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二极管 / 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

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

阅读:939发布:2021-06-07

专利汇可以提供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 电路 ,包括一电源芯片U1、及连接于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的一EMC抑制电路模 块 ,其中,该EMC抑制电路模块包括 磁珠 FB1~FB3与电容C24,其中,该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连接至磁珠FB3一端,该磁珠FB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磁珠FB1一端、及由磁珠FB2与电容C24 串联 形成的LC滤波单元,且该磁珠FB2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不会对所处环境产生超过限值的 电磁干扰 ,有效抑制EMC超标,使产品符合EMC设计要求。,下面是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芯片U1、及连接于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的一EMC抑制电路模,其中,该EMC抑制电路模块包括磁珠FB1~FB3与电容C24,其中,该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连接至磁珠FB3一端,该磁珠FB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磁珠FB1一端、及由磁珠FB2与电容C24串联形成的LC滤波单元,且该磁珠FB2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1~R8、电容C1~C23、磁珠FB4~FB6、二极管D1~D5、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与电感L1,其中,所述磁珠FB3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电容C6一端与电容C12一端,该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2正极;该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4一端、电容C4一端与电容C5一端,该磁珠FB4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3一端与电阻R2一端,该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1正极,该电阻R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1负极、电容C3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电容C1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4负极,该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5一端、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11一端,该磁珠FB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9一端与电阻R4一端,该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3一端、电容C7一端、电容C8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2负极,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2正极、电容C9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与电容C11另一端分别接地;该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6一端、电容C15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16一端、电容C17一端、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该二极管D5正极连接至磁珠FB1另一端,该电容C1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5另一端、电源芯片U1的FB引脚与电阻R6一端,该电阻R6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7一端,该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该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7另一端、电容C18另一端、电容C19另一端与电阻R7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磁珠FB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13一端与电容C14一端,该电容C13另一端与电容C14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电源芯片U1的IN引脚分别连接至电感L1一端、电阻R8一端、电容C22一端、电容C23一端与电容C20一端,该电感L1另一端连接至磁珠FB3,该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芯片U1的EN引脚与电容C21一端,该电容C20另一端、电容C21另一端、电容C22另一端与电容C23另一端分别接地。

说明书全文

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DC-DC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DC-DC电源电路出现EMC(电磁兼容性)超标为比较常见的问题,DC-DC电源电路的EMC超标,会对所在环境产生超过限值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即DC-DC电源电路产品不符合EMC设计要求。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不会对所处环境产生超过限值的电磁干扰,有效抑制EMC超标,使产品符合EMC设计要求。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源芯片U1、及连接于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的一EMC抑制电路模,其中,该EMC抑制电路模块包括磁珠FB1~FB3与电容C24,其中,该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连接至磁珠FB3一端,该磁珠FB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磁珠FB1一端、及由磁珠FB2与电容C24串联形成的LC滤波单元,且该磁珠FB2接地。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阻R1~R8、电容C1~C23、磁珠FB4~FB6、二极管D1~D5、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与电感L1,其中,所述磁珠FB3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电容C6一端与电容C12一端,该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2正极;该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4一端、电容C4一端与电容C5一端,该磁珠FB4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3一端与电阻R2一端,该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1正极,该电阻R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1负极、电容C3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电容C1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4负极,该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5一端、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11一端,该磁珠FB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9一端与电阻R4一端,该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3一端、电容C7一端、电容C8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2负极,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2正极、电容C9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与电容C11另一端分别接地;该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6一端、电容C15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16一端、电容C17一端、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该二极管D5正极连接至磁珠FB1另一端,该电容C1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5另一端、电源芯片U1的FB引脚与电阻R6一端,该电阻R6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7一端,该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该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7另一端、电容C18另一端、电容C19另一端与电阻R7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磁珠FB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13一端与电容C14一端,该电容C13另一端与电容C14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电源芯片U1的IN引脚分别连接至电感L1一端、电阻R8一端、电容C22一端、电容C23一端与电容C20一端,该电感L1另一端连接至磁珠FB3,该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芯片U1的EN引脚与电容C21一端,该电容C20另一端、电容C21另一端、电容C22另一端与电容C23另一端分别接地。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为DC-DC电源电路增设EMC抑制电路模块,由FB1磁珠可以抑制PWM脉冲谐振的“尖峰”能量由电源输出端向外辐射;由磁珠FB2与电容C24组成的LC滤波单元,可将过高的PWM脉冲谐振的“尖峰”能量,对地构成回路滤波消除掉;由磁珠FB3可以抑制PWM脉冲谐振的“尖峰”能量由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通过芯片的地引脚回路辐射到地。由此,使DC-DC电源电路具有EMC抑制功能,不会对所处环境产生超过限值的电磁干扰,有效抑制EMC超标,使产品符合EMC设计要求。
[0008]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DC-DC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0011]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EMC抑制功能的DC-DC电源电路,包括一电源芯片U1、及连接于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的一EMC抑制电路模块,其中,该EMC抑制电路模块包括磁珠FB1~FB3与电容C24,其中,该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连接至磁珠FB3一端,该磁珠FB3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磁珠FB1一端、及由磁珠FB2与电容C24串联形成的LC滤波单元,且该磁珠FB2接地。
[0012] 在本实施例中,DC-DC电源电路还包括电阻R1~R8、电容C1~C23、磁珠FB4~FB6、二极管D1~D5、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与电感L1,其中,所述磁珠FB3另一端还分别连接至电容C6一端与电容C12一端,该电容C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1负极与二极管D2正极;该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4一端、电容C4一端与电容C5一端,该磁珠FB4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3一端与电阻R2一端,该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1正极,该电阻R1另一端、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1负极、电容C3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电容C12另一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4负极,该二极管D3负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5一端、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11一端,该磁珠FB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9一端与电阻R4一端,该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3一端、电容C7一端、电容C8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2负极,该电阻R3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2正极、电容C9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与电容C11另一端分别接地;该二极管D4正极分别连接至磁珠FB6一端、电容C15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16一端、电容C17一端、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与二极管D5负极,该二极管D5正极连接至磁珠FB1另一端,该电容C15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5另一端、电源芯片U1的FB引脚与电阻R6一端,该电阻R6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7一端,该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芯片U1的GND引脚,该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7另一端、电容C18另一端、电容C19另一端与电阻R7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磁珠FB6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容C13一端与电容C14一端,该电容C13另一端与电容C14另一端分别接地;该电源芯片U1的IN引脚分别连接至电感L1一端、电阻R8一端、电容C22一端、电容C23一端与电容C20一端,该电感L1另一端连接至磁珠FB3,该电阻R8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芯片U1的EN引脚与电容C21一端,该电容C20另一端、电容C21另一端、电容C22另一端与电容C23另一端分别接地。
[0013] 本实施例提供的DC-DC电源电路采用PWM工作方式,达到EMC抑制功能的具体原理为:
[0014] (1)FB1磁珠可以抑制PWM脉冲谐振的“尖峰”能量由电源输出端向外辐射;
[0015] (2)由磁珠FB2与电容C24组成的LC滤波单元,可将过高的PWM脉冲谐振的“尖峰”能量,对地构成回路滤波消除掉;
[0016] (3)由磁珠FB3可以抑制PWM脉冲谐振的“尖峰”能量由电源芯片U1的SW引脚通过芯片的地引脚回路辐射到地。
[001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