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换热器 / 感受器 / 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

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

阅读:733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人工 皮肤 领域,公开了一种贴附透气人工皮肤 感受器 的制备方法,包括:(1)配制聚乙烯醇溶液;(2)制备丝素溶液;(3)配制丝素‑聚乙烯醇溶液;(4)防粘处理;(5)将丝素‑聚乙烯醇溶液 旋涂 成膜;(6)揭膜并干燥‑吸湿重复处理;(7) 石墨 烯载 银 ;(8)离心、 真空 干燥;(9)将 石墨烯 ‑银纳米 复合材料 利用气相沉积法 镀 在基底膜上。本发明的人工皮肤具有良好的 生物 相容性 功能,在一定外 力 作用下会发生 电阻 改变,且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使用时将非镀面贴附皮肤,用少量 水 溶解聚乙烯醇并润湿丝素,使导电材料紧密贴附在皮肤表面,而且由于助剂的加入和丝素结构的转变,在紧密贴附的同时保证了柔软性和韧性。,下面是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聚乙烯醇加热溶解成溶液,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加入乙醇得到聚乙烯醇溶液;
(2)提取丝素,并制备丝素溶液;
(3)以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搅拌,滴加丙三醇和戊二混合超声,形成均匀的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
(4)对衬底基进行防粘处理:将单晶硅片放置于蒸发皿中,加入三甲基氯硅烷液体,封闭蒸发皿,在其中蒸发8-12min用来做不粘层;
(5)将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利用旋涂法成基底膜,作为导电的中间层,干燥;
(6)将成型好的基底膜在水蒸汽条件下揭下,并在40℃-80℃干燥和室温条件下吸湿重复处理3-5次;
(7)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在超声条件下逐滴滴加AgNO3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加入NaOH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值至11-12,然后将混合液在油浴下反应;
(8)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离心取沉淀物,接着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9)将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气相沉积法在处理过的基底膜上,得到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聚乙烯醇的醇解度小于摩尔分数88%,加热温度小于40℃,聚乙烯醇溶液浓度在
6wt%-10wt%,乙醇加入的量为0.5wt%-5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丝素经过脱胶、离子液体中酶解、透析冷冻干燥制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需在20℃-40℃进行搅拌混合,搅拌速率为500r/min-
1500r/min,搅拌时间为60min-120min,丙三醇的加入量为0.2wt%-1wt%,戊二醛的加入量为0.2wt%-1wt%。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需经过超声震荡处理20min,并利用冷冻干燥法成膜。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基底膜需经过后处理,处理方法为,将干燥后的纳米纤维样品在1MPa气压下处理10-30min。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石墨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机械剥离法得到。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1-1mol/L,AgNO3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滴加的体积比为0.5-2;NaOH溶液为0.1mol/L,油浴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20-50min。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离心洗涤的条件为3000-8000rpm离心2-5次,每次离心2-5m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气相沉积条件为石墨烯气体用氩气稀释至2%,流量控制在100-250mL/min,生长温度为100-200℃,反应气压为50-100Pa,生长时间为1-6min。

说明书全文

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工皮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
[0002] 人工皮肤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创伤的敷料,主要使用生物材料或者生物相容性好的合成材料制备而成。人工皮肤在医疗领域对烫伤、烧伤和皮肤破损缺失有良好的作用,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作为天然皮肤的替代物。目前研制成功并应用的人工皮肤主要起到了一定保护皮下组织覆盖作用,提供了促进创面表皮细胞生长的复合材料支架,或者具有一些能够促进皮肤生长的缓释药物因子。这类人工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医用性能,但是其生产复杂、成本高而且不具有天然皮肤的触感感受和信号传递功能。
[0003] 人工皮肤感受器是在原有人工皮肤的基础上增加了外界刺激感知功能和电信号传递功能的膜状复合材料。这类感受器具有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有一定的感知功能,如温度感受器可以感知皮肤温度的变化、触觉感受器可以感知外作用下皮肤的形变。但目前人工皮肤感受器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与人体接触产生不适感和物理机械性能未达到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蚕丝丝素蛋白和溶性好的聚乙烯醇作为基底,单面气相沉积上一层导电材料。丝素可以促进创面表皮细胞生长,石墨烯和纳米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敏感性,在外力的下可以改变电阻的大小,其中Ag粒子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使用时水溶解聚乙烯醇并润湿丝素,使导电材料紧密贴附在皮肤表面,由于增韧材料的存在及丝素的晶型结构的转变,在紧密贴附的同时保证了柔软性和韧性,克服了传统人工皮肤感受器存在的普遍问题。
[0005]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1)取聚乙烯醇加热溶解成水溶液,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加入乙醇得到聚乙烯醇溶液。
[0007] 乙醇加入可以改变溶液表面张力,提高溶液的成膜性能。
[0008] (2)提取丝素,并制备丝素溶液。
[0009] (3)以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搅拌,滴加丙三醇和戊二混合超声,形成均匀的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
[0010] 丙三醇作为增韧剂加入,可以提高使产品具有良好的韧性。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加入,可以促进丝素的交联,提高产品强度。
[0011] (4)对衬底基进行防粘处理:将单晶硅片放置于蒸发皿中,加入三甲基氯硅烷液体,封闭蒸发皿,在其中蒸发8-12min用来做不粘层。
[0012] (5)将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利用旋涂法成基底膜,作为导电的中间层,干燥。
[0013] (6)将成型好的基底膜在水蒸汽条件下揭下,并在40℃-80℃干燥和室温条件下吸湿重复处理3-5次。
[0014] 反复的吸放湿可以改变丝素膜的晶型结构,有效提高丝素膜的强度和稳定性
[0015] (7)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在超声条件下逐滴滴加AgNO3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加入NaOH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值至11-12,然后将混合液在油浴下反应。
[0016] (8)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离心取沉淀物,接着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
[0017] Ag纳米粒子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能和电化学敏感性。
[0018] (9)将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气相沉积法镀在处理过的基底膜上,得到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利用气相沉积法将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镀在纳米丝素PVA纤维样品单面上,得到贴附透气人工皮肤感受器,使用时将非镀面贴附皮肤,用少量水溶解PVA并润湿丝素,使导电材料紧密贴附在皮肤表面,而且由于增韧材料的存在及丝素的晶型结构的转变,在紧密贴附的同时保证了柔软和韧性。
[0019] 本发明的人工皮肤采用单面气相沉积在多孔膜上镀导电材料的方法,使用时将非镀面贴附皮肤,用少量水溶解PVA并润湿丝素,使导电材料紧密贴附在皮肤表面,而且由于增韧材料的存在及丝素的晶型结构的转变,在紧密贴附的同时保证了柔软和韧性,[0020] 本发明通过以旋涂而成的丝素-聚乙烯醇纳米纤维作为基底骨架,以石墨烯和纳米银作为导电材料。Ag和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丝素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而增韧材料的存在及丝素的晶型结构的转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优异的强度和拉伸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对环境污染小,制备方法简单。制成的人工皮肤感受器具有促进创伤愈合,外力响应和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0021] 作为优选,步骤(1)中,聚乙烯醇的醇解度小于摩尔分数88%,加热温度小于40℃,聚乙烯醇溶液浓度在6wt%-10wt%,乙醇加入的量为0.5wt%-5wt%。
[0022]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丝素经过脱胶、离子液体中酶解、透析冷冻干燥制得。具体优选为:
[0023] A)称取4g桑蚕丝作为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烘干。
[0024] B)将烘干的样品以1∶100的浴比在含有0.5%Na2PO4和1%C17H35COONa的混合溶液中煮沸30min,进行脱胶处理,共脱胶两次。
[0025] C)脱胶之后,将样品用去离子水搓洗4次以上,放入60℃烘箱,得到干燥的丝素纤维。
[0026] D)称取2g干燥的丝素纤维,以1∶40的浴比浸入离子液体中,同时加入PEG-性蛋白酶粉末0.15g,在40℃的油浴中搅拌6h,得到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后,在80℃以上的油浴中保温至少30min,进行灭酶。
[0027] E)待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反复浸泡,会有丝素蛋白析出。将混合物进行真空抽滤,向滤出的丝素蛋白中加入去离子水,反复浸泡后过滤,再将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7000-10000的透析袋中透析24h,得到纯净丝素蛋白溶液。
[0028] F)将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即可得到丝素蛋白粉末。
[0029] 其中,PEG-碱性蛋白酶的制备:称取碱性蛋白酶0.15g,PEG(1000MW聚乙二醇)0.17g,K2HPO4(磷酸氢二)0.16g,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40℃保温2h,然后在-20℃条件下冷冻4h,经冷冻干燥96h后,得到PEG-碱性蛋白酶粉末,待用。
[0030] 离子液体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37mL2-甲基烯丙基氯和80mLN-甲基咪唑,在80℃油浴中搅拌回流3h,反应完毕后,采用旋转蒸发除去过量的2-甲基烯丙基氯,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即1-(2-甲基)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冷冻干燥24h后,解冻待用。
[0031] 在丝素蛋白制备过程中,本发明利用PEG 1000对碱性蛋白酶进行修饰,利用PEG对离子液体的亲和作用,不仅提高了酶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同时增加了酶在离子液体中的分散均匀性,有利于其对丝素蛋白的水解。本发明在脱胶过程中,加入C17H35COONa作为缓冲剂,维持碱性环境,提高脱胶效率,同时减少对丝素纤维的伤害。本发明利用生物酶和离子液体的双重溶解作用,同时对丝素蛋白进行处理,提高了丝素蛋白的溶解度。本发明中,生物酶无毒无害、与环境友好,同时用量少,节约资源;特异性高,作用条件温和,对丝素蛋白的破坏小。而离子液体是“绿色溶剂”,环保无害,基团可设计,并且易于回收,可循环使用。
[0032] 作为优选,步骤(3)中,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需在20℃-40℃进行搅拌混合,搅拌速率为500r/min-1500r/min,搅拌时间为60min-120min,丙三醇的加入量为0.2wt%-1wt%,戊二醛的加入量为0.2wt%-1wt%。
[0033] 作为优选,步骤(5)中,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需经过超声震荡处理20min,并利用冷冻干燥法成膜。
[0034] 超声震荡可以促进丝素的分散,配合冷冻干燥压缩处理可以使成型的丝素膜成孔性良好,提高了丝素膜的透气性能。
[0035]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基底膜需经过后处理,处理方法为,将干燥后的纳米纤维样品在1MPa气压下处理10-30min。
[0036] 压缩处理可以提高膜的机械性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强度。
[0037] 作为优选,步骤(7)中,所述石墨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机械剥离法得到。
[0038] 本发明为得到导电性更好的还原石墨烯,该石墨烯不是利用化还原法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而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机械剥离法得到的。
[0039] 作为优选,步骤(7)中,所述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1-1mol/L,AgNO3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滴加的体积比为0.5-2;NaOH溶液为0.1mol/L,油浴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20-50min。
[0040] 作为优选,步骤(8)中,离心洗涤的条件为3000-8000rpm离心2-5次,每次离心2-5min。
[0041] 作为优选,步骤(9)中,气相沉积条件为石墨烯气体用氩气稀释至2%,流量控制在100-250mL/min,生长温度为100-200℃,反应气压为50-100Pa,生长时间为1-6min。
[0042]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3] (1)本发明采用废蚕丝作为原料,实现了废料的回收利用,降低了实验成本。
[0044] (2)本发明采用聚乙烯醇和丝素复合并镀导电材料的方法,产品同时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性能、良好的外力响应性能和透气贴附性能。
[0045] (3)本发明利用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敏感性,产品对外力作用响应灵敏。
[0046] (4)本发明使用化学药品较少,实验过程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48] 实施例1
[0049] 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50] (1)取聚乙烯醇加热溶解成6wt%水溶液,搅拌30min使之完全溶解,加入各0.5wt%的乙醇形成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醇解度小于摩尔分数88%,加热温度小于
40℃。
[0051] (2)丝素的提取:
[0052] A)称取4g桑蚕丝作为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烘干。
[0053] B)将烘干的样品以1∶100的浴比在含有0.5%Na2PO4和1%C17H35COONa的混合溶液中煮沸30min,进行脱胶处理,共脱胶两次。
[0054] C)脱胶之后,将样品用去离子水搓洗4次以上,放入60℃烘箱,得到干燥的丝素纤维。
[0055] D)称取2g干燥的丝素纤维,以1∶40的浴比浸入离子液体中,同时加入PEG-碱性蛋白酶粉末0.15g,在40℃的油浴中搅拌6h,得到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后,在80℃以上的油浴中保温至少30min,进行灭酶。
[0056] E)待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反复浸泡,会有丝素蛋白析出。将混合物进行真空抽滤,向滤出的丝素蛋白中加入去离子水,反复浸泡后过滤,再将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的透析袋中透析24h,得到纯净丝素蛋白溶液。
[0057] F)将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即可得到丝素蛋白粉末。
[0058] 其中,PEG-碱性蛋白酶的制备:称取碱性蛋白酶0.15g,PEG(1000MW聚乙二醇)0.17g,K2HPO4(磷酸氢二钾)0.16g,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40℃保温2h,然后在-20℃条件下冷冻4h,经冷冻干燥96h后,得到PEG-碱性蛋白酶粉末,待用。
[0059] 离子液体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37mL 2-甲基烯丙基氯和80mL N-甲基咪唑,在80℃油浴中搅拌回流3h,反应完毕后,采用旋转蒸发除去过量的2-甲基烯丙基氯,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即1-(2-甲基)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冷冻干燥24h后,解冻待用。
[0060] 将丝素配制为10wt%的丝素溶液。
[0061] (3)以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20℃搅拌60min,搅拌速率为1000r/min,滴加各0.2wt%丙三醇和戊二醛混合超声,形成均匀的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
[0062] (4)对多层复合人工皮肤所用的衬底硅基进行防粘处理,将单晶硅片放置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的三甲基氯硅烷液体,封闭蒸发皿,在其中蒸发10min用来做不粘层;;
[0063] (5)将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利用旋涂法成基底膜,作为导电的中间层,冷冻干燥;其中,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需经过超声震荡处理20min,并利用冷冻干燥法成膜。所述基底膜需经过后处理,处理方法为,将干燥后的纳米纤维样品在1MPa气压下处理20min。
[0064] (6)将成型好的基底膜在水蒸汽条件下揭下,并在60℃干燥和室温条件下吸湿重复处理3-5次;
[0065] (7)把石墨烯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在超声的条件下逐滴滴加AgNO3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加入NaOH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值至11-12,然后将混合液在油浴下反应;其中,所述石墨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机械剥离法得到。所述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5mol/L,AgNO3溶液的浓度为0.5mol/L,滴加的体积比为1;NaOH溶液为0.1mol/L,油浴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5min。
[0066] (8)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离心取沉淀物,接着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离心洗涤,离心洗涤的条件为5000rpm离心3次,每次离心3min。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
[0067] (9)将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气相沉积法镀在处理过的基底膜上,得到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其中,气相沉积条件为石墨烯气体用氩气稀释至2%,流量控制在180mL/min,生长温度为150℃,反应气压为75Pa,生长时间为3min。
[0068] 实施例2
[0069] 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70] (1)取聚乙烯醇加热溶解成8wt%水溶液,搅拌40min使之完全溶解,加入各0.2wt%的乙醇形成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醇解度小于摩尔分数88%,加热温度小于
40℃。
[0071] (2)丝素的提取:
[0072] A)称取4g桑蚕丝作为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烘干。
[0073] B)将烘干的样品以1∶100的浴比在含有0.5%Na2PO4和1%C17H35COONa的混合溶液中煮沸30min,进行脱胶处理,共脱胶两次。
[0074] C)脱胶之后,将样品用去离子水搓洗4次以上,放入60℃烘箱,得到干燥的丝素纤维。
[0075] D)称取2g干燥的丝素纤维,以1∶40的浴比浸入离子液体中,同时加入PEG-碱性蛋白酶粉末0.15g,在40℃的油浴中搅拌6h,得到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后,在80℃以上的油浴中保温至少30min,进行灭酶。
[0076] E)待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反复浸泡,会有丝素蛋白析出。将混合物进行真空抽滤,向滤出的丝素蛋白中加入去离子水,反复浸泡后过滤,再将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的透析袋中透析24h,得到纯净丝素蛋白溶液。
[0077] F)将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即可得到丝素蛋白粉末。
[0078] 其中,PEG-碱性蛋白酶的制备:称取碱性蛋白酶0.15g,PEG(1000MW聚乙二醇)0.17g,K2HPO4(磷酸氢二钾)0.16g,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40℃保温2h,然后在-20℃条件下冷冻4h,经冷冻干燥96h后,得到PEG-碱性蛋白酶粉末,待用。
[0079] 离子液体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37mL 2-甲基烯丙基氯和80mLN-甲基咪唑,在80℃油浴中搅拌回流3h,反应完毕后,采用旋转蒸发除去过量的2-甲基烯丙基氯,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即1-(2-甲基)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冷冻干燥24h后,解冻待用。
[0080] 将丝素配制为10wt%的丝素溶液。
[0081] (3)以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20℃搅拌80min,搅拌速率为500r/min,滴加各0.4wt%丙三醇和戊二醛混合超声,形成均匀的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
[0082] (4)对多层复合人工皮肤所用的衬底硅基进行防粘处理,将单晶硅片放置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的三甲基氯硅烷液体,封闭蒸发皿,在其中蒸发10min用来做不粘层;;
[0083] (5)将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利用旋涂法成基底膜,作为导电的中间层,冷冻干燥;其中,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需经过超声震荡处理20min,并利用冷冻干燥法成膜。所述基底膜需经过后处理,处理方法为,将干燥后的纳米纤维样品在1MPa气压下处理10min。
[0084] (6)将成型好的基底膜在水蒸汽条件下揭下,并在40℃干燥和室温条件下吸湿重复处理3次;
[0085] (7)把石墨烯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在超声的条件下逐滴滴加AgNO3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加入NaOH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值至11-12,然后将混合液在油浴下反应;其中,所述石墨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机械剥离法得到。所述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0.1mol/L,AgNO3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滴加的体积比为0.5;NaOH溶液为0.1mol/L,油浴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50min。
[0086] (8)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离心取沉淀物,接着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离心洗涤,离心洗涤的条件为3000rpm离心5次,每次离心2min。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
[0087] (9)将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气相沉积法镀在处理过的基底膜上,得到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其中,气相沉积条件为石墨烯气体用氩气稀释至2%,流量控制在100mL/min,生长温度为100℃,反应气压为50Pa,生长时间为1min。
[0088] 实施例3
[0089] 一种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0090] (1)取聚乙烯醇加热溶解成10wt%水溶液,搅拌60min使之完全溶解,加入各1wt%的乙醇形成混合溶液;其中,聚乙烯醇的醇解度小于摩尔分数88%,加热温度小于40℃。
[0091] (2)丝素的提取:
[0092] A)称取4g桑蚕丝作为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烘干。
[0093] B)将烘干的样品以1∶100的浴比在含有0.5%Na2PO4和1%C17H35COONa的混合溶液中煮沸30min,进行脱胶处理,共脱胶两次。
[0094] C)脱胶之后,将样品用去离子水搓洗4次以上,放入60℃烘箱,得到干燥的丝素纤维。
[0095] D)称取2g干燥的丝素纤维,以1∶40的浴比浸入离子液体中,同时加入PEG-碱性蛋白酶粉末0.15g,在40℃的油浴中搅拌6h,得到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后,在80℃以上的油浴中保温至少30min,进行灭酶。
[0096] E)待丝素/离子液体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反复浸泡,会有丝素蛋白析出。将混合物进行真空抽滤,向滤出的丝素蛋白中加入去离子水,反复浸泡后过滤,再将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8000的透析袋中透析24h,得到纯净丝素蛋白溶液。
[0097] F)将得到的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即可得到丝素蛋白粉末。
[0098] 其中,PEG-碱性蛋白酶的制备:称取碱性蛋白酶0.15g,PEG(1000MW聚乙二醇)0.17g,K2HPO4(磷酸氢二钾)0.16g,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40℃保温2h,然后在-20℃条件下冷冻4h,经冷冻干燥96h后,得到PEG-碱性蛋白酶粉末,待用。
[0099] 离子液体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37mL2-甲基烯丙基氯和80mLN-甲基咪唑,在80℃油浴中搅拌回流3h,反应完毕后,采用旋转蒸发除去过量的2-甲基烯丙基氯,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即1-(2-甲基)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冷冻干燥24h后,解冻待用。
[0100] 将丝素配制为10wt%的丝素溶液。
[0101] (3)以丝素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30℃搅拌90min,搅拌速率为1500r/min,滴加各0.5wt%丙三醇和戊二醛混合超声,形成均匀的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
[0102] (4)对多层复合人工皮肤所用的衬底硅基进行防粘处理,将单晶硅片放置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的三甲基氯硅烷液体,封闭蒸发皿,在其中蒸发10min用来做不粘层;;
[0103] (5)将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利用旋涂法成基底膜,作为导电的中间层,冷冻干燥;其中,丝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需经过超声震荡处理20min,并利用冷冻干燥法成膜。所述基底膜需经过后处理,处理方法为,将干燥后的纳米纤维样品在1MPa气压下处理30min。
[0104] (6)将成型好的基底膜在水蒸汽条件下揭下,并在40℃-80℃干燥和室温条件下吸湿重复处理3-5次;
[0105] (7)把石墨烯在去离子水中分散,在超声的条件下逐滴滴加AgNO3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加入NaOH溶液来调节溶液的pH值至11-12,然后将混合液在油浴下反应;其中,所述石墨烯通过气相沉积法或机械剥离法得到。所述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1mol/L,AgNO3溶液的浓度为1mol/L,滴加的体积比为2;NaOH溶液为0.1mol/L,油浴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min。
[0106] (8)反应结束后,将混合液离心取沉淀物,接着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分别离心洗涤,离心洗涤的条件为8000rpm离心2次,每次离心5min。真空干燥得到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
[0107] (9)将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气相沉积法镀在处理过的基底膜上,得到贴附柔性人工皮肤感受器。其中,气相沉积条件为石墨烯气体用氩气稀释至2%,流量控制在250mL/min,生长温度为200℃,反应气压为100Pa,生长时间为6min。
[0108]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010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