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烧器和锅炉 / 结垢 / 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阅读:758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 滤芯 。所述膜元件,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中心管组,中心管组与膜单元连通。所述膜元件的第二膜单元对第一膜单元产生的浓 水 起到聚流作用从而提高浓水在第二膜单元的流速。本实用新型在相同的有效面积的情况下延长水流的流径。同时该耐污式膜元件的水流可以使水流折返进行两次过滤,使产水率提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 原水 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A平行,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B垂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压损同时延长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径。一种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能提高浓水的流速,降低进水流的压降损失及降低 结垢 风 险,从而提高使用寿命。(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中心管组,中心管组与膜单元连通;
将首先对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一膜单元,将对原水进行第二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单元;
所述中心管组设置有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第一中心管分别与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连通,第二中心管与第二膜单元连通;
原水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非平行,浓水B经第二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设置有产水面和进水面;
所述第一膜单元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一膜单元,且进水面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A,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A,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A和第二长A,第二宽A沿进水面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长A为原水进水口,第一长A为浓水出水口;
所述第二膜单元设置有产水面和进水面;
所述第二膜单元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二膜单元,且进水面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B,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B,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B和第二长B,第二中心管无缝隙连接于进水面且与第一宽B平行,第一长B和第二长B沿进水面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宽B为浓水进水口;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从浓水出水口流出第一膜单元,然后浓水A从浓水进水口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与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互相垂直,浓水B从第二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A平行,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B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单元为中心管组为中心卷制的膜单元;
所述第一中心管与进水面不连通;
所述第二中心管与产水面不连通;
在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时,第一长A和第一长B位于同一侧,第二长A和第二长B位于同一侧,第一宽A和第一宽B位于同一侧,第二宽A和第二宽B位于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产水面沿第一长A、第二长A和第二宽A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或者第二膜单元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A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
所述第二膜单元的产水面沿第一长B、第二长B和第二宽B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或者第二膜单元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B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都为单一端封闭式进水管且封闭端位于第一长A一侧;
所述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侧面都设置有用于流水通过的通孔;
所述第一膜单元的片数与第二膜单元的片数比为1:9~9:1且膜单元的片数小于或等于10片;
所述第二中心管的条数与第二膜单元的片数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膜单元为反渗透膜单元、纳滤膜单元或者超滤膜单元;
所述第二膜单元为反渗透膜单元、纳滤膜单元或者超滤膜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膜单元在展开时,多片膜单元呈层叠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膜单元在展开时,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呈延展排列;
当膜单元展开时,将膜单元与相邻膜单元的最大距离定义为D1,中心管组的总周长定义为D2,且D1≥D2;或者
将第一膜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定义为第一膜组,其余第一膜单元及第二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组,第一膜组和第二膜组呈延展排列;当膜单元在展开时,将第一膜组和第二膜组的最大距离定义为D3,中心管组的总周长定义为D2,且D3≥D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产水格网片、进水格网片和浓水格网片,产水格网片设置于纯水腔结构且不与进水面接触,进水格网片设置于第一膜单元的进水面且不与产水面接触,进水格网片设置于第二膜单元的进水面且不与产水面接触;
所述进水格网片为3D网状结构进水格网片;
所述浓水格网片为3D网状结构浓水格网片;
所述产水格网片为3D导流布浓水格网片;
所述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的厚度为13mil~34mil;
所述产水格网片的厚度为8mil~15mil;
密封材料为聚酯或者环型胶水;
密封装置为聚氨酯或者环氧型胶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的厚度为17mil~24mil;
所述产水格网片的厚度为9mil~12mil;
所述第一长A和第一长B的长度都为26~125cm;
所述第一宽A和第一宽B的长度都为15~50cm。
10.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说明书全文

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净机常用的滤芯为卷式滤芯对水进行过滤。膜元件的正面夹层形成原水流道,背面夹层形成纯水流道。常规设计的卷式滤芯的水流在过滤膜表面流速缓慢,当膜元件的得水率较高或净水水质较差时,在过滤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严重,产生结垢和产品水水质下降的现象。
[0003]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该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具有耐污染的优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6] 提供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中心管组,中心管组与膜单元连通。
[0007] 将首先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一膜单元,将对原水进行第二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单元。
[0008] 所述中心管组设置有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第一中心管分别与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连通,第二中心管与第二膜单元连通。
[0009] 原水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 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非平行,浓水B经第二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010] 优选的,上述第一膜单元设置有产水面和进水面。
[0011] 优选的,上述第一膜单元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一膜单元,且进水面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A,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A,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A和第二长A,第二宽A沿进水面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长A为原水进水口,第一长A为第一浓水出水口。
[0012] 优选的,上述第二膜单元设置有产水面和进水面。
[0013] 优选的,上述第二膜单元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二膜单元,且进水面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B,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B,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B和第二长B,第二中心管无缝隙连接于进水面且与第一宽B平行,第一长B和第二长B沿进水面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宽B为浓水进水口。
[0014]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从浓水出水口流出第一膜单元,然后浓水A从浓水进水口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与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互相垂直,浓水B从第二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015] 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A平行,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B垂直。
[0016] 优选的,上述膜单元为中心管组为中心卷制的膜单元。
[0017] 优选的,上述第一中心管与进水面不连通。
[0018] 优选的,上述第二中心管与产水面不连通。
[0019] 在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时,第一长A和第一长B位于同一侧,第二长A和第二长B位于同一侧,第一宽A和第一宽B 位于同一侧,第二宽A和第二宽B位于同一侧。
[0020] 优选的,上述第一膜单元的产水面沿第一长A、第二长A和第二宽A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或者第二膜单元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A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
[0021] 优选的,上述第二膜单元的产水面沿第一长B、第二长B和第二宽B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或者第二膜单元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B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
[0022] 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都为单一端封闭式进水管且封闭端位于第一长A一侧。
[0023] 优选的,上述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侧面都设置有用于流水通过的通孔。
[0024] 优选的,上述第一膜单元的片数与第二膜单元的片数比为1: 9~9:1且膜单元的片数小于或等于10片。
[0025] 优选的,上述第二中心管的条数与第二膜单元的片数一一对应。
[0026] 优选的,上述第一膜单元为反渗透膜单元、纳滤膜单元或者超滤膜单元。
[0027] 优选的,上述第二膜单元为反渗透膜单元、纳滤膜单元或者超滤膜单元。
[0028] 膜单元在展开时,多片膜单元呈层叠式排列。
[0029] 膜单元在展开时,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呈延展排列。
[0030] 当膜单元展开时,将膜单元与相邻膜单元的最大距离定义为 D1,中心管组的总周长定义为D2,且D1≥D2;或者
[0031] 将第一膜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定义为第一膜组,其余第一膜单元及第二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组,第一膜组和第二膜组呈延展排列;当膜单元在展开时,将第一膜组和第二膜组的最大距离定义为D3,中心管组的总周长定义为D2,且D3≥D2。
[0032] 本实用新型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还设置有产水格网片、进水格网片和浓水格网片,产水格网片设置于纯水腔结构且不与进水面接触,进水格网片设置于第一膜单元的进水面且不与产水面接触,进水格网片设置于第二膜单元的进水面且不与产水面接触。
[0033] 优选的,上述进水格网片为3D网状结构进水格网片。
[0034] 优选的,上述浓水格网片为3D网状结构浓水格网片。
[0035] 优选的,上述产水格网片为3D导流布浓水格网片。
[0036] 优选的,上述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的厚度为13mil~ 34mil。
[0037] 优选的,上述产水格网片的厚度为8mil~15mil。
[0038] 密封材料为聚酯或者环型胶水。
[0039] 密封装置为聚氨酯或者环氧型胶水。
[0040] 优选的,上述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的厚度为17mil~ 24mil。
[0041] 优选的,上述产水格网片的厚度为9mil~12mil。
[0042] 优选的,上述第一长A和第一长B的长度都为26~125cm。
[0043] 优选的,上述第一宽A和第一宽B的长度都为15~50cm。
[004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设置有多片膜单元和中心管组,中心管组与膜单元连通。将首先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一膜单元,将对原水进行第二次处理的膜单元定义为第二膜单元。所述中心管组设置有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第一中心管分别与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连通,第二中心管与第二膜单元连通。原水进入至第一膜单元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进入至第二膜单元,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浓水A 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非平行,浓水B经第二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本实用新型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第二膜单元对第一膜单元产生的浓水起到聚流作用从而提高浓水在第二膜单元的流速,降低进水流的压降损失及降低结垢险,因此能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在相同的有效面积的情况下延长水流的流径。同时本实用新型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水流可以使水流折返进行两次过滤,使产水率提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A平行,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向与第二宽B垂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原水在第一膜单元的压损同时延长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的流径。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该滤芯具有耐污染的优点。
[004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47] 提供一种滤芯,具有上述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04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滤芯,具有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能提高浓水的流速,降低进水流的压降损失及降低结垢风险,从而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49]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50] 图1为的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2为第一膜单元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0052] 图3为第二膜单元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0053] 图4为膜单元与相邻膜单元的层叠过程示意图。
[0054] 图5为第一膜单元进水面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0055] 图6为第二膜单元进水面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0056] 图7为产水面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0057] 图8为实施例1的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9为图8在卷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0为实施例4的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1为实施例5的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至图11中,包括有:
[0062] 膜单元1、
[0063] 第一膜单元11、第一宽A111、第二宽A112、第一长A113、第二长A114、原水进水口115、浓水出水口116、
[0064] 第二膜单元12、第一宽B121、第二宽B122、第一长B123、第二长B124、浓水进水口125、
[0065] 中心管组2、第一中心管21、第二中心管22、产水面3、进水面4、纯水腔结构5、产水格网片6、进水格网片7、浓水格网片8、第一膜组9、第二膜组10。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67] 实施例1。
[0068] 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如图1至图9所示,设置有多片膜单元1和中心管组2,中心管组2与膜单元1连通。
[0069] 将首先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处理的膜单元1定义为第一膜单元 11,将对原水进行第二次处理的膜单元1定义为第二膜单元12。
[0070] 中心管组2设置有第一中心管21和第二中心管22,第一中心管21分别与第一膜单元11和第二膜单元12连通,第二中心管 22与第二膜单元12连通。
[0071] 原水进入至第一膜单元11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 A进入至第二膜单元12,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12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原水在第一膜单元11的流向与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12 的流向非平行,浓水B经第二中心管22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21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072] 第一膜单元11设置有产水面3和进水面4。
[0073] 第一膜单元11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一膜单元11,且进水面4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A111,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A112,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A113和第二长A114,第二宽A112 沿进水面4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长A114为原水进水口115,第一长A113为浓水出水口116。
[0074] 第二膜单元12设置有产水面3和进水面4。
[0075] 第二膜单元12为对折成双层长方形结构的第二膜单元12,且进水面4相对,对折边为长方形的短边,将对折边定义为第一宽B121,将与对折边相对的短边定义为第二宽B122,与对折边相邻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第一长B123和第二长B124,第二中心管 22无缝隙连接于进水面4且与第一宽B121平行,第一长B123 和第二长B124沿进水面4通过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第二宽B 122为浓水进水口125。
[0076]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115进入至第一膜单元11并经处理得纯水A和浓水A,浓水A从浓水出水口116流出第一膜单元11,然后浓水A从浓水进水口125进入至第二膜单元12,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12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12的流向与原水在第一膜单元11的流向互相垂直,浓水B从第二中心管22 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 21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077] 原水在第一膜单元11的流向与第二宽A112平行,浓水A 在第二膜单元12的流向与第二宽B122垂直。
[0078] 原水与浓水A的流向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原水在第一膜单元11 的压损同时延长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12的流径。
[0079] 膜单元1为中心管组2为中心卷制的膜单元1。第一中心管21与进水面4不连通。第二中心管22与产水面3不连通。
[0080] 在第一膜单元11和第二膜单元12展开时,第一长A113和第一长B123位于同一侧,第二长A114和第二长B124位于同一侧,第一宽A111和第一宽B121位于同一侧,第二宽A112 和第二宽B122位于同一侧。
[0081] 第一膜单元11的产水面3沿第一长A113、第二长A114和第二宽A112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11膜或者第二膜单元12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A 111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5。
[0082] 第二膜单元12的产水面3沿第一长B123、第二长B124和和第二宽B122设置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膜单元11膜或者第二膜单元12对应位置密封连接,形成以第一宽B 121为出口的纯水腔结构5。
[0083]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115进入至第一膜单元11并经处理得纯水 A和浓水A,浓水A从浓水出水口116流出第一膜单元11,然后浓水A从浓水进水口125进入至第二膜单元12,浓水A经第二膜单元12处理得纯水B和浓水B,且浓水A在第二膜单元12的流向与原水在第一膜单元11的流向互相垂直,浓水B从第二中心管22 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纯水A和纯水B从纯水腔结构5 流向第一宽B121和第一宽A111方向,最后纯水A和纯水B经第一中心管21排出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084] 第一中心管21和第二中心管22都为单一端封闭式进水管且封闭端位于第一长A113一侧。第一中心管21和第二中心管22 的侧面都设置有用于流水通过的通孔。
[008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膜单元11为反渗透膜单元1、纳滤膜单元 1或者超滤膜单元1,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第一膜单元11为反渗透膜单元1。
[0086]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膜单元12为反渗透膜单元1、纳滤膜单元 1或者超滤膜单元1,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第二膜单元12为反渗透膜单元1。
[0087] 本实施例的膜单元1在展开时,多片膜单元1呈层叠式排列。
[0088] 本实用新型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还设置有产水格网片6、进水格网片7和浓水格网片8,产水格网片6设置于纯水腔结构5且不与进水面4接触,进水格网片7设置于第一膜单元11 的进水面4且不与产水面3接触,进水格网片7设置于第二膜单元12的进水面4且不与产水面3接触,如图8所示。在图9的产水格网片6的结构未标示出。
[0089] 进水格网片7为3D网状结构进水格网片7。浓水格网片8为 3D网状结构浓水格网片8。产水格网片6为3D导流布浓水格网片 8。
[0090]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8的厚度为13mil~ 34mil,优选为17mil~24mil,具体的实施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8的厚度为
18mil。
[0091] 本实用新型的产水格网片6的厚度为8mil~15mil,优选为9mil~12mil,具体的实施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进水格网和浓水格网片8的厚度为18mil。
[009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长A113和第一长B123的长度都为26~ 125cm,如30cm、60cm、80cm、100cm、120cm等,具体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宽A111和第一宽B121 的长度都为15~50cm,如16cm、18cm、20cm、40cm、49cm 等,具体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第一长A113和第一长B123的长度为50cm,第一宽A111和第一宽B121的长度都为30cm。
[0093]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材料可以为聚氨酯,也可以为环氧型胶水,具体的实施例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密封装置可以为聚氨酯,也可以为环氧型胶水,具体的实施例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密封材料为聚氨酯,密封装置为聚氨酯。
[0094] 本实用新型的产水面3和进水面4为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产水面3和进水面4的作用和区别,在此不再累述。
[0095] 本实用新型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第二膜单元12对第一膜单元11产生的浓水起到聚流作用,从而提高浓水在第二膜单元12的流速,降低进水流的压降损失及降低结垢风险,因此能提高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水流可以使水流折返进行两次过滤,使产水率提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水流在膜单元1内部的流向都是以长方形结构的长边方向流动,从而可以使水流的流速最大化,更好地降低结垢的风险。
[0096] 实施例2。
[0097] 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膜单元11的片数与第二膜单元 12的片数比为1:9~9:1且膜单元1的片数小于或等于10片。第二中心管22的条数与第二膜单元12的片数一一对应。
[0098] 本实施例的第一膜单元11具体为2个。第二膜单元12具体为1个且第二中心管22为1条。本实施例的第一膜单元11与第二膜单元12的片数比为2:1。
[0099]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膜单元11可以设置为2片,也可设置为3片、4片、5片、6片、7片、8片、9片等,只要大于2的任意数目且小于9片,同时保持膜单元1的总片数小于或等于10片,且第一膜单元11的数目不小于第二膜单元12,都可为本实用新型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第一膜单元11。
[0100]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制水效率更高,第二膜单元12 的浓水水流速度更快,从而结垢风险更低。
[0101] 实施例3。
[0102] 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他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膜单元11具体为3片。本实施例的第二膜单元12设置有2片。第二中心管22为2数。
[010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膜单元11的片数与第二膜单元12的片数比为1:1~9:1且膜单元1的片数小于或等于10片。本实施例的第一膜单元11与第二膜单元12的片数比为3:2。
[0104]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膜单元12可以设置为2片,也可设置为3条、5片、7片、9片等,只要大于2的任意数目且小于9片,同时保持膜单元1的片数小于或等于10片,且第一膜单元11的数目不小于第二膜单元12,都可为本实用新型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的第二膜单元12。同时第二中心管22的条数可以为2条,也可设置为3条、5条、7条、9条等,只要大于2的任意数目且小于9条,且与第二膜单元12一一对应即可。
[0105]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制水效率更高。
[0106] 实施例4。
[0107] 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他特征与实施例3相同,如图10所示,不同之处在于:膜单元1在展开时,第一膜单元11 和第二膜单元12呈延展排列。
[0108] 当膜单元1展开时,将膜单元1与相邻膜单元1的最大距离定义为D1,中心管组2的总周长定义为D2,且D1≥D2。
[0109]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膜单元1与相邻膜单元1最大距离大于或者等于中心管组2的总周长,能够便于多片膜单元1 以中心管组2为中心进行卷制。
[0110] 实施例5。
[0111] 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其他特征与实施例4相同,如图11所示,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膜单元11中的至少一个定义为第一膜组9,其余第一膜单元11及第二膜单元12定义为第二膜组10,第一膜组9和第二膜组10呈延展排列。当膜单元1在展开时,将第一膜组9和第二膜组10的最大距离定义为D3,中心管组2的总周长定义为D2,且D3≥D2。
[0112] 将3个第一膜单元11的其中任意一个定义为第一膜组9,另外两个第一膜单元11和2个第二膜单元12定义为第二膜组10当所有膜单元1在展开时,第一膜组9和第二膜组10的最大距离定义为D3,且D3≥D2。
[011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一膜组9和第二膜组10的最大距离大于或者等于中心管组2的总周长,能够便于多片膜单元1 以中心管组2为中心进行卷制。
[0114] 实施例6。
[0115] 一种滤芯,具有实施例1的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
[0116] 一种滤芯,能提高浓水的流速,降低进水流的压降损失及降低结垢风险,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0117]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