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电流镜 /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阅读:1043发布:2020-05-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MOS管驱动 电路 及锂 电池 保护IC,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 电流 镜单元、电流 开关 单元、输出 反相器 单元及压降 电阻 ;所述 电流镜 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 信号 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并通过限流电阻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 控制信号 coutb端。通用性好,制造成本低,经济性好。,下面是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
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源I1,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所述压降电阻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开关单元为高压MOS管PM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1的漏极和MOS管PM2的栅极接电流源I1,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PM5的源端。
6.一种锂电池保护IC,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MOS管驱动电路。

说明书全文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

背景技术

[0002] 锂电池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简称其为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充电次数多,环保性能佳,故锂离子电池广泛的应用于当今的便携电子设备中。锂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因为锂电池内部的化学性质,它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都要有一定的限制,如果锂电池出现过充电、过放电、放电过流、短路等情况,会对导致电池内部产生化学副反应,该副反应发生后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并可能产生大量气体,使电池内部压迅速增大后发生爆炸,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所有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包内,都需要配备锂电池保护板来对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并在某些条件下关断充、放电回路,防止对锂离子电池的损害。锂电池保护板的核心器件是锂电池保护IC,如图1所示典型的锂电池保护板,NM1、NM2分别是控制充电和放电用的功率MOS管,D1、D2是MOS管的寄生体二极管,R1、C1构成低通滤波器,用于抑制芯片VDD管脚上的高频干扰。图1中虚线框内是锂电池保护IC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锂电池保护IC由锂电池直接供电,通过对VDD和VSS管脚之间的电压的检测,芯片可以判断电池是否发生了过充电、过放电状态;CS管脚是芯片的电流检测端口,CS管脚上的电压等于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在两颗开关MOS管上形成的压降(充电时负电压,放电时正电压)。OD和OC分别是放电MOS和充电MOS的控制管脚(OC、OD、CS等管脚的命名,不同厂家会有所不同,但功能是一致的)。当锂电池的电压和充放电流正常的状态下,OC、OD管脚均输出高电平,使得两个MOS管都导通;一旦芯片检测到电池发生过度放电,或者放电电流过大,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后,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控制OD管脚输出低电平(=VSS),使得NM1被关断,于是就切断了锂电池保护板的放电回路;同理当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及充电过流的情况,逻辑电路控制OC管脚输出低电平(等于CS管脚的电压),关断NM2,切断保护板的充电回路。
[0003] 从图1可以看出,芯片内部的逻辑控制电路,并没有直接通过OC和OD管脚直接控制MOS的开关,而是在逻辑电路和OC/OD管脚之间加入了一级驱动电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1)芯片外接的MOS管,栅极的寄生电容通常会达到纳法级别,为了使电池发生异常充放电后,OC/OD管脚能够快速地对MOS栅极的寄生电容放电,将其关断,因此OC/OD管脚需要加入驱动电路,以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2)为了保证外接MOS在异常状态下被彻底的关断,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压差VGS必须等于零,远远小于MOS的开启阈值
[0004] 从图1可以看出,放电MOS管NM1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OD管脚输出VSS即可使NM1的VGS=0,彻底关断放电MOS,因此OD管脚与控制逻辑电路之间的驱动电路设计相对简单,只需要提供驱动能力即可,无须电平转换功能;而OC管脚和控制逻辑之间的驱动电路就相对复杂,从图1可以看出,当电池被充电时,P+和P-之间接入充电器,由于RCS电阻上无压降,因此充电MOS管NM2的源极电位等于CS电位(VCS)也等于P-电位,为了使充电MOS的VGS=0V完全关断,OC管脚输出电压也要等于VCS,而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只能给出等于VDD或VSS的逻辑信号,假如输出VSS的低电平,不能彻底关断充电MOS管。根据电路的基尔霍夫电压定理,当充电MOS关断时,OC和CS管脚的电压VOC=VCS=VDD-VCH,VCH是充电器的开路电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保护IC,均要求能够承受25V到30V左右的充电器电压,而锂电池的过充保护电压在3.6~4.5V左右,因此,OC管脚的驱动电路,需要能够承受-25V左右高压。因此,OC管脚充电MOS驱动电路设计,需要兼顾驱动能力、电平转换和耐负高压的性能要求,因此是锂电池保护IC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0005] 现有技术中,充电MOS管的驱动电路主要有以下两种结构:1.采用厚栅BCD工艺的电平转换电路加输出反相器的结构;2.采用大电阻做下拉器件的输出反相器结构。
[0006] 如上所述现有的第一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cout是该模控制信号,反相器INV1,高压PMOS管PM1、PM2,高压NMOS管NM1、NM2构成电平转换电路(level-shifter),高压MOS管PM3和NM3构成输出反相器。cout是芯片内部逻辑电路给出的控制信号,当锂电池的电压和电流都正常时,cout输出高电平,此时PM1导通,PM2断开,则NM2的栅极电位等于VDD,则VGS,NM2=VDD-VCS,由于正常工作状态下,CS管脚的电压接近于VSS,因此NM2管导通,这就使得NM1管的栅极电位等于VCS,则其VGS,NM1=0,因此NM1管彻底关断,同时PM3管的VGS,PM3=VCS-VDD,PM3导通,OC输出高电平,充电MOS管开启;当电池出现过充电或者充电过流的情况时,逻辑控制电路使cout信号翻转为低电平,此时PM2导通,则NM1导通,使NM2栅极电位等于VCS,其VGS,NM2=0,因此NM2管彻底关断,同时PM2导通又令NM3的VGS,NM3=VDD-VCS,则NM3导通,因此OC管脚输出电压等于CS管脚电压,于是就完成了芯片内部逻辑低电平VSS到OC管脚低电平VCS的电平转换功能。
[0007] 第二种现有的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coutb与图2中的cout是一对反相的信号。PM1和R1构成一种输出反相器结构。PM2是GDPMOS(栅极接电源PMOS)结构的ESD保护管,电阻R2是限流电阻。其工作原理是:芯片正常工作情况下,coutb输出电平,此时PM1管导通,OC管脚的电压VOC=VDD*[R1/(R1+Ron,PM1)],Ron,PM1是PM1的导通阻抗,其值远小于R1,因此OC脚的输出电压就约等于VDD,R1的阻值取的越大,则OC管脚电压与VDD的差值越小。当发生过度充电和充电过流的现象时,逻辑电路控制coutb翻转为高电平,此时PM1关断,OC管脚与CS管脚之间通过电阻R1连接,稳定后时OC管脚输等于CS管脚电压,于是也完成了芯片内部低电平VSS到OC管脚低电平VCS的转换。
[0008] 上述的第一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的最大缺点是对工艺要求较高。由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种驱动电路是标准的level-shifter电路,实现了芯片内部逻辑低电平VSS到OC管脚低电平VCS的转换,这种结构对电路中的MOS管的工艺要求较高:(1)该电路中所有的NMOS管都必须是带独立衬底的隔离型高压NMOS管,即其体端(Bulk端)需要接独立的电位。这是由于芯片进入充电过流保护或过充电保护状态后,CS管脚出现负电压,而该电路中所有NMOS管的源极都连接到CS,为了防止NMOS的衬底寄生二极管发生正偏而产生大的衬底电流,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该电路中所有NMOS管的体端(BULK端)都必须能够与源端短接,使得衬底-源偏压等为零;(2)该电路结构要求电路中所有的NMOS和PMOS的VGS具有耐高压的能力:该电路中任一NMOS在导通的状态下,其VGS,N=VDD-VCS,任一PMOS导通时,|VGS,P|=VDD-VCS,由上文中的电路分析可知,VDD-VCS=VP+-VP-,等于外接充电器的开路电压。由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锂保IC产品,都要求VDD和CS之间的电压能够达到30V左右的高压,这就要求第一种MOS管驱动电路中所有MOS管的VGS工作电压能达到30V。对于上述(1)中的隔离型高压NMOS管,如果只要求其VDS具有耐高压的能力,那么电路设计所需的工艺文件相对容易找到,国内的许多晶圆厂都可以提供,并且芯片制造成本也容易把控。但不幸的是第一种驱动电路中所有的MOS都必须满足(2)中所述的30V左右的VGS耐压能力,这就要求在晶圆生成之前需要制作额外的厚栅氧层的掩膜版,还需要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增加额外的光刻工序,提高了芯片的生产成本,并且带衬底隔离功能、VGS高耐压的NMOS管,只有少数晶圆制造厂都能够提供,因此增加了电路设计中工艺选择的局限性。
[0009] 从图3可以看出,第二种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非常简单,电路中没有NMOS管,高压PMOS管PM1的栅极直接由芯片内部的逻辑电路控制,因此,PM1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几乎可以用任意的BCD工艺实现。但是第二种电路有几个明显的缺点:首先,芯片正常工作状态下,该电路需要消耗静态电流。图3中,当PM1导通,OC管脚输出高电平(VDD)时,有静态电流流经R1,静态电流大小约等于VDD/R1。由于锂电池保护IC设计的工作电压直接由锂电池提供,低功耗是一个必然的性能需求,IC的整体工作电流需控制在3uA左右,因此,对于一个I/O口电路,静态电流必须控制在纳安的级别。假设OC管脚的驱动电路的静态电流Istat=360nA,VDD=3.6V,可得R1=VDD/Istat=10MΩ,因此为了保证其具有较低的静态电流,则R1的阻值必须设置的非常大,需要占据较大的芯片面积;其次,该电路结构的OC下降时间很长,会严重降低充电过流保护功能的可靠性。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过流保护的延迟时间TCIP一般在设置在8ms~20ms左右,当芯片检测到异常充电电流,并且持续时间超过TCIP后,要求OC管脚电压迅速降低到VCS,关断充电MOS。由上述可知,R1是兆欧级别的大电阻,假设OC管脚驱动的外接MOS的栅极寄生电容CP,OC=2nF,则图3中OC端子的时间常数τOC=R1*CP,OC=20ms。假设电池电压等于3.6V,充电器的开路电压为5V,那么当OC管脚关断时,CS管脚的电压VCS=-1.4V,若假设充电MOS的阈值电压为0.8V,则OC管脚的电压在需要很短的时间内下降到-0.6V,才能将充电MOS关断,OC管脚的下降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0010]
[0011] 上式中VOC,1=3.6V,VOC,final=-1.4V,令VOC(t)=-0.6V,代入上式后可以得出Tfall=1.8*τOC=36ms。计算结果显示,仅外接5V充电器,OC管脚的下降时间就会长达36ms,如果电池包接入电压更高的充电器,OC管脚的下降时间还会更长,这对于锂电池和保护板是非常不安全的,大电流在MOS中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烧毁MOS导致保护板功能失效;第三,在测试过程中,OC管脚的下降沿波形,必须用示波器进行观测,提高了芯片的测试难度。如图4所示,一般的示波器探头有MΩ量级的内阻(R内),并且有一个接地端,当芯片进入充电过流保护状态后,假设示波器探头与OC管脚接触,OC管脚电压VOC会被上拉到[VCS+(VSS-VCS)*R1/(R1+R内)],假设R1=10*R内,VCS=-1.4V,则VOC=-0.12V,即OC电压会被示波器探头拉高,影响观测的准确性,更严重的是,此时充电MOS管的VGS=-0.12V-(-1.4V)=1.28V,这就导致原本应该关断的MOS开启,有可能导致MOS被烧毁。

发明内容

[0012]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及锂电池保护IC,解决现有MOS管驱动电路对MOS管的工艺要求高或需要消耗静态电流及关断缓慢导致MOS管容易烧坏的问题。
[0013]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
[0014] 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源I1,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
[0015]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
[0016]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0017] 所述压降电阻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0018] 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之间。
[0019] 进一步优化,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
[0020]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流开关单元为高压MOS管PM5。
[0021] 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1的漏极和MOS管PM2的栅极接电流源I1,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PM5的源端。
[0022] 发明人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保护IC,包括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上述所述MOS管驱动电路。
[0023]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cout=VDD,coutb=VSS,此时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压降为零,同时压降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MOS管NM1的VGS,NM1,因此MOS管NM1关断;MOS管PM3导通,使充电MOS控制管脚输出高电平VDD。而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cout=VSS,coutb=VDD,此时MOS管PM3关断,而电流开关单元导通,电流源I1为电流镜引入一个偏置电流I1,此时,有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流过电阻R1,其中电流I2=N*I1,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需要I2*R1大于NM1的导通阈值VTH,NM1,就可以使MOS管NM1导通,此时充电MOS控制管脚电压被下拉到VCS,将充电MOS关断;在锂电池正常充放电的状态下,没有静态电流消耗,电路输出节点的RC时间常数小,在芯片需要进入充电过流或过充电保护的状态下,能够将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的电压快速放电到VCS,充电MOS控制管脚的下降时间达到微秒级别,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和电池保护板的安全工作,对于芯片设计所需的工艺的要求不高,通用性好,制造成本低,经济性好。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典型的锂电池保护板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0025] 图2为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第一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0026] 图3为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第二种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0027] 图4为背景技术所述第二种现有的充电MOS管脚驱动电路与示波器探头接触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0028]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MOS管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0]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所述锂电池保护IC中的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110、电流开关单元120、输出反相器单元130及压降电阻R1;
[0031] 所述电流镜单元110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源I1,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120的源端;
[0032]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120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其中,电流开关单元120采用高压MOS管PM5,通过采用高压P型MOS管进行实现电流开关,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实现电流开关,如传输电路。这里的锂电池保护IC是本电路可以作为锂电池保护IC(集成电路)使用,锂电池保护IC各个端口或者接口可以是作为IC使用的时候设置在引脚处,可以实现电路的检测或者驱动。本申请的电路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电路使用,即电路的各个元器件由独立的原件组成。
[0033]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130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O电流检测端口OC,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0034] 所述压降电阻R1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0035] 电流源I1可以是参考电流源或者是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通过电流源I1为电流镜单元引入偏置电流I1,然后输出一个电流I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PM1的漏极和MOS管PM1的栅极接电流源I1,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流镜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流镜电路结构来实现;其中MOS管PM1的漏电流等于偏置电流I1,MOS管PM2的漏电流等于I2,其中I2=N*I1,N是MOS管PM2与MOS管PM1的MOS管沟道宽度的比值;cout与coutb是一对反相信号,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对输出反相器。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cout=VDD,coutb=VSS,此时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压降为零,同时压降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MOS管NM1的VGS,NM1,因此MOS管NM1关断;MOS管PM3导通,使OC管脚输出高电平VDD。而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cout=VSS,coutb=VDD,此时MOS管PM3关断,而电流开关单元导通,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为电流镜引入一个偏置电流I1,此时,有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流过压降电阻R1,其中电流I2=N*I1,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需要I2*R1大于NM1的导通阈值VTH,NM1,就可以使MOS管NM1导通,此时OC管脚电压被下拉到VCS,将充电MOS关断。
[0036] 其中,为了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之间,通过限流电阻R2可以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
[003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还包括防静电单元140,所述静电防护单元140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充电MOS控制管脚OC。通过限流电阻R3与MOS管PM4构成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防护电路,实现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
[0038] 本实施例中,MOS管驱动电路的充电MOS控制管脚OC下降时间计算如下:同样假设充电器电压等于5V,锂电池的电池电压等于3.6V,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为2nF,图5中限流电阻阻值R2=R3=2kΩ,假设为了节省芯片面积,MOS管NM1的宽长比设计的较小,MOS管NM1的导通电阻Ron,NM1约等于1kΩ,此时,图5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τOC=5kΩ*2nF=10us,远小于图3所示的充电MOS驱动电路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将上述各值带入公式:可以求得OC管脚的电压从3.6V下降到-
0.6V的下降时间=1.8*τOC=18us,相对于芯片的充电过流保护的延迟时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延迟时间到达的瞬间,即可完成对充电MOS的关断。图5中,MOS管PM1、MOS管PM2是低压PMOS管,MOS管PM5的漏极需要连接到CS,因此PM5的|VDS|耐压大小为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MOS管PM5的栅极电压由逻辑电路控制,因此其VGS无高耐压的需求。同理MOS管PM3和MOS管PM4也只有|VDS|有耐高压的需求。再看MOS管NM1的耐压需求,当芯片正常工作时,MOS管PM5关断,MOS管NM1的栅极和源极被R1连接起来,因此MOS管NM1的VGS,NM1=0,VDS,NM1=VDD-VCS≈VDD;当MOS管PM5导通,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只要合理选择I2和R1的大小,就可以使得I2*R1小于芯片的电源电压。MOS管NM1的VDS,NM1=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与电路中PMOS管的耐压要求相同。对于I2和R1的取值,需要满足:VTH,NM1<I2*R1
[0039] 通过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个新颖的输出反相器结构,在锂电池正常充放电状态下,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路,没有静态电流消耗,有效地减小了电路的静态功耗。电路输出节点的RC时间常数小,在芯片需要进入充电过流或过充电保护的状态下,能够将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的电压快速下拉到VCS,OC信号的下降时间达到微秒级别,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和电池保护板的安全工作。对于芯片设计所需的工艺的要求不高,通用性好,该电路内的所有高压NMOS、PMOS管,只有VDS耐高压的要求,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该电路可以在几乎所有主流的BCD工艺平台上实现,增加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由于该电路内部的MOS管均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省去了厚栅氧工艺的掩膜版制造和额外的光刻工序,降低了芯片的制造成本。
[004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保护IC,包括充电MOS管驱动电路,所述充电MOS管驱动电路为上述实施例所述充电MOS管驱动电路。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电流镜单元、电流开关单元、输出反相器单元及压降电阻R1;
[0041] 所述电流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输出端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
[0042] 所述电流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端,漏端连接于输出反相器单元;其中,电流开关单元采用高压MOS管PM5来实现,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实现电流开关,如传输门电路。
[0043] 所述输出反相器单元包括MOS管NM1及MOS管PM3,所述MOS管NM1的栅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漏端,漏极连接于MOS管PM3的漏端,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所述MOS管PM3的栅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控制信号coutb端,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OC,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
[0044] 所述压降电阻R1跨接于MOS管N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
[0045] 通过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为电流镜单元引入偏置电流I1,然后输出一个电流I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电流镜单元包括MOS管PM1及MOS管PM2,所述MOS管PM1的源极及MOS管PM2的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所述MOS管PM1的栅极及MOS管PM2的栅极接地,所述MOS管PM1的漏极接地,所述MOS管PM2的漏极连接于电流开关单元的源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流镜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电流镜电路结构来实现;其中MOS管PM1的漏电流等于偏置电流I1,MOS管PM2的漏电流等于I2,其中I2=N*I1,N是MOS管PM2与MOS管PM1的MOS管沟道宽度的比值;cout与coutb是一对反相信号,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对输出反相器。当锂电池正常充放电时,cout=VDD,coutb=VSS,此时电流开关单元关闭,压降电阻R1无电流通过,压降为零,同时压降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MOS管NM1的VGS,NM1,因此MOS管NM1关断;
MOS管PM3导通,使OC管脚输出高电平VDD。而当锂电池发生充电过压或充电过流的现象时,cout=VSS,coutb=VDD,此时MOS管PM3关断,而电流开关单元导通,锂电池保护IC的基准电路为电流镜引入一个偏置电流I1,此时,有电流镜单元输出电流I2流过压降电阻R1,其中电流I2=N*I1,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需要I2*R1大于NM1的导通阈值VTH,NM1,就可以使MOS管NM1导通,此时OC管脚电压被下拉到VCS,将充电MOS关断。
[0046] 其中,为了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还包括限流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2设置在MOS管NM1的源极与锂电池保护IC的电流检测端口CS之间,通过限流电阻R2可以保护MOS管NM1的源极不被静电击穿。
[004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还包括防静电单元,所述静电防护单元包括MOS管PM4,所述MOS管PM4的栅极及源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VDD引脚,漏极连接于锂电池保护IC的OC引脚。通过限流电阻R3与MOS管PM4构成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防护电路,实现对MOS管驱动电路进行静电防护。
[0048] 本实施例中,MOS管驱动电路的充电MOS控制管脚OC下降时间计算如下:同样假设充电器电压等于5V,锂电池的电池电压等于3.6V,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为2nF,图5中限流电阻阻值R2=R3=2kΩ,假设为了节省芯片面积,MOS管NM1的宽长比设计的较小,MOS管NM1的导通电阻Ron,NM1约等于1kΩ,此时,图5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τOC=5kΩ*2nF=10us,远小于图3所示的充电MOS驱动电路中OC节点的时间常数,将上述各值带入公式:可以求得OC管脚的电压从3.6V下降到-
0.6V的下降时间=1.8*τOC=18us,相对于芯片的充电过流保护的延迟时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延迟时间到达的瞬间,即可完成对充电MOS的关断。图5中,MOS管PM1、MOS管PM2是低压PMOS管,MOS管PM5的漏极需要连接到CS,因此PM5的|VDS|耐压大小为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MOS管PM5的栅极电压由逻辑电路控制,因此其VGS无高耐压的需求。同理MOS管PM3和MOS管PM4也只有|VDS|有耐高压的需求。再看MOS管NM1的耐压需求,当芯片正常工作时,MOS管PM5关断,MOS管NM1的栅极和源极被R1连接起来,因此MOS管NM1的VGS,NM1=0,VDS,NM1=VDD-VCS≈VDD;当MOS管PM5导通,MOS管NM1的VGS,NM1=I2*R1,因此只要合理选择I2和R1的大小,就可以使得I2*R1小于芯片的电源电压。MOS管NM1的VDS,NM1=VDD-VCS,等于充电器电压,与电路中PMOS管的耐压要求相同。对于I2和R1的取值,需要满足:VTH,NM1<I2*R1
[0049] 通过MOS管PM3及MOS管NM1构成一个新颖的输出反相器结构,在锂电池正常充放电状态下,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路,没有静态电流消耗,有效地减小了电路的静态功耗。电路输出节点的RC时间常数小,在芯片需要进入充电过流或过充电保护的状态下,能够将充电MOS的栅极寄生电容的电压快速放电到VCS,OC信号的下降时间达到微秒级别,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池和电池保护板的安全工作。对于芯片设计所需的工艺的要求不高,通用性好,该电路内的所有高压NMOS、PMOS管,只有VDS耐高压的要求,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该电路可以在几乎所有主流的BCD工艺平台上实现,增加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由于该电路内部的MOS管均没有VGS耐高压的要求,因此省去了厚栅氧工艺的掩膜版制造和额外的光刻工序,降低了芯片的制造成本。
[0050]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锂电池保护IC不仅可以应用在单独封装的锂电池保护IC中,也可以应用在锂电池保护IC与充电MOS管合封的芯片,以及无外围电路的锂电池保护IC中。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