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显示技术 / 背光 / 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

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

阅读:349发布:2024-0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 背光 恒流驱动 电路 ,所述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连接在 主板 和灯条之间,其包括控 制芯 片、 升压电路 、切换 开关 电路和延时电路;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切换开关电路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接入直流 电压 ,在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下升压输出后驱动所述灯条工作;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板连接并接入控制 信号 ,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电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共接后与所述主板连接。既防止屏幕微亮,也避免了由于电路开环而造成OVP保护,造成开启 风 险,导致开机失效。,下面是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连接在主板和灯条之间,所述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升压电路、切换开关电路和延时电路;
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切换开关电路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接入直流电压,在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下升压输出后驱动所述灯条工作;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板连接并接入控制信号,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电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共接后与所述主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一电感、第一MOS管和整流二极管
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压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和地之间,所述整流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灯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所述灯条的正极和地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电路包括第二MOS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主板,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灯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地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反馈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为大于所述切换开关电路的导通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为
2.7V。

说明书全文

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液晶显示器与TV上都需要一恒流板即BOOST电路来给屏中的灯条供电用,目前做法是从前端给一个直流电压(12V-48V)给到恒流芯片供电和升压用,直流电压通过一个升压电路和恒流芯片,来给灯条供电,但是当灯条电压比较高或者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温升问题时,我们通常做法是提高输入电压(12V-48V),来控制电路的占空比不超过75%,占空比=(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导致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非常接近。而在恒流芯片不工作时,在输出电压和地之间会形成回路,可能会引起屏微亮,导致显示器或者TV开机时会突然亮一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屏幕微亮、开机失效的问题。
[0004] 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所述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连接在主板和灯条之间,所述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升压电路、切换开关电路和延时电路;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切换开关电路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切换开关电路均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升压电路接入直流电压,在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下升压输出后驱动所述灯条工作;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板连接并接入控制信号,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电路与所述延时电路的输入端共接后与所述主板连接。
[0005] 进一步,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一电感、第一MOS管和整流二极管;所述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压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和地之间,所述整流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灯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所述灯条的正极和地之间。
[0006] 进一步,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0007] 进一步,所述切换开关电路包括第二MOS管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主板,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灯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地之间。
[0008] 进一步,还包括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反馈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
[0009] 进一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为大于所述切换开关电路的导通电压。
[0010] 进一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为2.7V。
[0011] 上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通过升压电路对输入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为灯条供电,且通过延时电路使控制切换开关电路和控制芯片依次先后导通和工作,在控制芯片开始工作之前,使电路形成闭环状态,既能防止屏幕微亮,也避免了由于电路开环而造成OVP保护,造成开启险,导致开机失效。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0016] 如图1所示,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连接在主板60和灯条40之间,电路包括控制芯片10,升压电路20、切换开关电路50和延时电路30。
[0017]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芯片10为OB3353恒流芯片,具有OVP保护的功能。其中,控制芯片10的PWM引脚作为控制芯片10的输入端,控制芯片10的GATE引脚作为控制芯片10的输出端,控制芯片10的输入端通过延时电路30连接主板60,控制芯片10的输出端连接升压电路20。
[0018] 升压电路20与控制芯片10连接,升压电路20输入直流电压,在控制芯片10的控制下升压输出后驱动灯条40工作。升压电路2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一电感L1、第一MOS管Q1和整流二极管D1;电感L1的第一端与外接直流电压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MOS管Q1的栅极连接控制芯片10的输出端;第一电容C1用于升压电路20的输入滤波,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负极接地,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灯条40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和灯条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控制芯片10的输出端向第一MOS管Q1的栅极输出一PWM信号,当控制芯片10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第一MOS管Q1导通,电感L1的第一端输入的直流电压流过电感L1,整流二极管D1防止第二电容C2放电,电感L1电流增加,电感L1存储电量;当控制芯片10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第一MOS管Q1截止,电感L1电流缓慢变为0,同时电感L1给第二电容C2充电,电容两端逐渐升高并大于输入的直流电压,即实现输入直流电压的升压。
[0019] 延时电路30的输入端与主板60连接,延时电路30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10连接,延时电路30包括稳压二极管D2和第一电阻R1,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主板60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控制芯片10的输入端连接。切换开关电路50的控制端与主板60连接,切换开关电路50的控制端与延时电路30的输入端共接后与主板60连接,切换开关电路50包括第二MOS管Q2和第二电阻R2,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主板60,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灯条40的负极,第二电阻R2连接在第二MOS管Q2的源极和地之间。其中,稳压二极管D2的稳压值为2.7V,第二MOS管Q2为N型MOS管,其导通电压在2.5V左右,当主板60输出的控制信号的电压大于2.5V时,第二MOS管Q2导通,当主板60输出的控制信号的电压升到2.7V以上时,稳压二极管D2导通,电压流向控制芯片10的输入端PWM引脚,控制芯片10开始工作,此时MOS已经处于饱和导通的状态,电路形成闭环状态,避免由于电路开环而造成OVP保护,造成开启风险。
[0020] 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三电阻R3,控制芯片10的PB引脚作为控制芯片10的反馈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控制芯片10的反馈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MOS管Q2的源极。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