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信号处理 / 信号 / 输出信号 / 一种智能连接器

一种智能连接器

阅读:945发布:2024-02-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智能连接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触 部、绝缘部、及触发单元,接触部和触发单元位于绝缘部内,触发单元用于触发与其相连的 电路 逻辑使接触部带电,绝缘部用于接触部带电时使接触部和触发单元与外部环境隔离,触发单元电连接有通断单元,通断单元输入端电连接有导体部、输出端电连接到接触部,在通断单元和触发单元之间可 串联 延时单元;触发单元用于直接或者经过延时单元间接触发通断单元以控制导体部与接触部之间的通断电逻辑关系,所述通断单元可拆卸连接在智能连接器上。,下面是一种智能连接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部、绝缘部、及触发单元,接触部和触发单元位于绝缘部内,触发单元用于触发与其相连的电路逻辑使接触部带电,绝缘部用于接触部带电时使接触部和触发单元与外部环境隔离,触发单元电连接有通断单元,通断单元输入端电连接有导体部、输出端电连接到接触部,在通断单元和触发单元之间可串联延时单元;
触发单元用于直接或者经过延时单元间接触发通断单元以控制导体部与接触部之间的通断电逻辑关系,所述通断单元可拆卸连接在智能连接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部包括密封配合的绝缘前部和绝缘后部,绝缘前部或绝缘后部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通断单元和延时单元,触发单元位于绝缘部的连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延时单元为MCU计时器、LC电路、或RC电路。
4.如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触发单元以串联方式或串并联组合方式相互电连接以触发延时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触发单元为压控元件、磁控元件、或光控元件,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电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连接器包括连接座(1)或连接头(2),连接座(1)与连接头(2)的绝缘部以插入或者非插入方式接触后形成多个相互隔离且与导体部配合的绝缘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座(1)包括第一导体部(13)和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密封配合,第一导体部(13)和第一接触部(16)分别设置在绝缘前部(11)的后侧和前侧,绝缘前部(11)的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第一通断单元(14),第一通断单元外置在连接座上,所述第一通断单元与连接座可拆卸连接,绝缘后部(12)作为容纳腔的密封盖与绝缘前部(11)盖合,在绝缘前部(11)内设置了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导体部和第一接触部(16),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第一触发单元(17),该第一触发单元(17)与第一延时单元(15)电连接。
8.一种基于前述权利要求1到7任一智能连接器的智能连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和通断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导体部、绝缘部、及触发单元,通断单元与触发单元电连接,在通断单元和触发单元之间可串联延时单元,两连接单元的电连接步骤如下:
步骤一:两个连接单元的绝缘部相接触,使导体部、延时单元、和触发单元与外部环境隔离并触发该触发单元;
步骤二:触发单元触发通断单元导通,通断单元使两个连接单元的导体部导通通电;或者,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延时功能,延时单元延时结束后控制通断单元导通,通断单元使两个连接单元的导体部导通通电或触发通电逻辑关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连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单元为压控元件、磁控元件、或光控元件,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为电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连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延时单元为MCU计时器、LC电路、或RC电路。

说明书全文

一种智能连接器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5月20日、申请号为201610336275.1、发明名称为“一种智能连电方法及智能连接器”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连接器,可用于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智能通电连接,属于电连接领域。

背景技术

[0003] 每年因用电器的漏电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计其数,其中用电器的廉洁清楚漏电占了事故的大部分,而目前防、防漏电的连接技术,采用连接后缠绕绝缘部、涂胶的方式真题密闭,使用繁琐,必须在入水前连接密闭,例如在矿、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的环境下连接可能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存在危险,另一方面,因为现有的插座也没有防水效果,当有水不慎进入插座的插孔中时,其自动接通电源,当人再去接触时,很可能会造成触电事故。所以,在市场上,也没有一种插座可以很安全地应用在潮湿有水的环境中。更具体地,因为电源插座具有可以与外界接触的插孔,当有导电的液体,如水、油、化学试剂等进入插孔中时,就有可能产生漏电事故。也就是说,现有的电源插座,其不适合在厨房,卫生间等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因为在这些环境中,水很容易进入电源插座的插孔。而且,电源插座也不适合在室外环境中使用,因为室外环境容易使电源插座进水受潮。而且,安装在室内环境中,也会有时候,因为不小心或儿童玩耍时,使水溅入电源插座的插孔。这时候,插孔中有水的电源插座是很危险的,很 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现有的防护措施是,给电源插座配置防水盒,在电源插座未使用时,防水盒将电源插座的插孔封盖,从而防止水或其他液体进入插孔。这给使用带来了不便,而且在忘记关闭或不小心打开防水盒而暴露插孔时,也会存在水进入插孔而产生事故的隐患。也就是说,现有的电源插座都没有一种完全安全可靠的方式,用来防止因为插孔进水而发生触电事故。
[0004] 现有的连接器的设计中存在以下不足:1. 对连接部分的整体密封密闭性不足;
2. 使用繁琐、维护困难、有些甚至为一次性的连接;
3. 不能在易漏电或短路的复杂环境中实现安全的带电操作,或者,在复杂环境中连接时,易发生瞬间连通造成漏电。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连电方法及智能连接器,本设计能够避免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瞬间导电,造成短路或漏电;连接器的密封提供了时间,解决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整体密封密闭性不足的问题;简化使用难度和维护难度,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安全的带电操作,在复杂环境中连接时,自动控制而实现不会发生瞬间连通造成漏电或短路现象。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电方法,包括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和通断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导体部、绝缘部、及触发单元,通断单元与触发单元电连接,在通断单元和触发单元之间可串联延时单元,两连接单元的电连接步骤如下:
步骤一:两个连接单元的绝缘部相接触,使导体部、延时单元、和触发单元与外部环境隔离并触发该触发单元;
步骤二:触发单元触发通断单元导通,通断单元使两个连接单元的导体部导通通电;或者,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延时功能,延时单元延时结束后控制通断单元导通,通断单元使两个连接单元的导体部导通通电或触发通电逻辑关系。
[0007] 上述步骤中,通过两连接单元在连接时,触发该触发单元,从而控制延时单元动作,保证两连接单元在连接过程中不会引起通断单元接通使两导体导通,引起漏电事故,通过该延时的动作,延后通电时间,保证绝缘部能够实现完整密封,避免密封不完全而接通通断单元,引起漏电或短路事故。该方法与现有技术防水结构相比,具有防止在连接器连接过程中、绝缘处未完全与外界隔离时发生短路或漏电的情况发生。此外,该方法可以以低压电触发的方式导通的结构,相比于机械结构,其结构更简单、可靠,使用更安全,触发距离更少;能够使漏电概率更低,其触发单元的设计能够保证触发的独立性和可增减性,提高通断控制的可靠性。此外,可以将通断单元和延时单元外置,降低连接单元的结构复杂性,是连接单元小型化,有利于连接单元独立生生产和更换,降低生产成本。
[0008] 触发单元为压控元件、磁控元件、或光控元件,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电信号。采用压磁场或者光控的方式触发并输出电信号,保证了多种选择性,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实时选择,加强连接器的可适应性,采用电信号输出能够提高触发单元的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0009] 延时单元为MCU计时器、LC电路、或RC电路。该延时单元的设计能够使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导体部的密封未完全的情况下,不接通导体部;而在绝缘部连接完成后,实现导体部导通,避免导体部发生漏断或短路。上述结构的延时单元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
[0010] 至少两个触发单元以串联方式或串并联组合方式相互电连接以触发延时单元。该串联触发的方式避免了触发器误动造成的漏电现象,提高连接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11] 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导体部,两个连接单元的绝缘部以插入或者非插入方式接触后形成多个相互隔离且与导体部配合的绝缘结构。该并列设置的导体部通用于现有的连接器,比如插头或者插座之类的具有两个以上的导线的连接器。导体部分别设置爱绝缘结构避免导体部之间发生短路。
[0012] 通断单元控制导体部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该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0013] 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该延时单元的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成本进行选择。
[0014] 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为一对一独立触发、一对多统一触发、多对一串联触发、多对一并联触发、或多对一串并联组合触发。该触发单元的触发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智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部、绝缘部、及触发单元,接触部和触发单元位于绝缘部内,触发单元用于触发与其相连的电路逻辑使接触部带电,绝缘部用于接触部带电时使接触部和触发单元与外部环境隔离。
[0015] 该智能连接器,结构简单,且具有触发导通逻辑的连接,能够与外部设备配合实现电导通,同时该连接器结构简单,且与其他设备相互独立,能够有效的避免设备生产成本上的浪费,简化结构设计,提高连接器在各个环境中的通用性,且该智能连接器成本较低,将触发单元和通断单元分离,提高触发的独立性,并且可通过设备的串并联关系,实现通断单元的多重控制,提高通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短路和漏电概率。
[0016] 触发单元电连接有通断单元,通断单元输入端电连接有导体部、输出端电连接到接触部,在通断单元和触发单元之间可串联延时单元;触发单元用于直接或者经过延时单元间接触发通断单元以控制导体部与接触部之间的通断电逻辑关系。
[0017] 由于上述结构,通过延时单元的延时功能,实现智能连接器连接时的防漏电、防短路保护,同时其触发单元安全可靠,触发单元能够安全触发,避免过早或者过晚触发,引起的漏电事故或短路事故。
[0018] 绝缘部包括密封配合的绝缘前部和绝缘后部,绝缘前部或绝缘后部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通断单元和延时单元,触发单元位于绝缘部的连接端。该结构的设计能够将通断单元和延时单元置于连接器中部,有效的将通断单元、延时单元和外部复杂环境进行隔离,保证通断单元、延时单元的正常使用,同时触发单元设置在连接端,实现两连接单元连接时,自动触发的效果。
[0019] 通断单元控制接触部带电的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该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根据需要实时选择。
[0020] 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该延时单元的控制方式根据需要实时选择。
[0021] 延时单元为MCU计时器、LC电路、或RC电路。该延时单元可根据需要选择,各个延时电路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可根据生产和出售的需要进行选择。
[0022] 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为一对一独立触发、一对多统一触发、多对一串联触发、多对一并联触发、或多对一串并联组合触发。该触发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
[0023] 至少两个触发单元以串联方式或串并联组合方式相互电连接以触发延时单元。该多个触发单元串联能够提高触发单元的可靠性,降低误触发概率。
[0024] 触发单元为压控元件、磁控元件、或光控元件,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为电信号。该触单元可以采用基本的市场常见电子元件,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
[0025] 该智能连接器为连接座或连接头,连接座与连接头的绝缘部以插入或者非插入方式接触后形成多个相互隔离且与导体部配合的绝缘结构。采用并列的导体部适用于市场上各种连接器的连接方式,多个绝缘结构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导体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
[0026] 连接座包括第一绝缘部、第一导体部、第一通断单元、第一接触部、第一延时单元、及第一触发单元,第一接触部通过第一通断单元与第一导体部电连接,第一触发单元通过第一延时单元与第一通断单元电连接;连接头包括第二导体部和第二绝缘部;连接头还包括第二通断单元、第二接触部、第二延时单元、及第二触发单元,第二接触部通过第二通断单元与第二导体部电连接,第二触发单元通过第二延时单元与第二通断单元电连接。该结构将第一通断单元设置在第一导体部和第一接触部之间。能够使保证通断单元绝缘,同时,接触部可设置为弹性件和接触件的组合,能够有效的保证第一接触部能够与连接头电连接,同时该接触部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护通断单元、延时单元、和触发单元,延长其使用寿命。连接头采用类似与连接座的机构实现导体通断的多重保险,增强连接器的可靠性,减小导体之间短路和漏电的概率,保证连接器连接后,能够完全密封。
[0027] 该通断单元、延时单元、或触发单元均可单独拆卸。该可拆卸的设置可以保障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实时更换已损坏的各个单元。
[0028] 一对多统一控制方式为,采用统一信号作为控制端,控制多个并列的被控端;一对一单独控制方式为,单独的控制信号作为控制端,控制其对应的被控端;
多对一串联控制方式为,采用串联的方式串联多个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一个被控端;
多对一并联控制方式为,采用并联的方式串联多个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一个被控端;
多对一串并组合控制方式,为采用串联的方式串联多个控制信号作为一个控制组,然后多个控制组并联,以控制对应的一个被控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连接处和带电处的充分隔离与智能控制,有效的防止漏电或者短路的情况发生,该连接器的绝缘部能够实现密封隔离,将连接处与外部复杂环境实现有效隔离,因此,本设计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现两连接单元的智能连接,此外,本设计的延时单元能够防止两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发生短路或者漏电。
[0029] 2.本设计能够避免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瞬间导电,造成短路或漏电;连接器的密封提供了时间,解决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整体密封密闭性不足的问题;简化使用难度和维护难度,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安全的带电操作,在复杂环境中连接时,自动控制而实现不会发生瞬间连通造成漏电或短路现象。
[0030] 3.本装置设计的通断单元可拆卸连接在连接座上,可以在根据实际需求对通断单元进行更换,使装置更容易维护;在损坏的情况下不需要去对整个装置进行更换,只需要对单个的通断单元进行更换,减少了更换的成本,也不需要专业的人员经维修,用户可以自己在家手动进行维修和更换。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单接头的双控式连接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中插入式单接头的双控式连接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单接头的单控式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插入式单接头的单控式连接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单接头的单控式连接结构(独立延时单元)图;
图6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单接头的单控式连接结构(侧向通断单元)图;
图7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多接头的双控式多延时连接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中插入式多接头的双控式多延时连接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多接头的双控式单延时连接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插入式多接头的双控式单延时连接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中非插入式多接头的单控式单延时连接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插入式多接头的单控式单延时连接结构图;
图中标记:1-连接座,11-绝缘前部,12-绝缘后部,13-第一导体部,14-第一通断单元,
15-第一延时单元,16-第一接触部,17-第一触发单元,2-连接头,21-绝缘前部,22-绝缘后部,23-第二导体部,24-第二通断单元,25-第二延时单元,26-第二接触部,27-第二触发单元,3-连接端,4-安装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3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4] 实施例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电方法,包括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和通断单元,连接单元包括导体部、绝缘部、及触发单元,通断单元与触发单元电连接,在通断单元和触发单元之间可串联延时单元,两连接单元的电连接步骤如下:
步骤一:两个连接单元的绝缘部相接触,使导体部、延时单元、和触发单元与外部环境隔离并触发该触发单元;
步骤二:触发单元触发通断单元导通,通断单元使两个连接单元的导体部导通通电;或者,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延时功能,延时单元延时结束后控制通断单元导通,通断单元使两个连接单元的导体部导通通电或触发通电逻辑关系。
[0035] 该触发单元为压控元件、磁控元件、或光控元件,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为电信号。延时单元为MCU计时器、LC电路、或RC电路。至少两个触发单元以串联方式或串并联组合方式相互电连接以触发延时单元。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导体部,两个连接单元的绝缘部以插入或者非插入方式接触后形成多个相互隔离且与导体部配合的绝缘结构。通断单元控制导体部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为一对一独立触发、一对多统一触发、多对一串联触发、多对一并联触发、或多对一串并联组合触发。
[0036] 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和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连接座1包括第一导体部13和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螺纹配合,第一导体部13设置在绝缘后部12的中心,绝缘前部11中可以设置有第一接触部16,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结合后构成容纳腔,容纳腔内置了第一通断单元14,同时在容纳腔内还可以内置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一导体部13和第一接触部16;
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第一触发单元17,该第一触发单元17与第一延时单元15电连接;
或者,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触发单元17,由第一触发单元直接触发通断单元的通断。
[0037] 连接头2包括第二导体部23和绝缘部,该绝缘部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绝缘前部21和绝缘后部22,第二导体部23设置在绝缘后部22的中心,绝缘前部21中设置有第二接触部26,在绝缘前部21和绝缘后部22之间设置第二通断单元24和第二延时单元25,第二通断单元2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第二导体部23和第二接触部26,第二通断单元2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延时单元25,在绝缘前部21的连接端3设置了第二触发单元27,该第二触发单元27与第二延时单元25电连接;
连接头2和连接座1连接时,其绝缘部相互接触并将导体部、通断单元、延时单元、及触发单元与外部复杂环境隔离;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延时功能,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通断,通断单元控制两个导体部通断电;或者,触发单元触发通断单元通断,由通断单元控制两个导体部的通断电。该通断单元、延时单元、或触发单元均可单独拆卸。
[0038] 本连接器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连电方法进行电连接。
[0039] 实施例3:如图3、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和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该连接座1可以采用实施例2中的连接座1的结构;
该连接头2包括第二导体部23和绝缘后部21,绝缘后部21包裹在第二导体部23的外层;
本连接器的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电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40] 实施例4:如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连接座1包括第一导体部13和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密封配合,导体部设置在绝缘后部12的中心,绝缘前部11中设置有第一接触部16,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结合后构成容纳腔,容纳腔内置了第一通断单元14,在绝缘前部内设置了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导体部和第一接触部16,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第一触发单元17,该第一触发单元17与第一延时单元15电连接;
连接头2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3中连接头2的结构;
本连接器的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电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41] 实施例5:如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连接座1包括第一导体部13和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密封配合,第一导体部13和第一接触部16分别设置在绝缘前部11的后侧和前侧,绝缘前部11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第一通断单元14,相当于第一通断单元以外置方式设置在连接座上,绝缘后部12作为容纳腔的密封盖与绝缘前部11盖合,在绝缘前部
11内设置了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导体部和第一接触部16,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第一触发单元17,该第一触发单元17与第一延时单元15电连接;
连接头2的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3中连接头2的结构;
本连接器的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电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42] 实施例6:如图7、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和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连接座1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导体部13和一个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密封配合,并列的第一导体部13设置在绝缘后部12内,绝缘前部11中设置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导体部13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6,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结合后构成多个容纳腔,各容纳腔内分别设置第一通断单元14和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第一导体部13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6,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对应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对应的第一触发单元17,该第一触发单元17与第一延时单元15电连接;
连接头2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导体部23和绝缘部,该绝缘部包括相互密封连接的绝缘前部21和绝缘后部22,并列的第二导体部23设置在绝缘后部22内,绝缘前部21中设置了分别与第一导体对应的第二接触部26,在绝缘前部21和绝缘后部22之间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断单元24和多个第二延时单元25,第二通断单元24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第二导体部23和对应的第二接触部26,第二通断单元24的控制端电连接对应的第二延时单元
25,在绝缘前部21的连接端3设置了对应的第二触发单元27,该第二触发单元27与第二延时单元25电连接;
连接头2和连接座1连接时,其绝缘部相互接触并将导体部、通断单元、延时单元、及触发单元与外部复杂环境隔离,并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绝缘结构,第一接触部16和对应的第二接触部26在对应的绝缘结构内实现电连接;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延时功能,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通断,通断单元控制两个导体部通断电。该通断单元、延时单元、或触发单元均可单独拆卸。
本连接器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连电方法进行电连接,本连接器选用通断单元一对一独立控制控制导体部的控制方式;延时单元一对一独立控制控制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触发单元一对一独立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
[0043] 实施例7:如图9、10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和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连接座1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导体部13和一个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密封配合,并列的第一导体部13设置在绝缘后部12内,绝缘前部11中设置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导体部13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6,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结合后构成一个整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一个第一通断单元14和一个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包括多个通断模,通断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第一导体部13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6,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多个并列的第一触发单元17,第一触发单元17与第一延时单元
15电连接;
连接头2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导体部23、绝缘部、第二通断单元24、第二延时单元25、多个第二触发单元27、和多个第二接触部26,连接头2的各部件的电连接关系与连接座1的对应部件相同。
[0044] 连接头2和连接座1连接时,其绝缘部相互接触并将导体部、通断单元、延时单元、及触发单元与外部复杂环境隔离,并形成多个相互隔离的绝缘结构,第一接触部16和对应的第二接触部26在对应的绝缘结构内实现电连接;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延时功能,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通断,通断单元控制两个导体部通断电。该通断单元、延时单元、或触发单元均可单独拆卸。
[0045] 本连接器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连电方法进行电连接,本连接器选用通断单元一对一独立控制控制导体部的控制方式;延时单元一对多控制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触发单元多对一并联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
[0046] 实施例8:如图11、1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连接器,包括非插入式和插入式的待连接的两个连接单元,分别为连接头2和连接座1;
连接座1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导体部13和一个绝缘部,该绝缘部分为绝缘前部11和绝缘后部12,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密封配合,并列的第一导体部13设置在绝缘后部12内,绝缘前部11中设置有多个分别与第一导体部13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6,绝缘前部11与绝缘后部12结合后构成一个整体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一个第一通断单元14和一个第一延时单元15,第一通断单元14包括多个通断模块,通断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分别电连接对应的第一导体部13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6,第一通断单元14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延时单元15,在绝缘前部11的连接端3设置了多个第一触发单元17,第一触发单元17串联后与第一延时单元
15电连接。
[0047] 连接头2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导体部23、绝缘部,绝缘部包裹多个第二导体部23,并用于多个第二导体部23的固定和隔离。
[0048] 本连接器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连电方法进行电连接,本连接器选用通断单元一对一独立控制方式或多对一控制方式控制导体部之间的导通;延时单元为一对多控制的方式控制通断单元;触发单元多对一并串联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
[0049] 实施例9:在实施例2-9的连接器的基础上或者在实施例1的连电方法的基础上,对通断单元、延时单元、触发单元进行电力的串并联连接可以实现:
通断单元控制导体部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
延时单元控制通断单元的控制方式为一对一独立控制或者一对多统一控制;
触发单元触发延时单元的方式为一对一独立触发、一对多统一触发、多对一串联触发、多对一并联触发、或多对一串并联组合触发。
[0050] 上述延时单元可以为MCU计时器、LC电路、或RC电路。
[0051] 上述结构中可以由至少两个触发单元以串联方式或串并联组合方式相互电连接以触发延时单元。
[0052] 上述触发单元可以为压控元件、磁控元件、或光控元件,触发单元的输出信号为电信号。
[0053] 上述连接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并列的导体部,两个连接单元的绝缘部以插入或者非插入方式接触后形成多个相互隔离且与导体部配合的绝缘结构。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