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脑安全 / 安全分析 / 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

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

阅读:562发布:2024-0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轮辋 的仿真建模方法,属于 计算机辅助工程 技术领域,包括建立轮辋初步模型;对轮辋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在轮辋体和挡圈上各自切割出径向 载荷 工况中径向 力 的加载区域;建立轮辋模型中配合面之间的 接触 关系;建立轮辋与 轮毂 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使用二阶四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施加 螺栓 预紧力:设置2个载荷步,在第一载荷步中设置预紧力的大小,在第二载荷步中设置为lock;施加边界条件:第二载荷步中,在相应区域施加径向载荷工况或弯曲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建立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在轮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轮辋、轮毂与轮毂安装螺栓的预紧力,使得构建的轮辋装配体有限元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下面是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建模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的建模信息,并根据建模信息建立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
对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在轮辋体和挡圈上各自切割出径向载荷工况中径向的加载区域;
建立轮辋模型中各零件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该接触关系包括轮辋体和挡圈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以及轮辋体与辐板配合面之间的绑定接触;
建立轮辋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
使用二阶四面体单元对所有零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将所述三维模型离散成有限个四面体单元;
施加螺栓预紧力:设置2个载荷步,并在第一载荷步中设置预紧力的大小;
施加边界条件:在所述第二载荷步中,在相应的区域施加径向载荷工况或弯曲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建立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辐板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螺栓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不可分离接触、螺栓与辐板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以及螺母与辐板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应区域施加径向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包括:
在所述轮毂的两处轴承安装面上施加径向自由度约束和轴向自由度约束;
在所述轮辋体与轮胎接触的面施加胎压以及在挡圈与轮胎接触的面施加胎压;
在所述轮辋体和挡圈上切割出的所述加载区域施加径向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应的区域施加弯曲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包括:
在所述轮辋体远离挡圈的一端施加完全约束;
在所述轮毂的两处轴承安装面施加一远程力使其经过所述轮辋轴线以产生力矩,该力矩间接作用于辐板安装面,为轮辋受到的力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包括:
将所述螺栓的牙形忽略,简化为圆柱面;
使螺母和相应的螺栓孔配合面相切;
将所述螺栓和螺母布尔求和为一个实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软件自动进行迭代,迭代收敛则得到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包括变形图和应力云图;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则对所述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
若合理,则用材料的屈服强度除以分析结果中关心位置的大应力值,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
根据安全系数大小来评价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叉车用轮辋作为叉车的运动部件,在叉车使用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作用,其可靠性至关重要,强度要求很高,因此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对轮辋自身进行建模仿真,以辅助设计。
[0003] 在现有的叉车用轮辋仿真建模方法中,只对轮辋自身进行建模,考虑的零件包括轮辋体、辐板和挡圈,在辐板的安装螺栓孔处进行约束或加载,而忽略了与轮辋装配的轮毂。其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是,直接对辐板的螺栓安装孔进行约束或加载,会使辐板内圈的分析结果与实际不符,轮毂对辐板的作用效果不能体现;二是,没有考虑螺栓,得不出螺栓预紧力对辐板特别是辐板螺栓孔的影响。因此,现有的叉车用轮辋仿真建模方法在建模时没有考虑轮毂及螺栓预紧力,导致对辐板的分析结果与实际不符,且不能反映辐板螺栓孔的应力情况,难以对辐板的强度进行校验。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以减小分析结果中辐板结果的误差。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包括:获取待建模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的建模信息,并根据建模信息建立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
其中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的建模信息包括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的三维模型、载荷及参数信息,建立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其中,载荷为最大车轮载荷,参数信息包括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胎压、轮胎负荷半径以及轮辋偏距。建立的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的初步模型包括轮辋模型、轮毂模型、螺栓以及螺母
[0006] 对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在轮辋体和挡圈上各自切割出径向载荷工况中径向力的加载区域;建立轮辋模型中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该接触关系包括轮辋体和挡圈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以及轮辋体与辐板配合面之间的绑定接触;
建立轮辋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
使用二阶四面体单元对所有零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将所述三维模型离散成有限个四面体单元;
施加螺栓预紧力:设置2个载荷步,并在第一载荷步中设置预紧力力的大小;
施加边界条件:在第二载荷步中,在相应的区域施加径向载荷工况或弯曲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建立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轮辋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辐板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螺栓与轮毂配合面之间的不可分离接触、螺栓与辐板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以及螺母与辐板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在相应区域施加径向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包括:在所述轮毂的两处轴承安装面上施加径向自由度约束和轴向自由度约束;
在所述轮辋体与轮胎接触的面施加胎压以及在挡圈与轮胎接触的面施加胎压;
在所述轮辋体和挡圈上切割出的所述加载区域施加径向力。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在相应的区域施加弯曲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包括:在所述轮辋体远离挡圈的一端施加完全约束;
在所述轮毂的两处轴承安装面施加一远程力使其经过所述轮辋轴线以产生力矩,该力矩间接作用于辐板安装面,为轮辋受到的力矩。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包括:将所述螺栓的牙形忽略,简化为圆柱面;
使螺母和相应的螺栓孔配合面相切;
将所述螺栓和螺母布尔求和为一个实体。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所述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软件自动进行迭代,迭代收敛则得到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包括变形图和应力云图;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是否合理,包括但不限于:观察结果中所建各接触对是否产生作用,模型变形结果是否符合逻辑,模型应力结果是否符合逻辑;
若不合理,则对所述轮辋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
若合理,则用材料的屈服强度除以分析结果中关心位置的大应力值,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
根据安全系数大小来评价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在进行轮辋模型构建时除了考虑常规的轮辋自身的载荷外,还考虑了轮毂、以及轮辋与轮毂的安装螺栓的预紧力。相较于传统的轮辋模型构建,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使得轮辋体特别是辐板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可靠,同时可以得到辐板螺栓孔附近的应力结果,为辐板及其螺栓孔的校核提供依据。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一种轮辋的仿真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不考虑轮毂的叉车用轮辋等轴侧示意图;
图3是考虑轮毂的叉车用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等轴侧示意图;
图4是考虑轮毂的叉车用轮辋与轮毂装配体剖视图;
图5是考虑轮毂的叉车用轮辋与轮毂装配体爆炸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轮辋仿真建模流程图
[0014] 图中:1-轮辋,11-轮辋体,12-挡圈,13-辐板,2-轮毂,3-螺栓,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
[00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轮辋的仿真建模采用软件为ANSYS Workbench。其轮辋的仿真建模过程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至S7:S1、获取待建模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的建模信息,并根据建模信息建立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初步模型;
其中,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的建模信息包括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的三维模型、载荷及参数信息,建立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初步模型,其中,载荷为最大车轮载荷,参数信息包括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胎压、轮胎负荷半径以及轮辋偏距。建立的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的初步模型包括轮辋模型、轮毂模型、螺栓以及螺母。
[0017] S2、对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在轮辋体11和挡圈12上各自切割出径向载荷工况的加载区域;其中,对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的过程为:将所述螺栓3的牙形忽略,简化为圆柱面;然后让螺母4和辐板13上的配合面相切;最后将所述螺栓3和螺母4布尔求和为一个实体。通过对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初步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可以减少分析运算资源的占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避免过小的特征导致应力集中。径向载荷工况的加载区域切割过程具体为:在轮辋体11和挡圈12上分别切割出圆心为60度的表面区域,作为径向载荷工况中车轮载荷的加载区域。
[0018] S3、建立轮辋1模型中各零件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该接触关系包括轮辋体11和挡圈12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以及轮辋体11与辐板13配合面之间的绑定接触;本实施例通过建立轮辋模型中各零件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使轮辋1的各零件配合面之间能够传递力的作用。
[0019] S4、建立轮辋1与轮毂2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通过建立轮辋1和轮毂2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使轮辋1和轮毂2配合面之间能够传递力的作用。
[0020] S5、使用二阶四面体单元对所有零部件进行网格划分以将三维模型离散成有限个四面体单元;S6、施加螺栓预紧力:设置2个载荷步,并在第一载荷步中设置预紧力力的大小,在第二载荷步中设置为lock;
S7、施加边界条件:在第二载荷步中,在相应的区域施加径向载荷工况或弯曲载荷工况的约束和力,建立轮辋1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
[002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轮辋1建模过程中,考虑辐板13与轮毂2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辐板13与轮毂2的安装螺栓3的预紧力,建立的轮辋1装配体有限元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使得轮辋1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0022] 进一步地,所述轮辋1与轮毂2配合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辐板13与轮毂2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螺栓3与轮毂2配合面之间的不可分离接触、螺栓3与辐板13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以及螺母4与辐板13配合面之间的摩擦接触。其中,分别选择相应的面作为接触面和目标面,设置接触类型为有摩擦接触,设置摩擦系数,即可实现接触关系的建立,以使各部位配合面之间能够传递力的作用。
[0023]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7中,对径向载荷工况的加载区域施加的边界条件即外界对轮辋1装配体的力的作用,包括:在所述轮毂2的两处轴承安装面上施加径向自由度约束和轴向自由度约束;
在所述轮辋体11与轮胎接触的面施加胎压以及在挡圈12与轮胎接触的面施加胎压;
在所述轮辋体11和挡圈12上切割出的所述加载区域施加径向力。
[0024] 进一步地,对弯曲载荷工况施加的边界条件即外界对轮辋1力的作用,包括:在所述轮辋体11远离挡圈12的一端施加完全约束;
在所述轮毂2的两处轴承安装面施加一远程力使其经过所述轮辋1轴线以产生力矩,该力矩间接作用于辐板13安装面,为轮辋1受到的力矩。
[0025] 其中,远程力是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的一种力载荷,当与加载位置存在一定的距离时,能产生力矩的效果。
[0026] 如图6所述,本实施例在构建出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有限元模型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8、利用有限元求解器对所述轮辋1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软件自动进行迭代,迭代收敛则解得到分析结果,主要包括变形云图和应力云图;
S9、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所述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是否合理,包括但不限于:观察结果中所建各接触对是否产生作用,模型变形结果是否符合逻辑,模型应力结果是否符合逻辑;
在实际应用中,模型合理性的判断是一种经验方法,在三个判断条件都合格,模型可能是合格的;若有一个不合格的条件,模型则不合格。
[0027] S10、若不合理,则对所述轮辋1与轮毂2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S11、若合理,则根据分析结果对所述轮辋1的强度进行评价,用材料的屈服强度除以分析结果中关心位置的大应力值,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
S12、根据安全系数大小来评价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轮辋分析方法中在辐板13上直接加力或约束,会导致较大的应力集中,其分析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会影响轮辋体11和挡圈12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方法在考虑常规的轮辋1自身的载荷外,还考虑了轮毂2,以及轮辋1与轮毂2的安装螺栓3的预紧力,综合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使轮辋1特别是辐板13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同时可以得到辐板13螺栓孔附近的应力结果,为辐板13及其螺栓孔的校核提供依据。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