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压器和转换设备 / 电子功率变换器 / 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

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

阅读:63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电 力 电子 变换器和 电能 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包括一个功率 开关 管,三个功率电感,两个中间储能电容,一个输出电容,七个 二极管 ;利用电感-二极管和电感-二极管网络的内在特性,功率开关管开通时,三个功率电感 串联 并储存 能量 ,两个中间储能电容并联并同时对外释放能量,功率开关管关断时,三个功率电感独立释放能量至两个中间储能电容和负载,实现降压变换器 电压 增益的拓展。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所述的变换器的增益可以在0.003-0.669范围内变化,即 输出电压 最低可以达到输入电压的0.003倍,大幅拓展了传统降压变换器的增益范围;无需额外的功率开关管,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下面是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Vg、功率开关管S、第一功率电感L1、第二功率电感L2、第三功率电感L3、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输出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负载R;
其中,所述输入电源Vg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功率开关管S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S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所述输出电容C3的一端、所述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所述负载R的另一端、所述输出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的另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g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S开通时,所述输入电源Vg给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充电,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和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并联给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和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S关断时,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经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向串联的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和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释放能量,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经所述第六二极管D6向所述负载R提供能量,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经所述第七二极管D7向所述负载R提供能量。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电子变换器和电能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降压变换器电压增益变化范围较小,通常输出电压只能为输入电压的0.1-0.9倍,很多时候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利用电感-二极管和电感-二极管网络的内在特性,通过功率开关管的通断状态的切换实现降压变换器增益的拓展。
[0004]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Vg、功率开关管S、第一功率电感L1、第二功率电感L2、第三功率电感L3、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输出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负载R;
其中,所述输入电源Vg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所述功率开关管S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
所述功率开关管S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的一端、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
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所述输出电容C3的一端、所述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所述负载R的另一端、所述输出电容C3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的另一端、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g的负极连接。
[0005] 所述功率开关管S开通时,所述输入电源Vg给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充电,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和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并联给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和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充电。
[0006] 所述功率开关管S关断时,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经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向串联的所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和所述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释放能量,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经所述第六二极管D6向所述负载R提供能量,所述第三功率电感L3经所述第七二极管D7向所述负载R提供能量。
[0007] 本发明的优点是:变换器的增益可以在0.003-0.669范围内变化,即输出电压最低可以达到输入电压的0.003倍,大幅拓展了传统降压变换器的增益范围;无需额外的功率开关管,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利用电感-二极管和电感-二极管网络的内在特性,功率开关管开通时,三个功率电感串联并储存能量,两个中间储能电容并联并同时对外释放能量,功率开关管关断时,三个功率电感独立释放能量至中间储能电容和负载,实现降压变换器电压增益的拓展。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图;图2为图1所示电路图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工作模态一的电路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路图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工作模态二的电路图;
图2-3中,实线表示变换器中有电流流过的部分,虚线表示变换器中没有电流流过的部分,图2中的点划线和箭头方向代表在工作模态一时电路中电流流过的方向,图3中的点线和箭头方向代表在工作模态二时电路中电流流过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利用电感-二极管和电感-二极管网络的内在特性,实现降压变换器电压增益的拓展。
[001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包括输入电源Vg,功率开关管S,第一功率电感L1,第二功率电感L2,第三功率电感L3,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输出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负载R。
[0011] 其中,输入电源Vg的正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功率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功率开关管S的漏极连接;
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的一端连接;
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
功率开关管S的源极分别与第二功率电感L2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
第二功率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输出电容C3的一端、负载R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负载R的另一端、输出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三功率电感L3的一端连接;
第三功率电感L3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输入电源Vg的负极连接。
[001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在一个周期内主要有2个工作模态,分别描述如下:工作模态一:
如图2所示,功率开关管S开通,第二二极管D2、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导通,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截止。输入电源Vg给第一功率电感L1、第二功率电感L2、第三功率电感L3充电,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和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并联给第二功率电感L2和第三功率电感L3充电,因此三个功率电感在工作模态1均储能,两个中间储能电容在工作模态1均释放能量。
[0013] 在此工作模态下,相关电气参数关系式可描述为:                    (1)
                  (2)
                         (3)
                         (4)
其中, 表示输入电源电压,VC1表示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两端的稳态电压,VC2表示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两端的稳态电压,VO表示稳态输出电压,VL1表示第一功率电感L1在工作模态1两端承受的电压,VL2表示第二功率电感L2在工作模态一两端承受的电压, 表示第三功率电感L3在工作模态一两端承受的电压。
[0014] 工作模态二:如图3所示,功率开关管S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导通,第二二极管D2、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截止。第一功率电感L1经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向串联的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1和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2释放能量,第二功率电感L2经第六二极管D6向负载R提供能量,第三功率电感L3经第七二极管D7向负载R提供能量,因此三个功率电感在工作模态二均释放能量,两个中间储能电容在工作模态2均储能。
[0015] 在此工作模态下,相关电气参数关系式可描述为:               (5)
                            (6)
                            (7)
                         (8)
其中, 表示第一功率电感L1在工作模态二两端承受的电压, 表示第二功率电感L2在工作模态二两端承受的电压, 表示第三功率电感L3在工作模态二两端承受的电压。
[0016] 对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稳定工作时电压增益分析:若设定功率开关管S工作的开关周期为Ts,占空比为D,即工作模态一持续时间为DTS,工作模态2持续时间为 Ts。
[0017] 根据功率电感固有的伏秒平衡特性,可得:          (9)
          (10)
          (11)
联立式(1)-式(11)可得:
                        (12)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宽增益二次型降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 为:
                            (13)
传统降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表达式为:
                       (14)
由式(13)和式(14)可以得出,当占空比 在0.1-0.9范围内变化时,传统降压变换器的增益只能在0.1-0.9范围内变化,即输出电压最低只能达到输入电压的0.1倍,而本发明所述的变换器的增益可以在0.003-0.669范围内变化,即输出电压最低可以达到输入电压的
0.003倍,大幅拓展了传统降压变换器的增益范围。
[0018]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