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路 / 电路 / 防溢流探杆

防溢流探杆

阅读:500发布:2023-09-21

专利汇可以提供防溢流探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溢流探杆。包括叉体、振动片、护管、 电路 板,所述叉体下端为叉子型结构,上端为空心 螺纹 结构,所述空心螺纹结构内的底部设置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有线连接 电路板 ,电路板连接五色线;所述护管为圆柱形空心结构,所述护管一端设置螺纹,护管的螺纹结构与所述叉体的空心螺纹结构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护管内部并用灌封胶密封,所述五色线伸出护管。所述五色线的绿色线为仓位线,黑色和红色线为电源线,橙色和黄色线为 信号 线。本实用新型能在 原油 及黏稠化学品介质的装车过程中,通过叉体振动传导检测方式起到很好的防溢流效果,防止底部 罐车 因装车 溢油 而产生的危险。,下面是防溢流探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防溢流探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叉体、振动片、护管、电路板,所述叉体下端为叉子型结构,上端为空心螺纹结构,所述空心螺纹结构内的底部设置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有线连接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五色线;所述护管为圆柱形空心结构,所述护管一端设置螺纹,所述护管的螺纹结构与所述叉体的空心螺纹结构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护管内部,所述五色线伸出护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流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护管内部,并用灌封胶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流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色线的绿色线为仓位线,黑色和红色线为电源线,橙色和黄色线为信号线。

说明书全文

防溢流探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石油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溢流探杆。

背景技术

[0002] 在根据安全环保要求,危险品(油品、化工品)储运罐车的装车方式已基本由之前的开放式顶部装车改进为现在的密闭式底部装车,装车过程中为了确保装车安全,在一进入油库时设定加油量的基础之上,还在罐车内顶部安装有防溢流探杆,防止因个人或设备原因而导致一直向罐内输送介质,而导致罐内介质溢出,造成危险的发生。
[0003] 经过多年升级改造,成品油已基本改造成底部装车,随着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装车也开始要求由之前的开放式顶部装车改进为封闭式底部装车。现有应用于成品油及轻质化学品的防溢装置,无法满足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的装车需求。
[0004] 一、光学式防溢流探杆
[0005] 世界通用的底部装车防溢探杆,在空气和装车介质中,光线经过探杆头部的玻璃棱镜的反射,折射会有不同信号输出,进而达到检测液位的功能。
[0006] 光学式防溢流探杆很难适应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的装车。一是光学式探杆反应灵敏,但在粘度大,易挂壁的介质中,一旦介质没过探头,介质很难从探杆上脱落,导致探杆失灵。例如在原油中,当光学式探杆被原油浸没一次后,由于原油的粘稠、挂壁,导致探杆持续报警。再次使用时,需将探杆取出,擦拭掉附着介质,才可再次使用,这过程一则麻烦,费时。二则在去除粘附在探杆上的介质过程时,罐内油气大量溢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二因为其探杆头密封依靠密封胶,所以在很多化学品的储运中探杆头密封胶会被侵蚀,影响其性能,使光学式防溢流探杆难以发挥其二次保护的作用。
[0007] 二、压电式防溢流探杆
[0008] 国内部分应用于成品油及轻质化学品的底部装车的防溢流探杆,通过蜂鸣器片在空气和介质中震动的频率不同来检测液位。该探杆,在成品油及轻质化学品介质中反应缓慢,在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中,黏住蜂鸣器片,黏稠液体容易挂壁难以脱离,蜂鸣器片难以恢复震动,导致报警后持续报警。再次使用时,需将探杆取出,擦拭掉附着介质,才可再次使用,这过程一则麻烦,费时。二则在去除粘附在探杆上的介质过程时,罐内油气大量溢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0009] 现有探杆无法应用于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装车。发明内容
[0010]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展示了一种防溢流探杆。
[0011] 为实现上述目的,现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12] 防溢流探杆,包括叉体、振动片、护管、电路板,所述叉体下端为叉子型结构,上部为空心螺纹结构,所述空心螺纹结构内的底部设置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有线连接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五色线;所述护管为圆柱形空心结构,所述护管一端设置螺纹,所述护管的螺纹结构与所述叉体的空心螺纹结构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护管内部,所述五色线伸出护管。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护管内部,并用灌封胶密封。
[0014] 进一步的,所述五色线的绿色线为仓位线,黑色和红色线为电源线,橙色和黄色线为信号线。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6] 1、防溢流探杆能在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的装车过程中,通过叉体振动传导检测方式起到很好的防溢流效果,防止底部罐车因装车溢油而产生的危险;通过叉体振动传导监测罐车内液面位置,确保装车过程的安全,探杆输出信号通过车载插座直接与控制器相连可实时监测,准确性高,成本低。
[0017] 2、防溢流探杆功耗低,能适应罐车的多仓设置,可多根探杆串、并连,进行多仓同时检测。
[0018] 3、防溢流探杆连接部分采用纯机械密封,密封性能好,整体采用耐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基本不会与化学品发生反应,使产品性能更稳定,应用范围更管;防溢流探杆内部用胶灌封,能很好的阻止油气从顶部进入。
[0019] 4、防溢流探杆安装尺寸与现有成品油探杆尺寸相同,可直接替换,无需改装罐车,安装简便,安装成本低。
[0020] 5、防溢流探杆通过叉体振动传导检测油罐车内液位,反应灵敏,在高密度、高粘稠度的介质中,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当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没过叉体时,探杆会迅速作出反应,进行报警;当液面下降,叉体从介质中脱离,会迅速重新振动,达到原本效果;黏稠介质在叉体表面的附着,不会对探杆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0021] 6、防溢流探杆输出信号符合API标准,完全适用于现有罐车的底部装车,能与现有外接设备连接,进行信号传输,可在底部装车上与不同类型探杆同时连接使用。
[0022] 7、防溢流探杆处于探杆座内可调高度50mm,可以根据罐车的不同,需求不同而相应的调节防溢流探杆位置进而改变报警高度。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防溢流探杆立体结构示意图1及局部剖视图;
[0024] 图2为防溢流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0025] 图3为防溢流探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及其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7] 如图1-3,防溢流探杆,包括叉体1、振动片2、护管3、电路板4,所述叉体下端为叉子型结构,所述叉子型结构传动效果好,上端为空心螺纹结构,所述叉体用于传导振动,并最终达到自身共振频率,所述空心螺纹结构内的底部设置振动片2,振动片产生初始振动,所述振动片有线连接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连接五色线5;所述护管3为圆柱形空心结构,所述护管3一端设置螺纹,所述护管的螺纹结构与所述叉体1的空心螺纹结构连接,螺纹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护管3内部,所述五色线5伸出护管。所述电路板4设置于所述护管3内部,并用灌封胶密封。所述五色线5的绿色线为仓位线,黑色和红色线为电源线,橙色和黄色线为信号线。罐车人孔盖上都装有探杆座,用来固定探杆。该设备能很好的适应现有的探杆座尺寸,可直接装在探杆座内,将探杆座固定在人孔盖上。
[0028] 其工作原理为叉体1内部振动片2产生初始振动,带动叉体1振动,达到共振频率。叉体1在不同介质中,受周围介质的影响,受到阻使振动频率降低,反馈不同的振动频率。
防溢流探杆在空气中叉体1反馈共振频率为A,防溢流探杆在原油及黏稠化学品介质中叉体反馈振动频率为B,根据振动频率的变化来确定罐车内液面位置,是否到达警戒位置,起到防溢流作用。当叉体1从液面脱离时,叉体自恢复振动能力强,附着在叉体表面的原油或黏稠化学品介质,对叉体不产生影响,叉体很快恢复共振频率,反馈频率仍为A,所以可反复使用,无需拆卸清理,完全适用于原油及粘稠化学品介质。
[0029] 司机在批量装车控制仪上刷卡进行自助装车作业,探杆五色线通过车载插座与控制器的对应插头相连接,控制器检测到防溢流探杆信号正常,装车作业开始,启动;因为是底部装车,罐车罐体是完全密封的,液面从罐底部抬升;如若装车过程,指定装车量装完,防溢流探杆未报警,说明罐内液面尚未到达防溢流探杆的警戒位置,装车过程稳定良好;如若在装车作业过程中,定量过多,导致液面到达防溢流探杆的警戒位置,这时防溢流探杆输出信号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液位状态亮红灯,并伴随蜂鸣器报警声,控制器控制立即关泵关,防止罐车内部介质过多溢出,造成危险。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