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软件 / 数字音频工作站 / 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阅读:936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区域 远程医疗 信息系统,以平台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 基础 ,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为核心模式而构建,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基础平台层、业务平台层、应用业务层、信息服务层、管理体系、安全体系。本发明能够 远程会诊 具有运营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降低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基层 的成本,消除时间与空间障碍。包括离休的老专家也可以远程对异地病人进行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其退休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和谐社会发挥余热。,下面是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以平台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为核心模式而构建,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基础平台层、业务平台层、应用业务层、信息服务层、管理体系、安全体系:
所述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用于通过远程医疗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与区域卫生平台以及其它医疗应用系统间医疗数据的共享,基于物联网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医疗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承载运行功能和管理功能;
所述基础平台层,包括应用基础平台、多媒体通信、影像处理与分析框架
所述业务平台层,包括远程医疗业务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终端基础应用系统;
所述应用业务层,包括如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会诊、远程医疗视频会议、远程影像诊断、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培训、区域卫生运维;
所述信息服务层,用于由统一远程医疗服务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成,在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业务系统建设、服务功能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础上展现平台的服务功能;
所述安全体系,是指产品和服务运行及系统安全访问所需配置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统一电子认证系统、隐私保护、加密机、网络防病毒、漏洞扫描、入侵检测体系;
所述管理体系,用于实现对于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管理以及组织机构、人才队伍、信息标准与规范、管理体制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医疗业务管理平台,用于对区域远程医疗平台及各子系统及平台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用户、业务运营、制度规范、IT资产、安全、运行维护资金等进行管理,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和专业化管理,落实运行维护费用,使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持续改进运维工作,完善运维过程中各个流程管理来确保平台健康运行,达到平台建设的预期目标
所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用于实现影像存储、综合网关、影像浏览与交互、区域RIS管理;
所述终端基础应用系统,包括会诊工作站、综合网关接口、三级医院接口、县级医院接口、上级医院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基础平台是一种业务层次的中间件,用于实现管理技术与业务功能的分离;
所述多媒体通信,用于支撑远程医疗平台的通信传输的基础平台,利用有线/无线数字传输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音频、影像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所述影像处理与分析框架,用于实现二维、三维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支持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医学图像的分割,医学图像的配准,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磁共振功能成像,虚拟内窥镜,医学影像处理在外科手术及放疗中的应用,基于医学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DICOM标准,分子影像学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采用Repository-ODS-DW的三层体系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主机管理、存储管理和网络管理;
所述质量管理,用于针对数据中心系统的数据质量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对数据和各处理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提供应用上的支撑;
所述主机管理,用于实现对服务器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够监控网络状态;监控服务器系统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实现对RAID阵列的管理;
所述存储管理,包括系统查找、系统运作、系统监测/报告三个方面;
所述网络管理,用于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管理包括:数据完整性声明、数据质量评估、名称和地址清洗、数据匹配和合并、元数据质量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查找,用于协助用户完成资产跟踪/管理、维持正常程序的工作;
所述系统运作,用于在服务器与主机卷管理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起联系,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通过单一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来控制所有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NMP管理信息库(MIB)、公共语言基础结构(CLI)以及其它标准化接口界面,通过基于管理策略的自动化或组织化任务,来控制所有的元数据,以及在元数据间创建关系的应用程序;
所述系统监测/报告,用于统计系统的性能指数、资源利用和分配情况、容量、使用率、赋值、基准、衡量机制等信息,并生成报告的形式以便用户查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包括通用功能模、回证申请医院模块、会诊应诊医院、会诊管理中心;
所述通用功能模块,用于实现远程实时会诊、统计查询、系统管理、信息管理、映像浏览功能;
所述会诊申请医院模块,用于实现会诊申请、会诊查询、会诊报告报告管理、会诊医院管理、统计查询功能
所述会诊应诊医院,用于实现会诊资料审核、会诊科室管理、会诊申请分配、会诊报告管理、会诊申请管理功能;
所述会诊管理中心,用于实现实时系统监控、会诊业务管理、远程系统更新功能。

说明书全文

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全民关注、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对我国当 前和长远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0003] 近几年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凝心聚、攻坚克难,医 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疗保障平、公共卫生 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仍相对不 足,整体质量仍比较落后;与城镇发展建设相配套的卫生建设还需要加强; 卫生资源结构布局仍不合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 发展相对滞后;卫生人才结构失衡,部分学科领域人才短缺,基层人才队 伍不稳定;信息技术的应用起步迟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医院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 看病挤,迫切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用以 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以平台 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 术方法和手段,并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为核心模式而构建,包括数据 集成与设备接入层、基础平台层、业务平台层、应用业务层、信息服务层、 管理体系、安全体系:
[0006] 所述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用于通过远程医疗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与 区域卫生平台以及其它医疗应用系统间医疗数据的共享,基于物联网技 术、数据交换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医疗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承载运 行功能和管理功能;
[0007] 所述基础平台层,包括应用基础平台、多媒体通信、影像处理与分析 框架
[0008] 所述业务平台层,包括远程医疗业务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 终端基础应用系统;
[0009] 所述应用业务层,包括如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会诊、远程医疗视频会 议、远程影像诊断、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培训、区域卫生运维;
[0010] 所述信息服务层,用于由统一远程医疗服务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构成,在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业务系统建设、服务功能建设、数据中心与 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础上展现平台的服务功能;
[0011] 所述安全体系,是指产品和服务运行及系统安全访问所需配置的符合 国家安全标准的统一电子认证系统、隐私保护、加密机、网络防病毒、漏 洞扫描、入侵检测体系;
[0012] 所述管理体系,用于实现对于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管理以及组织机 构、人才队伍、信息标准与规范、管理体制管理。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医疗业务管理平台,用于对区域远程医疗平台及 各子系统及平台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用户、业务运营、制度规 范、IT资产、安全、运行维护资金等进行管理,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 流程和技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和专业化管理,落实 运行维护费用,使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 过持续改进运维工作,完善运维过程中各个流程管理来确保平台健康运 行,达到平台建设的预期目标
[0014] 所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用于实现影像存储、综合网关、影像浏览与 交互、区域RIS管理;
[0015] 所述终端基础应用系统,包括会诊工作站、综合网关接口、三级医院 接口、县级医院接口、上级医院接口。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应用基础平台是一种业务层次的中间件,用于实现管 理技术与业务功能的分离;
[0017] 所述多媒体通信,用于支撑远程医疗平台的通信传输的基础平台,利 用有线/无线数字传输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音频、 影像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0018] 所述影像处理与分析框架,用于实现二维、三维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 支持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医学图像的分割,医学图像的配 准,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磁共振功能成像,虚拟内窥镜, 医学影像处理在外科手术及放疗中的应用,基于医学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 断,DICOM标准,分子影像学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采用Repository-ODS-DW的 三层体系结构。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主机管理、存储管理和网络 管理;
[0021] 所述质量管理,用于针对数据中心系统的数据质量状况进行监控和管 理,对数据和各处理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提供应用上的支撑;
[0022] 所述主机管理,用于实现对服务器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够监控网络状 态;监控服务器系统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实现对RAID阵列的管理;
[0023] 所述存储管理,包括系统查找、系统运作、系统监测/报告三个方面;
[0024] 所述网络管理,用于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 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
[0025] 进一步地,所述质量管理包括:数据完整性声明、数据质量评估、名 称和地址清洗、数据匹配和合并、元数据质量管理。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查找,用于协助用户完成资产跟踪/管理、维持 正常程序的工作;
[0027] 所述系统运作,用于在服务器与主机卷管理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起联 系,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通过单一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来控制所有 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SNMP管理信息库(MIB)、公共语言基础结 构(CLI)以及其它标准化接口界面,通过基于管理策略的自动化或组织 化任务,来控制所有的元数据,以及在元数据间创建关系的应用程序;
[0028] 所述系统监测/报告,用于统计系统的性能指数、资源利用和分配情 况、容量、使用率、赋值、基准、衡量机制等信息,并生成报告的形式以 便用户查看。
[0029] 进一步地,所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包括通用功能模、回证申请医院 模块、会诊应诊医院、会诊管理中心;
[0030] 所述通用功能模块,用于实现远程实时会诊、统计查询、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映像浏览功能;
[0031] 所述会诊申请医院模块,用于实现会诊申请、会诊查询、会诊报告报 告管理、会诊医院管理、统计查询功能
[0032] 所述会诊应诊医院,用于实现会诊资料审核、会诊科室管理、会诊申 请分配、会诊报告管理、会诊申请管理功能;
[0033] 所述会诊管理中心,用于实现实时系统监控、会诊业务管理、远程系 统更新功能。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5] 1)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0036] 远程会诊具有运营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 若能将这个无形的沟通桥梁搭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可跨越时间和地域造成 的阻碍,摊平医疗资源的区域化应用,从而促进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合理配 置。
[0037] 2)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0038] 病人在当地基层医院就能及时有效地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快速有效诊 断,使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得以低成本的实现,达到“均等性”目标。在 区域平台的支撑下,远程诊疗也将向社区、家庭延伸,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看 病难的难题。
[0039] 3)降低医疗费用,缓解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0040] 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会诊,及时将病患的基本情况及疾病资料传 输于医生,医生可对病患有一定的了解,病患也可提前预约就诊时间,省去 了往返于医院之间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病患也可对门诊时应该注意的问 题提前进行了解。大大降低了看病的成本,也加强了病患和医生之间沟通, 真正惠及百姓。早诊断、早治疗,减轻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帮助病患节约 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0041] 4)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0042] 通过远程医疗实现上下级医院的协同诊疗及服务,实现分级诊疗目标的 实现,在惠及居民的同时,建立医疗行业分工体系,使基层医疗机构发挥更 为突出的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0043] 5)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专业素质
[0044] 基层医院医生通过远程会诊服务平台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通过和上级 医院的协同会诊及在其指导下施治,间接形成医学技能与知识培训体系,在 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逐步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
[0045] 6)充分利用医疗人力资源,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模式的实现
[0046] 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降低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基层的成本, 消除时间与空间障碍。包括离休的老专家也可以远程对异地病人进行服务, 一方面可以提高其退休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和谐社会发挥余热。
[0047]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 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0048]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结构示意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51]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 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 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 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 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 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 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 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005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例,实 施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0053]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 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 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 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54] 本发明设计原则如下:
[0055] 1、需求驱动原则
[0056] 系统建设必须面向实际业务需求、面向不同层次的应用。促进应用创 新、以区域协同的思想流程重组优化新型服务模式,满足国家试点项目的 各项具体要求,同时符合我市卫生信息化规划,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资 源整合和利用效率,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用性,降低就医成本。系统不 仅考虑现在和短期效益,而且充分考虑未来的应用需求的增长和发展需 要,同时考虑总体拥有成本、长期运营成本及升级换代成本,也充分考虑 技术的领先性、向下兼容性等因素。
[0057] 2、先进性原则:
[0058] 平台应用架构的先进性表现在符合国家区域医疗的发展方向,以平台 化的体系结构完成国家卫计委试点的各项要求,能够集成应用多种现代信 息技术,综合创新服务模式,兼容现有资源并能低成本扩展新的技术应用 与服务内容。
[0059] 应用软件系统的先进性要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进行网络环境的综合 分析评价,还要对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数据库系统及开发工具及所选 择的开发方法、开发策略、开发规范、软件开发所贯穿的管理思想等诸方 面做出详细的说明。
[0060] 3、标准化原则
[0061] 本系统平台数据模型层全面支持国家、卫计委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融 合并交叉支持开放的国际标准,包括DICOM3.0等。系统功能全部采用 B/S架构,WEB浏览为核心的技术路线(部份采用winform架构以实现 易用性或易管理性)。系统平台统一运维、统一管理,不同的医疗服务机 构均可低成本地接入系统,加入远程医疗体系。在2~4Mb带宽的情况下, 远程服务范围可向其它平级医院或向更多下级医院进行扩展辐射,同时系 统支持远程的双方或多方音视频交互会诊。影像浏览和音视频会诊需在同 一系统平台内实现。
[0062] 4、开放性原则
[0063] 区域平台化的思想决定了本远程医疗平台系统设计必须遵循开放性 原则。这里所指的开放性包括如下5个方面:①开放系统平台架构:平台 化的建设思路要求多种技术的融合使用,按SOA的思想建立松散耦合的 系统,以实现系统组合的灵活性、模块化、厂商无关性、扩展性等设计思 想。②基于开放标准:包括数据标准(如与区域医疗平台的健康档案库、 电子病历库等交换数据、与区域影像中心交换数据等);业务规范标准, 以规范化的标准指导更多医院远程医疗体系的建立,加强知识传递与经验 复用;运营流程标准,探索可持续的、具备体系特征的复合机制。③开放 各级数据中心的信息/数据模型:整合多种系统的数据以提供相关应用, 并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协同(在区域医疗平台的支撑下),以建立区域性 的医疗卫生服务连续体。④开放的应用系统开发/运行平台:采用开放式、 标准化的功能扩展接口、数据交换接口等,便于系统可维护性、可修改性 的提升,并根据业务需要,支持低成本地横向、纵向地扩展系统的原有功 能与效用。⑤硬件系统软件和中间件尽量选择标准的、开放的和开源的 产品:实现厂商无关性,避免厂商绑,最优配置软硬件资源,达到全生 命周期优化的目的。
[0064] 5、可扩展性原则
[0065] 项目要求在统一架构设计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扩展应用规模与服务类 型,由局部到全局持续发展,但项目的实施成本、复杂性、险等都不呈 现传统技术路线常见的非线性增长。
[0066] 可扩展性包括(但不限于):
[0067] ①远程医疗系统容量扩展;
[0068] ②可实现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包括多样的终端接入能力;
[0069] ③远程医疗平台与区域医疗平台的整合;
[0070] ④远程医疗平台与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及其它应用系统的整合;
[0071] ⑤可扩展接入更多的医院(不同级别的);
[0072] ⑥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类型与运营机制,可扩展为全面的远程医疗系 统(在区域医疗平台的支撑下)。
[0073] 6、安全性原则
[0074] 卫生信息即涉及个人隐私,也关乎国家安全,因此,信息安全是卫生 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最基本的原则,在本项目中除在网络、硬件和数据中心 设备安全性、操作系统安全性上遵循相关标准以外,要求远程医疗平台系 统支撑数据层面可以支持更细粒度的安全性,用户权限可以控制到数据模 型的一个属性,以确保医疗卫生信息在非常复杂应用环境的高安全性和隐 私性。安全与隐私是非常复杂的体系,需要在区域医疗平台的总体框架下 的系统解决。
[0075] 7、集成整合原则
[0076] 与平台的集成整合,包括基础服务(如安全体系、数据管理、权限)、 应用支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影像库等)、网络支撑(通信链路、数 据加密等);与应用系统的整合,如与现有的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可 共享部份功能、硬件、场地),与现有视频电话系统共享与医院的连接带 宽。
[0077] 实施例
[0078] 如图1所示,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区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以 平台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 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为核心模式而构建,包括 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A101、基础平台层A102、业务平台层A103、应 用业务层A104、信息服务层A105、管理体系A106、安全体系A107:
[0079] 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A101,用于通过远程医疗数据交换接口实现 与区域卫生平台以及其它医疗应用系统间医疗数据的共享,基于物联网技 术、数据交换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医疗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承载运 行功能和管理功能;
[0080] 数据集成与设备接入层A101采用Repository-ODS-DW的三层体系 结构。
[0081] 1、数据集成平台
[0082] 主要通过远程医疗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与区域卫生平台以及其它医疗 应用系统间医疗数据的共享,如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数据交换接口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数据集成引擎、数据转换模块、数据 发送模块。
[0083] 2、医疗设备接入平台
[0084] 基于物联网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实现医疗数据(文 本、图形、图像、影像、音频、视频等)的采集与共享。是支撑远程医疗 服务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与服务协同的基础平台。医疗设备接入平台遵 循行业规范和标准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多种医疗设备的无缝对接,从 远程设备实时和异步的采集医疗数据。
[0085] 3、远程医疗数据中心
[0086] 数据中心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中的色,具体从技术而言,主要扮演 以下八大中心的角色:系统运行的承载平台即运行和管理中心,不管是现 在还是今后,数据中心支撑着区域级各应用系统,包括全区域网络的正常 运行、维护、培训和管理。
[0087] 数据标准中心
[0088] 数据中心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要遵循与参考有关的标准规 范进行建设;要组织制定区域标准规范体系.包含: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包括 数据交换和共享标准,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以及管理和业务标准规范四 个部分。要按卫计委卫生应急信息标准、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标准以及 HL7标准等来构数据模型.然后根据数据模型,进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 计。
[0089] 数据交换的中心
[0090] 数据交换是以区域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为不 同单位、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统称为异构数据)之 间进行交换而提供的服务。通过交换,从数据发送方接收数据,由平台交付 给数据使用方或者加入共享数据库。
[0091] 数据采集的中心
[0092] 将分布在异构系统中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采集、共享。
[0093] 数据存储与数据管理的中心
[0094] 存储结构根据业务数据的特点,数据存储必须分为集中、分布和混合 三种模式。使用频率高,数据容量相对较小,可采用数据中心集中式存储 的方式;以保证该类数据的安全性和调用速度。使用频率低,数据容量相 对较大,可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在原地,在中心注册数据地址;当相 关机构需要调阅时,通过平台从该地获取数据。这样减轻了平台的负载。
[0095] Repository-ODS-数据仓库的三层数据存储结构为满足各个层面的数 据需求,从OLDP在线处理,到大运算量的决策支持分析。卫计委明确 指出,应采用Repository-ODS-DW的三层体系结构。首先,针对EHR和 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数据,数据中心将设计实现多个大容量数据库;在此 基础上,构建面向各条业务专线的ODS层(Operational DataStore),其 数据来源于EHR和本条线业务系统;数据仓库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 分析,数据发掘、多维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以辅助管理、条线业务的辅 助决策。
[0096] 提供信息共享和支持业务协同的中心
[0097] 数据共享:在数据交换和采集的基础上,将分布在各医疗卫生机构的 信息整[0098] 合到卫生数据中心,建立共享数据库,为所有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0099] 互操作即业务协同:是“卫生信息系统在机构内部和机构之间协同工 作,更加有效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能力。”此集中体现了平台的价值。 包括基于本平台实现的机构之间的医疗业务协同和其它系统之间的远程 医疗业务联动。
[0100] 进行数据二次利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中心
[0101] 医疗服务管理是指利用中心采集到的数据对医疗卫生相关各单位、 各条线的业务和质量以及对整个地区进行宏观综合管理和监督。
[0102] 医疗服务辅助决策从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中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 律,建立数学模型,支持各项辅助决策。
[0103] 软件和服务提供的中心
[0104] 市级的应用和软件服务都由数据中心提供。特别要提的是:SOA应用 架构和基于此架构的SAAS即ASP应用模式,以及接入门户PORTAL的 提供。
[0105] 系统安全保障中心
[0106] 平台中聚集了大量的信息。对平台本身和这些信息,必须本着“安全 第一”的理念,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数据、管理等多个层面,采取 各种技术手段和非技术手段,来部署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平台和数据信 息免受各种形式的破坏、窃取、篡改以及非法使用。
[0107] 基础平台层A102,包括应用基础平台、多媒体通信、影像处理与分 析框架;
[0108] 应用基础平台是一种业务层次的中间件,用于实现管理技术与业务功 能的分离;
[0109] 多媒体通信,用于支撑远程医疗平台的通信传输的基础平台,利用有 线/无线数字传输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音频、影像 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0110] 影像处理与分析框架,用于实现二维、三维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支 持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医学图像的分割,医学图像的配准, 医学图像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磁共振功能成像,虚拟内窥镜,医学 影像处理在外科手术及放疗中的应用,基于医学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DICOM标准,分子影像学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0111] 业务平台层A103,包括远程医疗业务管理平台、远程医疗功能平台、 终端基础应用系统;
[0112] 远程医疗业务管理平台,用于对区域远程医疗平台及各子系统及平台 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用户、业务运营、制度规范、IT资产、安 全、运行维护资金等进行管理,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制 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和专业化管理,落实运行维护费用, 使运行维护管理体系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持续改进运维 工作,完善运维过程中各个流程管理来确保平台健康运行,达到平台建设 的预期目标
[0113] 远程医疗功能平台,用于实现影像存储、综合网关、影像浏览与交互、 区域RIS管理;
[0114] 终端基础应用系统,包括会诊工作站、综合网关接口、三级医院接口、 县级医院接口、上级医院接口。
[0115] 应用业务层A104,包括如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会诊、远程医疗视频 会议、远程影像诊断、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培训、区域卫生运维;
[0116] 根据总体建设思路以及平台建设需求的具体情况,参考业界的多个行 业实践经验,开发的应用架构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应用业务系统包括如 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会诊、远程医疗视频会议、远程影像诊断、双向转诊、 远程教育培训、区域卫生运维等应用系统及服务。
[0117] 信息服务层A105,用于由统一远程医疗服务门户、综合信息服务平 台构成,在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业务系统建设、服务功能建设、数据中心 与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础上展现平台的服务功能;
[0118] 信息服务层主要由统一远程医疗服务门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成, 在上述信息资源建设、应用业务系统建设、服务功能建设、数据中心与数 据仓库建设的基础上展现平台的服务,主要通过信息系统门户平台来体现 和实施。远程医疗服务门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信息浏览、查询、搜索及 业务协同等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是平台的统一服务门户,通过统 一认证平台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整合各应用系统体现平台共享、 个性化、交互式的特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向相关组织机构和公众在严格 的安全机制管理下提供远程医疗医疗健康信息的分析查询、健康档案的浏 览与检索、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的决策分析(数据挖掘、多维分析)等信息 服务功能。
[0119] 管理体系A106,用于实现对于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管理以及组织机 构、人才队伍、信息标准与规范、管理体制管理。
[0120] 系统管理包括质量管理、主机管理、存储管理和网络管理;
[0121] 质量管理,用于针对数据中心系统的数据质量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对数据和各处理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提供应用上的支撑;
[0122] 建立数据中心后,数据质量的保障和全面提升成为分析、应用开发、 推广和后续建设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数据质量是数据中心系统价值得以体 现的基础。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内部控制、保障数据质量的管理系统, 及时发现、查找、评估和解决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问题,并建立配套的数 据质量管理机制。数据质量管理是针对数据中心系统的数据质量状况进行 监控和管理,对数据和各处理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提供应用上的 支撑。数据质量管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源系统接口数据、数据中心数据, 以及ETL处理、数据加工汇总、应用结果展现等各个处理环节的过程质 量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完整性声明、数据质量评估、 名称和地址清洗、数据匹配和合并、元数据质量管理。
[0123] 主机管理,用于实现对服务器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够监控网络状态; 监控服务器系统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实现对RAID阵列的管理;
[0124] 主机管理主要是实现对服务器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够监控网络状态 (发现整个网络节点、判断网络节点的在线状态、判断网络的通断、监测 网络结点的OS、IP、主机名、网络流量大小等信息);监控服务器系统 静态信息(CPU、内存、硬盘光驱、网卡、显卡、操作系统、RAID卡、 PCI附加卡等信息)和动态信息(主板、CPU、SCSI模组、风扇板等设 备的温度电压、风扇转速信息以及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硬盘I/O 访问流量等系统资源信息),还可以实现对RAID阵列的管理;当上述被 监控量发生超越门限等异常事件时,监控软件会通过多种形式(消息框、 邮件、告警音、短信)告警,同时将告警事件记录入日志,方便管理员根 据告警日志分析诊断。高级的主机管理软件可以帮助管理员通过网络或者 串口访问远端服务器,通过获取事件日志和传感器数据记录来分析、确认 故障原因,并通过远程操作来实现服务器恢复。
[0125] 存储管理,包括系统查找、系统运作、系统监测/报告三个方面;
[0126] 存储系统管理可以从系统查找、运作、监测/报告三个方面着手。系 统查找阶段,主要是审查整个存储基础架构,从单个的磁盘、RAID组、 系统配置、控制器、系统容量、HBA、系统框架、磁盘阵列、交换机、端 口、分区到最细化的颗粒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属于企业的元数 据,它们都将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系统查找”最大的作用就是协助用户 完成资产跟踪/管理、维持正常程序的工作。系统运作阶段,允许用户管 理和控制存储基础架构中的所有元素,比如说,对框架/磁盘阵列/存储设 备/卷的资源进行配置、重新配置和调整;分配或屏蔽逻辑单元号(LUN); 创建分区;管理交换机、端口、交换机间链路(ISL),等等。存储系统 运作组件能够在服务器与主机卷管理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起联系,达到相互 影响的效果,通过单一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来控制所有的应用程序编 程接口(API)、SNMP管理信息库(MIB)、公共语言基础结构(CLI)以 及其它标准化接口界面,通过基于管理策略的自动化或组织化任务,来控 制所有的元数据,以及在元数据间创建关系(或切断元数据间关系)的应 用程序。“系统运作”将允许用户预先模拟实施系统结构变更之后的变化, 识别损坏的或闲置的配置。监测/报告阶段,主要是统计系统的性能指数、 资源利用和分配情况、容量、使用率、赋值、基准、衡量机制等信息,并 生成报告的形式以便用户查看。这个元数据信息库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允 许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查阅数据、元数据管理和报告功能能够与企业管理框 架融合在一起,可自动查错、报警和修复故障,藉此避免突发的设备故障、 死机、数据损耗。
[0127] 网络管理,用于提供网络系统的配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分布 方面的基本管理。
[0128] 网络管理由支持网管协议的网管软件平台、网管支撑软件、网管工作 平台和支撑网管协议的网络设备组成。网管软件平台提供网络系统的配 置、故障、性能以及网络用户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目前决大多数网管软 件平台都是在UNIX和DOS/WINDOWS平台上实现的。网管软件必须遵 循SNMP协议和提供类似的网管功能。网管软件平台的选择要考虑网管 支撑软件的支持、系统的可靠性、用户界面、操作功能、管理方式和应用 程序接口,以及数据库的支持等方面因素。网管支撑软件是运行于网管软 件平台之上,支持面向特定网络功能、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管理的支撑软 件系统。网络设备生产厂商往往为其生产的网络设备开发专门的网络管理 软件。这类软件建立在网络管理平台之上,针对特定的网络管理设备,通 过应用程序接口与平台交互,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库和资源,实现对网 络设备的管理。
[0129] 系统查找,用于协助用户完成资产跟踪/管理、维持正常程序的工作;
[0130] 系统运作,用于在服务器与主机卷管理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起联系,达 到相互影响的效果,通过单一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来控制所有的应用 程序编程接口(API)、SNMP管理信息库(MIB)、公共语言基础结构(CLI) 以及其它标准化接口界面,通过基于管理策略的自动化或组织化任务,来 控制所有的元数据,以及在元数据间创建关系的应用程序;
[0131] 系统监测/报告,用于统计系统的性能指数、资源利用和分配情况、 容量、使用率、赋值、基准、衡量机制等信息,并生成报告的形式以便用 户查看。
[0132] 远程医疗功能平台包括通用功能模块、回证申请医院模块、会诊应诊 医院、会诊管理中心;
[0133] 通用功能模块,用于实现远程实时会诊、统计查询、系统管理、信息 管理、映像浏览功能;
[0134] 会诊申请医院模块,用于实现会诊申请、会诊查询、会诊报告报告管 理、会诊医院管理、统计查询功能
[0135] 会诊应诊医院,用于实现会诊资料审核、会诊科室管理、会诊申请分 配、会诊报告管理、会诊申请管理功能;
[0136] 会诊管理中心,用于实现实时系统监控、会诊业务管理、远程系统更 新功能。
[0137] 安全体系A107,是指产品和服务运行及系统安全访问所需配置的符 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统一电子认证系统、隐私保护、加密机、网络防病毒、 漏洞扫描、入侵检测体系。
[0138] 安全体系建设主要指产品和服务运行及系统安全访问所需配置的符 合国家安全标准的统一电子认证系统、隐私保护、加密机、网络防病毒、 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安全系统。系统完整的安全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最底层的是物理级安全,其包括计算机安全,硬件安全等,其次是网络级 安全,主要包括链路冗余,防火墙等等,再次是系统级安全包括数据灾备, 病毒防范等,最后是应用级安全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等,而 贯穿整个体系的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标准,以实现非法用户进不来,无 权用户看不到,重要内容改不了,数据操作赖不掉。
[0139] 信息标准建设是系统建设中的基础和重点,是实现信息资源交流与共 享的必要条件。信息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 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 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 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 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0140] 信息标准建设包括数据标准、规范建设和标准管理工具建设。其中数 据标准建设包括:信息子集、代码标准、自定义编码规范、数据模型标准; 规范建设包括:交换标准和交换接口标准;管理工具包括:数据源管理、 信息标准管理和编码标准管理。
[0141]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包括信息标准建设,其包括:
[0142] 1、数据标准建设
[0143] 从建设内容上划分,数据标准可以分为管理数据集和代码集两大类。 管理数据集包括:基础医疗卫生资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监督、 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基本药物等子集;代码集包括参考标准代码子集(国 标、部标、行标)和执行代码子集(应用的参考标准和自定义标准)。
[0144] 从模型建设上划分,数据标准建设可以分为标准代码模型、权威数据 模型、主题数据模型和资源数据模型建设四个部分。
[0145] 数据中心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从数据源系统中采集和获取数据,对 数据源系统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建立核心数据模型。数据模型 是数据中心平台的核心,包括:
[0146] 权威数据模型。是面向全局的核心基础数据。它由唯一业务源产生和 维护,采集到数据中心平台,供各业务系统共享和引用的数据。比如机构、 人员、权限、元数据、标准、代码、总索引、外协、系统配置数据等基本 信息等。
[0147] 标准代码数据模型。根据卫生部的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标准代 码集,便于全局数据的共享。
[0148] 资源数据模型。以文件等形式存储和管理的资源数据,如文档、照片、 流媒体等。
[0149] 主题数据模型。将来自于不同应用的数据按主题整合组织的数据,便 于按主题进行展现。
[0150] 在国标、部标(卫生部颁布的信息标准)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自己的执行标准。比如假设职称信息在国标、现有系统中不一致,系统提 供工具供管理人员选择,并记录当前选择执行的标准、其他标准,便于追 踪和后续的转换。
[0151] 2、标准代码数据模型(数据标准代码集)
[0152] 标准代码数据模型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国家卫计委标准自定义的标 准,规范数据字典,形成数据代码标准集。根据实际情况,在建设标准代 码数据模型时,需要构建以下三类代码:
[0153] 资源库代码:业务系统已经存在的正在使用的代码
[0154] 代码参考标准:制定标准代码需要参考的现行标准,如国标、行标[0155] 国标: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代码、干部职务级别代码、基本药物 目录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代码集。
[0156] 行标:参考卫生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包括培养方式代码、二级 学科代码等一系列行业标准代码集。
[0157] 代码执行标准:依据资源库代码、代码参考标准,形成代码执行标准[0158] 通过制定自己的标准代码集,建立信息资源的数据标准及数据交换标 准。对于已经存在的系统,其非标准的信息资源,通过标准代码集进行转 换,信息资源交换到核心数据库都成为标准的信息资源,并为其它各个应 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对于新上的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 标准,可逐渐形成信息建设规范。制定代码执行标准的原则如下:
[0159] 1)向上靠原则:已有国家标准、部委标准的,采用国家和部委标准, 不制定新标准;
[0160] 2)继承性原则:对已发布的卫生部版标准,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
[0161] 3)前瞻性原则:以现有系统为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需求,使本信息 标准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0162] 3、核心信息集
[0163] 权威数据模型是系统信息资源的基础数据,它是构成权威数据模型的 主要基础数据,是未来数据仓库的基础,也是应用系统实现跨部门协同工 作的基石。
[0164] 4、数据模型分析设计路径
[0165] 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中,一个良好的分析设计过程是十分关键的。我们 根据以往经验提出以下关键设计过程:
[0166] 根据业务特征,确定数据中心平台核心数据模型的实施阶段,根据各 阶段的核心数据模型覆盖范围分析部门之间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范围, 形成阶段UC矩阵(共享数据产生和共享的列表);
[0167] 结合具体情况,定义核心数据模型设计规范;
[0168] 基于确定的信息编码规范,遵循所分析的UC矩阵,分阶段完成所涉 及范围的数据中心平台结构设计;
[0169] 根据阶段覆盖范围,对已有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从已有系统到 规范的数据中心平台的整合设计。
[0170] 5、数据模型设计规范
[0171] 数据模型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设 计规范进行设计。除了在本期的建设中需要遵循以外,后开发的系统也需 要遵循这个设计规范。整个设计规范包括数据库建模规范、命名规范、字 段数据属性定义规范、编码规范。
[0172] 1)建模规范
[0173] 要求保证应用程序处理流程的改变只是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改变了, 但数据本身不应该变。采用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分析数据本身属性及数 据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设计数据库。必须按照“一事一地”的设计原则, 在关系数据模型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详细分析管理 业务所涉及的数据及其内在关系。同时利用专业的数据库辅助设计工具, 严格按照规范的数据库设计流程进行设计,使新的管理业务数据库比较好 地反映数据的内在联系,具备较强的数据独立性。该体系结构不仅能够满 足当前应用的需要,而且能较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和临时应用的需求。
[0174] 要求采用以下设计的步骤:
[0175] 在需要分析阶段,详细分析业务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体、实体之间 的联系以及它们的特性的数据集,同时避免以下问题出现:命名冲突、概 念冲突、域冲突;
[0176] 在概念设计阶段以ER图的方式,对需求分析得到的数据字典中的数 据项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类,分析各数据项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按照“一 事一地”的原则,识别出各个实体、原子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各实体 至少满足关系模型3NF的要求,得到数据库的概念模式;
[0177] 在逻辑设计阶段,考虑:高程序的执行效率适当的逆规范化,减少连 接运算,表和属性的命名规则,合理的属性类型及长度,创建视图,可以 建立面向用户的外模式,提供一定的逻辑数据独立性;
[0178] 在物理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根据需要定义必要的索引。包括单属 性索引、多属性索引、簇集索引等。
[0179] 2)命名规范
[0180] 数据库(共享数据中心)中的数据信息命名要有规范,但同时要兼顾 到各种数据库的产品,通过命名规范并贯彻实施,可做到命名易读、易懂, 方便今后的维护工作。在数据库的命名中杜绝汉字,尽可能避免使用小写 字母;在命名时相关的含义段中用“_”隔开;数据库设计大体的命名规范 如下:(从表的命名上可以反映出表中数据的产生来源,从视图的命名上 可以反映出视图的使用范围)
[0181] 数据库的命名规范:DB_…、DB_CODE其中CODE是数据库实 现功能的概括;如DB_FD;
[0182] 表空间的命名规范:TP_…、TP_CODE其中CODE是数据库表空间 (主要是针对应用数据库)命名关键字,可以是对应应用的概括;如 TP_RS(人事)或TP_EMP(employee);
[0183] 角色的命名规范:Rl_…、Rl_CODE其中CODE是权限角色的描述; 如Rl_ZP(招聘)或RL_CAR(career);
[0184] 用户的命名规范:US_…、US_CODE其中CODE是用户的唯一标识 符;如US_DSXU或US_XUDS;
[0185] 表的命名规范:T_…_…、T_CODE1_CODE2其中CODE1是数据表 所在的功能范畴,CODE2是表的概括描述;如T_GB_ZC或 T_NTSTDD_TOTP(the title of a technical post of national standard);
[0186] 视图的命名规范:V_…_…、V_CODE1_CODE2其中CODE1是视图 所在的功能范畴,CODE2是视图的概括描述;
[0187] 索引的命名规范:I_…_…、I_CODE1_CODE2其中CODE1是索引所 在的功能范畴,CODE2是索引的概括描述;
[0188] 字段名的命名规则:可以加上数据类型后缀,如.._FN,表示该字段 是数值类型。统一字段名的命名原则,保证可以从字段名上可以知道其含 义,相类似的字段采用相类似的名称。如教师和学生都有姓名,可以描述 成Name_Teacher,Name_Strudent。
[0189] 3)字段数据属性定义规范
[0190] 数据模式中相类似的数据信息采用相类似的数据类型定义,比如姓名 统一成50位的字符串表示,所有的性别都使用f/m表示。
[0191] 信息规范建设
[0192] 1、数据交换规范建设
[0193] 数据交换规划是系统建设中的核心规范,它通过确定标准的数据格式 及数据交换的规范,以实现不同硬件平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不同语言 平台应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讯,实现不同部门间、不同应用系统间的数 据交换,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0194] 数据交换规范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0195] 数据采集接口规范
[0196] 数据发送接口规范
[0197] 交换数据包的标准格式
[0198] 数据转换标准规范
[0199] 数据传输协议规范
[0200] 数据安全协议规范
[0201] ……。
[0202] 所有应用系统都必须遵循数据交换的标准规范要求,才能实现与其他 系统的互连互通。
[0203] 2、其它规范和标准建设
[0204] 为配合和推进信息化建设,保证应用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建立一个符 合国家、卫生部和行业标准的、适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要逐步 建立和完善有关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让信息化建设落到实 处,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建设,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规范:
[0205] 资产管理类:包括设备、移动、情报、设施监管规范;
[0206] 访问类:主要是网络访问、系统访问、中间件、应用维护与访问规范;
[0207] 人员信息与安全规则;
[0208] 客户资产管理规范;
[0209] 定期与非定期安全核查规范。
[0210] 3、相关标准和规范
[0211] 医疗卫生文档和数据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文本、影像、结构化 信息等等,如果类型和结构不能统一,就不能使医疗机构和系统对文档的 理解和处理做到一致,同时要支持与其他行业系统(如交通、气象、公安 等)交换信息,这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来定义文档的语法和语义。下面介 绍几种系统遵循的医卫行业标准:
[0212] 1)DICOM
[0213] DICOM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的英文缩 写,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是ACR(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美国放射学会)和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orers Association, 国家电子制造商协会)为主制定的用于数字化医学影像传送、显示与存储 的标准。在DICOM标准中详细定义了影像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格式和交 换方法,利用这个标准,人们可以在影像设备上建立一个接口来完成影像 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DICOM标准以计算机网络的工业化标准为基础, 它能帮助更有效地在医学影像设备之间传输交换数字影像,这些设备不仅 包括CT、MR、核医学和超声检查,而且还包括CR、胶片数字化系统、 视频采集系统和HIS/RIS信息管理系统等。
[0214] 2)HL7 CDA
[0215] HL7(Health Level 7)是在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交换临床、财务和管理 信息的一套标准,而CDA(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是HL7标 准集的一部分,它以临床文档交换为目的,描述临床文档的结构和语义的 文档标记标准。CDA提供了临床文档的交换模型,便于实现临床信息的 标准化,例如病案首页、出院小结、观察报告等。CDA遵循XML标准、 遵循HL7 RIM参考模型,CDA既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识别的标准化结构 文本、也可以包含自由文本、影像等人可识别的信息。
[0216] 3)IHE XDS和ATNA
[0217] 医疗信息集成规范(Integrating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目标不仅 是在鼓励整合,更是一种实现平台的框架。IHE定义了不同方面的技术框 架(Technical Framework),例如基础架构(IT Infrastructure)、放射医 学(Radiology),实验室(Laboratory),心脏病学(Cardiology)等。基 础架构技术架构中又进一步定义了集成概要(Integration Profile)来描述 不同系统集成的实现规范,例如PIX/PDQ,XDS,ATNA等,其中:
[0218] ·跨企业文档共享XDS(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定义了 信任领域(Affinity Domain)内不同的医疗机构以交换文档的方式共享病 人医疗纪录,XDS详细定义了文档注册库(Document Registry),文档 存储库(Document Repository),文档源(Document Source),文档消 费者(Document Consumer),病人身份源(Patient Source)等几个角色 (Actor)以及这几个角色进行信息交换的交易接口(Transaction),这些 交易的接口的数据格式是基于SOAP和ebXML之上而数据模式则参 考了HL7 RIM概念模型。XDS集成概要包括XDS.a和XDS.b两种类 型,XDS.a发布较早基于ebXML2.1构造,除了SOAP接口外还有 HTTP接口;而XDS.b基于ebXML3.0构造,接口全部是SOAP方式。
[0219] ·审计跟踪和节点认证ATNA(Audit Trail and Node Authentication) 定义如何保证节点之间传递信息的安全,包括在节点之间建立安全通道, 在传输信息时候纪录审计消息等。
[0220]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0221]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是各系统可用性、完整性、可控性的基础性的安全 设施,主要包括防火墙系统,加密系统,防病毒系统,防篡改系统,抗拒 绝服务系统等的配置和建设。
[0222]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业务平台功能如下表:
[0223]
[0224]
[0225]
[0226]
[0227]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模块和/或 单元,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 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 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 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 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 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 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 施例方案的目的。
[02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