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偏压 / 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

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

阅读:579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加湿组件包括:第一储液装置,具有供液口;第二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可拆卸连接,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通断装置,具有使所述供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连通的导通状态,及使所述供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阻断的阻断状态;加湿结构,包括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吸液结构。在第二储液装置中液量较多时,通过通断装置使供液口与进液口之间阻断,取出第一储液装置并为第一储液装置加补液,此时,第二储液装置依然可以正常为吸液结构供液,从而实现在需要对第一储液装置进行补液时,也能够保证加湿工作的正常进行。,下面是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储液装置(1),具有供液口(11);
第二储液装置(2),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可拆卸连接,并具有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
通断装置,具有使所述供液口(11)和所述进液口(21)之间连通的导通状态,及使所述供液口(11)和所述进液口(21)之间阻断的阻断状态;
加湿结构,包括与所述出液口(22)连通的吸液结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装置包括第一通断结构,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具有封盖所述进液口(21)的第一状态,及开放所述进液口(21)的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包括:
第一活塞(41),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外;
第一联动件(42),与所述第一活塞(41)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进液口(21)伸置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中;
浮子(43),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中,并适于漂浮于液面上;
运动转换机构,适于将所述浮子(43)的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联动件(42)的伸缩运动;
第一偏压件(44),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之间,并施加给所述第一活塞(41)一个使所述第一活塞(41)朝向所述进液口(21)方向运动的偏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
导向(45),与所述第一联动件(42)固定连接,并设有引导斜面(451);
转轴(46),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上;
第一抵推件(47),具有与所述浮子(43)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及适于与所述引导斜面(451)接触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抵推件(47)与所述转轴(46)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浮子(43)分居所述转轴(46)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断结构,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具有封盖所述供液口(11)的第三状态,及开放所述供液口(11)的第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包括:
第二活塞(51),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中;
第二联动件(52),与所述第二活塞(51)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供液口(11)伸出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外;
第二抵推件(53),由所述第一活塞(41)背向所述第一联动件(42)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活塞(51)延伸而出,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活塞(41)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活塞(51)的方向运动;
第二偏压件(54),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与所述第二联动件(52)之间,并施加给所述第二活塞(51)一个使所述第二活塞(51)朝向供液口(11)方向运动的偏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合结构(61),由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朝向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延伸而出,第二配合结构(62),由所述第二储液装置(2)朝向所述第一储液装置(1)延伸而出,并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61)配合形成密封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供液口(11)、所述进液口(21)分别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结构(31)为海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还包括套管(32),所述套管(32)上设有多个贯穿管壁的通孔(33),所述吸液结构(31)设于所述套管(3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33)在所述套管(32)上均匀分布。
11.一种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为空调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道(8),及与所述风道(8)连通的出风口(9),所述加湿结构位于所述出风口(9)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7),所述加湿结构设于所述蒸发器(7)上。

说明书全文

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传统的空调器,是将房间内原有的空气吸进空调内,利用换热系统将热或者冷风排出,从而实现制热或者制冷。在制热或者制冷长时间运行后,会导致房间内的空气非常干燥,房间内空气过于干燥会极大地影响用户对空调舒适性的体验,甚至会引起用户咳嗽等其他健康问题。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用户更加注重体验效果,对现有空调增加加湿功能的呼声愈加强烈。在空调内设置加湿装置,可以在制热或者制冷状态下对房间内空气加湿,提高房间内空气湿度,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
[0003] 现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加湿盘和吸装置,加湿盘设置于在室内换热器的内侧,吸水装置包括设于加湿盘内的吸水座,以及设于吸水座上的多个由吸水材料形成的吸水柱。其中,吸水柱由吸水材料形成,吸水材料可以使吸水纤维、吸水海绵或吸水树脂中的任意一种。通过在室内换热器的内侧设置加湿盘,以及在加湿盘内设置吸水装置,在空调器使用时,吸水柱自其下端吸收加湿盘内的水,并不断地向吸水柱的上端渗透,由于吸水柱的上端所接触到的送风气流的风速较大,因此,吸水柱上端的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在加湿盘的上端形成较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与送风气流混合,实现对送风气流进行加湿,加湿后送风气流由风轮驱动并流向室内。
[0004] 上述技术虽然可以通过加湿盘及加湿盘内的吸水柱实现对送风气流的加湿,但是,当加湿盘中水用完,需要对加湿盘中补充水时,需要将加湿盘取出进行补水,这将导致在对加湿盘进行补水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空调器的加湿送风。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加湿组件在进行补液时无法继续实现加湿功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补液时也能够实现加湿功能的加湿组件及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组件,包括:
[0007] 第一储液装置,具有供液口;
[0008] 第二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可拆卸连接,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0009] 通断装置,具有使所述供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连通的导通状态,及使所述供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阻断的阻断状态;
[0010] 加湿结构,包括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吸液结构。
[0011] 所述通断装置包括第一通断结构,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具有封盖所述进液口的第一状态,及开放所述进液口的第二状态。
[0012] 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包括:
[0013] 第一活塞,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外;
[0014] 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进液口伸置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中;
[0015] 浮子,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中,并适于漂浮于液面上;
[0016] 运动转换机构,适于将所述浮子的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伸缩运动;
[0017] 第一偏压件,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之间,并施加给所述第一活塞一个使所述第一活塞朝向所述进液口方向运动的偏压
[0018]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
[0019] 导向,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固定连接,并设有引导斜面;
[0020] 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上;
[0021] 第一抵推件,具有与所述浮子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及适于与所述引导斜面接触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抵推件与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浮子分居所述转轴两侧。
[0022] 所述通断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断结构,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具有封盖所述供液口的第三状态,及开放所述供液口的第四状态。
[0023] 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包括:
[0024] 第二活塞,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中;
[0025] 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供液口伸出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外;
[0026] 第二抵推件,由所述第一活塞背向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活塞延伸而出,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方向运动;
[0027] 第二偏压件,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二联动件之间,并施加给所述第二活塞一个使所述第二活塞朝向供液口方向运动的偏压力。
[0028] 还包括:
[0029] 第一配合结构,由所述第一储液装置朝向所述第二储液装置延伸而出,[0030] 第二配合结构,由所述第二储液装置朝向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延伸而出,并与所述第一配合结构配合形成密封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供液口、所述进液口分别连通。
[0031] 所述吸液结构为海绵。
[0032] 所述加湿结构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上设有多个贯穿管壁的通孔,所述吸液结构设于所述套管中。
[0033] 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套管上均匀分布。
[003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包括上述的加湿组件。
[0035] 所述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为空调器。
[0036] 所述空调器包括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加湿结构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0037] 所述空调器包括蒸发器,所述加湿结构设于所述蒸发器上。
[0038]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0039] 1.本发明提供的加湿组件,包括:第一储液装置,具有供液口;第二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可拆卸连接,并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通断装置,具有使所述供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连通的导通状态,及使所述供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阻断的阻断状态;加湿结构,包括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吸液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储液装置和第二储液装置,并设置通断装置使第一储液装置和第二储液装置之间在到导通和阻断之间切换,可以在需要加湿时,通过第二储液装置为吸液结构供液,并在第二储液装置中的液量较少时,通过通断装置使供液口与进液口之间导通,由第一储液装置为第二储液装置供液,在第二储液装置中液量较多时,通过通断装置使供液口与进液口之间阻断,取出第一储液装置并为第一储液装置加补液,此时,第二储液装置依然可以正常为吸液结构供液,从而实现在需要对第一储液装置进行补液时,也能够保证加湿工作的正常进行。
[0040] 2.本发明提供的加湿组件,所述第一通断结构包括:第一活塞,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外;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进液口伸置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中;浮子,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中,并适于漂浮于液面上;运动转换机构,适于将所述浮子的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伸缩运动;第一偏压件,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装置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之间,并施加给所述第一活塞一个使所述第一活塞朝向所述进液口方向运动的偏压力。浮子会根据第二储液装置中液面的高低,来进行运动,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在液面下降时,浮子的运动带动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向第二储液装置外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向第二储液装置外运动,使进液口被打开,第一储液装置为第二储液装置供液;在液面上升时,第一偏压件的偏压力带动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向第二储液装置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朝向第二储液装置运动,使进液口被关闭,第一储液装置停止为第二储液装置供液。这种结构形式的第一通断结构,可以根据液面的高低,自动控制进液口的开闭,从而自动控制第一储液装置为第二储液装置供液,更加智能便捷。
[0041] 3.本发明提供的加湿组件,所述第二通断结构包括:第二活塞,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中;第二联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供液口伸出所述第一储液装置外;第二抵推件,由所述第一活塞背向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活塞延伸而出,并适于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方向运动;第二偏压件,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二联动件之间,并施加给所述第二活塞一个使所述第二活塞朝向供液口方向运动的偏压力。在液面下降时,浮子的运动带动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向第二储液装置外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向第二储液装置外运动,使进液口被打开时,第一活塞会同时带动第二抵推件朝向第一储液装置运动,从而使第二活塞向远离供液口的方向运动,使供液口也同时打开,即实现供液口和进液口的连通;在液面上升时,第一偏压件的偏压力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向第二储液装置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朝向第二储液装置运动,使进液口被关闭,同时,第二偏压件的偏压力带动第二抵推件朝向第二储液装置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朝向供液口运动,使供液口关闭,第一储液装置停止为第二储液装置供液。这种结构形式的第二通断结构,可以实现供液口和进液口的同时打开和关闭,既可以根据液面的高低,自动控制第一储液装置为第二储液装置供液,又可以避免第一储液装置中液体的浪费。
[0042] 4.本发明提供的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结构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上设有多个贯穿管壁的通孔,所述吸液结构设于所述套管中。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通孔在套管上的分布,以及通孔的数量,从而可以充分满足对各种加湿情况的需求。附图说明
[004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4]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湿组件省略套管上的通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为图1所示的加湿组件在第一储液装置处的局部示意图;
[0046] 图3为图1所示的加湿组件在第二储液装置处的局部示意图;
[0047] 图4为图1所示的加湿组件在加湿结构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8]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0049]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空调器在风道处的局部示意图;
[0050] 附图标记说明:
[0051] 1-第一储液装置,11-供液口,12-加液口,2-第二储液装置,21-进液口,22-出液口,31-吸液结构,32-套管,33-通孔,41-第一活塞,42-第一联动件,43-浮子,44-第一偏压件,45-导向块,451-引导斜面,46-转轴,47-第一抵推件,51-第二活塞,52-第二联动件,53-第二抵推件,54-第二偏压件,61-第一配合结构,62-第二配合结构,7-蒸发器,8-风道,9-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3]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4]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组件,包括第一储液装置1、第二储液装置2、通断装置和加湿结构。
[0055] 第一储液装置1具有供液口11和加液口12。
[0056] 第二储液装置2与第一储液装置1可拆卸连接,并具有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
[0057] 通断装置具有使供液口11和进液口21之间连通的导通状态,及使供液口11和进液口21之间阻断的阻断状态。
[0058] 加湿结构包括与出液口22连通的吸液结构31。
[0059] 通过设置第一储液装置1和第二储液装置2,并设置通断装置使第一储液装置1和第二储液装置2之间在到导通和阻断之间切换,可以在需要加湿时,通过第二储液装置2为吸液结构31供液,并在第二储液装置2中的液量较少时,通过通断装置使供液口11与进液口21之间导通,由第一储液装置1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在第二储液装置2中液量较多时,通过通断装置使供液口11与进液口21之间阻断,取出第一储液装置1并为第一储液装置1加补液,此时,第二储液装置2依然可以正常为吸液结构31供液,从而实现在需要对第一储液装置1进行补液时,也能够保证加湿工作的正常进行。
[0060] 本实施例中的液体为水,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水也可以替换为其他液体。
[0061] 第一储液装置1和第二储液装置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装置1为水箱,第二储液装置2为水槽。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储液装置1和第二储液装置2也可以均为水箱,或均为水槽。
[0062] 通断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通断装置包括第一通断结构和第二通断结构。第一通断结构具有封盖进液口21的第一状态,及开放进液口21的第二状态。第二通断结构具有封盖供液口11的第三状态,及开放供液口11的第四状态。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通断装置也可以只包括第一通断结构,而使供液口11处于常开状态。
[0063] 第一通断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断结构包括第一活塞41、第一联动件42、浮子43、运动转换机构和第一偏压件44。
[0064] 第一活塞41设于第二储液装置2外。
[0065] 第一联动件42与第一活塞41固定连接,并通过进液口21伸置于第二储液装置2中。
[0066] 浮子43设于第二储液装置2中,并适于漂浮于液面上。
[0067] 运动转换机构适于将浮子43的运动转换为第一联动件42的伸缩运动。
[0068] 第一偏压件44设于第二储液装置2与运动转换机构之间,并施加给第一活塞41一个使第一活塞41朝向进液口21方向运动的偏压力。
[0069] 浮子43会根据第二储液装置2中液面的高低,来进行运动,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在液面下降时,浮子43的运动带动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42向第二储液装置2外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1向第二储液装置2外运动,使进液口21被打开,第一储液装置1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在液面上升时,第一偏压件44的偏压力带动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42向第二储液装置2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1朝向第二储液装置2运动,使进液口21被关闭,第一储液装置1停止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这种结构形式的第一通断结构,可以根据液面的高低,自动控制进液口21的开闭,从而自动控制第一储液装置1为第二储液装置
2供液,更加智能便捷。
[0070] 第一联动件4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42为杆件。
[0071] 运动转换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导向块45、转轴46和第一抵推件47。
[0072] 导向块45与第一联动件42固定连接,并设有引导斜面451。
[0073] 转轴46固定连接于第二储液装置2上。
[0074] 第一抵推件47具有与浮子43固定连接的第一端,及适于与引导斜面451接触的第二端;第一抵推件47与转轴46可转动连接,并与浮子43分居转轴46两侧。
[0075] 当第二储液装置2中的液面下降时,浮子43远离转轴46的一端随液面一起下降,从而带动第一抵推件47远离转轴46的一端上升,进而抵推导向块45的引导斜面451,使导向块45带动第一联动件42向第二储液装置2外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1向第二储液装置2外运动,使进液口21被打开,第一储液装置1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当液面上升时,浮子43远离转轴46的一端随液面一起上升,从而带动第一抵推件47远离转轴46的一端下降,进而使导向块45在第一偏压件44的偏压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联动件42向第二储液装置2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1朝向第二储液装置2运动,使进液口21被关闭,第一储液装置1停止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
[0076] 第二通断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断结构包括第二活塞51、第二联动件52、第二抵推件53和第二偏压件54。
[0077] 第二活塞51设于第一储液装置1中。
[0078] 第二联动件52与第二活塞51固定连接,并通过供液口11伸出第一储液装置1外。
[0079] 第二抵推件53由第一活塞41背向第一联动件42的一侧朝向第二活塞51延伸而出,并适于在第一活塞41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第二活塞51的方向运动。
[0080] 第二偏压件54设于第一储液装置1与第二联动件52之间,并施加给第二活塞51一个使第二活塞51朝向供液口11方向运动的偏压力。
[0081] 在液面下降时,浮子43的运动带动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42向第二储液装置2外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1向第二储液装置2外运动,使进液口21被打开时,第一活塞41会同时带动第二抵推件53朝向第一储液装置1运动,从而使第二活塞51向远离供液口11的方向运动,使供液口11也同时打开,即实现供液口11和进液口21的连通;在液面上升时,第一偏压件44的偏压力运动转换机构控制第一联动件42向第二储液装置2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41朝向第二储液装置2运动,使进液口21被关闭,同时,第二偏压件54的偏压力带动第二抵推件53朝向第二储液装置2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塞51朝向供液口11运动,使供液口11关闭,第一储液装置1停止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这种结构形式的第二通断结构,可以实现供液口11和进液口21的同时打开和关闭,既可以根据液面的高低,自动控制第一储液装置1为第二储液装置2供液,又可以避免第一储液装置1中液体的浪费。
[0082] 第一偏压件44和第二偏压件5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偏压件44和第二偏压件54均为弹簧
[0083]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湿组件,还包括第一配合结构61和第二配合结构62。
[0084] 第一配合结构61由第一储液装置1朝向第二储液装置2延伸而出。
[0085] 第二配合结构62由第二储液装置2朝向第一储液装置1延伸而出,并与第一配合结构61配合形成密封的连通腔,连通腔与供液口11、进液口21分别连通。这样可以使供液口11和进液口21之间密封连通,有效防止液体在从供液口11供应至进液口21的过程中发生漏液。
[0086] 吸液结构31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吸液结构31为海绵。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海绵也可以替换为布等其他具有吸液能力的结构。
[0087] 为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通孔33在套管32上的分布,以及通孔33的数量,从而可以充分满足对各种加湿情况的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加湿结构还包括套管32,套管32上设有多个贯穿管壁的通孔33,吸液结构31设于套管32中。
[0088] 具体地,多个通孔33在套管32上均匀分布。
[0089]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加湿组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空调器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具有加湿组件的装置。
[0090] 空调器包括蒸发器7、贯流风叶、风道8,及与风道8连通的出风口9等,加湿结构位于出风口9处,并设于蒸发器7上。
[0091]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