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激子湮灭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阅读:97发布:2020-05-17

专利汇可以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 发光层 ,发光层包括 主体材料 和 荧光 掺杂材料,主体材料采用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其在聚集状态下,分子具有较大的扭转 角 ,增大了分子间距离,减少分子间相互作用;同时,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激发态下 激子 主要分布在分子的 内核 上,能够有效降低主体分子在聚集状态下激发态的三线态‑三线态湮灭和三线态‑极化子淬灭,降低器件效率滚降;再者,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聚集下分子内振转受限,可有效减少器件中主体的非 辐射 弛豫 能量 损失,从而提升器件 发光效率 。,下面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中包括主体材料荧光掺杂材料;
其中,所述主体材料包括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薄膜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大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薄膜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是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的1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包含咔唑基、砜基、杂蒽基、羰基、硫基、蒽酮基、二苯甲酮基、二苯基甲烷硫酮基、噻吨酮基、占吨酮基、芳基中至少一种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其中,上述分子结构中,R1和R2为供电子基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彼此独立地选自-H或者含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咔唑基、吖啶基、吖啶酮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吲哚基、吲哚并咔唑基、二苯胺基、吩嗪基的取代基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彼此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
其中,R3和R4彼此独立地选自-H,异丙基、苯基、甲基、叔丁基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发光层中,所述荧光掺杂材料的掺杂浓度为0.1wt%~50wt%。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掺杂材料的掺杂浓度为0.5wt%~30wt%。
11.根据权利1-10任一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掺杂材料选自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至少一种:

说明书全文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由于超薄、重量轻、能耗低、主动发光、视宽、响应快等优点,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 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邓青(C.W.Tang)和Vanslyke首次报道了利用透明导电膜阳极,Alq3作发光层,三芳胺类材料作空穴传输层,Mg/Ag合金阴极,制成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传统荧光材料易于合成,材料稳定,器件寿命较长,但是由于电子自旋禁阻的原因最多只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进行发光,75%的三线态激子被浪费掉,器件外量子效率往往低于5%,需要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激子利用率,人们提出在分子中引入重金属原子,利用重原子效应来来实现单线态与三线态的旋轨耦合,以此来利用75%的三线态激子,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但是由于含有重金属原子,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0004] 2009年,日本九州大学的Adachi教授发现了基于三线态-单线态反系间窜越机制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并将其应用于OLED器件中,获得了接近100%的内量子效率。这类纯有机TADF材料不仅发光颜色可调、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还具有可媲美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同时弥补了荧光和传统荧光材料的不足,故被称为第三代OLED发光材料。
[0005] 在热活化延迟荧光发光体系中,当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主体使用时,其三线态能量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回到单线态,进而将能量传递给掺杂荧光染料发光,这样可以实现主体向染料分子完全的能量传递,使传统荧光掺杂染料也可以突破25%的内量子效率限制。但是目前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做主体时存在三线态激子密度较大,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和三线态-极化子湮灭(TPA)较强、导致器件效率淬灭较为严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全色显示和白光照明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目前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作为主体使用时,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和三线态-极化子湮灭(TPA)较为严重,导致荧光电致发光器件效率较低且效率淬灭严重的问题。
[0007]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包括主体材料和荧光掺杂材料;
[0008] 其中,所述主体材料包括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
[0009] 可选的,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薄膜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大于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
[0010] 可选的,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薄膜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是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的1倍以上。
[0011] 可选的,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包含咔唑基、砜基、杂蒽基、羰基、硫基、蒽酮基、二苯甲酮基、二苯基甲烷硫酮基、噻吨酮基、占吨酮基、芳基中至少一种基团。
[0012] 可选的,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0013]
[0014]
[0015] 其中,上述分子结构中,R1和R2为供电子基团。
[0016] 可选的,所述R1和R2彼此独立地选自-H或者含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咔唑基、吖啶基、吖啶酮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吲哚基、吲哚并咔唑基、二苯胺基、吩嗪基的取代基团。
[0017] 可选的,所述R1和R2彼此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
[0018]
[0019] 其中,R3和R4独立地选自异丙基、苯基、甲基、叔丁基中的一种。
[0020] 可选的,所述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0021]
[0022]
[0023]
[0024]
[0025]
[0026] 可选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荧光掺杂材料的掺杂浓度为0.1wt%~50wt%。掺杂浓度是指荧光掺杂材料质量占发光层总质量的百分比。
[0027] 可选的,所述荧光掺杂材料的掺杂浓度为0.5wt%~30wt%。
[0028] 可选的,所述荧光掺杂材料选自具有以下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中至少一种:
[0029]
[0030]
[0031]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2] 1.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荧光掺杂材料,主体材料包括聚集诱导延迟荧光(AIDF:Aggregation-Induced Delayed F1uorescence)材料。
[0033] 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是属于在薄膜聚集状态下的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增加,大于其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的一类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增加意味着其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的增强,即我们优选一类在聚集薄膜状态下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的增强的材料作为主体来使用。目前电致发光器件中各膜层主要都是以薄膜的形式制备的,所以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这种在聚集下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的增强的性质可以更加有利于电致发光器件中主体向掺杂染料的能量传递,实现较好的器件性能。优选薄膜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是其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的1倍以上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因为这种情况下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的增强更为明显。
[0034] 电致发光器件中主体材料向掺杂材料的单线态或三线态能量转移过程含有两种能量传递机制,分别为 能量传递机制和Dexter能量传递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相对于短程的Dexter能量传递机制,长程的 能量传递机制的能量传递距离较远。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的主体材料采用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聚集状态下,分子具有较大的扭转角,增大彼此分子间距离,使得主体材料在向荧光掺杂材料传递能量时,主要是通过 能量传递机制来实现的,抑制了Dexter能量传递,避免了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降低。
[0035] 2.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体为以咔唑基、砜基、杂蒽基、羰基、硫酮基、蒽酮基、二苯甲酮基、二苯基甲烷硫酮基、噻吨酮基、占吨酮基、芳基中至少一种基团为骨架以及由-H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咔唑基、吖啶基、吖啶酮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吲哚基、吲哚并咔唑基、二苯胺基、吩嗪基的任一取代基团构成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由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聚集状态下分子内旋转受限,有效减少分子振转造成的非辐射弛豫,提高激子利用率,可以更好的将能量传递给掺杂的荧光材料,从而提升器件效率。
[0036] 3.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激发态的激子主要分布在分子内核部分,采用其作为主体时可以降低器件发光层中激子碰撞的概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分子在激发态下的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和三线态-极化子淬灭(TPA),降低器件效率滚降。附图说明
[003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 图1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过程中能量转移示意图;
[003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例1电致发光器件中所使用的材料分子结构;
[004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对比例1电致发光器件亮度-外量子效率测试曲线图;
[0042]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有机功能层;31-空穴传输层;32-电子阻挡层;33-发光层;34-电子传输层;35-电子注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6]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被称作“形成在”或“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47] 测试例1
[0048] 本测试例提供一种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在薄膜状态和溶液状态下的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如表1所示:
[0049] 表1薄膜和溶液状态下的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
[0050]
[0051] 其中,Rdelayed[%]代表的是化合物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化合物溶液状态的测试是在浓度为1*10-5mol/L四氢呋喃溶液下进行测试,化合物薄膜状态的测试是使用100nm的蒸薄膜进行测试;上述相关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测试均在温度为300K,氮气条件下测试完成,
[0052] 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Rdelayed[%])测试仪器使用Keithley 2400source meter。通过该仪器对瞬态寿命进行测试,瞬态寿命通过多指数方程进行拟合,通过该仪器测试得到分段寿命的τ值和A值,并通过公式Rprompt=τ1A1/(τ1A1+τ2A2+τ3A3),Rdelayed=1-Rprompt计算得到Rdelayed[%]。其中τ1值一般为小于20纳秒,τ2和τ3值则为大于30纳秒
[0053] 通过表1的溶液和薄膜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均表现为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性质,在薄膜聚集状态下的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增加,大于其在溶液状态下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延迟荧光寿命组分占比增加意味着其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的增强,目前电致发光器件中各膜层主要都是以薄膜的形式制备的,这种聚集下分子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质的增强更加有利于主体向荧光掺杂染料的能量传递,实现较好的器件性能。
[0054] 实施例1
[005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2所示,具有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之间的有机功能层3。第一电极1为阳极,第二电极2为阴极,有机功能层3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31、电子阻挡层32、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以及电子注入层35,即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阳极/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
[0056] 发光层33由主体材料及掺杂在主体材料中的掺杂材料构成。主体材料包括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掺杂材料为荧光掺杂染料。其中,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骨架包括咔唑基、砜基、杂蒽基、羰基、硫酮基、蒽酮基、二苯甲酮基、二苯基甲烷硫酮基、噻吨酮基、占吨酮基、芳基中至少一种基团,取代基团选取-H或者含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咔唑基、吖啶基、吖啶酮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吲哚基、吲哚并咔唑基、二苯胺基、吩嗪基。
[0057] 本实施例中,选用咔唑基、苯基和羰基作为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骨架,取代基R1选用 取代基R2为-H,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如式(A-5)所示结构:
[0058]
[0059] 掺杂材料为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具有如式(F-8)结构:
[0060]
[0061] 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第一电极1选用ITO材料;空穴传输层31选用空穴传输型材料: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简称:TAPC),电子阻挡层32选用空穴传输型材料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简称:TCTA);电子传输层34选用电子传输型材料: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简称:Bphen);电子注入层35选用电子注入材料LiF,第二电极2选用Al,其中,电子注入层35与阴极2形成电子注入层/金属层结构:LiF/A1,所涉及材料结构式如图3所示。
[0062] 发光层33由如式(A-5)所示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和如式(F-8)所示的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蒸镀形成。其中,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的掺杂浓度为1wt%。
[0063] 有机致电发光器件形成如下具体结构:
[0064] (ITO)/TAPC(30nm)/TCTA(10nm)/分子(A-5)∶1wt%分子(F-8)(40nm)/Bphen(40nm)/LiF(0.5nm)/Al。
[0065]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在有机发光层33中,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的掺杂浓度也可以选择0.5wt%~30%wt%范围内的其它数值,或者0.1wt%~50wt%范围内的其它数值,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6]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构成发光层33的主体材料除了如式(A-5)所示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外,还可以选择由咔唑基、砜基、杂蒽基、羰基、硫酮基、蒽酮基、二苯甲酮基、二苯基甲烷硫酮基、噻吨酮基、占吨酮基、芳基中至少一种基团为骨架以及由-H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咔唑基、吖啶基、吖啶酮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吲哚基、吲哚并咔唑基、二苯胺基、吩嗪基的任一取代基团构成的化合物。
[0067]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构成发光层33的掺杂材料不仅限于如式(F-8)所示的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还可以选择其它的任意光色的荧光材料。
[0068] 选取上述至少任一种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和至少任一种荧光掺杂材料,均可构成发光层33。
[0069] 对比例1
[0070] 在本实施例中,OLED器件可以设计为如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包括阳极、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
[0071] 本实施例中,选用现有的TADF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具有如式(T)所示结构:
[0072]
[0073] 掺杂材料为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具有如式(F-8)结构:
[0074]
[0075] 本实施例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第一电极1选用ITO材料;空穴传输层31选用空穴传输型材料: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简称:TAPC),电子阻挡层32选用空穴传输型材料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简称:TCTA);电子传输层34选用电子传输型材料: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简称:Bphen);电子注入层35选用电子注入材料LiF,第二电极2选用A1,其中,电子注入层35与阴极2形成电子注入层/金属层结构:LiF/A1,所涉及材料结构式如图3所示。
[0076] 发光层33由如式(T)所示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和如式(F-8)所示的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蒸镀形成。其中,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的掺杂浓度为1wt%。
[0077] 有机致电发光器件形成如下具体结构:
[0078] (ITO)/TAPC(30nm)/TCTA(10nm)/分子(T):1wt%分子(F-8)(40nm)/Bphen(40nm)/LiF(0.5nm)/Al。
[0079] 实施例2
[008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1)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22)。其中,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22)的掺杂2
浓度为10wt%。器件在5000cd/m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1.5%。
[0081] 实施例3
[008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2)。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2)的掺杂浓度2
为30wt%。器件在5000cd/m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7.1%。
[0083] 实施例4
[008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55)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红色荧光掺杂材料(F-16)。其中,红色荧光掺杂材料(F-16)的掺杂浓度为0.5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9.3%。
[0085] 实施例5
[008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1)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4)。其中,蓝光荧光掺杂材料(F-4)的掺杂浓度为0.5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0.6%。
[0087] 实施例6
[008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1)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24)。其中,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24)的掺杂浓度为50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7.9%。
[0089] 实施例7
[009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6)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光荧光掺杂材料(F-10)。其中,绿光荧光掺杂材料(F-10)的掺杂浓度为9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7.8%。
[0091] 实施例8
[009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46)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4)。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4)的掺杂浓度为20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6.8%。
[0093] 实施例9
[009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3)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2)。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2)的掺杂浓度为38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22.9%。
[0095] 实施例10
[009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40)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7)。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7)的掺杂浓度为43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5.9%。
[0097] 实施例11
[009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20)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6)。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6)的掺杂浓度为0.5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4.1%。
[0099] 实施例12
[010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7)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1)。其中,蓝色荧光掺杂材料(F-1)的掺杂浓度为16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8.2%。
[0101] 实施例13
[010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39)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黄色荧光掺杂材料(F-17)。其中,黄色荧光掺杂材料(F-17)的掺杂浓度为5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4.7%。
[0103] 实施例14
[010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7)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9)。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9)的掺杂浓度为25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6.6%。
[0105] 实施例15
[010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25)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7)。其中,()荧光掺杂材料(F-7)的掺杂浓度为6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4.9%。
[0107] 实施例16
[010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具有式(A-43)所示结构,荧光掺杂材料为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2)。其中,绿色荧光掺杂材料(F-12)的掺杂浓度为12wt%。器件在5000cd/m2亮度下,外量子效率为16.2%。
[0109]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中,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可具有如下所示结构:
[0110]
[0111] 其中,上述分子结构中,R1和R2为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取代基团。
[0112] 其中,R1和R2为彼此独立选取-H或者含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咔唑基、吖啶基、吖啶酮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吲哚基、吲哚并咔唑基、二苯胺基、吩嗪基的取代基团。
[0113]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中,R1和R2彼此独立选自以下基团:
[0114]
[0115]
[0116] R3和R4独立地选自-H,异丙基、苯基、甲氧基、叔丁基中的一种。
[0117]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中,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可以替换为具有如式(A-1)~式(A-60)任一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0118]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中,荧光掺杂材料可以替换为具有如式(F-1)~(F-24)任一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0119] 测试例2
[0120] 由实施例1提供的主体材料和荧光掺杂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制备OLED器件1,由对比例1提供主体材料和荧光掺杂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制备OLED器件2,采用PR 650光谱扫描亮度计和Keithley K 2400数字源表系统对上述OLED器件1和2的电流电压、亮度、发光光谱等特性同步测试,其结果如表2和图4所示:
[0121] 表2OLED器件的性能测试
[0122]亮度(cd/m2) 外量子效率 CIE色坐标
实施例1 5000 16.1% (0.36,0.58)
对比例1 5000 12.4% (0.36,0.58)
[0123]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掺杂材料均为黄色荧光掺杂材料YH201,掺杂浓度为1%,区别仅为主体材料不同。实施例1中主体为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对比例1中主体为传统TADF材料。当器件亮度为5000cd/m2时,实施例1的器件外量子效率为16.1%,对比例1的器件外量子效率为12.4%。
[0124] 图4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电致发光器件亮度-外量子效率测试曲线,纵坐标为外量子效率,横坐标为亮度。从图4中明显看出,实施例1的OLED器件在相同亮度下的电致发光性能要优于对比例1的OLED器件,而且随着亮度的提升,实施例1的器件外量子效率滚(roll-off)降低,明显优于对比例1,这是由于实施例1的发光层主体材料采用了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在聚集条件下,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内振转受限,有效减少分子振转造成的非辐射弛豫,提高主体激子利用率,可以更好的将能量传递给掺杂荧光材料,从而提升器件效率;且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分子激发态的激子主要分布在分子内核部分,用其作为主体材料时,降低了器件发光层中激子碰撞的概率,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分子在激发态下的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和三线态-极化子淬灭(TPA),降低器件效率滚降。
[012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