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料电池 / 膜电极组件 / 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

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

阅读:1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液体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包括 外壳 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加 热管 组件,所述外壳体上通过 水 泵 固定组件连接有给加热管组件提供水源的水泵,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与水泵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管、若干根围绕在进水管周侧且表面 喷涂 有纳米电热膜的加热管,若干根所述加热管上端共同连接有上 电极 组件、下端共同连接有下电极组件,所述上电极组件、下电极组件之间连接有供电单元。本装置不仅提高加热速度,而且能够将 热能 回收利用 ,更加节能,同时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各管之间通过一体成型的结构连通,装配起来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使用寿命更长。,下面是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加热管组件,所述外壳体上通过固定组件(2)连接有给加热管组件提供水源的水泵(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与水泵(1)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管(32)、若干根围绕在进水管(32)周侧且表面喷涂有纳米电热膜的加热管,若干根所述加热管上端共同连接有上电极组件(18)、下端共同连接有下电极组件(22),所述上电极组件(18)、下电极组件(22)之间连接有供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2)为金属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加热管分别为第一加热管(19)、第二加热管(20)、第三加热管(21)、第四加热管(23),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10)、上管支架(9)、中壳体(7)、下管支架(6)、下壳体(5),所述中壳体(7)为金属壳体、且与进水管(32)一体成型,所述下壳体(5)内一体成型有第三水槽(29)、进水口(30)、第四水槽(31),所述上壳体(10)内一体成型有第二水槽(26)、出水口(27)、第一水槽(28),所述第一水槽(28)、第二水槽(26)、第三水槽(29)、第四水槽(31)开口端分别通过第一水盖(16)、第二水盖(17)、第三水盖(24)、第四水盖(25)封堵,所述进水管(32)底端与进水口(30)连通,所述进水口(30)通过进水接头(3)与水泵(1)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管(20)、第三加热管(21)底端与第三水槽(29)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管(19)、第四加热管(23)底端与第四水槽(31)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管(19)、第二加热管(20)顶端与第二水槽(26)连通,所述第三加热管(21)、进水管(32)顶端与第一水槽(28)连通,所述第四加热管(23)顶端与出水口(27)连通,所述出水口(27)连接有出水接头(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顶部通过上封盖(11)封装,所述下壳体(5)底部通过下封盖(4)封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上设置有出水NTC安装座,所述出水NTC安装座上固定有出水NTC(14),所述出水NTC(14)探头设置在出水口(2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盖(4)上设置有进水NTC安装座,所述进水NTC安装座上固定有进水NTC(15),所述进水NTC(15)探头设置在进水接头(3)与进水口(3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紧臂(34),所述抱紧臂(34)与下管支架(6)一体成型,所述水泵(1)夹紧在两个抱紧臂(3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抱紧臂(34)靠近下管支架(6)的一侧开设有螺钉连接孔(33),两个螺钉连接孔(33)之间连接有螺钉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臂(34)自由端具有弹性、且抱紧臂(34)内壁设有条纹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支架(6)与上管支架(9)之间固定有温控器(8),所述温控器(8)与中壳体(7)接触,所述中壳体(7)外壁安装有可控(13)。

说明书全文

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体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居生活中涉及到的电器设备逐渐趋向于迷你化,但一般液体电热设备体积越小,电热功率就会越低,导致小型迷你化的开机、咖啡机、饮料冲调机加热速度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同时一般电热器会向狭小的机器内部辐射的热量也易导致机器内部温升大二导致选材困难和使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迷你且加热速度快的液体电加热组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电加热组件加热功率小、体积大、电热转换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设计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加热管组件,所述外壳体上通过水固定组件连接有给加热管组件提供水源的水泵,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与水泵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管、若干根围绕在进水管周侧且表面喷涂有纳米电热膜的加热管,若干根所述加热管上端共同连接有上电极组件、下端共同连接有下电极组件,所述上电极组件、下电极组件之间连接有供电单元。
[0006]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为金属管。
[0007] 优选的,若干根所述加热管分别为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第四加热管,所述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上管支架、中壳体、下管支架、下壳体,所述中壳体为金属壳体、且与进水管一体成型,所述下壳体内一体成型有第三水槽、进水口、第四水槽,所述上壳体内一体成型有第二水槽、出水口、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第二水槽、第三水槽、第四水槽开口端分别通过第一水盖、第二水盖、第三水盖、第四水盖封堵,所述进水管底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接头与水泵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加热管、第三加热管底端与第三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管、第四加热管底端与第四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顶端与第二水槽连通,所述第三加热管、进水管顶端与第一水槽连通,所述第四加热管顶端与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接头。
[0008]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顶部通过上封盖封装,所述下壳体底部通过下封盖封装。
[0009]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出水NTC安装座,所述出水NTC安装座上固定有出水NTC,所述出水NTC探头设置在出水口内。
[0010] 优选的,所述下封盖上设置有进水NTC安装座,所述进水NTC安装座上固定有进水NTC,所述进水NTC探头设置在进水接头与进水口之间。
[0011] 优选的,所述水泵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紧臂,所述抱紧臂与下管支架一体成型,所述水泵夹紧在两个抱紧臂之间。
[0012] 优选的,两个所述抱紧臂靠近下管支架的一侧开设有螺钉连接孔,两个螺钉连接孔之间连接有螺钉螺母
[0013] 优选的,所述抱紧臂自由端具有弹性、且抱紧臂内壁设有条纹凸起。
[0014] 优选的,所述下管支架与上管支架之间固定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中壳体接触,所述中壳体外壁安装有可控
[001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纳米膜电加热速度快、热效率很高,而本装置是迷你化的设计,结构尺寸很小,很容易产生过热烧坏的现象,本装置冷水从中间的进水管进入,然后依次通过四根串联或者并联相通的加热管进行加热,由于进水管及中壳体采用金属材料,优选制材料一体成型,具有很好的吸热功能,通过冷水及壳体本身将纳米膜管向周边环境辐射的热量吸收后重新传给待加热的冷水,不仅提高加热速度,而且能够将热能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加热器组件的电热效率、更加节能,也可以确保加热器在工作的时候外表面温度很低,同时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各管之间通过一体成型的结构连通,装配起来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的中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的下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本发明的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水泵1、水泵固定组件2、进水接头3、下封盖4、下壳体5、下管支架6、中壳体7、温控器8、上管支架9、上壳体10、上封盖11、出水接头12、可控硅13、出水NTC14、进水NTC15、第一水盖16、第二水盖17、上电极组件18、第一加热管19、第二加热管20、第三加热管21、下电极组件22、第四加热管23、第三水盖24、第四水盖25、第二水槽26、出水口27、第一水槽28、第三水槽29、进水口30、第四水槽31、进水管32、螺钉连接孔33、抱紧臂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 参照图1-8,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部设有加热管组件,外壳体上通过水泵固定组件2连接有给加热管组件提供水源的水泵1,加热管组件包括与水泵1出水口连通的进水管32、若干根围绕在进水管32周侧且表面喷涂有纳米电热膜的加热管,若干根加热管上端共同连接有上电极组件18、下端共同连接有下电极组件22,上电极组件
18、下电极组件22之间连接有供电单元,进水管32为金属管,优选铝管,参考图9,电极包括两个对称设置金属片,金属片上设有折弯的V形口,加热管夹在V形口内,然后通过螺钉螺母将金属片紧固在加热管上,将加热组件各电子元器件与PCB板电连接,然后将PCB板卡扣在外壳体上。
[0028] 若干根加热管分别为第一加热管19、第二加热管20、第三加热管21、第四加热管23,可以根据所需设置适当个数的加热管,外壳体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10、上管支架9、中壳体7、下管支架6、下壳体5,上壳体10、下壳体5为塑料件,PCB板卡扣在外壳体的上壳体10或者下壳体5上,中壳体7为金属壳体,优选铝制壳体且与进水管32一体成型,加热管与进水管内部设有扰流组件,例如将螺旋状的弹簧设置其内部,扰流作用下加热效果更好,下壳体5内一体成型有第三水槽29、进水口30、第四水槽31,上壳体10内一体成型有第二水槽26、出水口27、第一水槽28,第一水槽28、第二水槽26、第三水槽29、第四水槽31开口端分别通过第一水盖16、第二水盖17、第三水盖24、第四水盖25封堵,进水管32底端与进水口30连通,进水口30通过进水接头3与水泵1出水口连通,第二加热管20、第三加热管21底端与第三水槽29连通,第一加热管19、第四加热管23底端与第四水槽31连通,第一加热管19、第二加热管20顶端与第二水槽26连通,第三加热管21、进水管32顶端与第一水槽28连通,第四加热管23顶端与出水口27连通,出水口27连接有出水接头12,加热管及进水管两端均套设有硅胶套,通过硅胶套与上、下壳体密封连接,下管支架6与上管支架9之间固定有温控器8,温控器8与中壳体7接触,中壳体7外壁安装有可控硅13,温控器设置两个,一个可复位温控器、一个不可复位温控器。
[0029] 各加热管之间以及加热管与进水管之间也可以通过硅胶管连通,硅胶管与加热管、进水管之间设有螺旋弹簧,弹簧的设置一方面避免硅胶管折弯,导致水路堵塞,另一放面起到扰流作用,提高换热效果,采用该种连接方式,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0030] 工作的时候,水泵1进水端连接水源,通过水泵1将冷水送入进水口30,依次经过进水管32、第三加热管21、第二加热管20、第一加热管19、第四加热管23,最终从出水接头12流出,各加热管采用在石英管外表面喷涂纳米电热膜,然后通过电极接通电源的方式进行液体加热;由于纳米膜电加热热效率很高,而本装置是迷你化的设计,结构尺寸很小,很容易产生过热烧坏的现象,本装置冷水从中间的进水管32进入,然后依次通过四根加热管进行加热,由于进水管32及中壳体7采用铝制材料一体成型,具有很好的吸热功能,通过冷水及壳体本身将电热管向周围辐射的多余的热量吸收,不仅提高加热速度,而且能够将热能回收利用,更加节能,也可以确保加热器在工作的时候外表面温度很低,同时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各管之间通过一体成型的结构连通,装配起来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制造,同时使用寿命更长。
[0031] 为了方便检测进水及出水温度,上壳体10顶部通过上封盖11封装,下壳体5底部通过下封盖4封装,上壳体10上设置有出水NTC安装座,出水NTC安装座上固定有出水NTC14,出水NTC14探头设置在出水口27内,下封盖4上设置有进水NTC安装座,进水NTC安装座上固定有进水NTC15,进水NTC15探头设置在进水接头3与进水口30之间。
[0032] 为了方便水泵1的安装,水泵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抱紧臂34,抱紧臂34与下管支架6一体成型,水泵1夹紧在两个抱紧臂34之间,两个抱紧臂34靠近下管支架6的一侧开设有螺钉连接孔33,两个螺钉连接孔33之间连接有螺钉螺母,抱紧臂34自由端具有弹性、且抱紧臂34内壁设有条纹凸起,螺钉螺母的设计可以调节水泵安装松紧度,适应性更好。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