙酸、丙二酸甲酯、羟基乙氰等;电镀工业主要用于镀铜、银、镉及锌等的络合剂;农药工业主要用于合成菊酯类农药。其它行业如饲料添加剂、化学纤维、造纸等也消耗一部分。
[0003] 目前氰化钠主要的生产方法有安氏法、轻油裂解法、丙烯腈副产法,由氢氰酸和氢化钠反应,得到氰化钠溶液经蒸发、结晶、固液分离、干燥、成型,包装成产品。其中轻油裂解法工艺是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氢氰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然后经过蒸发结晶等步骤包装成成品。在裂解及氢氰酸冷却的过程中,均会释放大量余热,而目前这些余热通常用于生产中的辅助工序中,例如锅炉、液氯工序中,而通常这些辅助工序的热量利用并不能完全消化余热的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解决在氰化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无法被充分利用,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裂解炉、冷却器和蒸发罐,所述的裂解炉上设置有气体排放管道,所述的冷却器上设置有热气排放管道,所述的气体排放管道和热气排放管道相并联后接入蓄热器进口管道,所述蓄热器进口管道连接有蓄热器,所述的蒸发罐内盘绕设置有换热管,所述蓄热器的出口通过蓄热器出口管道与所述换热管相连通;所述的蒸发罐设置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连接有气体回收装置。
[0007] 进一步优化的结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若干的微孔,用于将换热管内的气体释放。
[0008] 进一步优化的结构,所述气体排放管道、热气排放管道以及蓄热器出口管道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09] 进一步优化的结构,还包括碱溶罐,所述冷却器的冷气出口与所述碱溶罐的气体进口通过进气管路相连接,所述碱溶罐的物料出口与所述蒸发罐的入口相连接。
[0010]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路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数显温度传感器。
[0012]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3] 本实用新型将裂解炉和冷却器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管路被蓄热器吸收并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蒸发结晶过程,在氰化钠连续生产的过程中,蒸发结晶需要不断的热能供给,根据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实时的温度情况,将蓄热器内的温度源源不断的供给蒸发结晶装置,使产生的余热能根据生产需求被充分的利用,在换热管上设置了微孔,使得热气直接与氰化钠溶液接触,一方面使换热率提高,使得蒸发罐排出的气体热量减小到最少,同时提高了蒸发结晶的速率。本实用新型在反应系统内部消化的余热,充分利用过剩的余热量,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其中,1为裂解炉,2为冷却器,3为蒸发罐,4为碱溶罐,5为气体排放管道,6为热气排放管道,7为蓄热器进口管道,8为蓄热器,9为换热管,10为蓄热器出口管道,11为排气管道,12为废气回收塔,13为进气管路,14为数显温度传感器,15为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17] 如图1所示,是一种氰化钠生产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裂解炉1、冷却器2、蒸发罐3和碱溶罐4,所述的裂解炉1上设置有气体排放管道5,所述的冷却器2上设置有热气排放管道6,所述的气体排放管道5和热气排放管道6相并联后接入蓄热器进口管道7,所述蓄热器进口管道7连接有蓄热器8,所述的蒸发罐3内盘绕设置有换热管9,所述换热管9上设置有若干的微孔,用于将换热管内的气体释放。所述蓄热器8的出口通过蓄热器出口管道10与所述换热管9相连通;所述的蒸发罐3设置有排气管道11,所述排气管道11连接有废气回收塔12。冷却器2的冷气出口与所述碱溶罐4的气体进口通过进气管路13相连接,所述碱溶罐4的物料出口与所述蒸发罐3的入口相连接,在气体排放管道5、热气排放管道6、进气管路13以及蓄热器出口管道10均设置有数显温度传感器14和控制阀15。
[0018] 具体工作过程为:在裂解炉1产生的氢氰酸气体进入冷却器2,在冷却器2中进行降温,在此过程中,从裂解炉1产生的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气体排放管道5进入蓄热器8,冷却器2中产生的带有热量的气体经过热气排放管道6进入蓄热器8;经过降温处理的氢氰酸气体进入碱溶罐4与氢氧化钠进行反应生成氰化钠液体,生成的氰化钠液体进入蒸发罐3进行蒸发结晶,此时将蓄热器8内的热器通过蓄热器出口管道10进入换热管9,在蒸发罐3内的换热管9通过微孔将热气排至氰化钠溶液中,对氰化钠进行蒸发结晶,蒸发的汽带有一部分杂质,被送入废气回收塔12进一步做回收处理。
[0019] 本实施例将裂解炉1和冷却器2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管路被蓄热器8吸收并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蒸发结晶过程,在氰化钠连续生产的过程中,蒸发结晶需要不断的热能供给,根据数显温度传感器14可以根据实时的温度情况,将蓄热器8内的温度源源不断的供给蒸发罐3,使产生的余热能根据生产需求被充分的利用,在换热管9上设置了微孔,使得热气直接与氰化钠溶液接触,一方面使换热率提高,使得蒸发罐3排出的气体热量减小到最少,同时提高了蒸发结晶的速率。
[002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