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纱器

阅读:767发布:2024-01-21

专利汇可以提供输纱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织机的辅助设备领域。输纱器,包括输纱器座及安装在其上的驱动 电机 、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输纱器座上还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连接有张 力 控制组件, 张力 控制组件包括 基座 、摆动件、摆动件控制装置、弹性 钢 丝和瓷圈,基座连接在安装杆上,摆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弹性钢丝一端连在摆动件上,瓷圈固定在弹性钢丝的另一端上;瓷圈 位置 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上方,摆动件控制装置连接摆动件并控制摆动件的转动。该输纱器的优点是有效的避免了 纱线 与导纱辊卷在一起造成卷纱的问题,便于纱线输送。(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输纱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输纱器,包括输纱器座及安装在其上的驱动电机、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转动,其特征在于输纱器座上还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连接有张控制组件,张力控制组件包括基座、摆动件、摆动件控制装置、弹性丝和瓷圈,基座连接在安装杆上,摆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弹性钢丝一端连在摆动件上,瓷圈固定在弹性钢丝的另一端上;瓷圈位置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上方,摆动件控制装置连接摆动件并控制摆动件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输纱器座上还设有用于引导纱线进入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第一导纱杆和用于将纱线送往织机的第二导纱杆;第一导纱杆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上方,第二导纱杆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下方;第一导纱辊靠近第一导纱杆,第二导纱辊远离第一导纱杆,安装杆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远离第一导纱杆,且安装杆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处于第二导纱辊的外侧;安装杆上的张力控制组件是多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输纱器座上设有第一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二导纱辊报警器,第一导纱辊报警器与第一导纱辊平行,且第一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一导纱辊之间有间隙;第二导纱辊报警器与第二导纱辊平行,且第二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二导纱辊之间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输纱器座底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杆固定在安装板上,基座套装在安装杆上,安装杆与第二导纱辊平行,安装杆位置处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杆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输纱器座上,安装杆与第二导纱辊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杆位置处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的下方;弹性钢丝一端向下折弯构成第一插接杆连在摆动件上;安装杆截面呈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弹性钢丝呈弧形,弹性钢丝的一端处于第二导纱辊的外侧,弹性钢丝的另一端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基座上安装销轴,摆动件连在销轴上,摆动件沿销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销轴下方的基座上设有安装插孔,安装杆插入安装插孔内;基座底部设有螺钉,螺钉顶住安装杆将基座和安装杆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摆动件上设有连接,弹性钢丝一端固定在连接块上,弹性钢丝通过连接块连接摆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摆动件上部设有U形插件,U形插件的两个插接柱的外侧上均设有紧凸起,连接块上设有供插接柱插入的连接插口,连接块上还设有与锁紧凸起匹配的凸起卡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摆动件下部上设有转动度控制面,摆动件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与基座内侧壁接触并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控制摆动件转动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弹性钢丝的另一端端部向下折弯构成插接杆,瓷圈安装在瓷圈座上,瓷圈座上设置插口,插接杆插入瓷圈座的插口中;瓷圈座上的插口和安装瓷圈的安装口分离不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摆动件控制装置 包括配重支架和配重组件,配重支架安装在摆动件上,配重组件安装在配重支架上;配重支架上设有滑槽,配重组件在滑槽上移动实现配重块力矩的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以摆动件为中心,瓷圈和配重组件分别位于摆动件的两侧,其中瓷圈处于内侧即靠近第二导纱辊,配重组件处于外侧即远离第二导纱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配重支架上设有安装孔,摆动件上部穿过安装孔,安装孔处于滑槽的内侧;配重组件包括螺母、螺钉和配重块,螺钉处于配重支架的上方,螺母处于配重支架的下方,螺钉穿过配重块和滑槽连接螺母。
17.据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摆动件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板、连接组件和拉簧,调节板上设有调节滑槽,调节板通过连接组件连在基座上,通过调节滑槽和连接组件调整调节板在基座上的位置实现拉簧回复力的调整;调节板处于基座的下部,拉簧下端连在调节板上,拉簧上端连在摆动件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以摆动件为中心,瓷圈和拉簧分别位于摆动件的两侧,其中瓷圈处于内侧即靠近第二导纱辊,拉簧处于外侧即远离第二导纱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包括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基座上均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螺栓孔和调节滑槽连接紧固螺母;摆动件上设有连接拉簧的上侧钩,调节板上设有连接拉簧的下侧钩,上侧钩和下侧钩位置匹配,均处于摆动件外侧;拉簧上端连在上侧钩上,拉簧下端连在下侧钩上。

说明书全文

输纱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机的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电脑横机上的输纱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电脑横机上使用的输纱器,其结果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546010U所公开的送纱器,主要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两个输送滚轮转动,纱线绕在两个输送滚轮上,完成送纱作业。现有输纱器存在的不足是,纱线上一般带有一定的蜡质,输纱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有少量蜡质粘附在输送滚轮上,当纱线松弛或张不足时,输送滚轮上的蜡质会将纱线粘连,并随着输送滚轮的转动卷在一起造成卷纱的故障。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输纱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纱线产生卷纱故障的输纱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输纱器,包括输纱器座及安装在其上的驱动电机、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转动,输纱器座上还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连接有张力控制组件,张力控制组件包括基座、摆动件、摆动件控制装置、弹性丝和瓷圈,基座连接在安装杆上,摆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弹性钢丝一端连在摆动件上,瓷圈固定在弹性钢丝的另一端上;瓷圈位置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上方,摆动件控制装置连接摆动件并控制摆动件的转动。
[0005] 作为优选,输纱器座上还设有用于引导纱线进入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第一导纱杆和用于将纱线送往织机的第二导纱杆;第一导纱杆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上方,第二导纱杆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的下方;第一导纱辊靠近第一导纱杆,第二导纱辊远离第一导纱杆,安装杆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远离第一导纱杆,且安装杆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处于第二导纱辊的外侧;安装杆上的张力控制组件是多组。由于靠近第一导纱杆的位置安装了需要输纱的第一导纱杆和第二导纱杆,因此安装杆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安装在第二导纱辊的外侧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防止因为空间太密导致的纱线碰触,并且布局合理各部件之间空间大便于后续的维修保养。进一步的,弹性钢丝呈弧形,弹性钢丝的一端处于第二导纱辊的外侧,弹性钢丝的另一端处于第一导纱辊和第二导纱辊之间。弧形的弹性钢丝变形时更加平稳,便于纱线张力保持平稳,不会因为变形反弹力大导致纱线张力起伏大。
[0006] 作为优选,输纱器座上设有第一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二导纱辊报警器,第一导纱辊报警器与第一导纱辊平行,且第一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一导纱辊之间有间隙;第二导纱辊报警器与第二导纱辊平行,且第二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二导纱辊之间有间隙。当张力控制组件失效,第一导纱辊或第二导纱辊发生绕纱情况时,第一导纱辊报警器和第二导纱辊报警器可以报警停机。
[0007] 作为优选,输纱器座底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杆固定在安装板上,基座套装在安装杆上,安装杆与第二导纱辊平行,安装杆位置处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的外侧,张力控制组件安装位置合理,与其它部件距离合适,使用方便。
[0008] 作为优选,安装杆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输纱器座上,安装杆与第二导纱辊平行。维修张力控制组件时时,仅需拆卸张力控制组件无需拆卸整个输纱器,维修更加方便,而且张力控制组件拆卸也更加方便。进一步的,安装杆位置处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的下方,弹性钢丝一端向下折弯构成第一插接杆连在摆动件上;安装杆截面呈多边形。
[0009] 作为优选,基座上安装销轴,摆动件连在销轴上,摆动件沿销轴转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0010] 作为优选,销轴下方的基座上设有安装插孔,安装杆插入安装插孔内;基座底部设有螺钉,螺钉顶住安装杆将基座和安装杆固定。
[0011] 作为优选,摆动件上设有连接,弹性钢丝一端固定在连接块上,弹性钢丝通过连接块连接摆动件。进一步的,摆动件上部设有U形插件,U形插件的两个插接柱的外侧上均设有紧凸起,连接块上设有供插接柱插入的连接插口,连接块上还设有与锁紧凸起匹配的凸起卡口,不仅装配方便,而且连接牢固。
[0012] 作为优选,摆动件下部上设有转动度控制面,摆动件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与基座内侧壁接触并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控制摆动件转动的角度。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控制摆动件在70度-105度的范围内转动,被提拉的纱线不会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触碰,造成错误的警报。
[0013] 作为优选,弹性钢丝的另一端端部向下折弯构成插接杆,瓷圈安装在瓷圈座上,瓷圈座上设置插口,插接杆插入瓷圈座的插口中;瓷圈座上的插口和安装瓷圈的安装口分离不连通。弹性钢丝端部向下折弯构成插接杆不仅装配更加方便,而且对于瓷圈受力变化的感知灵敏度更好,尤其是瓷圈座上的插口和安装瓷圈的安装口分离不连通,不仅可以保证弹性钢丝不影响瓷圈的装配,还可以使纱线与弹性钢丝分离即防止纱线与弹性钢丝接触。
[0014] 作为优选,摆动件控制装置包括配重支架和配重组件,配重支架安装在摆动件上,配重组件安装在配重支架上;配重支架上设有滑槽,配重组件在滑槽上移动实现配重块力矩的调整,运用杠杆原理,通过调整配重组件在配重支架上的位置即改变力矩实现弹性钢丝和瓷圈张力大小的调整。
[0015] 进一步的,以摆动件为中心,瓷圈和配重组件分别位于摆动件的两侧,其中瓷圈处于内侧即靠近第二导纱辊,配重组件处于外侧即远离第二导纱辊,结构最为合理。
[0016] 进一步的,配重支架上设有安装孔,摆动件上部穿过安装孔;配重组件包括螺母、螺钉和配重块,螺钉和螺母分别处于配重支架的上下两侧,螺钉穿过配重块和滑槽连接螺母,不仅安装方便,而且可以通过配重组件在配重支架上的位置和配重块的数量改变力矩。
[0017] 作为优选,摆动件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板、连接组件和拉簧,调节板上设有调节滑槽,调节板通过连接组件连在基座上,通过调节滑槽和连接组件调整调节板在基座上的位置实现拉簧回复力的调整;调节板处于基座的下部,拉簧下端连在调节板上,拉簧上端连在摆动件上。调整调节板的位置,即调整拉簧回复力的大小实现弹性钢丝和瓷圈张力大小的调整。
[0018] 以摆动件为中心,瓷圈和拉簧分别位于摆动件的两侧,其中瓷圈处于内侧即靠近第二导纱辊,拉簧处于外侧即远离第二导纱辊,结构最为合理。
[0019] 进一步的,接组件包括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基座上均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螺栓孔和调节滑槽连接紧固螺母;摆动件上设有连接拉簧的上侧钩,调节板上设有连接拉簧的下侧钩,上侧钩和下侧钩位置匹配,均处于摆动件外侧;拉簧上端连在上侧钩上,拉簧下端连在下侧钩上,结构合理。
[0020]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输纱器,基座连接在安装杆上,摆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弹性钢丝一端连在摆动件上,瓷圈固定在弹性钢丝的另一端上,摆动件控制装置连接摆动件并控制摆动件的转动,即控制瓷圈产生向上的提拉张力。该输纱器的优点是结构新颖,从瓷圈上穿过的纱线始终具有合适大小的向上提拉张力,保证了纱线不会松弛或张力不足,有效的避免了纱线与导纱辊卷在一起造成卷纱的问题,便于纱线输送。附图说明
[0021]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输纱器示意图。
[0022]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输纱器侧面示意图。
[0023]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张力控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4]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张力控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5]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输纱器示意图。
[0026]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输纱器侧面示意图。
[0027]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张力控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8]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张力控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30] 实施例1
[003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输纱器,包括输纱器座1及安装在其上的驱动电机2、第一导纱辊3、第二导纱辊31、安装板7、安装杆8、第一导纱杆6、第二导纱杆61、第一导纱辊报警器4和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安装板7固定在输纱器座1底部,安装杆8固定在安装板7上,安装杆8上连接有多组张力控制组件5。安装杆8、第二导纱辊31和第一导纱辊3平行。
[0032] 张力控制组件5包括基座501、摆动件502、摆动件控制装置500、连接块504、弹性钢丝505、瓷圈座507和瓷圈506。
[0033] 基座501连接在安装杆8上。摆动件502转动连接在基座501上,具体是基座501上安装销轴508,摆动件502连在销轴508上,摆动件502沿销轴508转动。销轴502下方的基座501上设有安装插孔5011,安装杆8插入安装插孔5011内,基座501底部设有螺钉5012,螺钉5012顶住安装杆8将基座501和安装杆8固定。多组张力控制组件5均套装在在同一根安装杆8上。摆动件502下部上设有转动角度控制面5023,摆动件502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5023与基座
501内侧壁接触并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5023控制摆动件502转动的角度,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5023控制摆动件502在70度-105度的范围内转动,限制转动角度的好处是被提拉的纱线始终不会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触碰,造成错误的警报。摆动件502上部设有U形插件5021,U形插件5021的两个插接柱的外侧上均设有锁紧凸起5022。连接块504上设有供插接柱5021插入的连接插口5041,连接块504上还设有与锁紧凸起5022匹配的凸起卡口5042,摆动件上部的U形插件5021插入连接插口5041,同时锁紧凸起5022卡入凸起卡口5042,摆动件502和连接块504插接固定。弹性钢丝505一端固定在连接块504上,弹性钢丝505通过连接块504连接摆动件502,弹性钢丝505的另一端端部向下折弯构成插接杆5051。瓷圈506安装在瓷圈座
507上,瓷圈座507上设置插口5072,插接杆5051插入瓷圈座507的插口5072中,不仅装配更加方便,而且对于瓷圈506受力变化的感知灵敏度更好。瓷圈座507上的插口5072和安装瓷圈506的安装口5071分离不连通,不仅可以保证弹性钢丝505不影响瓷圈506的装配,还可以使纱线与弹性钢丝505分离即防止纱线与弹性钢丝505接触。瓷圈506位置处于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辊31的上方。摆动件控制装置500连接摆动件502并控制摆动件502的转动,即控制瓷圈506产生向上的提拉张力。
[0034] 摆动件控制装置500包括配重支架503和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510、螺母511和螺钉509,配重块510是垫片,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配重支架503安装在摆动件502上,配重支架503上设有滑槽5032和安装孔5031,安装孔5031处于滑槽5032的内侧。摆动件上部的U形插件5021穿过安装孔5031插入连接插口5041,配重支架被固定在摆动件502和连接块
504之间。螺钉509和螺母511分别处于配重支架503的上下两侧,螺钉509穿过配重块510和滑槽5032连接螺母511,即通过螺钉509和螺母511固定和调整配重组件在滑槽5032上的位置。
[0035] 以摆动件502为中心,瓷圈506和配重组件分别位于摆动件502的两侧,其中瓷圈506处于内侧即靠近第二导纱辊31,配重组件处于外侧即远离第二导纱辊31。配重组件在滑槽5032上移动实现配重块力矩的调整,运用杠杆原理,通过调整配重组件在配重支架503上的位置和配重块510的数量或重量改变力矩实现弹性钢丝和瓷圈张力大小的调整。
[0036] 驱动电机2带动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辊31转动。第一导纱杆6用于引导纱线进入输纱器内,第二导纱杆61用于将纱线送往织机。第一导纱杆6处于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辊31的上方,第二导纱杆61处于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辊31的下方。第一导纱辊3靠近第一导纱杆6,第二导纱辊31远离第一导纱杆6,安装杆8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远离第一导纱杆,且安装杆8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处于第二导纱辊41的外侧。由于靠近第一导纱杆3的位置安装了需要输送纱线的第一导纱杆6和第二导纱杆61,因此安装杆8及其上的基座和摆动件安装在第二导纱辊31的外侧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防止因为空间太密导致的纱线碰触,并且布局合理各部件之间空间大,有利于后续的维修保养。弹性钢丝呈弧形,弹性钢丝的一端处于第二导纱辊31的外侧,弹性钢丝的另一端处于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辊31之间。弧形的弹性钢丝变形时更加平稳,便于纱线张力保持平稳,不会因为变形反弹力大导致纱线张力起伏大。第一导纱辊报警器4与第一导纱辊3平行,且第一导纱辊报警器4和第一导纱辊3之间有间隙,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与第二导纱辊31平行,且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和第二导纱辊31之间有间隙,上述间隙用于过纱,当张力控制组件5失效,第一导纱辊3或第二导纱辊31发生绕纱情况时,间隙内纱线越积越厚直至碰触第一导纱辊报警器4或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第一导纱辊报警器4和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可以报警停机。
[0037] 输纱器使用时,纱线依次经过第一导纱杆6、第一导纱辊3、第二导纱辊31、瓷圈506、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杆61,去往织机。当纱线有足够的张力时,纱线压住瓷圈506,使得瓷圈506向下移动,使弹性钢丝505变形带动摆动件502朝内侧向第一导纱杆6方向转动。当纱线松弛或张力不足时,配重组件的自重迫使摆动件502朝外侧复位转动,瓷圈506向上翘起,带动瓷圈506上的纱线向上,因此不会落入第一导纱辊3、第二导纱辊31的下方,有效的避免了纱线与导纱辊卷在一起造成卷纱的问题,进而提高织布生产效率。
[0038] 实施例2
[0039] 如图1和图4所示的输纱器,除张力控制组件中与实施例1不同,其它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0] 张力控制组件5包括基座521、摆动件522、摆动件控制装置520、连接块524、弹性钢丝525、瓷圈座527和瓷圈526。
[0041] 基座521连接在安装杆8上。摆动件522转动连接在基座521上,具体是基座521上安装销轴528,摆动件522连在销轴528上,摆动件522沿销轴528转动。销轴522下方的基座521上设有安装插孔5211,安装杆8插入安装插孔5211内,基座521底部设有螺钉5212,螺钉5212顶住安装杆8将基座521和安装杆8固定。多组张力控制组件5均套装在在同一根安装杆8上。摆动件502下部上设有转动角度控制面5224,摆动件522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5224与基座
521内侧壁接触并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5224控制摆动件522转动的角度,通过转动角度控制面5224控制摆动件522在70度-105度的范围内转动。摆动件522上部设有U形插件5221,U形插件5221的两个插接柱的外侧上均设有锁紧凸起5222。连接块524上设有供插接柱5221插入的连接插口5241,连接块524上还设有与锁紧凸起5222匹配的凸起卡口5242,摆动件上部的U形插件5221插入连接插口5241,同时锁紧凸起5222卡入凸起卡口5242,摆动件522和连接块524插接固定。弹性钢丝525一端固定在连接块524上,弹性钢丝525通过连接块524连接摆动件522,弹性钢丝525的另一端端部向下折弯构成插接杆5251。瓷圈526安装在瓷圈座
527上,瓷圈座527上设置插口5272,插接杆5251插入瓷圈座527的插口5272中,不仅装配更加方便,而且对于瓷圈526受力变化的感知灵敏度更好。瓷圈座527上的插口5272和安装瓷圈526的安装口5271分离不连通,不仅可以保证弹性钢丝525不影响瓷圈526的装配,还可以使纱线与弹性钢丝525分离即防止纱线与弹性钢丝525接触。瓷圈526位置处于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辊31的上方。摆动件控制装置520连接摆动件522并控制摆动件522的转动,即控制瓷圈526产生向上的提拉张力。
[0042] 摆动件控制装置520包括调节板523、连接组件和拉簧529,调节板523上设有调节滑槽5232,调节板523通过连接组件连在基座521上。连接组件包括紧固螺栓530、紧固垫片531和紧固螺母532,基座521上均设有螺栓孔5213,紧固螺栓530穿过螺栓孔5213、紧固垫片
531和调节滑槽5232连接紧固螺母532。摆动件522外侧壁上设有连接拉簧529的上侧钩
5223,调节板523外侧壁上设有连接拉簧的下侧钩5231,上侧钩5223和下侧钩5231位置匹配,均处于摆动件522的外侧。拉簧529上端连在上侧钩上,拉簧529下端连在下侧钩上。
[0043] 以摆动件522为中心,瓷圈526和拉簧529分别位于摆动件522的两侧,其中瓷圈526处于内侧即靠近第二导纱辊31,拉簧529处于外侧即远离第二导纱辊31。
[0044] 通过调整调节滑槽5232和紧固螺栓530、紧固螺母532的连接位置,就可以调整调节板523的内外位置,进而调整拉簧529回复力的大小,实现弹性钢丝和瓷圈张力大小的调整。
[0045] 输纱器使用时,纱线依次经过第一导纱杆6、第一导纱辊3、第二导纱辊31、瓷圈526、第一导纱辊3和第二导纱杆61,去往织机。当纱线有足够的张力时,纱线压住瓷圈526,使得瓷圈526向下移动,弹性钢丝525变形带动摆动件522朝内侧向第一导纱杆6方向转动,拉簧529被拉伸。当纱线松弛或张力不足时,拉簧529复位,带动摆动件522朝外侧复位转动,瓷圈526向上翘起,带动瓷圈526上的纱线向上,因此不会落入第一导纱辊3、第二导纱辊31的下方,有效的避免了纱线与导纱辊卷在一起造成卷纱的问题,进而提高织布生产效率。
[0046] 实施例3
[0047]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的输纱器,除安装杆的位置及张力控制组件5的结构、安装方式和位置与实施例1不同之外,其它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48] 具体不同之处是,张力控制组件5通过安装杆8一端通过紧固螺钉81直接固定在输纱器座1上,安装杆8与第二导纱辊31平行。安装杆8位置处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的下方,弹性钢丝505一端向下折弯构成第一插接杆5052连在连接件504上。安装杆截面呈正六边形,对应的基座501上的安装插孔5011形状与安装杆匹配。
[0049] 实施例4
[0050] 如图5和图8所示的输纱器,除安装杆的位置及张力控制组件5的结构、安装方式和位置与实施例2不同之外,其它均与实施例2相同。
[0051] 具体不同之处是,张力控制组件5通过安装杆8一端通过紧固螺钉81直接固定在输纱器座1上,安装杆8与第二导纱辊31平行。安装杆8位置处于第二导纱辊报警器41的下方,弹性钢丝525一端向下折弯构成第一插接杆5252连在连接件524上。安装杆8截面呈正六边形,对应的基座521上的安装插孔5211形状与安装杆匹配。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