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金属弹片 / 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

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

阅读:1发布:2020-12-15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包括工作管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端部的两个电凝头,所述工作管为细长的空心金属管,其尾部连接有控制 手柄 ,所述控制手柄设有电凝头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控制手柄两侧的弹片、导向杆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内部的伸缩杆,所述弹片向所述控制手柄前端伸出,呈一定夹 角 ,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夹角内,所述伸缩杆前端穿过所述工作管,与可活动电凝头铰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细长的工作管和精致的可活动电凝头的设置,使其可以到达更深层且狭窄的手术部位,直击病灶,实现对组织更精细地 消融 电凝,创面整洁,术后愈合快,优化瘢痕。,下面是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包括工作管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前端的两个电凝头,所述两个电凝头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管为细长的空心金属管,表面附有绝缘涂层,其尾部连接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设有电凝头传动机构;所述两个电凝头分别为第一电凝头和第二电凝头,所述第一电凝头与所述工作管前端铰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控制手柄两侧的弹片、设置于所述弹片内侧的导向杆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内部的伸缩杆,所述弹片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末端,并向所述控制手柄前端伸出,呈一定夹,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夹角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片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前端穿过所述工作管,与所述第二电凝头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靠近所述控制手柄一侧设有管道接口,用于连接外部冲洗管或吸引管,所述工作管内设有与所述管道接口连接的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连通所述电凝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弹片内侧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内部设有阻断装置,所述阻断装置设置于对称设置的所述导向杆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并与所述导向杆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伸缩杆从所述阻断装置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头为直形电凝头或弯形电凝头。

说明书全文

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中消融止血装置,具体是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电凝止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壁脱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并使血管与血互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
[0003] 双极电凝器是将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一把镊子的两个叶片上,镊子的两个叶片之间是绝缘的,使用时,电流只经过镊子两尖端之间的组织,所需电量小,热扩散较少,邻近损害较小;在有液体,如生理盐水、脑脊液或血液存在的情况下,同样能够起到电凝止血的作用。
[0004] 但是,现有的双极电凝器操作端比较大,例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 2013年1月9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同步吸烟式双极电凝器》,授权公告号CN 202654232U,从说明书及其附图中可以看出,其操作端就是常见的镊子形状,操作端较长且体积相对较大,不便于对鼻颅这些狭窄且深层的部位进行电凝止血,且操作面大,难以达到精确消融止血的目的,容易导致伤口愈合慢或造成较深的疤痕;术中,医生需要长时间控制操作端的张开度,容易导致肌肉酸痛,影响医生的止血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
[0006] 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包括工作管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前端的两个电凝头,所述两个电凝头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所述工作管为细长的空心金属管,表面附有绝缘涂层,其尾部连接有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设有电凝头传动机构;所述两个电凝头分别为第一电凝头和第二电凝头,所述第一电凝头与所述工作管前端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控制手柄两侧的弹片、设置于所述弹片内侧的导向杆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内部的伸缩杆,所述弹片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末端,并向所述控制手柄前端伸出,呈一定夹角,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夹角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片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前端穿过所述工作管,与所述第二电凝头铰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管靠近所述控制手柄一侧设有管道接口,用于连接外部冲洗管或吸引管,所述工作管内设有与所述管道接口连接的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连通所述电凝头。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弹片内侧铰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手柄内部设有阻断装置,所述阻断装置设置于对称设置的所述导向杆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并与所述导向杆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伸缩杆从所述阻断装置穿过。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凝头为直形电凝头或弯形电凝头。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细长的工作管和精致的可活动电凝头的设置,使其可以到达更深层且狭窄的手术部位,直击病灶,实现对组织更精细地消融电凝,创面整洁,术后愈合快,优化瘢痕。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带管道接口的经鼻颅双极电凝器械;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凝头与工作管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19] 实施例1
[0020] 一种经鼻双极电凝器械,如图1、图2所示,包括工作管10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10端部的两个电凝头20,所述两个电凝头20分别连接电源正、负极,所述工作管10为细长的空心金属管,表面附有绝缘涂层,其尾部连接有控制手柄30,所述控制手柄30设有电凝头传动机构;所述两个电凝头20分别为第一电凝头201和第二电凝头202,所述第一电凝头201与所述工作管10前端铰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控制手柄两侧的弹片401、设置于所述弹片内侧的导向杆402和设置于所述工作管内部的伸缩杆403,所述弹片401末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30末端,并向所述控制手柄30前端伸出,呈一定夹角,所述导向杆402设置于所述夹角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片401内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杆403上,所述伸缩杆403前端穿过所述工作管10,与所述第二电凝头202铰接。
[0021] 医生手持控制手柄进行作业,工作管细长,工作端小巧精致。操作时,医生只需手指按压控制手柄两侧的弹片,即可使得两个电凝头的接触,实现电凝止血的目的。医生按压弹片,弹片下压,导向杆联动,从而给伸缩杆带来一个向后的拉,使得与所述伸缩杆铰接的第二电凝头和第一电凝头夹持闭合,实现电凝止血的目的。
[0022] 所述工作管10靠近所述控制手柄30一侧设有管道接口101,用于连接外部冲洗管或吸引管,所述工作管10内设有与所述管道接口101连接的内部管道404,所述内部管道404连通所述电凝头20,如图3所示。管道接口的设置,便于连接冲洗装置和吸引装置,在术中保持手术环境的整洁、卫生以及手术视野的清晰。工作管可360°旋转,使手术操作面更广,术者操作起来更便利。
[0023] 所述导向杆402可以与所述弹片401固定连接,但是经常下压,可能导致连接处断裂等问题,因此,将所述导向杆402与所述弹片401内侧铰接,不仅提高了导向杆的灵活性,同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24] 为了防止弹片长期下压过度,导致与伸缩杆铰接的第二电凝头受力过度变形甚至断裂、脱落,所述控制手柄30内部设有阻断装置50,所述阻断装置50设置于对称设置的所述导向杆402之间形成的区域内,并与所述导向杆402 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伸缩杆403从所述阻断装置穿过。
[0025] 本实用新型对双极电凝器械的具体外形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电凝头为直形电凝头,如图4所示,或弯形电凝头,如图5所示。另外,图4所示的双极电凝器尾部为接线式,图5所示的双极电凝器尾部为直插式。
[0026] 为保证电凝头在操作中不容易松动,如图6所示,所述工作管10与第一电凝头201连接处设有小孔102,可与电凝头高温绝缘支撑装置203的点紧密镶嵌在一起,以便固定两个电凝头,防止电凝头使用中发生松动。高温绝缘支撑装置203采用高温绝缘材料,在电路导通时,高温绝缘支撑装置203 使得第一电凝头201与第二电凝头202之间绝缘,形成双极电路。
[0027]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