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缆,导体和接线 / 接线端子排 / 一种加湿器及空调器

一种加湿器空调

阅读:437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加湿器空调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加湿器 及 空调 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包括顶盖隔板、灯带组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灯带组件连接以固定所述灯带组件;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灯带安装部和过线部,所述灯带组件包括灯带本体和与所述灯带本体连接的 导线 ,所述灯带本体安装于所述灯带安装部,所述导线经所述过线部与接线 端子 连接;所述顶盖隔板位于所述灯带组件上方并与所述灯带本体密封贴合,所述过线部的 侧壁 与所述顶盖隔板密封贴合。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顶盖隔板与灯带本体密封贴合,以及过线部的侧壁与顶盖隔板密封贴合,提高了加湿器的 密封性 ,从而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的运行 稳定性 。,下面是一种加湿器空调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隔板(1)、灯带组件(2)和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与所述灯带组件(2)连接以固定所述灯带组件(2);
所述安装座(3)包括相互连接的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所述灯带组件(2)包括灯带本体(21)和与所述灯带本体(21)连接的导线(22),所述灯带本体(21)安装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所述导线(22)经所述过线部(32)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过线部(32)向内凹陷以在所述过线部(32)的外侧形成用于过线的缺口(300);
所述顶盖隔板(1)位于所述灯带组件(2)上方并与所述灯带本体(21)密封贴合,所述过线部(32)的侧壁与所述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包括呈环状的底板(312)以及内挡板(311)、外挡板(313),所述内挡板(311)和所述外挡板(313)分别与所述底板(312)垂直设置,所述内挡板(311)、所述底板(312)和所述外挡板(313)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灯带本体(21)的容纳槽(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隔板(1)包括向下延伸设置的挡筋(11),所述挡筋(11)位于所述安装座(3)的内侧和/或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11)的平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座(3)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还包括位于所述内挡板(311)和所述外挡板(313)之间的凸起结构(314),所述凸起结构(314)与所述底板(312)一体成型;
所述灯带本体(21)包括导光条(211),所述导光条(2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314)匹配的凹槽结构(2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结构(314)分别与所述内挡板(311)和所述外挡板(313)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14)包括第一凸起(3141)和第二凸起(3142),所述第一凸起(3141)固定于所述底板(312)上表面且与所述内挡板(311)或所述外挡板(313)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起(3142)固定于所述第一凸起(3141)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内挡板(311)或所述外挡板(313)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凸起(3142)匹配于所述凹槽结构(2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本体(21)还包括灯组(212),所述灯组(212)位于所述导光条(211)下方,且所述灯组(212)位于所述第一凸起(3141)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部(32)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323)、底壁(324)和内侧壁(325),所述外侧壁(323)适于与所述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部(32)还包括限位筋条(321),所述限位筋条(321)与所述底壁(324)和所述内侧壁(325)围合形成用于所述导线(22)通过的过线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条(321)的水平延伸方向和所述内侧壁(325)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条(321)与所述底壁(324)和所述外侧壁(323)围合形成空腔(322),所述限位筋条(321)位于所述空腔(322)及所述过线通道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325)上设置有排水口(3251),所述排水口(3251)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3241)上设置有出线口(3241),所述出线口(3241)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3241)处设有注胶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和所述过线部(32)均呈C字型结构,且所述灯带安装部(31)和所述过线部(32)的C字型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缺口(300)位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和所述过线部(32)的C字型开口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件(4),所述第一导流件(4)设置于所述顶盖隔板(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流件(4)与所述顶盖隔板(1)的排水孔(12)连通,其中,所述顶盖隔板(1)由外侧向内侧倾斜设置,且所述顶盖隔板(1)用于设置在所述加湿器的出雾口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4)的空腔(20)内设置有分流筋条(43)。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筋条(43)设置于所述空腔(40)内靠近所述排水孔(12)处,且所述分流筋条(43)沿上下方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4)设置有多个,所述顶盖隔板(1)呈环形,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4)适于设置在所述顶盖隔板(1)的同一个半圆弧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流件(5)和雾化安装座(6),所述第二导流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件(4)下方,且用于与所述雾化安装座(6)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5)包括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51)和接水盘(52),所述接水槽(51)与所述第一导流件(4)的下端开口(42)连通,所述接水盘(52)用于与所述雾化安装座(6)连通,所述接水槽(5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接水盘(52)的上表面。
2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加湿器空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部分柜式空调的顶部设有加湿器,在加湿器工作时,由于加湿器的密封性较差,加湿器壳体各处存在缝隙,加湿器内外的雾容易通过各处缝隙相互进出,导致产生的水雾的移动路径不规则,未按照既定的加湿路径对外界环境进行加湿,因而无法起到有效的加湿效果,且会对部分电器件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加湿器密封性差。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顶盖隔板、灯带组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灯带组件连接以固定所述灯带组件;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灯带安装部和过线部,所述灯带组件包括灯带本体和与所述灯带本体连接的导线,所述灯带本体安装于所述灯带安装部,所述导线经所述过线部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顶盖隔板位于所述灯带组件上方并与所述灯带本体密封贴合,所述过线部的侧壁与所述顶盖隔板密封贴合,所述过线部向内凹陷以在所述过线部的外侧形成用于过线的缺口。
[0005]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顶盖隔板与灯带本体密封贴合,有效增强了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过线部的侧壁与顶盖隔板密封贴合,使得灯带组件的导线处于过线部与顶盖隔板围合形成的密封空间中,有效防止加湿器的水雾进入过线部弄湿甚至损坏导线、接线端子及灯带组件,从而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安装部包括呈环状的底板以及内挡板、外挡板,所述内挡板和所述外挡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内挡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外挡板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灯带本体的容纳槽。
[0007]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由内挡板、底板和外挡板围合形成的容纳槽来容纳灯带组件,从而实现灯带组件的有效固定,提高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隔板包括向下延伸设置的挡筋,所述挡筋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和/或外侧。
[0009]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位于安装座内侧和/或外侧的挡筋,在水雾移动至灯带组件前或是水雾经过灯带组件后移至外界前起到阻隔水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挡筋的水平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座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
[0011]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挡筋的水平延伸方向与安装座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使得挡筋能在各处起到阻隔水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安装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内挡板和所述外挡板之间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所述灯带本体包括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匹配的凹槽结构。
[0013]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安装座上的凸起结构与灯带导光条上的凹槽结构安装匹配,从而实现灯带与安装座的有效固定。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结构分别与所述内挡板和所述外挡板一体成型。
[0015]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两个凸起结构分别与内挡板和外挡板一体成型,保证了凸起结构的稳固性,提高了灯带组件的稳固性,防止由于灯带晃动造成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固定于所述底板上表面且与所述内挡板或所述外挡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起固定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内挡板或所述外挡板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凸起匹配于所述凹槽结构。
[0017]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由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组成的凸起结构分别与灯带及内外挡板配合,实现灯带组件在安装座上的有效固定。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本体还包括灯组,所述灯组位于所述导光条下方,且所述灯组位于所述第一凸起下方。
[0019]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位于导光条下方的灯组,灯组发出的光透过导光条,穿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顶盖隔板,将光照射到外界环境中,从而提高了空调的美观程度。
[0020]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部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底壁和内侧壁,所述外侧壁适于与所述顶盖隔板密封贴合。
[0021]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过线部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底壁和内侧壁,且外侧壁与顶盖隔板密封贴合,使得导线经由过线部与接线端子连接,不会受到加湿器水雾干扰,从而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
[0022]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部还包括限位筋条,所述限位筋条与所述底壁和所述内侧壁围合形成用于所述导线通过的过线通道。
[0023]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限位筋条与所述过线部的底壁和内侧壁围合形成用于所述导线通过的过线通道,对导线有效限位,实现导线在过线通道内的有效束线。
[0024]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条的水平延伸方向和所述内侧壁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
[0025]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限位筋条的水平延伸方向和所述内侧壁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使得过线通道中的导线的设置方向得到有效固定,从而实现导线在过线通道内的有效束线。
[0026]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筋条与所述底壁和所述外侧壁围合形成空腔,所述限位筋条位于所述空腔及所述过线通道之间。
[0027]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限位筋条与底壁和外侧壁围合形成的空腔,在保证有效过线的前提下,增强了过线部的整体强度。
[0028]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
[0029]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在过线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排水口,使得过线部中可能存在的积水及时排出,防止对导线及接线端子等造成损坏,影响到灯带组件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运行稳定性。
[0030]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上设置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
[0031]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在过线部的底壁上设置出线口,使得灯带组件与电控盒连接,实现电控盒对灯带组件的电控制,同时由于出线口予以密封,确保积水不会经由出线口沿着导线流至电控盒,从而提高了加湿器的密封性。
[0032] 进一步地,所述出线口处设有注胶层。
[0033]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出线口处设置注胶层注胶密封,提高了加湿器的密封性及安全性。
[0034] 进一步地,所述灯带安装部和所述过线部均呈C字型结构,且所述灯带安装部和所述过线部的C字型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灯带安装部和所述过线部的C字型开口处。
[0035]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灯带安装部和过线部的C字型开口朝向相同,使得外侧壁的外侧形成了一处缺口用作外部过线,在例如加湿器与电控盒连接时,加湿器引出的导线经过上述缺口连接至电控盒,从而有利于空调器整体的过线布局。
[0036]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设置于所述顶盖隔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顶盖隔板的排水孔连通,其中,所述顶盖隔板由外侧向内侧倾斜设置,且所述顶盖隔板用于设置在所述加湿器的出雾口下方。
[0037]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在顶盖隔板下方设置与排水孔连通的第一导流件,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03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件的空腔内设置有分流筋条。
[0039]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在第一导流件的空腔内设置分流筋条,将空腔分成了两个过水通道,在积水流下时,从排水孔两侧流进空腔内的积水从分别从两个过水通道通过,有效防止两侧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040]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筋条设置于所述空腔内靠近所述排水孔处,且所述分流筋条沿上下方向延伸。
[0041]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分流筋条设置于空腔内靠近排水孔处,使得积水流进空腔时就能够被分流筋条分流,有效防止两侧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04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件设置有多个,所述顶盖隔板呈环形,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适于设置在所述顶盖隔板的同一个半圆弧内。
[0043]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将多个第一导流件设置在顶盖隔板的同一个半圆弧内,使得第一导流件能够将顶盖隔板积水及时排出。
[0044]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第二导流件和雾化安装座,所述第二导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件下方,且用于与所述雾化安装座的进水区连通。
[0045]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设置顶盖隔板上的积水经由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流进雾化安装座形成水雾,从而实现积水的再次利用,减少了加湿器使用时的水量消耗。
[004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和接水盘,所述接水槽与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下端开口连通,所述接水盘用于与所述雾化安装座的进水区连通,所述接水槽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
[0047] 本发明所述的加湿器,通过将第二导流件设置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和接水盘,使得积水在接水槽时的水平高度经历一次较大的降低过程,使得积水尽快地达到雾化安装座的设置高度并进入到雾化安装座中雾化,有效提高积水重复利用效率。
[004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器。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加湿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
[004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灯带组件与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0050] 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
[005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0052] 图4为图3中II处放大图;
[005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顶盖隔板与第一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顶盖隔板与第一导流件的截面图;
[0055]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顶盖隔板、第一导流件、第二导流件与雾化安装座的位置示意图。
[0056] 附图标记说明:
[0057] 1-顶盖隔板,11-挡筋,12-排水孔,2-灯带组件,21-灯带本体,211-导光条,212-灯组,213-凹槽结构,22-导线,3-安装座,30-容纳槽,300-缺口,31-灯带安装部,311-内挡板,312-底板,313-外挡板,314-凸起结构,3141-第一凸起,3142-第二凸起,32-过线部,321-限位筋条,322-空腔,323-外侧壁,324-底壁,3241-出线口,325-内侧壁,3251-排水口,4-第一导流件,40-空腔,41-上端开口,42-下端开口,43-分流筋条,5-第二导流件,51-接水槽,52-接水盘,6-雾化安装座,61-进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59]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器,结合图2至图4所示,包括顶盖隔板1、灯带组件2和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与所述灯带组件2连接以固定所述灯带组件2;所述安装座3包括相互连接的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所述灯带组件2包括灯带本体21和与所述灯带本体21连接的导线22,所述灯带本体21安装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所述导线22经所述过线部32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顶盖隔板1位于所述灯带组件2上方并与所述灯带本体21密封贴合,所述过线部32的侧壁与所述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所述过线部32向内凹陷以在所述过线部32的外侧形成用于过线的缺口300。
[006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加湿器包括顶盖隔板1、灯带组件2和安装座3,其中,安装座3与灯带组件2连接,安装座3包括位于灯带组件2下方及内外两侧的部分,共同起到支撑并固定灯带组件2的作用;顶盖隔板1位于灯带组件2上方,且与灯带组件2密封贴合,具体指顶盖隔板1的下表面与灯带组件2的上表面密封贴合,即灯带组件2的下表面与顶盖隔板1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保持相同的倾斜度,且顶盖隔板1与灯带组件2的灯带本体21之间密封贴合无缝隙,水雾不从顶盖隔板1与灯带本体21之间溢出,从而有效增强了顶盖隔板1与灯带组件2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从而能够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并且由于顶盖隔板1与灯带本体21密封贴合,灯光更难被遮挡,从而能够增强灯光显示效果,提高空调美观度。
[0061] 其中,过线部32向内凹陷以在过线部32的外侧形成用于过线的缺口300,使得加湿器过线时避开水雾密集区域,提高了加湿器过线的安全性。
[0062] 其中,安装座3包括相互连接的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一体成型,形成一个整体上近似圆环的结构,灯带组件2包括灯带本体21和导线22,其中,灯带本体21呈带一缺口的圆环状,导线22与灯带本体21的一端连接并位于灯带本体21圆环的缺口处;灯带本体21安装于灯带安装部31,导线22经过线部32与接线端子连接,连接至电控盒处,从而实现灯带组件2与电控盒的连接。其中,过线部32的侧壁与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使得灯带组件2的导线22处于过线部32与顶盖隔板1围合形成的密封空间中,有效防止加湿器的水雾进入过线部32弄湿甚至损坏导线22、接线端子及灯带组件2,造成灯带组件2损坏甚至影响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因此本实施例中过线部32的侧壁与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能够有效提高灯带过线的密封性,防止加湿器水雾对空调器正常运行的不良影响。
[0063] 其中,顶盖隔板1由透明材料制成,灯带组件2发出的光透过顶盖隔板1向外界照射,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美观程度。
[0064] 其中,在本发明附图中,顶盖隔板1、灯带组件2和安装座3呈环状或类似环状的结构,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此,顶盖隔板1、灯带组件2和安装座3可以是盘状等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65]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以应用在加湿器为例,顶盖隔板1位于加湿器下方,能够引导冷凝水流向,加湿器产生的水雾会进入到过线部32中,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过线部32的侧壁与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能够有效防止加湿器水雾对过线部32内灯带的影响;灯带安装结构的其它应用场景与此类似。
[006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顶盖隔板与灯带本体密封贴合,有效增强了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过线部的侧壁与顶盖隔板密封贴合,使得灯带组件的导线处于过线部与顶盖隔板围合形成的密封空间中,有效防止加湿器的水雾进入过线部弄湿甚至损坏导线、接线端子及灯带组件,从而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
[0067] 优选地,所述灯带安装部31包括呈环状的底板312以及内挡板311、外挡板313,所述内挡板311和所述外挡板313分别与所述底板312垂直设置,所述内挡板311、所述底板312和所述外挡板313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灯带本体21的容纳槽30。
[0068]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安装座3包括内挡板311、底板312和外挡板313,其中,内挡板311、底板312和外挡板313呈环状,且内挡板311、底板312和外挡板313依次连接,则安装座3整体呈环状,同时内挡板311与底板312垂直设置,外挡板313与底板312垂直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开口朝上的凹槽,内挡板311、底板312和外挡板313围合形成容纳槽30,容纳槽30用于容纳灯带组件2,即灯带组件2安装在容纳槽30中并与安装座3连接固定,从而实现灯带组件2的有效固定,提高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从而能够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69] 其中,底板312呈环状且整体上与水平面平行设置,内挡板311和外挡板313则与水平面垂直设置且整体上呈环状。
[0070] 其中,内挡板311、底板312和外挡板313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涉及的两处凸起结构314一体成型,从而有效增强了安装座3的整体强度。
[007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由内挡板、底板和外挡板围合形成的容纳槽来容纳灯带组件,从而实现灯带组件的有效固定,提高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72] 优选地,所述顶盖隔板1包括向下延伸设置的挡筋11,所述挡筋11位于所述安装座3的内侧和/或外侧。
[007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顶盖隔板1包括挡筋11,挡筋11位于内挡板311的内侧和/或外挡板313的外侧,即挡筋11分布在灯带组件2的内侧和外侧中的至少一侧,从而在水雾移动至灯带组件2前或是水雾经过灯带组件2后移至外界前起到阻隔水雾的作用,防止水雾泄露,从而能够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74] 其中,挡筋11既可以与安装座3之间留有一定缝隙,也可以改进为挡筋11与安装座3贴合的方案,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007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位于安装座内侧和/或外侧的挡筋,在水雾移动至灯带组件前或是水雾经过灯带组件后移至外界前起到阻隔水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76] 优选地,位于所述内挡板311内侧的所述挡筋11的外侧面与所述内挡板311的内侧面贴合,位于所述外挡板313外侧的所述挡筋11的内侧面与所述外挡板313的外侧面贴合。
[0077]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挡筋11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内挡板311和/或外挡板313贴合,分别为位于内挡板311内侧的挡筋11的外侧面与内挡板311的内侧面贴合,位于外挡板313外侧的挡筋11的内侧面与外挡板313的外侧面贴合,即挡筋11与内挡板311和/或外挡板313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部分重合,水雾在移动至灯带组件2前即能够被挡筋11阻挡,从而能够有效阻隔水雾,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从而能够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7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位于内挡板内侧的挡筋与内挡板贴合以及位于外挡板外侧的挡筋与外挡板贴合,挡筋与内挡板和/或外挡板封闭了水雾的溢出路径,水雾在移动至灯带组件前即能够被挡筋阻挡,从而能够有效阻隔水雾,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79] 优选地,所述挡筋11的水平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座3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
[008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挡筋11的水平延伸方向与安装座3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其中安装座3呈环形,其水平延伸方向即圆环状,相应地,挡筋11的水平延伸方向与安装座3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即挡筋11为环绕安装座3一圈的环形结构,从而挡筋11能在各处起到阻隔水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8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挡筋的水平延伸方向与安装座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使得挡筋能在各处起到阻隔水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82] 优选地,所述灯带安装部31还包括位于所述内挡板311和所述外挡板313之间的凸起结构314,所述凸起结构314与所述底板312一体成型;所述灯带本体21包括导光条211,所述导光条2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314匹配的凹槽结构213。
[008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安装座3还包括位于内挡板311和外挡板313之间的凸起结构314,其中,凸起结构314与底板312一体成型,同时,灯带组件2的导光条211下表面设置凹槽结构213,凸起结构314插入到凹槽结构213中从而实现灯带组件2与安装座3的有效固定。
[0084] 其中,凸起结构314的高度低于内挡板311或外挡板313的高度,在凸起结构314与凹槽结构213匹配固定时,内挡板311和外挡板313分别起到从内侧和外侧对灯带组件2限位,从而实现灯带组件2在安装座3上的有效固定。
[008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座上的凸起结构与灯带导光条上的凹槽结构安装匹配,从而实现灯带与安装座的有效固定。
[0086]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3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结构314分别与所述内挡板311和所述外挡板313一体成型。
[0087]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凸起结构3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结构314分别与内挡板311和外挡板313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凸起结构314的稳固性,同时也使得凸起结构314对灯带组件2的导光条211的固定效果更好,提高了灯带组件2的稳固性,防止由于灯带组件2晃动造成顶盖隔板1与灯带组件2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从而能够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8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凸起结构分别与内挡板和外挡板一体成型,保证了凸起结构的稳固性,提高了灯带组件的稳固性,防止由于灯带晃动造成顶盖隔板与灯带组件之间产生缝隙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密封性,防止水雾泄露,起到防止凝露的效果。
[0089]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314包括第一凸起3141和第二凸起3142,所述第一凸起3141固定于所述底板312上表面且与所述内挡板311或所述外挡板313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起3142固定于所述第一凸起3141的上表面且与所述内挡板311或所述外挡板313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凸起3142匹配于所述凹槽结构213。
[009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凸起结构314包括第一凸起3141和第二凸起3142,其中第一凸起3141固定于底板312上表面且与内挡板311或外挡板313一体成型,以位于外侧的凸起结构314为例,第一凸起3141与外挡板313一体成型,第二凸起3142固定于第一凸起3141的上表面并且与外挡板313之间设置有间隙,该间隙用于凸起结构314与凹槽结构213的安装配合;对于位于内侧的凸起结构314同理。
[0091] 其中,两个凸起结构314之间存在用于安装灯组212的间隙,即凸起结构314上方用于与导光条211固定,凸起结构314之间的间隙用于安装灯组,从而实现灯带组件2在安装座3上的有效固定。
[009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由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组成的凸起结构分别与灯带及内外挡板配合,实现灯带组件在安装座上的有效固定。
[0093] 优选地,所述灯带本体21还包括灯组212,所述灯组212位于所述导光条211下方,且所述灯组212位于所述第一凸起3141下方。
[009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灯带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容纳槽30中的灯组212,灯组212位于导光条211下方,灯组212为灯带组件2的发光元件,灯组212发出的光透过导光条211,穿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顶盖隔板1,从而将光照射到外界环境中,提高了空调的美观程度。
[0095] 其中,灯带组件2包括位于上方的导光条211和位于下方的灯组212,导光条211的宽度大于灯组212的宽度,导光条211大于灯组212的宽度部分为形成凹槽结构213的部分;灯带组件2的上表面即导光条211的上表面与顶盖隔板1的下表面密封贴合,导光条211整体呈“吕”字型结构,“吕”字型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一体成型,“吕”字型的上半部分斜着削掉一部分形成倾斜且与顶盖隔板1的下表面密封贴合的上表面,“吕”字型的下半部分的下表面则挖去一部分形成凹槽结构213。
[009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位于导光条下方的灯组,灯组发出的光透过导光条,穿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顶盖隔板,将光照射到外界环境中,从而提高了空调的美观程度。
[0097] 优选地,所述过线部32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323、底壁324和内侧壁325,所述外侧壁323适于与所述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
[0098]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过线部32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323、底壁324和内侧壁325,其中过线部32的外侧壁323与灯带安装部31的外侧壁连接,过线部32的内侧壁325与灯带安装部31的内侧壁连接,过线部32的底壁324与灯带安装部31的底壁一体成型,为确保灯带安装结构的安装方便,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323、底壁324和内侧壁325使得过线部32呈C型向内凹陷的结构;同时,导线22设置于底壁324上方且位于外侧壁
323和内侧壁325之间,外侧壁323与顶盖隔板1密封贴合,导线22经由过线部32与接线端子连接,不会受到加湿器水雾干扰,从而提高了灯带组件2及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
[009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线部包括相互依次连接的外侧壁、底壁和内侧壁,且外侧壁与顶盖隔板密封贴合,使得导线经由过线部与接线端子连接,不会受到加湿器水雾干扰,从而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
[0100] 优选地,所述过线部32还包括限位筋条321,所述限位筋条321与所述底壁324和所述内侧壁325围合形成用于所述导线22通过的过线通道。
[010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过线部32内设置有限位筋条321,限位筋条321与过线部32的底壁324和内侧壁325围合形成用于导线22通过的过线通道,通过限位筋条321对导线22的有效限位,实现导线22在过线通道内的有效束线。
[0102] 其中,限位筋条321的两端与外侧壁33的两处连接,其中一处靠近导线22的进线口设置,另一处则延伸指向出线口3241。
[010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筋条与所述过线部的底壁和内侧壁围合形成用于所述导线通过的过线通道,对导线有效限位,实现导线在过线通道内的有效束线。
[0104] 优选地,所述限位筋条321的水平延伸方向和所述内侧壁325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
[010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限位筋条321的水平延伸方向和与限位筋条321相对的过线部32的内侧壁325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从而过线通道的两个侧壁相平行,导线22从灯带本体21经由进线口到出线口3241的路径通道设置规则,使得过线通道中的导线22的设置方向得到有效固定,从而实现导线22在过线通道内的有效束线。
[010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筋条的水平延伸方向和所述内侧壁的水平延伸方向相同,使得过线通道中的导线的设置方向得到有效固定,从而实现导线在过线通道内的有效束线。
[0107] 优选地,所述限位筋条321与所述底壁324和所述外侧壁323围合形成空腔322,所述限位筋条321位于所述空腔322及所述过线通道之间。
[0108]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限位筋条321与底壁324和外侧壁323围合形成空腔322;为保证过线部32整体结构强度,尽管限位筋条321与内侧壁325之间的距离仅允许导线22通过,但外侧壁323与内侧壁325之间的距离关系到过线部32的整体强度,因此在形成过线通道的同时,限位筋条321与底壁324和外侧壁323围合形成空腔322,该空腔322与过线通道共同组成过线部32的内腔部分,由于限位筋条321和外侧壁323围合形成了类似平行四边形的结构,在保证有效过线的前提下,增强了过线部32的整体强度。
[010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筋条与底壁和外侧壁围合形成的空腔,在保证有效过线的前提下,增强了过线部的整体强度。
[0110] 优选地,所述内侧壁325上设置有排水口3251,所述排水口3251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
[011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过线部32的内侧壁325上设置有排水口3251,其中,排水口3251为过线部32的内侧壁325开设的出口,排水口3251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全开口形式,也可以是上端闭合,下端设置开口的形式。排水口3251与过线通道连通,通过在过线部32的内侧壁325上设置排水口3251,使得过线部32过线通道中可能存在的积水及时排出,防止对导线22及接线端子等造成损坏,影响到灯带组件2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01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过线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排水口,使得过线部中可能存在的积水及时排出,防止对导线及接线端子等造成损坏,影响到灯带组件及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提高了加湿器及空调器运行稳定性。
[0113] 优选地,所述底壁324上设置有出线口3241,所述出线口3241与所述过线通道连通。
[011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过线部32的底壁324上设置有出线口3241,导线22穿过出线口3241连接接线端子至电控盒,使得灯带组件2与电控盒连接,实现电控盒对灯带组件2的电控制,其中,排水口3251临近出线口3241设置且相对出线口3241位于导线22延伸方向更靠近灯带组件2处,从而确保积水不会经由出线口3241沿着导线22流至电控盒。
[0115] 其中,为确保电控稳定性,在导线22各处予以固定,特别是出线口3241处采用绝缘材料等进行密封。
[011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过线部的底壁上设置出线口,使得灯带组件与电控盒连接,实现电控盒对灯带组件的电控制,同时由于出线口予以密封,确保积水不会经由出线口沿着导线流至电控盒,从而提高了加湿器的密封性。
[0117] 优选地,所述出线口3241处设有注胶层。
[0118]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口3241处设置注胶层,对导线22通过后余下的空隙注胶密封,从而确保了过线部32的密封性,同时由于注胶工艺绝缘,因此提高了加湿器的安全性。
[011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线口处设置注胶层注胶密封,提高了加湿器的密封性及安全性。
[0120] 优选地,所述灯带安装部31和所述过线部32均呈C字型结构,且所述灯带安装部31和所述过线部32的C字型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缺口300位于所述灯带安装部31和所述过线部32的C字型开口处。
[012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均呈C字型结构,且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的C字型开口朝向相同,在灯带安装部31和过线部32的C字型开口处即外侧壁33的外侧形成了一处缺口300用作外部过线,例如加湿器与电控盒连接时,加湿器引出的导线经过上述缺口300连接至电控盒。
[0122] 其中,灯带安装部31的C字型为平滑的C字型结构,过线部32的C字型可以为平滑的C字型结构,也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大体上呈C字型,但部分区域存在适应过线的弯折展开。
[012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灯带安装部和过线部的C字型开口朝向相同,使得外侧壁的外侧形成了一处缺口用作外部过线,在例如加湿器与电控盒连接时,加湿器引出的导线经过上述缺口连接至电控盒,从而有利于空调器整体的过线布局。
[0124] 优选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第一导流件4,所述第一导流件4设置于所述顶盖隔板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流件4与所述顶盖隔板1的排水孔12连通,其中,所述顶盖隔板1由外侧向内侧倾斜设置,且所述顶盖隔板1用于设置在所述加湿器的出雾口下方。
[0125]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第一导流件4设置于顶盖隔板1的下方,并且第一导流件4与顶盖隔板1的排水孔12连通,由于排水孔12距离下方的第二导流件5仍有一段距离,若顶盖隔板1上的积水只通过排水孔12就排出的话,积水会与下方的第二导流件5剧烈撞击,导致水花四溅,容易造成空调内部电器件损坏,因此本实施例中在顶盖隔板1下方设置与排水孔12连通的第一导流件4,将经由排水孔12向下流的积水通过第一导流件4向下导流,既能够减缓积水流速,也能够减轻积水从第一导流件4下端流至第二导流件5时的撞击度,有减小空调运行噪音的作用,从而使得顶盖隔板1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1排出。
[0126] 其中,顶盖隔板1由外侧向内侧倾斜设置,即顶盖隔板1呈现外高内低的倾斜姿态,使得积水依靠重力流向顶盖隔板1内侧的排水孔12中;另外,顶盖隔板1设置在加湿器的出雾口下方,用于承接冷凝积水。
[012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顶盖隔板下方设置与排水孔连通的第一导流件,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128]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件4上设置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40,所述第一导流件4的上端开口41位于所述顶盖隔板1的排水孔12下方。
[0129]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第一导流件4上设置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空腔40,该空腔40由环绕空腔40的实体结构即侧板围合形成,围合形成空腔40的侧板既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类似方形柱侧板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环等形状,作为上下两端均有开口的空腔40,上端开口41为第一导流件4的进水口位于顶盖隔板1的排水孔12下方且与顶盖隔板1的排水孔12连通,积水从顶盖隔板1的上表面即导水斜面经过排水孔12和第一导流件4的上端开口41进入到第一导流件4中,流经空腔40后,从空腔40的下端开口42流出,积水在空腔40内向下流动时,由于围合形成空腔40的侧板对积水流向的限制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积水向下流动时四溅,既能够减缓积水流速,也能够减轻积水从第一导流件4下端流至第二导流件5时的撞击力度,有减小空调运行噪音的作用,从而使得顶盖隔板1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1排出。
[013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内部设置有空腔的第一导流件对积水进行导流,有效防止积水向下流动时四溅,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131]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件4的空腔20内设置有分流筋条43。
[013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第一导流件4包括分流筋条43,分流筋条43设置在空腔40内并与空腔40侧壁一体成型,将空腔40分成了两个过水通道,在积水流下时,从排水孔12两侧流进空腔40内的积水从分别从两个过水通道通过,有效防止两侧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1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1排出。
[0133] 其中,由于积水更多地会从排水孔12所在圆环的周向两侧流进排水孔12,分流筋条43的延伸方向优选为如图3所示的沿顶盖隔板1的径向方向;另外,分流筋条43同时能够起到增强第一导流件4结构强度的作用。
[013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流件的空腔内设置分流筋条,将空腔分成了两个过水通道,在积水流下时,从排水孔两侧流进空腔内的积水从分别从两个过水通道通过,有效防止两侧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135] 优选地,所述分流筋条43设置于所述空腔40内靠近所述排水孔12处,且所述分流筋条43沿上下方向延伸。
[0136]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分流筋条43设置于空腔40内靠近上端开口41处,即靠近排水孔12处,使得积水流进空腔40时就能够被分流筋条43分流,有效防止两侧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1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1排出;同时由于靠近上端开口41这一端为第一导流件4与顶盖隔板1的固定端,从而将分流筋条43设置于此处能够有效增强第一导流件4与顶盖隔板1的固定强度。
[0137] 另外,分流筋条43沿上下方向延伸,使得分流筋条43分成的两个界限明显的过线通道。
[013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分流筋条设置于空腔内靠近上端开口处,使得积水流进空腔时就能够被分流筋条分流,有效防止两侧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139]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件4设置有多个,所述顶盖隔板1呈环形,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4适于设置在所述顶盖隔板1的同一个半圆弧内。
[014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4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导流件4设置在顶盖隔板1的同一个半圆弧内,从而顶盖隔板1上各处的积水能够及时流向对应的排水孔12中,从而及时排出。
[014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第一导流件设置在顶盖隔板的同一个半圆弧内,使得第一导流件能够将顶盖隔板积水及时排出。
[0142] 优选地,沿所述上端开口41至下端开口42方向,所述空腔40的内径呈渐缩设置。
[014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沿上端开口41至下端开口42方向,空腔40的内径呈渐缩设置,从而第一导流件4对其中的积水起到有效的束流作用,在积水流下时所经过的过线通道越来越窄,积水的流向也变得更加规则,有效防止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1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1排出。
[014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沿上端开口至下端开口方向,空腔的内径呈渐缩设置,从而第一导流件对其中的积水起到有效的束流作用,在积水流下时所经过的过线通道越来越窄,积水的流向也变得更加规则,有效防止积水流下时的相互撞击及由此产生的噪音,从而使得顶盖隔板上的积水能够顺畅、低噪且在不干扰空调内电器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及时从顶盖隔板排出。
[0145] 优选地,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第二导流件5和雾化安装座6,所述第二导流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件4下方,且用于与所述雾化安装座6的进水区61连通。
[0146]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导流结构还包括第二导流件5,第二导流件5设置于第一导流件4下方,且与雾化安装座6的进水区61连通;顶盖隔板1作为积水的起点,经过第一导流件4和第二导流件5,到达积水的终点即雾化安装座6,此处也是加湿器的最低处,积水在雾化安装座6形成水雾,从而实现积水的再次利用,减少了加湿器使用时的水量消耗。
[0147] 其中,雾化安装座6的进水区61,同时也是第二导流件5的落水区,在本实施例中,落水区具体体现为落水孔,积水通过落水孔进入到雾化安装座中。
[014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顶盖隔板上的积水经由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流进雾化安装座形成水雾,从而实现积水的再次利用,减少了加湿器使用时的水量消耗。
[0149]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件5包括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51和接水盘52,所述接水槽51与所述第一导流件4的下端开口42连通,所述接水盘52用于与所述雾化安装座6的进水区61连通,所述接水槽5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接水盘52的上表面。
[015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图7所示,第二导流件5包括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51和接水盘52,其中,接水槽51与第一导流件4的下端开口42连通,积水从第一导流件4的下端开口42流出后,首先进入到接水槽51,由于接水槽51的上表面高于接水盘52的上表面,积水经过一段阶梯后流至接水盘52,再从雾化安装座6的进水区61进入到雾化安装座6中,经超声雾化形成水雾。
[0151] 其中,由于顶盖隔板1到雾化安装座6的高度差值较大,且空调内部结构较多,仅通过第一导流件4无法直接将积水导流至雾化安装座6,因此将第二导流件5设置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51和接水盘52,使得积水在接水槽51时的水平高度经历一次较大的降低过程,使得积水尽快地达到雾化安装座6的设置高度,同时也能够防止积水从接水盘52回流到接水槽51,确保了积水在第二导流件5的流向由第一导流件4指向雾化安装座6。
[0152] 其中,接水槽51和接水盘52之间设有一段圆角或倒角结构,使得积水从接水槽51进入到接水盘52的流向改变更加平稳。
[0153] 其中,顶盖隔板1呈环形结构,中间为中空形状;雾化安装座6为相对于第二导流件5而言高度更低的空壳,积水最终流至雾化安装座6中,再次形成水雾为外界环境加湿。
[015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导流件设置呈阶梯设置的接水槽和接水盘,使得积水在接水槽时的水平高度经历一次较大的降低过程,使得积水尽快地达到雾化安装座的设置高度并进入到雾化安装座中雾化,有效提高积水重复利用效率。
[015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器。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加湿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56]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