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缆,导体和接线 / 电连接器 / 端接式转接连接器

端接式转接连接器

阅读:1020发布:2020-12-16

专利汇可以提供端接式转接连接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电连接器 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端接式转接连接器包括面板壳体,面板壳体上设有通透的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 簧片 式的 接触 件,接触件包括两端的两接触部以及连接在两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接触部呈弧形,所述连接部呈U形,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连接部与接触部一起构成“弓”字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接触部与适配连接器接触受压时,接触件应当至少具有以下可形变部位:连接部所形成的U形的弯曲处、两接触部与连接部的过渡处以及接触部本身的靠近连接部处的部位,从而可大大地分散其在受压时的弯曲应 力 ,减缓接触簧片的疲劳。由此可见,本发明解决了采用簧片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易损坏的问题。,下面是端接式转接连接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端接式转接连接器,包括面板壳体,面板壳体上设有通透的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簧片式的接触件,接触件包括两端的两接触部以及连接在两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接触部呈弧形,所述连接部呈U形,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连接部与接触部一起构成“弓”字形结构,所述接触件的连接部所形成的U形的立壁与底的过渡处的外侧面形成用于支承接触部的末端的支承面,接触部的末端延伸至即将靠近连接部的底部的位置,在使用时,接触件发生形变后,接触部的末端顶在支承面处,所述支承面为朝向接触部末端凸起的弧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接式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的连接部的两端逐渐互相靠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接式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触件的接触部的末端与相应的支承面之间设有形变让位间隙。

说明书全文

端接式转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端接式转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连接器是电信号传输的常用部件,不仅是在通信、电传输等行业,其如今在航天航空等领域中均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电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不是采用常规的插接方式,而是采用的弹性压触的方式传输电信号,此类电连接器往往是用于电信号的转接,其包括面板,面板上设有通透的安装孔,安装孔中弹性的接触件,接触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接触部,在使用的时候与适配电连接器的导电板等部件弹性接触而实现电信号的转接。
[0003] 在上述用于信号转接的电连接器中,常用的接触件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1、C型;2、V型;3、螺旋型。C形接触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两端处的弧形接触部以及连接在两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部基本上呈平板状,在使用的时候,发生弹性形板的部位往往是在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形变部位不仅少,而且形变范围较小,因此很容易出现疲劳损坏的问题;V型接触件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同样是以两端为接触部,较之于上述V型接触簧片来说,其在使用时的形变部位更加集中,形变范围更加小,因此也更加容易疲劳损坏;螺旋型接触件没有采用上述C型、V形接触件的片式结构,因此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但是其却对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常见的普通材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弹性接触力,并且螺旋型接触件的回路电感较大,不利于信号的高品质传输。
[0004]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簧片式的接触件存在着易疲劳损坏的问题,螺旋型接触件虽然克服了簧片式接触件易疲劳的问题,但是却对材料的要求过于苛刻,存在着制造成本高的问题,以上问题均制约了依靠接触件端接传输电信号的电连接器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接式转接连接器,以解决现有采用簧片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易损坏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端接式转接连接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端接式转接连接器,包括面板壳体,面板壳体上设有通透的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簧片式的接触件,接触件包括两端的两接触部以及连接在两接触部之间的连接部,接触部呈弧形,所述连接部呈U形,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连接部与接触部一起构成“弓”字形结构。
[0007] 所述接触件的连接部的两端逐渐互相靠拢。
[0008] 所述接触件的连接部所形成的U形的立壁与底的过渡处的外侧面形成用于支承接触部的末端的支承面。
[0009] 接触件的接触部的末端与相应的支承面之间设有形变让位间隙。
[0010] 由于本发明的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的接触件的连接部呈U形,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连接部与接触部一起构成“弓”字形结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当接触部与适配连接器接触受压时,该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的接触件应当至少具有以下可形变部位:连接部所形成的U形的弯曲处、两接触部与连接部的过渡处以及接触部本身的靠近连接部处的部位,从而可大大地分散其在受压时的弯曲应力,减缓接触簧片的疲劳。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端接式转接连接器解决了簧片式接触件易疲劳损坏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采用簧片式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易损坏的问题。
[0011] 更进一步的,使连接部的两端逐渐互相靠拢是为了引导接触簧片受压时的形变位置,以保证其能够按照设定的位置及范围弯曲;支承面的设置是为了限定接触簧片的形变幅度,避免其由于过度变形而疲劳。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C形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V形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螺旋型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是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 图6是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4-6所示,该端接式转接连接器包括面板壳体101和接触件102。
[0019] 面板壳体101上布设有通透的安装孔,其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予赘述。
[0020] 接触件102设在面板壳体上相应的安装孔中,其为簧片式接触件,包括两端的两接触部11以及连接在两接触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
[0021] 接触部11呈弧形,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1具体是呈圆弧形,在使用的时候,接触部11的弧顶的外侧面可以作为与适配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面。
[0022] 连接部12呈U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所形成的U形并非标准的U形,具体地说,是因为连接部12的两端之间逐渐互相靠拢,由此使得其实际上形成了有收口趋势的U形,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引导连接部12在两端受压时的弯曲位置,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大其弯曲范围,因为连接部12的两端之间逐渐倾斜靠拢实际上也在其倾斜起始位处形成了极为平缓的弯曲结构。接触部11与连接部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连接部与接触部一起构成“弓”字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1的末端延伸至即将靠近连接部12的底部的位置,这样一来,在接触部11受到压力,整个接触簧片发生形变时,则接触部11的末端顶在连接部所形成的U形的立壁与底的过渡处的外侧面处,从而可限定接触件的形变量,防止其过度变形,由此使得连接部所形成的U形的立壁与底的过渡处的外侧面形成了用于支承接触部的末端的支承面13,接触部的末端与相应的支承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了接触部的形变让位间隙14。
[0023] 在端接式转接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部还可以为C形或者标准的U形,接触部还可以是椭圆弧形,总之,连接部与接触部整体能够分散接触簧片受压时的形变应力即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